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
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你是否在尋找“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參考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篇1)
小延,197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__縣__鎮__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秉持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意識,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三變改革”為有力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居民脫貧致富,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__村打造成為環境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品質提升的美里鄉村。
2018年3月,__縣__鎮__村退役軍人小延當選了該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當村支書,意味著他要放棄常年在西安經營的高薪酬生意。小延猶記每次回到村里,鄉親們圍住他問長問短,看著老鄉們期盼的眼神和__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年,無論走多遠,最惦記的還是這個生他養他的老地方,他決定放棄西安的事業,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讓鄉親們也富起來,讓__村舊貌換新顏。
凝聚班子的戰斗力
自18年換屆任職后,發現村里存在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如一盤散沙,可如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整合,對我這樣的一個新手真的也是難上加難,經村兩委多次和村里的老黨員,老同志群眾代表探討,研究,商議后,最終我們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善解決,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村里現在不但團結安定,文明和詣,還被列為先進重點文明村。只有解決好問題安穩,才能有下一步的發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該同志始終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完成了全村92戶188人脫貧,帶領群眾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換取貧困戶的放心”,經常“到戶中、面對面”入戶了解農戶困難,對本村所有貧困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情況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貧困戶當做自己的親人,針對貧困戶的困難需求,能夠及時到戶了解并幫助解決,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評。
產業發展創益明顯
他上任后發現,__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全村土地閑置荒蕪,村集體經濟落后,主導產業薄弱,在家群眾增收困難,村民人心渙散。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在深入學習中轉變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結合“三變”改革,圍繞盤活集體資產、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激活發展潛能,先后到山東壽光考察溫棚種植,陜南革命老區柞水,天津毛家裕,楊凌農高會等地學習考察;為了使“死資源”變成“活資產”,他決定流轉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個長效穩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__縣__鎮__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采用三變改革六步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轉川地60畝來發展蔬菜大棚項目,建成標準大棚27個,同時大棚基地設施配套400噸蓄水池,管網,電,路,太陽路燈等均己建設安裝完成,帶動全村387戶1089人增收,同時,大棚種植項目雇傭貧困勞動力20余人,戶均家庭務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這樣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壯大集體經濟,盡早實現全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轉土地100畝用于栽培高標準、高品質紅薯,預計穩定增產40%,可直接帶動20戶62人增收。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看著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他說,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富裕起來后,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落后,他多方爭取,積極協調,依托政府和社會力量,解決了鄉親們吃水難的問題,新建3口水井,維修2處水井;同時打造村委陣地,對陣地會議室打造和墻面,亮化燈,廣場運動器材的安裝打造,全村路燈的更換90多盞,熱水器56個,新式電表370余戶,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為全村新建廁所235戶;同時發展紅薯產業一百畝,建成可容納30人的幸福家園,爭取200萬包大棚河提解決了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難,用電方便問題,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2019年中秋節,舉辦了__新民風表彰暨中秋大會,為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凝聚力,評出10名個人先進進行表彰,通過表彰,大力弘揚道德模范的無私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村民,以道德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推進全村公民道德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同時營造出勤勞致富光榮、安于貧困可恥的社會新風氣,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團結老兵共創共建
作為__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為更好地服務退役老兵、團結退役老兵,他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建檔立卡,每一名退役軍人一戶一檔,收集訴求與建議,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紅色基因故事、致力軍人精神傳承。將優秀退役軍人延維浩選為村環境衛生監督員,號召退役軍人群體參與村集體建設,以軍人精神的引領示范作用營造全村積極進取氛圍。
戰役一線勇敢逆行
面對_____,他沖在疫情防控一線,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固防線。他從臘月二十八接到鎮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帶領村兩委成員,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沖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通過網格細化,班子成員與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走訪宣傳,確保戶戶到位、人人知曉。為切實把“內防輸出、外防輸入”落到實處,在村各出入口設立卡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間,他總是主動值夜班,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其他同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始終堅守著軍人的性格和氣質、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精神,時時處處彰顯著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養和赤膽忠誠,是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是一面旗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遺余力。
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篇2)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__鄉__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__村共有178戶、560人,黨員4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近年來,該同志按照__鄉黨委“黨建作引領、產業筑基礎、美麗搭載體、鄉風提內涵”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堅持以為民服務為己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狠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帶領__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強黨建,打造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
人看人,戶看戶,群眾看支部。自20__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來,特別是鄉村振興工作實施以來,該同志認真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先鋒指數管理等基層黨建工作制度,打造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首先從“兩委”班子抓起,按照鄉黨委的工作部署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更好推動工作,該同志多次自費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到灤南縣、昌黎縣等地的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學習考察,引導大家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認識差距、比學趕超。注重發揚民主,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制定了符合__村實際的鄉村振興創建方案。同時,組織開展了村內環境衛生整治黨員義務勞動,黨員志愿服務和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村干部一心為民謀發展,黨員先行先試做示范,也調動起群眾參與村內各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育產業,筑牢支撐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做基礎。該同志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分析市場前景,結合村民多年形成的農業生產實際,為__村確定了皮毛動物養殖和果菜種植“兩條腿走路”的產業發展方向。依托遠程教育、黨員之家開設“專家大講堂”,定期聘請農技專家來村為群眾免費傳授養殖技術,組織村內養殖能手和一般農戶開展結對幫扶,引導廣大農戶改變傳統養殖觀念。20__年,全村狐貍、貉子等皮毛動物養殖量達到2萬只,__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皮毛動物養殖大村。為改變單一養殖結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途徑,該同志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帶頭人到周邊地區參觀考察,結合本村實際加快產業調整步伐,鼓勵村民發展黃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種植,并積極幫助棚戶引進新品種。20__年以來,全村新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5座,棚菜面積累計發展到320余畝,棚均銷售收入達3萬元。在產業的有力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05元。20__年,投資50萬元的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落戶,__村建成5座高標準溫室對外承包,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收入來源。目前,__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2萬元。
三、促美麗,搭建推動鄉村振興的平臺載體
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__村是20__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好、起點高。近年來,該同志又提出“綠、美、亮、凈、硬”五字標準,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合理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及自籌資金30余萬元,建成集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于一體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內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裝路燈40盞,全村路燈達到85盞,實現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內栽植綠化樹木500棵,經過近幾年的綠化攻堅行動,村莊綠化率達到了42%;清理村內及周邊殘垣斷壁6處,清理垃圾1400方,村莊更加干凈整潔;推進“廁所革命”,改造旱廁223座,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內廢舊坑塘,建成占地4畝的百姓公園,完善休閑步道、文化長廊等配套設施,并融入當地傳統民俗,村民休閑健身娛樂有了好去處;同時,對村址周邊圍墻進行美化,粉刷繪制文化墻1400平米,村莊更加靚麗多彩。
四、轉鄉風,豐富提升鄉村振興的品質內涵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物質生活的提高,還離不開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來,該同志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成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以前紅白事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盲目攀比的風氣得到根本扭轉。積極參與鄉黨委、政府在全鄉開展的“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培樹村民“知美、愛美、建美、護美”意識,以環境美促進精神美,村內72%的家庭達到了美麗庭院標準,20%的家庭達到了精品美麗庭院標準。每年開展優秀共產黨員、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通過選樹身邊典型,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孝老愛親、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同時,團結村內有成就、有威望的鄉賢組成村民調解委員會,村民之間的矛盾在村內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將矛盾“吸附在當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來,__村保持了和諧穩定,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篇3)
翟玉軍,男,漢族,今年43歲,高中學歷,家住佛坪縣袁家莊鎮黃家灣村。2010年10月,他帶頭創立了佛坪鑫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頭菇、天麻、豬苓和脫毒魔芋的制種、人工栽培及技術推廣。2011年被漢中市農業局、漢中市科協授予“漢中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稱號,2016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陜西省高級職業農民。
立足農村、尋找發展新模式
翟玉軍高中畢業后,因家里經濟情況較差,便毅然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回到祖祖輩輩生存的鄉村里務農。他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并在自家地里試驗栽培,技術日益成熟。魔芋、香菇產業在當地發展很快,但由于缺乏技術時常腐爛、減產,給農戶造成損失。2010年,翟玉軍趕赴湖北學習魔芋組培育種、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控等先進技術,并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達成協議,在本縣上沙窩村建成140畝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帶頭推廣試點新品種、新技術大獲豐收,栽培猴頭菇試驗也獲得成功,當年10月又注冊成立了鑫之塬魔芋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科學發展。2012年投資改造了現代化魔芋組培室一個,連棟溫室720平方米、年產60萬袋食用菌菌種廠一個、60噸保鮮庫一個,建成全縣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發、培育、生產、銷售基地,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增量提質,個人年創收30多萬元,帶動當地群眾科技致富,他領辦的合作社也榮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注重學習、帶動農村發展
2014年翟玉軍通過培訓考核被認定為漢中市中級職業農民。為幫助他堅定投資信心、增強投資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水平,縣政府制定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縣農業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力度;縣培育辦建立包抓幫扶機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他的生產進行跟蹤服務指導,幫助解決生產難題、提升產業效益。同年,翟玉軍參加了省農廣校組織的高級職業農民培訓。通過系統的技能崗位學習和經營管理知識學習,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樹立了現代大農業的理念。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知識財富,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進一步增強了他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干。
做一個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翟玉軍內心堅定的信念。
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發展魔芋栽培1000多畝,承擔了佛坪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5.4萬斤的魔芋良種供應任務。2015年,他領辦的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300余戶,合作社年產香菇10余噸、豬苓種子30萬斤、魔芋1000萬斤,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和漢中市風景路蔬菜批發市場共設立3個直銷點,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通過自己的基地廠房和冷庫優勢,對產品統一收購包裝進行反季節銷售,大大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同年11月成立佛坪縣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魔芋良種繁育、魔芋種植、食用菌、藥用菌技術推廣與銷售。作為中國魔芋協會會員單位,以科技創新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思路,圍繞全縣魔芋產業發展,引進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術進行千畝示范種植,努力將魔芋產業打造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產業,全面促進佛坪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為當好群眾致富的“領頭雁”,他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發展目標:一是建成一條年產100噸的魔芋深加工生產線,解決當地農戶社員魔芋的銷路,豐富市場農產品種類。二是打造佛坪地道農副產品山貨品牌,統籌當地特色山貨農副產品資源,構建電子交易平臺,實現農戶足不出戶的銷售渠道。
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篇4)
游淑芬,來自平和縣秀峰鄉秀峰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愛人、我,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兒還有公公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愛崗敬業,女兒懂事好學,公公婆婆勤勞善良,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游淑芬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游淑芬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協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種植的蜜柚和幾畝水田。
每逢農忙時,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于家里的老人長輩我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游淑芬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游淑芬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合作進取來共同發家致富。她的丈夫是鄉社事辦主任,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群眾對他的評價。
由于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游淑芬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民辦實事,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個個富裕起來,她的心里也非常驕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種喜悅和幸福。對于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為丈夫能夠有機會為村民服務而感到榮幸,希望她的支持能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希望她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工作做得更優秀、實在。雖然丈夫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會主動地幫游淑芬,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責任,對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總會主動與游淑芬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游淑芬育有一女,說起女兒,是游淑芬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我。現在女兒正在上高二,立志向一本、二本沖刺。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提醒游淑芬和丈夫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自己心里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游淑芬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游淑芬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時哪怕再苦再累,游淑芬也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爭取做到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其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許多,但是也可以獲得許多幸福。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系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游淑芬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游淑芬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她的努力也讓她收獲了幸福和溫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鄉村發展勞模事跡材料(篇5)
__市委統戰部小梁同志自20__年7月帶著沉重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擔任起__市__鎮__村第一書記。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扎實工作,牢記職責使命,一心一意抓幫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投身到__鎮__村鄉村振興工作中,確保各項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摸清底數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__村原來是典型的貧困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資金資源較為短缺,減貧摘帽后,鄉村振興任務較重。20__年駐村以來,他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熟悉村情,通過一段時間后,完成了300多次入戶調查工作,深入了解全村1372戶基本情況。同時與村組黨員干部、農民群眾、致富能手座談交流,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詢問他們對__村發展的建設意見、發展思路。通過開展遍訪、回訪和深入的走訪調研,增進了與脫貧戶的感情,準確掌握了196戶建檔立卡戶的詳細情況,細化幫扶措施,精準對癥下藥,注重研判分析,鞏固脫貧成效,為更好的開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強化黨建統領建強村級班子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小梁到村工作后,首要之事就是瞄準班子建設,他重點從村“兩委”班子、駐村幫扶隊伍建設抓起,把建立一個團結、肯干、高效的村兩委班子作為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通過走訪老教師、老干部、寨老、離任村干部等,充分了解村支兩委工作情況,分析研判村級干部情況。村級換屆時,選拔了群眾認可、能擔當作為的村干部,健全了村支兩委班子。目前,__村的村級班子是“學歷提高了,年齡降低了”且戰斗能力強的班子。作為第一書記,他教育引導干部以苦干實干詮釋對黨的忠誠,有力促進“兩委”班子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民辦事本領。
搶抓發展機遇推進產業振興
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讓群眾增收致富,國家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__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等利民惠農政策,小梁帶頭宣傳學習,認真研究政策,抓好鄉村振興和新國發2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努力找到與平寨村發展的結合點和落腳點,通過搶抓政策紅利推進各項產業發展。同時,他還積極發揮統戰優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面向農戶開展技術、技能培訓,通過現場指導、演示等方式,促進每戶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和技能,引導全村外出務工1500余人。確保了全村“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目前,__村薏仁米種植3500余畝,生姜種植100余畝,烤煙種植1000余畝,牛蛙養殖60余畝,蜂糖李種植180余畝,茶葉400余畝……
在鄉村振興路上,他始終堅持好黨員標準,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困難,認真履職盡責、發揮作用,用真心換來真情、用實干贏得信任,心里時時刻刻想著脫貧戶、掛著監測戶,時刻戰斗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