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詩歌賞析
《望岳》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岳·杜甫詩歌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注解】
1、題解: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2、望岳:遙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這里指東岳泰山,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語氣詞。
6、齊魯:泰山之北為古齊地,之南為古魯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8、了:盡。
9、造化神鐘神秀:萬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創造化育, 指自然。
11、鐘:賦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靈氣。
13、陰陽: 山為北陰,山南為陽。
14、割:劃分。
15、蕩胸:使心胸動蕩。
16、決眥:眼眶裂開、盡量睜大眼睛去看。
17、決:裂開。
18、眥:眼眶。
19、入:沒。
20、入歸鳥:極目遠望,歸林的飛鳥盡入眼底。
21、會當:終究要。表示將來終要登山。
22、凌:躍上。
23、一覽眾山小:這句本于《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覽:一望。
25、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層云”。
望岳【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望岳【講解】
題解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歲的杜甫赴長安參加貢舉考試,結果落榜,于是就在齊趙一帶(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四處漫游,《望岳》大約就寫于這一年。岳:山高謂之岳,這里特指東岳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這首詩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雄偉氣象,同時表現了自己的凌云壯志。
泰山名氣很大,文化內涵很深,歷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臨游覽,留下了眾多賦詩題詞。但自從杜甫《望岳》詩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詩石刻共有四處,摘其詩句者更有多處,此詩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杜甫一生寫過三首《望岳》。雖然題目一樣,但是描寫對象、背景、旨趣、體裁、風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詩分別寫于杜甫二十五歲、四十七歲和五十八歲,把它們并讀比較,可從中略窺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際遇和胸懷。詠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取的人生;詠華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時期失意彷徨,動極思靜的人生;詠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時期內斂安命,與人為善的人生。
看了“望岳·杜甫詩歌賞析”還想看:
1.贊美泰山的古詩杜甫《望岳》賞析
2.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3.《望岳·其一》句子賞析
4.杜甫望岳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