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維護傳統節日習俗
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如何維護傳統節日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維護傳統節日習俗,希望能幫到你。
一、重視傳統節日應從政府做起
政府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上應該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宣傳、立法問題,政府和立法機關以及宣傳部門確實應當立即采取緊急措施予以重現!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應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對于傳統節日,立法者懷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
傳統節日雖然是歷史形成的,但是作為一種民眾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東西,像滾雪球一樣,從原來得很簡單的節日逐漸演變發展,最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主題、固定的形式。它的形成,除了民眾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他的興衰也許是由歷代的政府提倡和反對決定的。就看政府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節日文化里面應該有什么東西,不應該有什么東西。政府在這個過程里面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應該扶植,因為它有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同時,在政策上要明白地表明,可以這樣過下去。另外,政府應該注意文化的保護。人們在過這個節,那就要通過研究看看這個節日形成的歷史、它的發展和對這個民族起到的作用具體是什么樣的,這樣把它的歷史來源搞清楚,把每次活動都記錄下來。
二、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傳統文化宣傳與教育
其實,我國傳統節日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揚。要想讓民族文化資源鮮活永恒,還必須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礎上,尋找孕育內在驅動力的平臺——教化——國家層面的國民教育和微觀層面的個人修行。國民教育讓民族文化資源擁有獲得廣泛認可的社會價值尺度,并成為國家文化價值觀的組成部分;而個人化的修身齊家,則讓民族文化的因子擁有了潛入百姓日常生活,進而“潤物細無聲”的通道。能在個人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才是強大的、不隨時間推移而搖擺的“神圣體”。
三、傳媒應該有系統地宣傳和普及民俗文化
傳媒首先要重視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東西,非文字的東西怎么樣通過傳媒把它系統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紹成為系列的、體系化的東西,這都是文化上的積累。通過我們的傳媒,把即將消失的東西趕快搶救、拍攝,對還在傳承的東西要細心報道、加以引導,這些都是我們傳媒應該做的事情。特別是在網絡化的時代。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有體系化的進行宣傳。首先要介紹傳統民俗文化,然后請嘉賓來講,有研究的人來講,另外就是到下面去采風,去了解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感情,這樣才能從點到面鮮活地把傳統知識宣傳給年輕人。
四、年輕人應重新去認識傳統文化,增強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
我們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各種方式重新去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強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七夕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在過,有的保存得還很好,我們民間還保存了很多東西,我們不要盲目地拋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回過頭往后看一看,看看我們的傳統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至少通過傳統文化應該知道我們的前輩、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階段是過著什么樣的生活,這種社會正是發展到我們今天的社會,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變化和發展。
五、保護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
“我們不能數典忘宗,不能忘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其中也有許多精彩的文化內容。它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民族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決不可低估。”李露露這樣表示自己對保護傳統節日文化意義的理解。 劉魁立則從文化的民族性角度,強調說:“為什么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呢?每一個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要有自己的獨特的自然的視角,而這個獨特的自然的視角和獨特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是各個不同的。就像我們所有的人都走路,但是每一個人走路的姿勢也不盡相同;所有人都說話,說話的聲音不同,所使用的詞匯也不同。而這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民族性的。”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宋兆麟先生談的更加細致:“第一,節日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說牽牛要牽牛鼻子,研究民間文化抓住節日,就可以帶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民間文學、民間神話傳說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第二,節日也是處于變化之中的,我們要考慮如何因勢利導,好的保留,壞的剔除,以使它更好地發展。比如春節的一些禮儀形式,我就認為作揖要比西方的握手禮好,能夠保持距離。再比如鞭炮,盡管可以營造節日氣氛,但是污染嚴重,而且存在隱患,如果能夠制造出改良的品種,只有聲響和光電,沒有煙塵和爆炸,不是兩全其美嗎?第三,節日對于社會安定、人民和睦和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很重要。
過節期間一方面家庭和睦,甚至平日不來往的樓上樓下、街坊鄰居見了面也會很禮貌地問好祝福,整個社會洋溢著安定祥和的氛圍,另一方面,犯罪率恐怕是最低的。再有,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春節是一定要過的,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凝聚力。” 排除了這些時令節點之于古人的外在性和偶然性,并賦予它們更多形而上意義;為封建社會歷代統治階級所尊崇利用的儒家倫理學說豐富了節日的社會基礎和實用意義以及實施形式。
看過如何維護傳統節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