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的生平簡介
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弗里德里希·威廉·維克托·艾伯特·馮·霍亨索倫(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3日,史稱威廉二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德皇威廉二世的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德皇威廉二世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英國維多利亞長公主的長子。維多利亞皇后和俄國亞歷山德拉皇后的母親是姐妹,也是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姐姐。所以威廉二世是亞歷山德拉皇后的姨表兄,亦即愛德華七世的外甥。
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時是從母親的臀部先露出,使他罹患了厄爾布氏麻痹(Erb's Palsy),以致于左臂萎縮。從上面的相片可看出,他拍照時刻意側著半身,巧妙凸顯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經常用左手戴著手套,讓左手看起來比較修長,他也喜歡用左手倚著佩劍或拐杖,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體面一點。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57歲的父親被加冕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卻在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29歲威廉二世繼位成為皇帝。
近年來的宮廷文獻中有關于他出生紀錄:威廉可能因為罹患嚴重疾病,導致腦部功能有問題。他如此的健康問題,可能使他日后性格變得充滿野心而且沖動魯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得有些驕橫。這是否妨礙了他的政治前途與日常生活,歷史學家還尚未有定論。若此論點屬實,那威廉的施政弊病肯定是來至于他的個性所造成,例如辭退俾斯麥。他的母親對他的管教太嚴,讓公婆威廉一世夫婦有機會在威廉二世面前挑撥離間。他母親基于對兒子的生理缺陷有罪惡感,不斷要求要威廉二世要勤加運動。卻導致威廉二世與其母親關系非常惡劣。另外,由于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國王室,她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堅持只稱呼兒子的英語名字:威廉在德語作“Wilhelm”,但她稱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稱為“Henry”。未來皇帝威廉二世從小就對英國有種極為復雜的感覺,也可能因此改變他對于英國的外交政策。
一戰時期
雖然威廉二世野心勃勃,但他有否有意挑起戰爭,目前難以有定論。他的確希望德國變得強大,但他從未想要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大規模的戰爭。從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到德國向俄國宣戰這段時間,德皇已經知道大戰將要爆發,他還是竭力爭取和平。威廉二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會面,嘗試避免戰爭。他樂觀地解讀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最后通牒,認為最壞情況之下:戰爭范圍僅止于奧地利與塞爾維亞兩國。然而,威廉的努力為時已晚。在部下的勸說之下,德皇下令總動員并開始進行施里芬計劃。
當時,英國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皇的戰爭”(正如斷言二戰是希特勒的戰爭)。當時的看法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威廉二世要負起個人責任,就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實在有失公允。其實,在威廉二世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持德國軍擴,又支持軍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克虜伯公司),已經令德國陷入與周圍國家之間的軍事競賽。當這場軍事競賽變得難以收場的時候,戰爭也就所難免。
據說,威廉二世簽署總動員之命令時,他曾經對部下說過“你們會后悔的”。不過,他卻鼓勵奧地利要對塞爾維亞采取強硬政策。戰爭期間,威廉自任德軍大元帥。
影子皇帝
作為戰時國務的最終決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負擔實在太沉重。當戰事持續,他越來越依賴部下的意見,以至1916年后的帝國變成一個軍事獨裁政權,由興登堡與魯登道夫操控。戰爭期間,受到現實挫敗與對勝利的幻想影響,威廉的策略始終搖擺不定。盡管如此,這位德國皇帝仍然是國家的重要象征。他監督軍事生產、頒發獎章與發表演說鼓勵士兵。
此外,德皇有自由任命官員的權力,掌握重要的軍事指令。1915年,他撤換總參謀長小毛奇,改用埃里希·馮·法金漢。同樣地,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后,威廉下令海軍避免與英軍正面沖突。
1918年,德軍的最后攻勢宣告失敗,四面楚歌。明顯地,結束戰爭將會是明智之舉。而那時,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權力。由于他不滿被部下架空權力,他嘗試在戰爭末期的危機中爭取主導權。得知德軍大勢已去后,他支持德國向協約國求和,以免德國為繼續打仗而遭受滅頂之災。
退位事宜
德國革命在柏林爆發時,威廉正在比利時斯帕的德軍總部。兵變令他十分驚訝,不知應否退位。不過,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仍可保留普魯士國王的身分。1918年11月9日,為求政治統一,首相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的兩個封號一并廢除。親王得知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國的局勢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辭職。
此外,德軍總部首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辭職,由威廉·格勒納接任。格勒納向德皇保證在元帥保羅·馮·興登堡的統領之下,德軍會撤回德國并不會鎮壓革命。因此,德皇只好退位。威廉二世已經失去最后的支持者,就連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也只能勸威廉二世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立國?!斗矤栙悧l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威廉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圣潔(例如德國入侵中立國比利時)。但是,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威廉憑著與女王的交情,在多倫一座小城堡度過余生。他失去對官員和仆人的君臣關系,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依舊過著奢華的生活。
戰后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回憶錄,堅稱自己沒有犯下戰爭罪行。他一直邀請貴賓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歐洲事務。他本來很希望希特勒會幫他復辟王朝,但始終未讓他如償所愿。不過,威廉二世對于希特勒成功解決德國的政經困難這一點卻是非常欣賞。德國在1940年占領荷蘭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臺。
人物去世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蘭多倫病逝,被葬于多倫莊園宅邸,由希特勒為他舉行一個小型軍事葬禮。他生前希望葬禮上不擺設納粹黨的標志,但納粹黨并沒有理會。
德皇威廉二世的相關評價
威廉二世在位時,早年的評價是相當的不錯的,早在1912年,諾貝爾的孫子的長子伊曼紐爾·諾貝爾就曾提議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威廉二世,但是另一方面威廉二世遭到了不少批評與嘲諷,由于他一天要換好幾套制服的習慣。德國一位歷史學家沃爾克·烏爾里希2008年這樣評價威廉二世:“他不屑所有的平民,他蔑視斯拉夫人,他對猶太人十分仇恨,他幻想將德國發展成一個龐大的世界性強國,他采取激進的行為付諸他的行動和想法。所以他簡直就是希特勒的前兆。”
德皇威廉二世的人物軼事
威廉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一個外孫。在女王臨終前的一刻,威廉還握著她的手,直到她離世。當時,英國民眾曾因此深深感動,但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壞了。
威廉曾經到希臘的科孚島旅游,自此對考古學產生濃厚興趣。他也喜歡在悠閑時描繪宏偉的建筑物與戰船,但專家認為他的構想過于浮夸與不切現實。威廉也愛好打獵和砍伐樹木。流亡期間,他在自己的別墅大量砍伐樹木。該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復過來。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與服裝,經常轉換服裝,多達一天內更衣四次。
威廉在斯圖加有一座行宮。他在行宮時,會在每個星期日的中午進行巡游。他與部下及騎兵穿上軍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觀看。
基于與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關系,威廉二世有不少親戚是歐洲王室領導人。德國后來與英國和俄國交戰,而當時的英王喬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就是上述伊麗莎白·費奧多蘿芙娜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的表妹夫。三位君主都能說流利英語,并以兄弟互相稱呼(分別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時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國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多倫住宅聚會,以示他們對這位末代德國皇帝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