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進相互交流和理解。如何寫出優秀的傷仲永的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傷仲永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1
我讀了《傷仲永》這個故事后,不禁為文中的傷仲永感到悲哀。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有個叫方仲永的孩子在五歲時突然哭著向父母要書寫工具,并立馬提筆作了一首詩,題上了大名。這首詩的文采、含義都不錯。這件事后,他的父親天天帶他去拜訪村中的了,從中獲得利益,但始終不讓仲永接受后天的教育。終于,在若干年后,方仲永的才能消失了,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方仲永如此好的天賦,竟然被他父親這個目光短淺而又怎么愚昧的人給毀了。王安石在他的文章里也說了,方仲永天賦過來,但因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卻連普通人也不如。我想這就是殺雞取卵的后果,這個父親自尋短見地“剖開”了方仲永,這帶給他父親的只是短期的利益,卻將兒子的一輩子給毀了。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使有再好的天賦,也必須要努力,天才的形成,與后天的努力密不可分。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2
今天,老師帶領著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
并非書香門弟又非官宦世家的仲永5歲就能作詩。后來,別人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也能立即寫好,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仲永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就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仲永學習。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還可以作詩,但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當了。又過了7年,王安石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完全如同常人了。”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勝過許多有才能的人很遠了。仲永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的天賦那樣的高,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況且成為普通人;而那些天賦不高的,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就會比普通人還不如了。
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
1、我們不要只為了賺錢,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長遠的眼光,為孩子長遠發展考慮。并且,要積極努力地引導、鼓勵孩子為了這個目標努力!仲永就是這樣,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到最后就和普通人一樣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小時候,天天不好好學習。而大人對他們的引導、鼓勵也很不夠。比如:他們有的上課看課外書,有的抄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有的回家總是玩電腦游戲等。長大了他們就會沒有什么好工作。例如:我們鄰居王亮,他小時候比較聰明,但他小時候就不好好學習,經常去網吧玩。后來,比普通人還不如,只能撿破爛為生。
2、 如果后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小時候不管學習有多好都沒用。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后天所受的教育,我們應該珍惜機會認真學習,主動學習,爭取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更好的將來,進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要更好的達到后天的教育目標,我們需要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們也需要有堅定的毅力,不要受各種各樣的誘惑,主動地、認真地、刻苦地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有一個大哥哥在認真的背書,雖然周圍不斷有人路過,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噪音不斷發出,雖然有誘人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但是,他仍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閉著眼睛認真地背書。他就是這樣的人,將來一定有個輝煌的前程。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培養自己有堅定的毅力,對各種誘惑說“不!”并且,我還要認真學習,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堅決不要成為下一個仲永。進而,我爭取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更多的貢獻。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3
這是一個天才最終變為普通人的故事。這個天才就是方仲永。
剛開始讀這篇文章的題目時,我有些不解,既然是寫關于方仲永的事,為什么題目不是“方仲永”而是“傷中永”呢?讀完全文后我才發現這對于方仲永的“傷”真的很深,值得我們反省,深思。
正如文中所說,方仲永的才能是受之于天的,在一個世代以耕田為業的家族中,出現了方仲永這樣一個神童,不能不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個五歲的孩子,沒上過學,卻能寫出值得觀賞的詩來,是奇跡。但又是什么使他從幼年的天資聰慧到少年才能衰退,最終到了青年淪為庸人了呢?這其中其實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因素。
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傷”來源于方仲永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貪圖眼前之利,不懂得把眼光放長遠的人。當同縣的人每天請方仲永做客,花錢請他題詩,父親非但沒有阻止,反而牽著方仲永到處做客,還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最關鍵在于“不使學”,我想這應該是由天才淪為庸人的基礎吧!他父親做的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那么離譜,愚蠢得無藥可救,想來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世隸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4
對于這樣一個天才,我最初的感覺是同情,進而轉化為悲哀。其實所有成功的人的努力遠遠大于他的天賦,不努力最終只能成為普通人。或許我們不是天才,但通過努力,勤學,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業!
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是那么關心,是那么重視,全力的支持,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奮學習。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最好的時機,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老大徒傷悲”呀!
“邑人奇之”時,千萬不能“利其然”!當今各地的高考狀元,既能得到當地政府的重獎,又能獲取錄取學校眾多優惠,如我縣的高考狀元獲得了縣政府的10萬元獎勵,對一位稚嫩的中學生來說,簡直可以說是巨獎,面對如此名利,但愿狀元們切莫被其所惑,更希望各名牌大學少些“利其然”,多花點心思按教育規律去培養“仲永”們,讓《喜仲永》留名青史。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5
一個月之前有幸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程翔老師上了一堂《傷仲永》。這是一堂觀摩課,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花架子,沒有令人望之興嘆的所謂創新設計,有的是令人感動的樸實、踏實。正如程翔老師自己所說,聽了他的課,人人都學得來,這正是他所想要的目的。
讀、解、悟——三個非常簡單的環節,其實我們很多老師平時上文言文就是這樣上的,沒有什么高深的技巧。但是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卻很難做到程翔老師的耐心、細心及對學生的關愛。
第一個環節“讀”,自由讀、指名讀、檢測讀、齊讀……讀的方式多樣,反反復復,檢測一次不夠,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再檢測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真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才罷。這里“讀”(包括聽)的次數,竟達八次之多。自己平時就缺乏這樣的耐心。除非早讀安排了學生朗讀,不然在新授課上幾乎沒有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讀過。
自由讀、指名讀、展示讀、齊讀,對于稍微簡單的文章,基本上四次就過了。因為齊讀的時候,學生基本上能達標(正確、流利地朗讀)。其實這樣整體的檢測是不準確的,其中大有南郭先生存在。基礎差的學生在第一步就無法達標,后面的環節,他就更加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于是經常處于似懂非懂的渾渾噩噩狀態。長此以往,信心漸漸喪失,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漸漸消失殆盡,這樣差生就只能更差。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6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為不學習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即五歲能詩的方仲永,天資聰明。可他出了名后,其父不再讓他學習,就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因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后一事無成。本是一個天資過人、聰明非凡的神童,卻因沒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而泯滅了。多么令人深省、令人無限惋惜的故事呀。它給予人們的啟示頗多: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努力,是成功的基本;人的先天才能和后天教育與成才的關系;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但我卻只對其中家長、社會的責任感興趣!即家長、社會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末更是引人深思:有天賦的人沒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尚且淪為常人,那么本身天賦一般,且又沒接受后天教育的人,那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了嗎?
文中,仲永的爸爸固然“愚昧”。為了貪圖眼前小利,把兒子本應大展宏圖,一片光明的前程斷送了。回顧現實,人們往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冷落了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也就應運而生),從而誤了孩子!對于“留守兒童”,家長不便管理,監護人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管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必操那份閑心的旁邊人更是無心管理。紛繁復雜的當今社會,很多時候,學校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因此,“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社會,“留守兒童”的家長,不知不覺中就扮演了“仲永”爸爸的角色!
孩子,既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希望。無論天才或庸才,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這樣,“仲永”的悲劇才不會重演!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決不能再扮演仲永爸爸的角色!讓我們擰成一股繩,都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都來關心、管理、教育身邊的一切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關愛、管理、教育孩子,人人有責!
決不能讓“仲永”的悲劇重演!
全社會的人都來救救孩子!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7
讀了《傷仲永》一文后,感受許多。有的人天生聰明,但須后天培養;有的人雖不及別人聰明,但是經過后天的培養也會變得聰明。
傷仲永可以比作千里馬,他們的這些潛能都是天生的,可是,沒有后天的培養,“神童”就會變“庸人”,“千里馬”就會變“野馬”。
以前,三年級時,我數學很不好,但由于媽媽的“灌輸”是我成績一天天的好起來,當然,老師也是功不可沒的。
所以,通過這個道理,大家都能明白:人非生而知之者。
傷仲永是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千萬不要變成那種人,每個讀過《傷仲永》文章的人,都替他感到悲哀。
傷仲永的觀后感篇8
古人常說“笨鳥先飛”,便很形象地說明了后天教育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就算你是一個天生愚昧的人,就算你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只要你接受了后天的教育,你也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著名畫家朱德勇小時就非常愛好畫畫,可是他的畫卻總不出眾,雖然他對畫有一定的悟性,可是光憑他自己瞎琢磨,總是不成大器。美術老師發現了他這一愛好,精心依據他的特長對他指導,在一次次的教育中,他終于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憑借于此,在比賽中,他被人發現,成為了畫界一顆新興的明星。朱德勇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熱淚盈眶地說:“沒有我的指導老師,我就無法有今天的成就,今天拿的這個獎,是站在老師的肩膀上拿來的。”由此可見,后天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是誰教會我們知識?是誰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想不言而喻,是老師,是我們后天所接受的教育。
再一次審視仲永的命運,在心痛的同時,更使我清楚的認識了后天教育的作用大于先天的智力。人的天資和成才雖有關系,卻并不是最關鍵的。
所以,如果你很聰明,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它可能是上天對你的恩賜,卻并不是你能永遠擁有的。如果你很笨,也不要自卑,它可能是上天對你的考驗,只要你重視了后天的教育,你就會慢慢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