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
敬業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及學習負責的態度。道德就是人們在不同的集體中,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約定組成的,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篇1)
雷鋒日記中有著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自己的歷史。下面就有這樣一位愛崗敬業、默默無聞的青春女孩。田舒文,女,1994年7月出生,2014年濟南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宿州市埇橋區中醫院婦產科擔當一名助產士,這是一個“危險”科室,也是一個技術性科室,工作極富有挑戰性。她面對的是即將要成為母親的孕婦,必須嚴密觀察產程,確保新生兒順利安全的到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田舒文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因為在手上的是兩個人的生命,容不得半點疏忽。
態度端正,盡心盡責
“態度決定一切,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態度永遠是最重要的,有良好的態度才有精彩的人生”,這是田舒文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身邊的親朋友都說她選什么職業不好,非要選擇助產士這份如此辛苦的工作,但田舒文為選擇這份職業從不后悔,只要能看到產婦對自己真誠的微笑、聽到新生兒的啼哭、看到產婦母子平安,仿佛就能把一切辛苦統統忘掉。除了態度外,責任心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無論哪一方面的工作,她都盡心盡責努力完成。她憑借自己優秀的服務態度和勇于吃苦的精神獲得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信賴,產婦及家屬的認可。
敬業奉獻,默默無聞
田舒文始終懷揣著一顆愛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這份工作中。面對性格與文化程度各異的產婦,田舒文總是耐心地與她們溝通交流。通常產婦分娩的過程從腹痛到胎兒娩出一般要經歷6—8小時以上,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耐心的陪伴。有一位年輕的孕婦,進入臨產后,因為疼痛而大喊大叫。當時正值田舒文值班,她細心地為孕婦講解產程的經過,耐心的勸說讓她堅強些,并告訴她這是臨產的正常表現,卻沒想到孕婦的丈夫一點都不理解,認為妻子痛成這樣,而卻被她說是正常的,認為是田舒文不負責任。面對這種情況,她雖然覺得很委屈,但她還是沉著、冷靜地面對。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她一直陪伴這位孕婦左右,耐心地指導孕婦如何放松自己,經過漫長的幾個小時的產程,孩子終于平安降臨了。事后,產婦的丈夫覺得非常愧疚,連聲說“報歉”。產婦出院的時候,送來一籃鮮花以表示感激之情。
田舒文坦誠地說:“當我第一次目睹生命誕生的那一刻,一種從未過的感動涌上心頭,聽著那清脆的啼哭聲,看著新晉媽媽那臉上掩飾不住的喜悅,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我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感到光榮和驕傲。我不僅體會到媽媽的偉大,而且更感覺到作為一個助產士擔當的重任,正真懂得雙手托著兩代生命的含義。”
此外,田舒文還一直堅持產后義務為大家咨詢解答育兒及產后保健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她耐心細致的囑咐,由于她優質的服務,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產婦及家人的信任,許多產婦日后成了她的朋友。
雖然這項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付出的汗水會得到回報,看到產婦母子平安,一個又一個家庭幸福的從這里走出去,都會讓田舒文感到由衷的自豪。
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篇2)
在今天,“敬業”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重要一環,全社會范圍內宣揚“敬業”的同時,我們也應更深層次地挖掘它的內涵。在我看來,敬業的內涵就是“敬大義”。敬大義者,自成大業。
工程院院士在生命的末尾整理資料,是將科學發展、國家進步銘記于心;內蒙古汗馬自然保護區的消防員奮不顧身地撲進火海,是懷著對那里芳草連天,滋長萬物的價值之敬意;電力檢修工人冒55度高溫作業,也是因為將千家萬戶的方便視若千金。這些敬業的現象背后都有一種大于個人的價值判斷作為助推,促使敬業者們選擇犧牲個人以成全更大價值,這些行為便是敬大義的外顯,也是他們備受推崇贊美的原因。
不過這類敬業的背后,暗藏取舍的選擇,古往今來,俱是如此,選擇大義還是選擇個人小家,一直是一道難題。古有“文死諫,武死戰”,不惜以生命捍衛國家的利益與尊嚴;今也有為學為國強忍病痛的院士、燒傷雙手救火的消防員等,或是育人園丁與白衣天使,這些毅然成全前者,犧牲后者的人被一代代奉為楷模。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畢竟只是少數人甘之如飴的命運,卻讓更多人們在大門外躊躇,最終敬而遠之。
這時/我們若從敬業“敬大義”的內涵中重新出發,便可以發現,敬業本身的要求事實上并未給人們加上犧牲個人還是大義的單選題。敬大義根據所敬之義的不同,可以被分解轉化為愛國,好求知,愛護自然,關愛他人等種種優良品質。敬業蘊含的是一種將這些品質及背后的價值判斷在職業中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要求,而不一定伴隨著犧牲。若林院士身體康健,消防員毫發無傷,電網工身處秋高氣爽之中,他們的行為品質并不因此淬滅。誰能說這便不是敬業呢?
我們的社會應該是敬業的社會,也同樣應是敬人的社會,因此我們應將敬業“敬大義”的要求銘記于心,而不應讓敬業異化為一種犧牲自己的行為。否則,不但會給人們造成敬而遠之的錯覺,更會給心無敬意,作秀式犧牲自己“敬業”的沽名之輩留下空間,讓踏實肯干,心有大義的人們得不到認可與溫暖,或暗示人們“英雄”地對自己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傷害。我們應學會從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沒有犧牲的故事里品味敬大義的涓滴細流,而無需執著于犧牲自己照亮大家的那一瞬間的煙火,從而漸漸讓每一個人將敬業背后的內涵融入生活之中,成就一種大事業,大境界。
這正是:“舍己為業,可嘆可敬。心有大義,足成大業。”
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篇3)
郭芳云,共產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中國共產黨咸陽市第五、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20__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彬縣首屆十佳青年稱號,20__年、20__年被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__年獲彬縣增先進位跨十強演講賽二等獎,《曲美他嗪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療效觀察》獲得彬縣20__年度科技獎。現任彬縣醫院內二科科主任、團支部書記、咸陽市醫學會血液病分會委員。
尊重生命,大愛無至
1992年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后,她走上了當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的職業生涯。穿上白大卦,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責任。面對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用心、用情去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病人,為他們減輕病痛,給予他們繼續生活的希望。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始終將德行操守放在第一位,時刻堅定為病人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系,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以“信”為本,兌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諾言。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服務于每個患者,盡職盡責地為患者解除病痛。
20__年9月,一名心慌氣短、面色青紫,病情危重的冠心病伴三度心衰患者,危在旦夕,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多,她一直守在病床前,積極搶救,精心治療,直至心衰糾正,癥狀緩解,她才松了一口氣,到吃午飯時才發現自己還沒洗臉,患者家屬感動之至,當場送她300元錢的“紅包”,再三推辭無果,但為了解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她只得先行保管,在患者痊愈出院時退給了患者。像這樣的例子在她的身上還有很多、很多,舉不勝舉。近年來,拒收紅包百余次,3萬余元。
20__年,新堡子鄉一名50多歲的張姓患者,患擴張型心肌病,伴有陣發性室速,在西京醫院就診時,醫生建議患者家屬放棄治療,回家準備后事。患者回家后,家屬找她去家里會診,當她走進患者家門的時候,該患者穿著壽衣,無力地躺在床上,從病人的眼神里看到了絕望,村里人進進出出,和患者進行著最后的道別。她經過認真查體,仔細檢查,科學評估后,認為還有好轉趨向,于是建議其住院治療,在她的精心治療下,經過一個月的住院,病情好轉,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延長生命3年有余。
學以致用,嚴謹為醫
解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醫務工作者的首要責任,也是她的人生坐標。積極進取,爭取支持,拓展醫療服務范圍,是她的職業追求。20__年她從西安交大第一醫院血液科進修回院后,積極倡導,爭取領導支持,建立了“骨髓檢驗診斷室”,填補了我縣血液病診斷的空白,為血液病患者就近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了重要保證。骨髓診斷經數百例與省級醫院的驗證,準確率達到了98%。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是她的職業操守,為生命保駕、為健康護航,是她的崇高信仰。憑著對衛生事業的忠誠和對生命的尊重,踐行著她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宗旨。
20__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人倍感危機,個個談非色變,這時醫院安排她到“發熱門診”從事非典病例分檢工作。當發現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時,又安排她到簡陋的臨時病房進行診療救治。在這種環境下,她把個人安危放在一邊,服從單位安排,義無反顧戰斗在抗非第一線。
20__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我縣也成為疫區,10月23日,縣上成立甲流防控小組,她擔任隔離病區主任,首先進入隔離病區,在一線奮戰30多個日日夜夜,收治甲型流感流患者50例,接診發熱門診預檢分診600名。由于她工作、生活都在隔離病區,每天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查房、治療、做思想工作等等,進入隔離病區的第五日她不幸被感染了,體溫39度多,為了減少進入隔離區的人員,為了其他同事的健康,她沒有告訴別人,堅持在隔離區一邊治療一邊守崗,直至全部患者出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50例甲流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我縣甲流防控工作取得了圓滿勝利,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縣衛生局的嘉獎,也得到了市衛生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前師之鑒,學無止境
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本領,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徑,學習是立身之本,身為科主任,她始終將學習放在首位,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不斷總結臨床經驗,搞好科研工作,先后撰寫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2例誤診報告》等醫學論文多篇,分別發表在《陜西醫學》、《臨床研究薈萃》、等專業期刊上。《曲美他嗪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療效觀察》獲得彬縣20__年度科技獎。曾多次在縣衛生局舉辦的培訓班和院內進行學術講課,受到局領導和同行的高度評價。作為科主任,組織帶領全科醫務人員共同學習,在科室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刻苦學習,共同努力,她們科室開展了腦脊液置換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術等技術項目。
只有具備了大山一樣真實博大的品格,才可能有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智慧。她始終與人善良,做事一絲不茍,傾注全部熱情,視病人為親人,熱心、熱情對待每一位患者,認真檢查,精心治療,病人康復是她最大的快樂和安慰。醫學是科學,有許多難以克服和治愈的疾病,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她就會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篇4)
馬申江同志系縣水務局職工,今年53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程度,高級工,現任楊店鄉水管站站長。
馬申江同志于1977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楊店鄉水管站工作,在35年的基層水利工作中他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始終遵循 “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原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堅持黨性、大公無私、身體力行,認真譜寫著一曲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華美樂章。
35年來在每一項工作的背后都凝聚著他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身為楊店鄉的水管站站長他不僅要完成上級業務部門下達的水利工程建設任務還要根據鄉黨委、政府的安排完成包村、計劃生育、綜治、產業開發等多項基本工作。面對繁雜的在工作他從來不發火不偷懶,始終把勤奮工作當作自己最大的樂趣,把建設一個高標準高質量的水利工程作為自己最大的追求,把領導表揚夸贊作為自己最大的成就。他用自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干部,每一個領導及干部都稱贊他以他為榜樣,都說他“不僅人好而且工作能力強,對待工作從不懈怠,總是有比年輕干部還高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每一個年輕干部都敬佩的稱他為“牛人—羅叔”。
在35年的工作中,他嚴于律己從不偷懶從不馬虎,對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每一處工程從勘測、施工、管護都有他的身影,他總是冬頂嚴寒、夏冒酷暑,風雨無阻的出現在每一處工程中,對待工程中的每一個數據他總是要做到精確無誤,有時為了在水中測量一個控制點,他二話不說卷起褲腿下水立桿,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年邁的他卻從來沒有退縮過,有時更是為了一兩個數據而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有時會要求精度而忘返數回,鞋走破了襪子爛了,可他常對自己說“數字是工程的命脈”。遇到困難時他總是不顧一切的沖在年輕干部前面,他總說“年輕娃娃皮嫩,還是讓我們這些粗皮老肉來”,常年來他患上了嚴重的肩周炎、關節炎,但是他還是不肯請假休息,妻子孩子經常怨他、罵他,說他“不顧家、老積極”,可他總說“我是共產黨的干部,共產黨給我發工資,我就必須干好工作”。工作上他精益求精,嚴肅認真,經常忘我的加班加點,在“5.12”地震中他發揚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當地震發生時他正在給顏河村人飲架設變壓器,但是當時他并沒有因為地震放棄架設,而是毅然決然的堅持干完才下桿,之后他沒有回家而是立即趕到鄉政府聽侯領導的安排,檢查每一處水利工程的損失,他不顧一切的冒著余震的危險出現在每一處工程中,積極幫助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及處理工程震損,加班加點的趕工修復人飲工程,使其盡快通水完善。在多年的抗洪搶險工作中,他更是發揚水利人“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精神,堅守抗洪搶險第一線,抗沙袋、堵決口。特別是在2009年“7.17”和2010年“8.12”暴雨災害中他根據多年的搶險經驗,指揮當地群眾及施工隊轉移物資,堵河堤決口,有力的降低了水毀損失。
35年來他一直把群眾的安全飲水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當其他水電干部都閑麻煩不要工程時他卻給領導求情說給我多給一處工程吧,我希望楊店鄉每一個村都能吃上自來水。每處工程從尋找水源、測量、放線、配發材料到現場施工,他都親自參與,有時甚至要徒步走二三十公里的山路,只為尋找一個安全可靠的水源。多年來他修建人飲工程32處,解決了楊店鄉8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358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使全鄉自來水覆蓋率達到了100%。看著群眾喝上方便、干凈、衛生的自來水,他總是那么的驕傲和自豪,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35年來他還積參與河堤、灌溉等多處工程的勘測、施工、監理等工作,對待工程質量他總是嚴格要求每一個施工單位不怕得罪人,他常說“質量是工程的生命”,他經常蹲點堅守施工一線。多年來他參與完成了紅崖河堤、石馬坪河堤、豆坪河堤、大莊河堤等多處河堤建設,完成河堤17.606km,保護了沿岸兩個鄉的8337人,8580畝耕地的防洪安全;同時還參與完成了靈官渠技改配套工程、下街電灌工程、馬家坪電灌工程、姚莊電灌工程、豆坪電灌工程、石馬坪電灌工程、王林電灌工程、大莊電灌、魚池電灌、顏河水窖等10處節水灌溉示范工程,發展有效灌溉面積7200畝,為當地發展特色產業、高效農業提供了高效、快捷、省時、省水的節水灌溉工程設備。楊左河川的農民群眾常說“老羅是個好人、老實人、為群眾辦實事的好干部”。多年來還受到省級、市級、縣級及鄉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評,1997年4月獲省水利廳“全省水利工程土地劃界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2月獲隴南地委、行署“優秀駐村干部”、 2003年4月獲“隴南地區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4月獲縣政府“2005年度水利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他就是馬申江,一個平凡的基層水利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35年如一日,身體力行,用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來詮釋著“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就是這樣一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水利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斗志的精神來履行水利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敬業奉獻好人榜樣事跡材料(篇5)
他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給人們的印象是“大忙人”。每天他是學校里睡覺最晚起床最早的一個人,什么時候見到他,他總在忙工作,很多人都不明白,人們問他沒日沒夜的干工作圖個啥?他回答的很樸實,他說“能多干工作首先是領導的信任,其二是可以使人生更充實”。
在學生眼里,他是親人、是朋友。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對那些思想紀律、學習較差的后進學生從不歧視,而是百般關愛,想方設法轉變他們,為他們談人生、敘理想、講前途,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他們的心田。一些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學生因缺乏親情溫暖,不認真學習,厭學、逃學,他總是耐心教育、疏導,給以特別的照顧。學生晚睡時,他堅持每天深入到學生宿舍,噓寒問暖、端湯喂藥,晚上給沒有蓋好被子學生拉的蓋被子,發現有病學生立即領到辦公室,量體溫,聯系家長或醫生。由于當地醫療條件不好,距診所相當遠,學校所在村子里甚至連診所都沒有,他自己掏錢買了體溫計和一些感冒咳嗽、退燒藥等以防聯系不到學生家長或醫生時給學生應急使用。他對全校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盡力提供幫助。下雨天,有些學生衣服、鞋、襪被雨水淋濕了,他主動聯系學生家長,叫家長送來。他經常給學校里的一些貧困兒童贈送學習用品,還每年給當地村上的一名在延中上學孤兒支助500元用于完成學業,每年給村上的一個殘疾兒童支助200元生活費。
在同事眼里,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對待同事像春天般的溫暖,時時刻刻把同事們的事掛在心上。不管誰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后、竭力幫助解決。 20__年7月8日,對于他來說,是一個九死一生的日子,也許是他的真誠、奉獻感動了上蒼才死里逃生。根據他的回憶,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學校的一個教師宿舍土炕上燒不上去火,學校的李老師在煙囪上面看了一下,說好像里面掉進去一塊磚。過了一會兒,他在教學樓二樓道里走的時候看到李老師扛著一根鋼筋棍正在往宿舍腦畔上走,等他到三樓時看到李老師把鋼筋棍的一端已放在煙囪里,另一端將要靠近上面的高壓電線,“李老師,危險!”他一邊高呼一邊翻過三樓欄桿跳在宿舍腦畔上飛快地跑向李老師,當他跑到李老師身邊時看到李老師身上閃著火花,還聽到像電焊機一樣“嘟嘟”的聲音,就在他抬腿準備一腳踹開李老師的同時,好像有一股力量一拉一推,頓時他失去知覺……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感覺到自己好像在夢境中一樣,恍恍惚惚中抬起頭,剛開始只看到黃蒙蒙的一片,過了一會兒,終于看清楚了:他趴在長得很高的黃蒿草上,李老師面朝天躺在距煙囪三四米的地方,眼睛閉著。他立刻爬起來走到李老師身邊一邊喊李老師,一邊拉李老師的肩膀,李老師沒有反應。他立刻開始做人工呼吸,做了一會,無濟于事。他立刻大喊救人,學校的王光斌老師和兩個廚師趕上來,他們把李老師抬到校園里,急忙撥了120電話。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身上有十幾處被電流擊傷,幾處擊傷部位的肌肉已燒焦。等了很長時間救護車還沒有上來,忽然間聽到從鄰近村子下來的班車的鳴笛聲,他不顧一切趕緊跑到公路上喚住了班車,和學校的幾個老師把李老師抬上了車。當班車走到安定鎮上時遇上了救護車,醫生檢查了一下說人已犧牲了。楊小鋒老師忍著巨痛乘坐急救車到了縣醫院,醫生說全身傷口多,一處傷口面積太大需要植皮手術,縣醫院做不了,又轉入延安市醫院,市醫院的一個大夫看了傷口后對他說:“你太幸運了,接觸高壓電的人能活下來簡直就是奇跡,好好配合治療吧。”他在醫院里治療了44天后,秋季開學時間已到,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強烈要求出院v那時大部分傷口還沒有完全好,還用紗布緊緊裹著,走路時一不注意鮮血直流w,醫生沒辦法只好讓他出院。
在當地村民眼里,他是好鄰居、是親人。他是個熱心腸的人,哪家要寫申請、要寫合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電視機接收不到信號等等生活瑣事,村民們經常找他幫忙,他每次都會認真的解決他們的困難。在20__年盛夏的一個下午,他閑著沒事干去一個學生家里家訪,他正準備爬一個陡坡時看到一個長發年輕男子騎著自行車飛一般地從坡上往下駛,估計自行車的剎車出了故障,這個男子已慌了神、不知所措,任自行車跑。他掃視了一下周圍,下坡處是一個近九十度急轉彎,右面十多米的懸崖,路左邊是山壁,路和山壁中間還隔一條一米左右的水渠
他一看自行車就要飛下來了,一個箭步跑上去,兩手死死抓住自行車,這名男子才幸免于一場災難。不然,后果不堪設想。他左小腿上被自行車劃開一道口子,大腿上受了傷,鮮血直流,還腫了起來,劇痛難忍。
“癡心一片終不悔,嘔心瀝血育英才”,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楊小鋒老師為了他所摯愛的教育事業,還在不懈的追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