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
寫觀后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練習,可以讓觀眾不斷地提高自己,促進自己的個人成長和發展。怎么寫好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方便大家學習。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1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若不是北京的夜太深,風太大,來往的路人太匆忙誰也看不清旁人的臉,我也不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春風沉醉的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若不是音樂太美,故事太傷感,我也不會強壓著近乎哽咽的聲音給父親給遠在南國的父親忽然打去電話。我只是說“爸爸,很久沒和你說話了,問候下”,我沒能說我是看了一部叫《歲月神偷》的電影被觸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而想念他和母親。
雖然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在劇情依然還稍微有些俗套,窮二代男與富二代女的愛情,患上絕癥結尾勢必死亡的男主角,生活艱苦卻又樂觀面對現實的小老百姓,無時不在烘托凄美氣氛的悅耳音樂,哪個也不能免俗,但這并不妨礙看電影的俗人們被打動。
愛情與親情,平凡又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元素只要組合得當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看看那些充斥著熒屏和銀幕的電影電視哪一個又逃得開這些俗套,哪怕連唐僧、孫悟空也要與人與妖轟轟烈烈的談起情愛來。而作為導演羅啟銳與編劇張婉婷這對金牌組合最讓人稱贊的就是他們將香港六十年代人們的拼搏精神帶入到故事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像羅太所說“做人,總要信,總要信”,像葉倩文與杜德偉所唱“信世間始終全美”。
看似簡單俗套的電影情節,即便不去深入挖掘和解讀,觀眾也不難看出那些潛藏在其中的其它關鍵詞,殖民地、粵語殘片、老港星、教會學校、內地人移民香港、香港人移民國外、英文歌曲……太多太多被歲月偷去的記憶,通過影像制造出的幻覺又被拿回,然后亦夢亦幻的像針尖一般或輕或重的扎人心的深處。
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承載了太多的沉重的擔子,好在任達華、吳君如、秦沛等一眾資深香港電影人不搖不晃的將擔子穩穩的抗在肩膀上,而哥哥與弟弟(特別是弟弟)的演繹也給人驚喜。要解讀那些深刻的意義,留給專業的影評人們,要借電影抒情,就留給我等這樣的凡夫俗子。只道是,不傷感,怎能不傷感。回首驚覺,天地無情時光最難留,人生幻夢歲月是神偷。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2
人們都說時間是一個小偷。
可是每次想到這一句話的時候,我都感覺有一點可笑,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丟掉了時間,明明是自己沒有珍惜機會把時間全都給浪費掉了,為什么要反過頭來說時間是小偷呢?
有時候我們都故作文藝的去感慨一件事情,我們實際上自己都不知道它的本質是什么,我們只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的主觀印象來猜測。
是后來我聽到了有一首歌名字叫做《歲月神偷》。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時,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呀,再加上當時我很喜歡那個作者那個歌手,我還喜歡射穿還喜歡化為孤島的藍鯨。
我想假如有一天要真的迫不得已離開這個世界,我想還是會留有一絲的眷戀吧。因為曾經喜歡過那么多有趣的東西,包括現在也依然喜歡并且熱愛著,有時候或許我們會貪生怕死,只不過是因為這些熱愛的東西還沒有終結,他們從未讓我們失望過,他們讓我們一顆心變得柔軟。
真正絕情的人其實是不管不顧的。
他可以忍受任何的生離死別。
但是請原諒我現在還做不到這樣堅強,即便是我一直都在修繕自己的生死觀,一直都在讓自己變得豁達一些。就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可是我想這一路上一定會很漫長。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3
今日閑來無事,在網上逛悠。打開__,看到“大片”欄目一部新片《歲月神偷》,覺得題目有點意思,便打開看起來。
這是一部香港文藝片,沒有香港傳統武俠片的精彩打斗場面,沒有周星馳無喱頭搞笑對白,沒有古惑仔哥們義氣與快意恩仇,沒有槍戰片千均一發、高潮迭起的緊張氣氛。嚴格來說,這部片子平淡得像一碗白開水,毫無精彩之處。但這部片子還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不為別的,只因還原真實的生活。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香港的60-70年代(具體不可考,未深究,累!),主要描述鞋匠羅一家四口的悲歡離合。鞋匠羅一家在街尾以做鞋為生,艱難度日。電影以鞋匠羅4-5歲的二兒子羅進二為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描述。羅進二透過金魚缸球面玻璃打量著這個滿目瘡痍的香港,以羅進二很多的心理活動及內心獨白描述鞋匠羅一家的生活狀況。
鞋匠羅飽償生活之艱辛,對生活充滿失望,脾氣比較暴躁,鞋匠羅的妻子認為生活雖苦,但對生活充滿信心,一邊鼓勵丈夫,一邊安撫兩個兒子,夫妻倆都把期望寄托在品學兼優的大兒子羅進一身上。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掃蕩整個香港的颶風暴雨、更有一場潛伏已久的噩夢,讓這個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大兒子羅進一被查出患有腦癌,雖經四處求醫但終究無力回天……
故事很平淡且老套,但其實生活本質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妄想每一天都有精彩生活是不可能的。如果每個人的生活如一部起伏迭宕的大片,那得一顆多大的心臟才能承受這些大起大落的變故啊!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可取之處在于用一個小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經過他的成長來慢慢看清生活的本原: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大的嘆號,包含了太多的無可奈何!就像電影里所說的一樣,我們得拿生命中最喜歡的東西去填苦海,才能與親人相見。我們總唏噓于命運的捉弄、感嘆于人生道路的曲折,但也不必自怨自艾,生活不如意十之__,凡事需自信應對。正也如電影里所說的一樣:“鞋”字一半是難,另一半是佳。
觀后感剛寫完,外面開始下起雨來了。最近天氣太熱了。每一天都是汗流夾背,晚上都睡不著,著實不舒服。很久沒有下雨了,這場雨真是久旱逢甘霖!痛快啊!今晚能夠睡個好覺了。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4
是啊,最終的結局都一樣,只是過程不同,所以還有什么好怕的呢?我也不怕,就像《我們天上見》里孫女問姥爺說,姥爺你怕死嗎?姥爺說不怕,活著有你,死后可以去找你舅舅。所以從奶奶離去的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不怕了,因為死了以后可以去找她。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但是結局過程卻是一樣的,就夠了。
《歲月神偷》里看著弟弟動不動就哭,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想著自己想要什么就要弄到手的態度,心里想著小孩子果然麻煩,但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呢?只知道我想要什么,哭一哭鬧一鬧可能就有了,要是沒有得到反而挨了一頓批,但轉頭也就忘了。從不不會像大人那樣考慮得全面,體驗得艱辛。又何嘗不是傻一步走一步過來的呢?歲月偷走了很多東西,但也回饋了好多東西,這種舍與得并不是因你意愿就可以決定的。
從哥哥被診斷為“血癌”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他在那個年代要英年早逝的命運,看著他躺在病床上,媽媽一再的安慰說我們家的進一那么厲害,肯定會好起來的,我們家的進一可是---冠軍,絕對會熬過去的。媽媽她知不知道其實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其實是知道的,看著她給招牌涂油漆是說著做人要信,但又流著眼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結局,但是又能如何呢?生活并不是你想放棄就放棄,想停止就停止的,它迫使著你向前走,迫使著你去做出決定,如果你不回應,它甚至就裹挾著你往前走。可能愚昧不理性,但是那一點點信卻是她的支撐,活著的支撐。回想那時候我握著奶奶的手說著沒事,你可以的時候,即使知道要離去,但就是執拗得認為她會被眷顧,因為她可是奶奶啊,說活說的頭頭是道,辦事辦得雷厲風行的奶奶啊,在我頭上撐起一片天的奶奶。但是如今呢,誰真的會沒了誰就過不下去了呢?哥哥走了,幾年后爸爸也走了,姥姥在不知不覺中也走了,一家的頂梁柱走了一個半,但幾年后媽媽和弟弟仍能活著笑著去祭拜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即使再艱苦卻仍要活著,不會那么輕易說放棄。所以目送著哥哥與爸爸的離開,剩下的人還會怕些什么呢?生離死別何嘗不是一種坦然。
歲月偷走了那么多的東西,帶走了將要離開的人,留下了也注定要離開的人,帶走了你回不過去的過往,留下了將要成為過往的現在。留戀、嘆息、惋惜,那也是歲月的饋贈啊。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5
今晚,打開PPS,看了一部想看很久,但一直沒看的電影——《歲月神偷》,由于這部電影光環太多了,以致在看之前,我抱了較大的冀望,畢竟,已經很久沒看到有質量的港產片了,對上那部,已經是N年前的《大城小事》和《玻璃之城》。08年曾經看了部呼聲較高,也是任達華主演的《文雀》,但感覺很一般,惟獨很喜歡電影中的配樂,時至今日,還是讓我回味的。
《歲月神偷》這部電影結合了親情和愛情,很濃的人情味,是一部地道的港產片。片中有很多溫馨的場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臺風那一幕,全家人為了保衛家園一起抵御臺風,保住屋頂;還有一幕,是任達華典當了結婚戒指為給進一買鮮血,交錢時,吳君如摸住據手指那一刻,真的很震撼,震撼到,流下了眼淚。真的,很久沒有試過看港產片會流淚了,但這部片子做到了。
很喜歡吳君如的口頭禪“鞋子半邊難,鞋子半邊佳,難完就會佳”“做人最緊要信”,是的,人最重要是有信念,所以我一直無論發生什么事,即使哭都要笑著哭,因為我害怕,害怕自己對世界萬念俱灰,害怕心中那團火會熄滅。身邊好多朋友都說過我感覺很像吳君如,可能是因為我是身邊圈子里的搞手吧,一個小群體,總需要這樣一個角色,而我就總是擺自己上臺,然后帶給別人歡樂,其實,我想我真的挺適合做小丑的。
不扯這么多了,相信我的快樂,會回來的!快大一歲了,祝我生日快樂!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6
這部電影作為香港的作品,確實有很大的提高,其藝術價值很值得我們去贊賞。電影對進二這一個小孩子的內心世界的描述十分真實,表現的是一個小孩子對未知世界的不理解和內心又異常想參與到這個世界中去的原始沖動。影片中進二不止一次的偷東西的這些描述,導演并沒有用貶義的手法來表述,反倒用輕快,幽默的手法來體現,說明導演的用心并不是把進二偷東西做為一個直接的表現資料,而是在這一件事上反復說明進二對世界認知的不斷需求的過程。那里就標示出了一個人性的定義:人活著,對自認為的完美是那么的渴望。所以,電影的主線就是從那里轉開的。
再談談進一,他的努力學習,他的在運動場上的努力拼搏。其實也是種對完美追求的表現,可是這種完美的追求是建立在這個家庭的父母對自我孩子的需求之上的一種需求。影片的后面一次吃飯的場景里,“爸爸”在查閱兒子的成績單的時候發的那次火就對這做了一個解釋。也就是說,進一其實是生活中虛擬的一個人物,進一只是他父母對生活內心需求里的一種現實投影產生的替代品。而這父母對未來的期望也全寄托在這個兒子的身上了。進一談戀愛的這個過程的描述,很大程度的適應了少男少女的現實狀況,這是藝術手法上的成功。但最主要的是,進一在第一次到女孩家里去的時候,因為兩個家庭的這種社會地位的差異從而產生了進一自尊心的一種自我傷害,這其實是說明的是,當生活成為為別人活著的時候,那人將會失去自我感受生活的完美。別忘了,女孩的母親在彈鋼琴的那個鏡頭其實告訴了觀眾,女孩的家庭其實沒有對男孩產生鄙視。這樣我們就能夠對進一這個人物進行評說了,過分在乎外界對自我的看法,將容易失去真正的自我。
故事中的“爸爸”老是強調一句話:做人必須要保住頂。這個頂指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說,人要有自我的最根本的支撐,這支撐是對未來完美的一種向往。在精神世界里,父親一向把進一當成是家庭的一個頂。而在生活中,這個父親一向把自我當成是整個家庭的頂。故事中的“媽媽”一向也在強調一句話:做人總要信。這“信”其實也是種對生活完美的一種向往,她在給自我的內心強加相信完美的事物會出現。因為這個媽媽是個女人,所以導演用這種被動的向往安置在媽媽的身上,無疑這是藝術手法的成功。而故事中的爸爸用一種由內到外的主動向往安在身上,這也是藝術手法的成功了。
故事的結局是與現實背離的,爸爸的頂都沒有成功保住,而媽媽所信的都沒有順同她的意愿。這故事看來是個杯具了。如果站在純生活的角度來評述的話,這確實是個杯具故事,但如果站在哲學的層面來說,故事并沒有完成。這個故事又要從這個結局反推到前面去才能找到故事的答案。
影片中的奶奶說了一句話:當一個人把他最心愛的東西都投到苦海里,把苦海填滿后,就能夠見到自我的親人了。這苦海就是人生。這心愛的東西就是內心的需求,就是欲望。用這句話的意義來重新概括整個故事的話,就有了如下的收獲:爸爸不用把自我的內心需求去過分向往擴張,媽媽不去被動的盼望內心所需要的東西,那他們就不會有這么樣的痛苦精神了。影片的結尾正是打破了他們生活的邏輯,從而把他們從苦海中拯救出來。這樣,站在導演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次人性的拯救,而這拯救也用現實生活體現出來了。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說,這個故事是喜劇收場的。
整個故事告訴人們的是,做人不要太功利心,不要讓自我的欲望吞噬自我的精神,僅有這樣,生活將時時陽光明媚。
最終的結局是進二陪著媽媽在一種歡快的節奏中去祭拜了自我的哥哥,樹上開滿了鮮花,而進二也進了那所比較好的高中,他沒有哥哥的成績好,沒哥哥跑得快。但生活還在繼續,可是這生活卻缺少了以前的那種壓力。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7
不懂為什么,他們看完了歲月神偷之后都會哭。不是講的是兄弟間的親情和家人間互相堅持照應的可貴嗎?我羨慕于這樣的家庭,縱然在困難來臨時會艱苦,但是這樣的時刻反而使家人之間的那份親情更加昭顯出來。
也許是感動吧,他們才會哭的。又或許是我太過于冷血了呢。不知道吧,反正就是有很多感想,但是絕對沒有想到過會哭泣之類的。徐這就是我呢,除了會被恐怖片嚇到,多的沒有任何的感覺吧。
說實話,我倒是真的很羨慕這樣的家庭,但是也同情這樣的家庭。有時候想想這就是社會吧,不會有如意的時候。在富裕的家庭里,由于父母要忙于工作,家庭的溫暖會少很多;而在不富裕的家庭里的時候呢,家庭的溫暖是有了,但是家境的不如意會讓人產生自卑的情緒和心理。有時候我也想過到底怎么樣的家庭環境才是最好的呢,又有家境又有溫情是家庭太難尋找了,除非是那種世襲的家庭吧,又或者是那些父母特別些的家庭里吧。但是爸爸說太能干的父母培育出來的孩子要么是特別的牛要么就特別的熊。現在想想覺得好恐怖啊…………
歲月真的是個小偷,偷走了我們太多可我們還不知曉。韶華逝去后,當我們幡然醒悟的時候,小偷已經是悄然無蹤。時間帶走了我們稚過的心靈和澄澈的雙眸,塵世的鉛華出現在原本薄如蟬翼的靈魂上。你悄悄告訴我說,奮斗的汗水可以洗刷去那些如夢浮塵,翩躚如夢,你從遠處走來,浮生若夢,何處是你的歸程?
歲月神偷觀后感2023篇8
這幾乎是一部被捧上了道德神壇的電影,當看過的人夸贊這部電影時,他們首先表露出來的不是關于這部電影本身的優劣決定,而是彰顯個人美德的親情傳承和道德歸屬,還用自我的眼淚作為證明。《歲月神偷》的投資方也在不遺余力地強化著這種重口味情懷,他們此前發行的《孔子》因為周潤發的一句“看《孔子》不哭你還算人嗎”而淪為笑柄,此刻最后能夠用一部名副其實的催淚之作來挽回面子了。
看《歲月神偷》我沒哭,而且一點點想哭的意思的都沒有,因為這本來就沒什么可哭的。我相信羅啟銳和張婉婷也未必是真的要把影片拍成一部濫情的哭片的,他們在感情節制方面做的不錯,既沒有撫尸慟哭也沒有狗血表白,本來從開始就一向慢慢在觀眾心中一點點滲透和蔓延的、如涓涓細流般的幽怨和黯然可能會因最后的感情決堤而被沖刷掉一切回味的余地和遐想的空間。對于這樣一部有著精細的控制力的電影來說,濫情可能會成為商業炒作的賣點,但卻是創作上的失敗,它將使一切廉價化。
《歲月神偷》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其對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之前市井生活的再現和品味,一個反復出現的場面是一條街上的眾鄰里將飯桌擺在門前一齊吃晚飯的情景,吃百家飯的孩子們快樂地穿梭其間,這種守望相助的祥和正與中國自古以來所崇尚的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安逸家居圖景相對應著,所謂“歲月是最大的小偷”,被偷走的也正是隨著生活的富足而喪失掉的這些淳樸的家園意識。但是那里很多人會忽略掉的一點是,這是帶有強烈殖民色彩的生活圖景,這在張婉婷的創作中是一脈相承的,從《非法移民》、《八兩金》到《玻璃之城》,再到此刻的《歲月神偷》,都能夠看到一種殖民地精英意識。
能夠說這是一部拍給香港土著看的電影,很難想象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地域懷舊在內地人心里能有什么真正的共鳴,能打動我們的,只有那精美的畫面、做舊的質感和流動在其間的親情泛濫,而這只是《歲月神偷》最表層的好處表達,只有香港人自我明白歲月偷去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過分投入地去膜拜其所謂的情懷,只是在自作多情而已。
《歲月神偷》讓我想起了《天堂電影院》,都是對往昔一段黃金歲月的追憶,生活的貧瘠和精神的富足產生了奇妙的比較,但兩者的立意完全不一樣。天堂電影院經歷一次毀滅性的浴火重生,而羅記鞋店在臺風中卻并未被摧毀,因為父母拼著老命護住了生命延續所需要的那個“頂”,于是《天堂電影院》中的老阿爾弗雷多一向教導小托托要走出小鎮,擁抱外面的世界,而《歲月神偷》中更多的是在堅忍中的顧影自憐,母親一向掛在嘴邊的話是“做人要有信”、“一步難,一步佳”,西西里島的埋骨何須桑梓地和香港島的守得云開見月明,都能夠稱作是一種豪情,卻體現了海洋禮貌和內陸禮貌不一樣的人生哲學。
最后死去的羅進一實際上是一個優秀的被殖民者,他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理解了良好的殖民教育,殖民地政府的公告都要透過這樣的人來得以上情下達,他連寫歌都用英文,還無怨無悔地愛著一個移民美國的女孩,這樣的一個人被埋葬是帶有強烈的象征意味的,你能夠從中讀出各種悲情,我也能夠從中讀出各種反諷,深入想下去,我會感到不寒而栗。
想到這些,我實在不明白這電影到底有什么可哭的,愛父母,尊孝道,我們能夠找到各種方式和載體,但不必須是《歲月神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