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
寫觀后感需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好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不足之處和看法和建議形式。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參考,希望對大家寫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有幫助。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1
前幾天的隨筆中,我提到過我把《我和我的家鄉》看完了,這部電影真是回味無窮!那么,接下來,就讓我把這味道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看過《我和我的祖國》同學都知道,是有多個導演以及多個明星拍成了幾個片段,不過都與主標題有一定的關聯,而且都很棒。《我和我的家鄉》也同樣,不過,這次由《我和我的祖國》的莊重變成了《我和我的家鄉》的感動與搞笑,驚奇之事層出不窮、源源不斷!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給遠在他鄉之士與生活在窮苦時代的人感觸最多、印象最深刻。
當然啦,我這兩種都不屬于:我生活在幸福的故鄉中。
但是,以后呢?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出去拼搏,不破不立!
還有,我的故鄉――濮陽也僅僅是個四線的小城市,跟上海、北京等這樣的大城市可謂有天壤之別呀!
《我和我的家鄉》就有這樣的一個片段:在一個到處是風沙的小村莊,一群小朋友正用心讀書,勵志發展故園。十年后,那變成了人人向往的綠洲。
所以,作為愛祖國、愛家鄉的人,我們也要建設我們的家鄉,為家鄉更美好的未來做出一份貢獻!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2
這部電影分五個主題,分別從醫保、科技、教育、帶領鄉親們走向致富和農村建設來談論個人的家鄉,通過喜劇電影的方式來傳遞正能量!
《北京好人》主要講述了張北京為了朋友把自己買車的錢給他做了手術,可最后發現他朋友親戚,把自己買車的錢給他做手術,可最后發現,他其實也有醫保卡,哈哈!可這也讓許多人懷念友誼與親情。
《天上掉下個UFO》主要講述了一個村子里有一個科學狂創造了一個UFO,可這一切都為了對面村的那個她!因此來了幾個人調查此事,中間有個調查人員藏到了科學狂的發明里,鬧出一場笑話。
《家鄉的&39;味道》講述人們為了沙漠治理,開始種蘋果樹,可經歷了一次次失敗,還是沒有放棄,即使身無分文也不忘對家鄉的奉獻,正如鄧超所說對家鄉的味道,那就是愛的味道。
《最后一課》主要講了一位老年癡呆的老師,急于回到了他在農村教書的最后一節課,村長為此絞盡腦汁,別人卻在抬杠鬧出笑話,最后溫馨地制造出最后一課的場景。令人感動!
《神筆馬良》是我認為最好看的一個片段,馬亮放棄去俄羅斯留學的機會,留下來為村子建設發展,他媳婦發現馬亮到處逃竄,引起笑話,可最后十分溫暖的結尾結束。
電影演完了,淚干了,人散了燈亮了,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沒完,我對家鄉的熱愛沒散。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3
電影很好看值得一看!范偉老師的最后一課真的是我的淚點。凱凱的經典片段也太可愛了。韓昊霖小朋友真的演技逐漸被大家認可!李易峰真的是驚喜,都好久沒有在大熒幕看到了峰峰了。沈騰老師的神筆馬亮是讓我最笑到肚子疼的片段了!太喜歡沈騰啦!葛優老師更是一絕,演什么像什么。UFO片段就很精彩,黃渤老師演技就無需多說,劉昊然弟弟就更耐斯了!總之所有的演員都很棒,值得一看的電影!
很榮幸很幸運超前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對于這部電影,我期待了很久很久,影片確實沒有讓我失望[羞嗒嗒]電影里面的五個單元都超級好看,五個單元發生在五個城市,共同點是每個單元都是在講身邊的故事,太貼合現實了,影片內容在平凡中顯示著不平凡,可以讓你哈哈大笑也能讓你淚流滿面。《我和我的家鄉》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超級適合和朋友或者和家人一起去看!大家十一國慶安排起來!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4
這部電影是由五個獨立的故事組成,運用喜劇的特色,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
《天上掉下個UFO》導演是陳思誠,所以演員采用了很多《唐人街探案》的原班人馬,比如主演王寶強、劉昊然等。
主要講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因為UFO事件,擁有了很多慕名的游客,當地居民也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一個UFO的周邊旅游。電視臺派出了工作人員來探訪真實性,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即使家鄉沒有特色,那我們的存在,也是家鄉的特色。
《北京好人》是寧浩導演的作品。
主要講述的是葛優飾演的張北京,想利用北京社保為自己舅舅看病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后發現,舅媽早就為舅舅辦了農村社保,作用和城市社保一樣。
家鄉的條件,越來越好,每個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的醫學政策。
《最后一課》是徐崢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看的最暈的就是這一個故事,因為有很多旋轉的鏡頭,轉的還挺快,看的有些暈。
主要講的是,徐崢的父親,范教授,因為老年癡呆,記憶停留在年輕支教的時候,上的最后一課,于是,徐崢聯系村上的村民,還原了二十年前的場景,舉家從國外返鄉,為父親還原了當年最后一課的狀態。
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為家鄉育人教育無私奉獻的教師,教出了一個個讀書識字,懂道理的學生,才讓我們祖國每個角落的下一代,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家鄉不斷建設。
《回鄉之路》是鄧超和俞白眉導演的作品。
故事講述的是鄧超飾演的一個愛說大話,但是又真心為家鄉種沙土蘋果,想讓師姐,即閆妮飾演的.很紅的帶貨主播,為自己直播帶貨。
家鄉的環境不是不可以改變,是每一個愿意為家鄉建設貢獻出自己靑春、活力的家鄉人,為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改善,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神筆馬亮》是閆飛、彭大魔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故事,詼諧幽默,輕松的基調中,不時夾雜著感人的細膩。
故事講述的是,沈騰扮演的下鄉書記,一心想要為鄉下的建設做貢獻,為了瞞自己太太,假裝自己在俄羅斯留學,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家鄉的墻壁、家鄉的稻田,做出的畫,一樣美不勝收,世界每個角落都能賦予我們創作的動力,一樣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這五個故事,都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變的,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導演特色,但都是表現了,農村的家鄉,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
即使我們只是微妙的一部分,但是為家鄉建設,從來都不在乎貢獻多大,因為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家鄉能夠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好。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5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心中就像有千萬條洪流洶涌——它總能找準觸動我的點。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感悟都是這樣的:有樂有笑有自豪,有哭有悲有感動。
不管是有些執拗但淳樸善良的張北京,為愛堅持不懈搞研究的黃大寶;還是兢兢業業、崇尚樂觀主義的喬樹林,風趣又溫馨的馬亮夫婦。他們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一位角色,令我最為感慨——范老師。
先不說演員將這個人物演繹得如何傳神,單是從設定上看,這個人物就已經先抓住了我的心。
在破舊的木房里讀書,要經受住風雨的摧殘,又要經得住心中的磨礪。范老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展現了一個教師對于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尊敬。
這個場景可能會引起上一輩的很多共鳴,期間我有好幾次看向我媽,她都是笑中帶淚的。
最令我觸動的是這樣一個場景:范老師穿梭在人海中,正如他當年跑遍村子找顏料一樣。最后的最后,找到了,但他摔倒了,顏料噗通一聲掉進水里,在溪水中漾開一片彩色,然后順流而下。
當時我就在想:這流淌的彩色的盡頭會在哪里?流出山間,流出鄉村,流向浩瀚的大海?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刻,我覺得它好美。
當時也有聽到唏噓的表示惋惜的聲音,但我卻不這么想。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一種象征。那流淌的彩色就像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更像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因為有一個范老師,就會有千千萬萬個“范老師”。
可能是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我的內心會比較受觸動——我想起了楊老師。她是我小學的語文老師,二零一八年申請去云南支教,一去就是一整年。
經常看到她朋友圈拍攝山區孩子努力讀書的情景,也經常聽她感慨:“他們真的太渴望學習了,那眸子里都是發著光的。但山區的條件真的太差了,每次想到這里,我都充滿斗志備課,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再多幫幫他們。”
所以到現在,她一直是我的榜樣,地位從未動搖。
但不只是自甘扶貧的老師才能得到敬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敬。
許老師說過:“我熱愛教書,即使經歷很多挫折,但我都沒有放棄。我當時就想著走出去,到外面看看。”
老秦說過:“我就是喜歡當老師,因為我覺得比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職場生活,我更樂于和同學們打交道,不用勾心斗角,快快樂樂的,多好。”
汪老師也說過:“我沒什么別的心思,我就想好好地把你們送上好的高中,以后再讀個好的大學,那樣我就開心。”
…………
縱使他們性格不同、教書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老師。
教育事業是他們的信仰,教書育人是他們的初心。
這就是為什么,顏料被打翻的情景令我如此觸動。在我心中,每一位老師都代表著一種顏色,因為這份神圣的職業,他們相遇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共同組成最絢麗的顏色——中國紅。
所以我要說,中國紅不僅僅是紅色。
我要說中國就是一條蜿蜒又曲折的長河,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我要說那河中流淌的彩色,會在經過洪流的洗禮后,更加純凈而透亮!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6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最后一課》的故事中,一位老人旅居國外,生活優渥,但一次腦梗讓他記憶錯亂,只記得多年前在落后的鄉村中教書的情景。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兒子帶他回到那個小鄉村,全村人感念老師的無私付出,全力配合,在現代生活中硬是創造出了一個1992年的場景,最終蓬勃發展的鄉村和老人陳舊的回憶終于連接了起來。
看著這個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去年國慶時回鄉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
去年十一,我跟著家人來到四川巴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帥碑林,祭奠我的太爺爺。1934年,16歲的他參加革命加入紅四方面軍,當上紅小鬼跟著大部隊開始了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在雪山上,他的耳朵被凍壞了,以后的幾十年里,一到冬天,他的耳朵就生疼生疼的。長征結束后他所屬的129師,在劉伯承的領導下開始八年抗戰,太爺爺進入了修械所學習兵器整修。
當時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后,作為制敵利器的馬克辛重機槍殺傷力強火力猛烈,但卻因為鍛造工藝限制故障率非常高,尤其是撞針連發過熱經常卡彈。太爺爺想盡辦法改進工藝,同時經歷種種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經他加工過的撞針,即堅又韌,大大減少了槍支的卡彈故障,太爺爺也成了129師里的“撞針第一人”!后來太爺爺上了前線,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的額頭、小腿都中了槍,終身留著彈傷的痕跡。戰爭勝利以后,村里14個和他一起參加革命的小伙伴,只剩下了他一個……
穿行在郁郁蔥蔥的碑林中,看著紀念碑上數不清的烈士名字,放眼望去遠處的繁華城市高樓林立人聲鼎沸。我大步走向革命英雄紀念碑,莊重地舉起右手敬了隊禮,內心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這里已經不是倍受壓迫戰火紛飛的窮山僻壤了,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江山如今風景如畫、科技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我心里暗暗地對他們說: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著你們,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這一代必將好好珍惜它,努力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地更美好!
電影結束了,片尾曲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簡短篇7
國慶節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塊兒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一共講述了五個故事,我最喜歡第三個故事《最后一課》,原因是很搞笑而且很有意義也讓我很感動。故事一開始就是一個老師在教畫畫,這是一位年長的老師,這位老師由于腦梗塞導致有點癡呆也喪失了一些記憶,但他還要堅持給學生上課。病越來越嚴重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可他總是想起二十八前在一個小山村給學生們上課的情景。
于是,兒子聯系到父親原來教書的山村干部,決定讓父親再上最后一堂課,二十幾年前的學生們也都趕來了,想讓他回憶到以前的場景。于是,找來一些小朋友,還原以前外面電閃雷鳴,老師上著課教室里卻漏著雨的情景。中間他們出了一些差錯,老師慢慢發現了不對勁,當他出去的時候也發現小學和道路變了,一些都變了,慢慢地他恢復了記憶,看見了曾經的學生,并且叫出了名字,并緊緊地抱住了這位曾經的班長。
令我感動的是他喪失了許多記憶,可他卻沒有忘記他的學生們,沒有忘記曾經教書的那個小山村,就像自己的故鄉一樣從未忘懷,并且深深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