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名將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與曼施坦因、隆美爾被后人并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德國名將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的出生(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國陸軍一級,杰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裝甲戰的倡導者,也是“閃電戰”“坦克戰”的提出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
1888年6月17日,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古德里安在維斯托拉河邊的庫爾門地方出生了。他的父親菲特烈·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亞輕步兵營的,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師兩種職業。他的母親。卡拉娜克爾齊霍夫。因為他父親是個職業軍官,于1891年調駐阿爾薩斯州的柯爾馬。6歲那年。他就在那里入學讀書了。到1900年,他的父親又調駐柏林州的圣阿伏德。這個地方小,沒有高級中學,所以家里就必須將他送到一個可以寄宿的學校里去。因為當時他父親的收入很有限,所以他父親希望他的兩個兒子都以軍人為職業,因此他父親就把選定軍官學校作為他們的升學對象。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就和他的弟弟一起進入了巴頓地方的卡爾希魯赫軍官學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才轉到柏林附近的學校——大里希特場的中央軍官學校去學習軍事。1907年2月,古德里安畢業了。他被分配到駐在羅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漢羅福里亞輕步營當見習官,而這個營的營長又恰恰正是他的父親。這個意外的好運使古德里安在離家6年之后,又可以暫時享受一下家庭生活的快樂了。
古德里安接受軍事訓練1907年4月至12月間,在梅茲又一次參加了短期軍事訓練,于1908年1月27日,正式授予軍銜。從此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他都過著一個很愉快的低級軍官的生活。1909年10月1日,他們的輕步兵營被調到漢羅福省,去擔任駐防的工作。在那里他與瑪加麗特哥爾尼姑娘訂了婚,經過4年的浪漫戀愛生活之后,他們于1913年10月1日才結婚。自此以后,瑪加麗特哥爾尼就成了一直與古德里安同甘共苦的賢內助了。但是他們新婚的快樂很快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所代替。從1914年8月2日起,以后的四年中,他只回家過一次渡過一個短短的假期。他上前線后不久,他們有了第一個兒子。
不幸的是戰爭開始不久,古德里安的父親就去世了。這對他來說既是個重大的打擊,又是個不小的損失。因為古德里安一直把自己的父親當作是自己塑造典型的軍人和完整的人性方面的楷模。古德里安很為自己是位軍官的兒子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著作古德里安關于裝甲兵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及閃電戰的戰術思想在德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論付諸實踐,所以,他有德國裝甲兵之父及閃擊英雄之稱。古德里安的理論在他所著的回憶錄《閃擊英雄》一書中有如下的敘述:“1929年我已確信,坦克單獨行動或協同步兵行動都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理論創立在英國舉行的演習和我們利用模型的演練都加深了我的如下認識: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種具有與坦克相同的行駛速度和越野力時,坦克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在諸兵種合成兵團內,坦克應起主導作用,其他兵種則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因此,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閃電戰術有三個要素,即奇襲、快速和集中。他認為在作戰中應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與飛機密切配合,突破對方的某一狹窄地區,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軍隊著手掃蕩對方的陣地及據點,迅速擴大占領區域,實施包圍、合圍,殲滅對方部隊,迅速向縱深發展勝利。古德里安認為這種戰術對進攻戰役的勝利和整個戰爭的勝利將起著重要的作用。他還認為坦克武器具有三個特征:裝甲、運動和火力。凡是要準備進行激烈戰斗的一切坦克,應具有相當強度的裝甲,能夠不為對方的防御火力所擊毀;要想取得勝利,盡量使坦克運動迅速,不顧敵人的阻撓,一直向前運動,使敵人無法建立一個新的防線,最后把攻勢深入敵人的后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征,它的火炮在坦克靜止和運動時,都可以開炮射擊,坦克前進時,可以把它的火力攜帶著一同行走。
付諸實施古德里安上述理論的創立,一方面是他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摩托化車輛運輸部隊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得到啟示:另一方面,他汲取了英國人J·C富勒、巴茲爾·李德哈特等人著作中的主張和思想。李德哈特是第一個注意到使用裝甲兵作遠距離的突擊,向敵人的交通線發動攻擊,而且建議成立一種裝甲和裝甲步兵混合單位的新兵種。以后古德里安所創建和訓練的部隊就正是這樣的新型師。古德里安的貢獻不僅在于創立理論,而更主要的在于將它付諸實施。他主持改進和試制新型坦克,如“虎”型、“豹”型坦克。古德里安的軍事理論、建議和實踐,曾遭到一些高級將領的激烈反對。但富有侵略性的希特勒,出自他對外擴張的需要,卻大力支持古德里安的戰略戰術觀點。1933年,德國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發展表演會上,當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親自指導的摩托化部隊表演時,情不自禁地一再說道:“這就是我所希望的東西!這就是我所需要的東西!”1934年,德國成立了裝甲兵司令部,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參謀長。1935年德國建立起3個裝甲師,古德里安任第二裝甲師的師長。每個裝甲師中有一個裝甲旅,其坦克總數不少于561輛,支援它的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另加摩托化炮兵、工兵、通信和戰防等單位,還有一個搜索營。從此,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實地表演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對波蘭進行突然襲擊(參見波蘭戰役),這是閃電戰的第一次實地表演。當時古德里安剛就任第十九裝甲軍的軍長,下轄有國防軍第1裝甲師、第2裝甲師和第3裝甲師三個國防軍最老牌的裝甲師。它的任務是突入波蘭邊防線,其后從波美拉尼亞快速前進,直抵維斯杜拉河,切斷波軍通往波蘭“走廊”的退路。古德里安不喜歡在司令部里發號施令,而是在前線直接指揮。他往往乘坐他的裝甲指揮車隨同領先的裝甲部隊一起前進。這樣,他可以及時掌握多變的戰況及有利戰機,用無線電與軍部及各師師長聯系,并下達命令。古德里安在率部進攻波蘭時,曾遭到波蘭騎兵的英勇抵抗。但是,戰馬與坦克搏斗,馬刀馬槍與坦克火炮對陣,終于造成波軍的慘敗,使古德里安初次嘗到了坦克戰的甜頭。古德里安在這次閃電戰中也遇到了在平素演習時所碰不到的問題,他在回憶錄中有這么一段驚險的描寫:“9月1日清晨4時45分鐘的時候,全軍都同時在邊界上開始行動。最初地面上有一層濃厚的晨霧,使空軍不能對我們作任何支持。我在第一次攻擊波中,就和第三裝甲旅一同前進,一直到曾貝堡以北的最前線,那就是序戰開始的地方。不幸得很,雖然我已經嚴令第三師的重炮兵不得開炮射擊,但是在大霧之中,他們還是忍不住開炮亂打起來。第一顆炮彈恰好落在我的指揮車前50碼的地方,第二顆就落在后50碼的地方。我馬上想到要是再來一顆的活,就一定會直接命中。于是馬上就命令駕駛員轉過車來離開這個地區,這種突如其來的炮擊使駕駛員有一點神經錯亂,拼命的一沖就掉在一個溝里去了。”
感觸這次波蘭戰役確是速戰速決,9月底波蘭終于敗亡。德國之所以在這一次戰爭中能夠這樣迅速的取得成功,使用裝甲兵力量和進行閃電戰是一大原因。1939年10月27日,古德里安在希特勒府得到騎士鐵十字勛章,他為自己如此之早就受到了這種勛章。深以為榮,并認為這是他經過長期苦斗建立起來的新型兵種——裝甲兵的一張成功證明書。在這次戰爭實踐中,古德里安感到坦克需要更厚的裝甲,其火炮的射程和穿透力需要增強。
黃色方案1940年2月,德國陸軍總司令頒發關于進攻西線——“黃色方案”修正案的訓令。這次戰役的目標是占領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迫使英國締結有利于德國的和約。“黃色方案”是曼斯泰因擬制的。但是,古德里安在計劃和執行該方案中都起了一定作用。為了進行西線戰爭,希特勒調集了136個師,3000余輛坦克,4500余架飛機,分為“A”、“B”、“C”三個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轄64個師作為左翼,擔任主攻,由龍德斯泰特指揮,從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發起攻擊,突破色當,直插英吉利海峽沿岸;“B”集團軍群轄28個師,由博克指揮,任務是越過荷蘭和比利時,作為右翼插入法國;“C”集團軍群17個師,由勒布指揮,其任務是牽制馬奇諾防線上的法軍。此外,還有47個師作為預備隊。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裝甲軍隸屬于“A”集團軍群。1940年3月,“A”集團軍的高級將領被召集到柏林府中,每一個將領都要報告自己所擔負的任務,以及將如何去執行自己的計劃。古德里安談到自己的任務是:在奉命進攻之日,就要越過盧森堡的國界。經過比利時南部,然后突破色當,渡過馬斯河,并在對面建立一個橋頭陣地,以掩護后續的步兵軍渡河。他計劃戰爭的第五天就強渡馬斯河,并在當天下午在對岸建立好橋頭陣地。當古德里安匯報到這里時,希特勒發問道:“那么以后你又準備做些什么呢?”古德里安回答說:“除非我已經接到了其他的命令,否則我將決定次日繼續向西推進。最高統帥應該決定我的目標是亞眠還是巴黎。我個人的意見認為正確的路線是通過亞眠,直趨英吉利海峽。”這里反映了古德里安一再強調的原則——裝甲兵在進攻時應永不停頓。但以后的事實卻令人費解,希特勒命令德軍在敦刻爾克前停止進攻,放跑了33萬英法聯軍。
戰爭之霧1940年5月10日,德國法西斯野蠻地對西線發動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進攻(參見法蘭西戰役)。古德里安的十九軍兩個裝甲師于5月14日一擁而過。當晚在馬斯河上匆促搭起浮橋,向西前進。5月16日,古德里安正處在一往無前的喜悅之中,在他回憶錄中這樣寫道:“迷惑著我們的戰爭之霧不久就完全廓清,我們已看見青天,結果一切都在我們預料之中。我從第一裝甲師的一千前進縱隊旁邊走過。那些人員都神采飛揚,他們都了解我們已經獲得一個完全的勝利。他們向我歡呼著說:‘老頭子,這一仗打得真好!’現在所有的道路部分配給三個裝甲師,他們一路馬不停蹄向西疾駛。”但是,次日清晨,兵團部命令古德里安軍隊立即停止前進。古德里安以要求免職而力爭,于是在集團軍批準之下,繼續作“威力搜索”。他立即故意對“威力搜索”作了廣義的解釋,命今部隊迅速挺進。5月18日古德里安部到達圣昆丁,次日強渡索姆河,5月20日他親自督導第一裝甲師占領亞眠城后前出至英吉利海峽沿岸,5月23日進抵距敦刻爾克約20公里的阿運河地區,封鎖了布倫和加來。當時40萬英法聯軍退縮在敦刻爾克的狹小地區內,前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后面是如虎似狼的追兵,丟盔卸甲,潰不成軍。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5月24日,希特勒在戈林等人慫恿之下,不頤布勞希奇和哈爾德的反對。紿“A”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下達了命令:停止前進!這樣英法聯軍便取得了3天時間修筑防御工事,掩護退卻。從5月26日到6月4日,英法和其他盟軍經過9個晝夜的苦戰,33萬多人渡過海峽,進入英國。另有4萬多名法軍未來得及撤退就當了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撤退。關于希特勒為什么要命令停止前進的問題,至今還是個謎,軍事歷史學家們進行著激烈的爭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大歷史懸案。5月29日,古德里安指揮的第十九軍奉命從敦刻爾克附近撤回,由第十四軍接防。他對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深為不滿,對英法等國軍隊能生還英國深以為憾。他在回憶錄里這樣寫道:“假如當時我們能夠俘虜到英國遠征軍的全部兵力,那么未來的戰局發展恐怕也很難預言了。無論如何,像這樣一個大規模的軍事勝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機會,不幸得很,這個大好機會卻給希特勒個人的神經質弄糟了。”1940年6月1日,為希特勒賣命有功的古德里安得到了重用,擔任了第二裝甲集群司令。
古德里安上任之后他對德國的戰爭形勢作了預測。他認為,到1944年,德國就該準備發動大規模的攻勢。而進攻的方式,還應是以裝甲部隊為主,到時,一個裝甲師,只有當它的坦克和其他種類的兵器和車輛保持一種正確的比例時,才會有充分的戰斗力。德軍每一個裝甲師,照原定計劃應有4個坦克營。換言之,全師需要坦克總數為400輛,如果全師坦克數量減至400輛以下,那么它們的全部組織就不能夠成為一個有實力的攻擊力量。而展現在古德里安面前的裝甲部隊竟沒有一個符合這一標準的。因此,在古德里安看來,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重建裝甲師,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古德里安擬定了1943年適用的組織系統表(計劃)。關于坦克裝備,他認為德軍當時的主戰坦克是Ⅳ型,它主要用于非洲和東方戰線,仍需要大量的補充和提高。而“虎”型和“豹”型坦克的生產是不受沖擊和影響的。他們還對坦克的性能進行了改進。特別是其火力系統,并把75mmL48的火炮加裝在了Ⅳ型坦克上了,大大提高了這種坦克的性能。為了增加坦克的數量,古德里安還想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延長坦克的使用壽命,為此他們對新型的車型進行反復實驗,盡量使其性能盡善盡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例如“豹”型坦克的生產和投入使用的過程就是這樣的。古德里安常常去工廠和坦克學校了解情況。處在卡斯爾的亨西爾工廠是生產“虎”型和“豹”型坦克及88mm戰防炮的工廠,古德里安常來這里視察,有時也去學校拜訪坦克設計者。他對“虎”型坦克“菲迪南”式的坦克設計者波爾西教授所設計的坦克火炮系統即88mmL70火炮的性能,及時指出了它的弱點。對坦克的“圍裙”的改進也提出了意見。
擴編部隊還調整了裝甲部隊的編制,他把每個師的坦克團又擴編成坦克旅,每個旅轄四個營。編制的擴大,對坦克的需求也就越大。在古德里安的努力下,德軍的坦克的生產與裝備有了一定的改善。盡管他的努力也沒能夠改變德國的命運。古德里安抓坦克的生產對于德國支持戰爭是有很大作用的,德軍生產量最多每月達1955輛。
斯大林格勒會戰使德軍失去了戰略主動權。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敗,決定于1943年夏天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代號為“堡壘”,妄想制造一個“德國的斯大林格勒”,奪回已經失去的戰略主動權。1943年5月初,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會議,聽取高級指揮員的意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克盧格元帥表示贊同,制定“堡壘”戰役計劃的屈希勒爾對勝利充滿信心,而曼施泰因表示疑義。古德里安直言不諱地指出,對庫爾斯克的進攻是沒便宜可占的。5月10日,他再次去見希特勒并勸阻他發動這次進攻。古德里安說:用裝甲兵去硬攻具有堅固防御的庫爾斯克是愚蠢的。最后,希特勒還是決定執行“堡壘”計劃。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北兩翼集中了17個坦克師3個摩托化師和18個步兵師進行進攻,這是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會戰。庫爾斯克戰役從7月5日開始,8月23日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在這次戰役中,德軍損失50余萬人,3000門大炮,3700多架飛機,1500輛坦克。至此,德國的裝甲兵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正如蘇聯元帥科涅夫后來所描述的,庫爾斯克戰役的槍聲是“德國坦克兵這只天鵝臨終時的哀歌”。
1944年6月6日,英美等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參見諾曼底戰役),蘇聯紅軍又展開了大規模的夏季攻勢,德國岌岌可危,統治者內部危機加劇,7月20日終于爆發了刺殺希特勒事件。希特勒在一時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于7月22日任命古德里安為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當時整個戰線已危如累卵,不可收拾,但古德里安接受任命,并以總參謀長名義連續發布兩道命令,向最高統帥希特勒保證全體軍官對他永遠效忠。從這里可以看到古德里安法西斯的頑固本質,盡管他同希特勒在具體問題上有過矛盾,有過爭論,甚至直言相諫,但他們在對外擴張、反社會主義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古德里安始終忠于希特勒,并以德國普魯士軍國主義的傳統為榮,為德國的對外擴張辯護。當有人問他為什么在1944年接受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使時,他總是簡單地回答說:“軍人是應該服從命令的。”
當古德里安接受陸軍參謀總長的任命時,他的前任交給他的,不僅是一群完全喪失了組織力的幕僚,而且也是一個完全瓦解了的前線。古德里安手里唯一可以動用的兵力就是在南烏克蘭集團軍后方的羅馬尼亞部隊。但是,這些部隊距所需要的地方很遠。需要鐵路的運輸,而且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把他運往北方。國內新訓練的軍團新生兵力也有限,大部已運往前方,以補充慘敗后的中央集團軍群。
古德里安最得力的助手沃爾特·溫克,他是南烏克蘭集團軍的參謀長。他對羅馬尼亞的情況十分熟悉,所以在征得了南烏克蘭集團軍總司令的同意之后,古德里安就向希特勒建議,把凡是在羅馬尼亞境內可以抽出的兵力,都調往北方,以填補中央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之間的空隙。希特勒很快同意了他的建議,同時希特勒又下令把南烏克蘭集團軍總司令——夏納爾與北方集團軍總司令——費里斯勒相互對調。并且破例給南烏克蘭集團軍總司令等以相當大的權力。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北方俄軍的攻勢暫告停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實,北調南烏克蘭集團軍在古德里安看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想乘機使這些部隊撤出波羅的海國家,借以大量縮短戰線。他認為要想使北方集團軍不至于在這種危險局面中,遭到全殲的結局,這種撤退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夏納爾奉命制定了一個為期三四周的撤退計劃時間表。古德里安又將他的時間表壓縮到?天。9月16日至9月26日德軍進行了一些反攻行動,恢復了兩個集團軍之間的聯絡。這一次勝利的主觀原因是斯塔希維茲指揮的部隊的英勇善戰,更難得的是,他指揮的部隊恰恰是一支臨時拼湊而成的裝甲師。這次小小的勝利給撤退軍隊造成了極好的良機,但是北方集團軍群卻遲遲不肯遵命行動。因而貽誤戰機,于是在10月間俄軍又重新突破了德軍之間的聯絡。后來德軍又幾經努力,結果還是失敗了,于是北方集團軍群的一切補給只能完全依賴海上運輸了。
就此問題,古德里安與希特勒發生一場激烈的爭淪。古德里安主張,為了保衛德國本土,應把這一部分寶貴的兵力撤出,用較小的地區保持兵力的集中。而這場爭論除使雙方的感情都感到不愉快外,其他毫無結果。
當西線的戰事正由大西洋長城向西線長城節節敗退的時候,在東線的戰斗也一直未停。在東線的南端,一切想阻止蘇軍前進的企圖都失敗了。短短的時間內,蘇軍占領了整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大部分。
12月初,希特勒把他的大本營從東普魯士遷移到吉遜附近的齊根堡,這樣可以使他更接近西線戰場。以便親自指揮現在即將在西線方面所發動的最后攻勢。為此,他進行了必要的準備,新成立了兩個裝甲集團軍,第5裝甲集團軍,由曼托菲爾指揮;武裝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由迪特里希指揮。但在這次行動計劃中,希特勒又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胃口張得太大。西戰場總司令龍德斯泰特元帥和“B”集團軍總司令莫德爾元帥,都曾經一致建議把這次行動限定在一個目標上,可是希特勒拒絕了他們的建議,而堅持要實現他那個“偉大”的理想。
1944年12月16日開始正式進攻,曼托菲爾的第5裝甲集團軍,率先對敵進攻,并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自此之后德軍再也沒能有任何的突破了,到了12月24日,任何一個稍有理智的軍人都可以認清這場攻勢是已經輸定了。
1944年12月25日,古德里安乘火車去左森。當他還在旅途的時候。希特勒在事先未經古德里安知道的情況下,就直接下命令把吉列所指揮的黨衛隊第4裝甲軍,包括武裝黨衛隊第3“骷髏”裝甲師和武裝黨衛隊第5“維京”裝甲師在內的兩個黨衛隊裝甲師,從華沙以北地區調往巴爾干以解布達佩斯之圍,代號“康拉德1號”。這些部隊本來就是充當朗哈德集團軍的預備隊。要把它們調走,當然這使古德里安和朗哈特都感到很傷腦筋。因為戰線本已經太長了,兵力又不足,再也經不起大的調動了。同樣古德里安和朗哈特都向希特勒提出了反對意見,自然也得到了希特勒的反對。不得已,在1945年的元旦上午,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報告說,元旦下午吉列的武裝黨衛隊第4裝甲軍,在巴爾克第六軍團的指揮下,準備開始進攻,以解布達佩斯之圍。希特勒希望這次攻擊能獲得極大的成功。可是古德里安卻沒對這次行動抱有多大的奢望,因為不僅準備的時間不夠,而且所有的軍官也不像以前那樣充滿生機和活力,也可以說是士氣不如從前了吧。果然,最初階段的行動雖很順利,但最終因為蘇軍巨大的兵力優勢像海綿一樣吸干了德軍的動能,所以武裝黨衛隊第4裝甲軍并沒有沖破蘇軍的包圍,因而也沒能達到最終解圍的目的。
1945年1月12日,在巴拉羅夫橋頭陣地的蘇軍開始發動了一個準備周密的大攻勢。蘇軍在巴拉羅夫一線上,展開了14個步兵師、2個獨立坦克軍以及其他直屬單位,蘇軍的攻勢很成功,一直突入德軍的防線。1月28日,蘇軍在魯本附近渡過了奧德河,并且建立了一個橋頭陣地。很明顯這是蘇軍為將來攻占柏林而進行的一個準備步驟。蘇軍的主帥朱可夫元帥早已認清了德軍的弱點,他的攻勢越來越猛了,德軍甚至是整個德國的形勢越來越不妙了。戰爭進入到3月份時,在一些城市里已展開了巷戰,德國敗局已定。于是希特勒準備下令炸毀工廠、水電設備和鐵路橋梁,以防止它們落入敵人之手。古德里安反對這一決定,因為他會給德國人民帶來史無前例的洗劫,并下令自己的部隊不準濫施破壞。除此之外,在這樣的形勢下,
1944年7月以后,德國已處于四面楚歌。蘇軍發起1944年夏秋季大反攻,開始越出國界,進軍東歐;英美盟軍則向東挺進。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蓬勃發展。戰斗進行到1945年3月,德國法西斯已處在最終滅亡的前夕,蘇軍和英美軍隊都為攻克希特勒法西斯的巢穴——柏林而加緊準備工作。就在這時,希特勒就某一戰斗的失敗的責任問題同古德里安爭吵起來,因此于3月28日以“古德里安的健康問題需要6個星期的病假”的命令將古德里安免職了。古德里安在夜色蒼茫之中回到了家,其妻子向他說道:“今天你出去的時間真是長得可怕呀!”他回答說:“是的,而這也就是最后一次了。我已經被免職了。”5月初,古德里安到了提羅爾,5月10日,德國無條件投降宣布之后,他曾被美軍所俘,但旋即獲釋。古德里安于1954年因病去世。著有《注意!坦克》、 回憶錄《閃擊英雄》(德文版稱《 一個士兵的回憶錄》、英文版稱《坦克指揮官》)等。
人物評價古德里安被西方軍界譽為"德國坦克裝甲兵之父"、"閃擊英雄"。他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了震驚世界的戰績。古德里安出生軍官家庭,自幼酷愛軍事,13歲便進入軍校。
一次大戰期間,他任騎兵和步兵部隊的初級軍官和參謀軍官。戰后,他在邊防軍部隊短期任職后便開始創建、組織指揮裝甲兵部隊。他先后擔任德軍的戰術教官,摩托運輸營長,德軍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第2裝甲師師長、第16軍長、第19裝甲軍長、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司令、第二裝甲集群司令、裝甲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
古德里安在二十年代初以四輪車輛模擬坦克配合空軍進行演習,并在第一輛坦克的設計到大批量生產新式坦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使他獲得了巨大的聲望。1938年3月,古德里安率領第16軍的兩個裝甲師在48小時行進600公里,到達并攻占了維也納.1939年9月1日,古德里安率領國防軍三個最老牌的裝甲師),以裝甲師為先導,向波蘭境內猛插猛打,僅用十幾天就占領波蘭全境。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率領第19裝甲軍發起了法、比、盧等國的西線戰役。從13日到15日,古德里安所在部隊即攻下了盧森堡、比利時、法國要塞色當,打通了通向英吉利海峽沿岸的道路。
6月初,古德里安率部發動了旨在殲滅法國南部約70個法國陸軍師的戰役。他只用了8天時間就打到了法國和瑞士的邊境,平均每晝夜行進速度約70公里。
古德里安一年后參與了入侵蘇聯的戰爭。他指揮第二裝甲集群運用"閃擊戰"給蘇軍以重創。后來,由于古德里安與希特勒意見不同被免職。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后,他出任裝甲兵總監,為德軍的庫爾斯克戰役計劃提出過重要建議。最后,在“7月20日政變”后臨危受命出任德軍陸軍參謀總長,但已是大廈將傾、無能為力。古德里安再次與希特勒發生意見分歧,而被迫離職。美蘇冷戰期間,他又受到北約的邀請出任軍事顧問。著有回憶錄《一個士兵的回憶(閃擊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