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關于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篇1
人民是歷史的締造者,英雄則是歷史的推動者。近日,中央軍委對守衛祖國西部邊陲的5名官兵進行表彰,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以國之名回應人民崇尚英雄的心聲,充分表達了對英烈的崇高敬意。英雄走了,但英雄的精神不會走,英雄的氣概必將永久留芳。
表彰的背后是要銘記英雄的事跡?!扒宄旱膼郏粸橹袊保拔覀兙褪亲鎳慕绫?,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懊鎸θ藬颠h遠多于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面對外軍的公然越線挑釁,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他們四名犧牲的軍人中最年輕的陳祥榕只有18歲,王焯冉23歲,肖思遠24歲,陳紅軍也才33歲,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堅定的信仰把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鐫刻在巍巍雪山之巔。祖國山河終無恙,守邊護邊志更堅。請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
他們“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的赤膽忠誠,他們“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的鐵血堅守,釋放出最為慷慨激昂的精氣神和震撼無比的原動力,讓無數人致以由衷的敬意,仿若英雄從未離去、英雄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為我犧牲”,英雄烈士的壯舉,祖國永遠不會忘記,人們始終都會銘記。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據不完全統計,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萬名烈士為國犧牲。正是這些英雄的前赴后繼、舍生忘死,才有了我們強大的祖國和人民的歲月靜好。然而,網絡上卻出現了一些扭曲英雄形象、歪曲事實真相的聲音,令人憤慨。今天我們崇尚英烈、學習英雄,就是要喚醒民族的初心,讓更多人“記得來路”,賡續英烈精神,照亮逐夢前行道路,凝聚起激勵我們前行的磅礴力量。
表彰的背后是要傳承英雄的火炬。“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被赝^去,李大釗、焦裕祿、黃文秀、陳祥榕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串串難忘的名字,挺起民族脊梁,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譜寫一曲曲感動天地的壯麗史歌,擘畫出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深刻坐標。英雄是大難大險中走出來的主心骨,是砥柱中流、守護萬家燈火的“定海神針”。無論過去還是將來,英雄精神都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都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是充滿風險挑戰,在征服“婁山關”,跨過“臘子口”的關鍵時期,更需要傳承英雄精神,淬煉敢打必勝的過硬本領,只有我們勠力同心地接過英雄手中的“接力棒”,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干事業”,那么,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篇2
喀喇昆侖高原,雪山連綿不斷,伴隨風雪交加晝夜不止。然而,在這里衛戍邊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始終屹立不倒,用鮮血、汗水與忠誠,詮釋了“人民衛士”的真諦。他們英勇斗爭、不懼犧牲,護衛山河無恙、邊疆康寧,守護國家安全、寸土不失,書寫了血色邊關的英雄事跡。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倍感安心和自豪。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護衛邊疆的英雄戰士們致敬!
艱苦環境,他們無畏風雪昂首逆行,盡顯錚錚鐵骨。喀喇昆侖高原位于祖國的西部邊境,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這里毫不夸張的描述;環境惡劣、資源匱乏亦是對這里形象貼切的表述。未接觸者聞及于此,或許很難想象人類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然而,在這里——祖國重要的西部邊關,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克服千難萬險、不畏冰峰雪谷,用堅韌不拔的志向與令人驚嘆的意志,在漫天風雪中昂首前行,堅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他們是受人尊敬的“逆行者”,是黨的“堅實護盾”,是人民的“安全衛士”,他們的一舉一動,盡顯中國軍人的錚錚鐵骨,展現了中華民族之魂。
忠誠于黨,他們恪守職責踐行黨性,無愧中國軍人。不論喀喇昆侖山脈的氣候多么惡劣、危險多么密集,這里的解放軍戰士都未曾退縮、勇往直前,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對黨的絕對忠誠,顯示了對軍人職責的堅決恪守。他們無愧于中國軍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贊許。純潔無瑕、忠貞不二的黨性在他們的身上“發光發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們的身上得到真實印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以“忠肝義膽”書寫“勇武傳魂”,不顧自身安危,沖鋒危險一線,與國土同命運、與雪山共呼吸,將黨旗真正高高飄揚在了邊關地帶。血色昆侖邊關,皆是他們的忠誠與奉獻;國土絕對安全,皆因他們的堅守與付出。他們是人民的衛士,是英雄的軍隊,亦是英雄的戰士。
敢于斗爭,他們捍衛國土不懼犧牲,鐵血染紅軍旗。中國熱愛和平,盡顯大國風度。然而,總有敵對勢力、不法分子試圖侵我邊境、占我國土。逢及此時,喀喇昆侖的邊關戰士們永遠無畏沖鋒、不懼犧牲,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安全,以血色護邊關無恙。這里黨旗軍旗美如畫,是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它;這里千里冰霜“春”常在,是英雄戰士的生命開“鮮花”。他們勇于斗爭,即使面對數倍于己的不法外軍,仍毫不屈服、角力到底,哪怕戰斗到最后一刻,都堅決以鮮血和生命保衛中華大地的每一毫、每一寸,以忠武鐵血染紅了軍旗。他們赤膽忠心、不怕艱苦、不畏犧牲,以血色在喀喇昆侖邊關讓黨的旗幟始終飄揚、國家領土寸土未失,軍營如山巍然不動。
雪山回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讓我們向喀喇昆侖高原的“人民衛士”致敬,向流血犧牲的人民英雄致敬,向全體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致敬!烈士永世流芳,英雄永垂不朽!
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篇3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篇4
邱少云,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于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余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后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斗的勝利,我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戰后,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追授“模范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事跡篇5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貫河東平陽(屬今山西臨汾)?;羧ゲ∩倌陼r生活在奴婢群中,貧賤艱苦。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
霍去病18歲即為天子侍中(皇帝身邊保衛安全的官),同年便隨大將軍衛青參加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的最后一戰,號“票姚校尉”。他率領800精騎,距大軍數百里之遙,乘匈奴不備,選擇便于進攻的目標,出奇制勝,斬殺敵兵1028人,首戰告捷,被封為冠軍候。
公元前119年,漢朝決定派衛青、霍去病率騎兵5萬,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羧ゲ〕龃?今河北蔚縣一帶)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一帶),衛青出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單于決戰。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為軍校,造成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率領有向導的輕騎兵,離開基地,深入敵后,“取食于敵”,“追奔逐北”兩千多里,尋找單于。由于單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離候山(今何地不詳),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轄匈奴東部地方的長官)部酣戰,結果獲匈奴頓頭等3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共斬俘7萬余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衛兩軍終于勝利會師于瀚海(今貝加爾湖),為慶戰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德爾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開祭地廣場,后班師凱旋。此役收復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壘防御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霍去病也晉升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兩年后,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于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