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
觀后感不僅是個人感想和思考,也是對作品或場所的一種分析和解讀。小編給大家分享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參考,方便大家參考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怎么寫。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1
《三國演義》共塑造了近兩百個人物,其中塑造最成功的有劉備、曹操、周瑜……下面大家就聽我介紹介紹他們吧。
要說三國里的頭號奸臣,非曹操莫屬了。曹操雖然雄才大略,很會用兵,但有謀權篡位之心,即使這樣心術不正的人才能再高,也不喜歡。要說三國里心胸最狹窄的人,那就是周瑜。周瑜眼里容不下諸葛亮,他讓諸葛亮三天里造出十萬枝箭,一心想除掉他。
他認為除掉了諸葛亮自己的才智就天下無敵了。諸葛亮才智過人,一心輔佐劉備和劉禪,并且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兵力強盛的西蜀。諸葛亮為蜀國作出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最令我敬佩的是劉備。他為人忠厚善良,清廉正直,并且非常重義氣。關、張死后,他不顧眾人反對,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東吳。最終被陸遜用火攻打敗,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做事應像諸葛亮和劉備,而不能像曹操和周瑜,否則,即使有再出眾的才華,也會遭人唾棄,留下罵名。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2
真好!暑假里,我有大把時間來讀好書了。
首先讀《三國演義》。書中描寫了一些氣勢磅礴的戰爭場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令我回味無窮,愛不釋手。最是刻入腦海的人物當屬關羽關云長了,他是一位純爺們,成了我的偶像。
我崇拜他威武強壯的形象。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足跨赤兔千里馬。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美髯公”!
現在社會,年輕一代人的審美觀有些特別,總推崇面若桃花,眼似葡萄,身如拂柳的“仙氣”形象,男生也要施粉繡眉,看起來很娘,缺少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了解了關羽后,我端正了我的審美觀,覺得男生就應該有純爺們的范。身為男生,就應該鍛煉好強壯的身體,能吃苦耐勞,不撒嬌取寵,有擔當。
我崇拜他武藝高強。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大敵當前無所畏懼。嘖嘖,不愧號稱“武圣”啊!
正所謂“沒有精鋼鉆,不攬瓷器活”,關羽之所以如此從容有信心戰勝強敵,都是因為他平日里苦心練習武藝,善于學習兵法。我們小學生現在正處在學習階段,吃夠學習的苦才能獲得智慧和技能,將來才有機會嶄露頭角,兼濟天下。
我最崇拜的是他多么地忠義。當他被曹操所俘獲,勉強答應留下,心里想的卻是大哥,當有了大哥的消息,曹操怎么也留不住他。他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
生而為人,忠字當頭。我們要有忠于國家,忠于家庭的信念。想到這,我不免想起國士鐘南山,二十年前非典肆虐他六十多歲一馬當先,救人民于死神之手;如今新冠猖獗他八十多歲,毅然逆行以身筑起抵擋在死神與人民之間的高墻。還有疫情中、洪水中奮不顧身為了別人拼命的人,他們都是忠義當先的可敬可愛之人。
我還崇拜他有著鋼鐵的意志。當他中了箭毒時,請華佗刮骨療傷。他不綁手,不蒙眼,華佗用刀割開皮肉,將骨上箭毒刮去。血呼呼往下流,而他卻仍與馬良談笑風生的下棋。這是怎樣的鐵打的身軀鋼鐵的意志呀!真爺們!
關羽,就是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義薄云天、有萬夫不當之勇、頂天立地的純爺們。他是我的偶像!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3
《三國演義》,相信大家對這本書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整本書是根據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寫的,講述了魏、蜀、吳三個國家想要統一中國互相征戰的故事!
羅貫中把書中人物描寫的淋漓盡致,如劉備、曹操、孫權等眾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歡的英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在書中敘述了關于他的很多故事,如草船借箭,智取華容道,巧布八陣圖等,通過這些故事的描寫,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才智,不愧為“智圣”的名號。其中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描寫的最精彩,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在赤壁共抗曹操軍隊,曹軍在長江北岸,孫劉聯軍駐扎南岸,以孫權軍隊為主。周瑜是孫權一方的領軍將領,諸葛亮是代表劉備一方的將領,通過接觸,周瑜對諸葛亮的才干很是嫉妒,欲設計謀害他的性命。一天周瑜升帳和諸葛亮等將領討論與曹軍作戰事宜,周瑜說水上作戰,用箭最好,便讓諸葛亮造十萬只箭并在十天之內造完,而孔明說三天就可以了,討論過后,孔明向魯肅借20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住,還要一千多個草把,扎成人形,排在船的兩側。第三天的四更,孔明邀請魯肅一起取箭,帶船向北岸駛去,到了曹營附近,這時大霧漫天,孔明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然后讓軍士打鼓吶喊,驚動了曹軍,曹操看不清虛實,讓弓箭手射箭,不讓敵人靠近,于是船一側的草把上扎滿了箭,孔明又讓船只更換方向,這樣另一側的草把也逐漸扎滿了箭,這時孔明讓士兵齊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很是激怒了曹操,說完讓船趁霧駛回南岸。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這件事,于是提前推測天氣,想好辦法。周瑜得知諸葛亮借箭經過,自嘆自己不如孔明,也沒有找到借口殺了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件事,諸葛亮借助天時地利,充分表現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舉兩得:一是驚擾了曹軍,智取敵軍的物質資助己方;二是巧妙避開了自己的殺身之禍。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作者把這些英雄人物描寫的能力突出,性格鮮明,故事生動,引人入勝。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這本好書!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系著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5
今日,我又讀完了《三國演義》。這已經是我第9次合上這本書了。但我不管看若干遍,都看不厭煩,都有很深的感覺。特別是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洞曉三韜六略,胸中藏戰將,腹內藏雄賓,神機妙算,只令人惋惜他沒有一統中華,復興簡稱蜀。這當初他一輩子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話,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我答應;但“老不看‘三國’我卻反對。《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是像有點人說的那樣子,叫服老奸巨猾。有人說,小說著意描畫了簡稱蜀,而最終,簡稱蜀卻打出了投降旗,這樣沒勁的故事物節,有啥子藝術可言?我們本想看見確乎實沒有看見,但這是一種“撕碎的世術”,他的悲劇結末比大團圓的結末深長不是嗎?《三國演義》奉告我們一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腳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就一負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后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關系到蜀國的命數。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五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一場仗后,就起步了下坡路。
做人就應當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賠上了更多的昆季。這真的不值當。能屈能伸,還得小心;否則你便會錯過眾多眾多!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6
三國,分別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從三個國家建起到歸一的時間長達80多年。這八十多年,出現了許多英雄豪杰。而且,還編出了一首兒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
這個兒歌是在說五虎上將都有哪些,現在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九個人中都有誰和誰排名第幾:一呂布 二趙云 三典韋 四關羽 五馬超 六張飛 七黃忠 八夏侯惇 九姜維。
這九個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趙云,因為他非常的勇猛,在長坂坡他打敗了曹軍一百多萬人,而且還在夏侯恩哪里奪到了青缸寶劍。我第二喜歡關羽,因為他既勇猛,又忠義,再加上智勇雙全,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我最不喜歡呂布了,應為他貪生怕死,是一個小人,當他被曹操捉到時,還說要和曹操打天下,而張遼卻說:呂布小人,既然貪生怕死,不是英雄。
當曹操要殺他時,張遼無所畏懼地說:可惜!!曹操問:為什么?張遼曰:可惜那天火小,為燒死你這個賊!!!
曹操聽完大怒,一刀將繩子砍斷,張遼深受感動,便于曹操打天下。
所以,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一個像呂布的小人,還不如當一個要飯的,像張遼一樣,反而不死,還得到重賞!
觀后感怎么寫三國演義的篇7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著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么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后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里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占據“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占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后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占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占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孫權相比于曹操、劉備,優勢在于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于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占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后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占領益州后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著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著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后,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斗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么完了!成為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里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后還要不斷翻看、不斷發現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