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山月表達了什么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關山月表達感情,歡迎大家閱讀。
關山月 李白
唐玄宗時,唐代雖處于興盛時期,但邊關塞外卻一直沒有安寧過。被稱為詩仙的李白曾經游歷大江南北,在經過塞外時,李白看到國家雖然富強,但這富強卻不包括邊塞地區,許多戍邊的將士因保衛國家而死。李白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關山月》一詩。
《關山月》這一首詩歌,主要描寫了離家千里保衛邊疆的戍邊士兵與苦苦等待士兵歸家的妻子之間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從側面表達出了戰爭給那些百姓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在詩歌開頭的前四句便寫了“關”、“山”、“月”這三樣最典型的邊塞景物,構成了一副壯麗遼闊的邊疆風景。李白用他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將天山跟云海結合在一起,氣勢磅薄,也將詩歌的意境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詩人從邊關的風景,聯想到了邊塞戰爭時的場景。無論是漢高祖劉邦當時在邊塞被匈奴圍困,還是現在唐朝軍隊與吐蕃的連年之戰,都為邊塞帶來了一股蒼涼之感。詩人又從戰爭想到戍守邊關的將士們,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衛邊疆的安寧。常年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也會思念家中的親人,思念故土,但他們卻只能抬頭看看掛著天上的月亮,來撫慰自己的思鄉之情。而苦等邊關將士們歸家的妻子們更是如此,她們不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是否安全,一切一切的擔心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詩人李白以極其恢弘的寫法,感慨了戰爭的殘酷。同時,詩人更是放眼于邊塞不休止的戰爭,揭露出戰爭帶給戰士以及戰士親友的痛苦。
李白簡介
李白,想必大家對這個人物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的美譽。李白一生博聞多識,寫下了許多飄逸優美的詩歌。李白所寫的詩,用詞精美,字里行間充滿了飄逸之美,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愧于唐代最偉大的詩人這一稱號。
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出生的地點大約是在西域的碎葉城。李白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夠背誦六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歲時,他出口成章,寫得一手好詩。李白寫的詩受到了當時上層名流的賞識,李白也變得愈發有名了。不同于尋常讀書人參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經歷,李白一直很喜歡習武練劍,想要做一名浪跡天涯的俠士。
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在李白仗劍遠游的途中,李白感慨于美麗壯闊的自然風景,寫下了無數詩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已經四十二年歲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唐玄宗在看過李白的詩集后,立即召李白進宮,并親自去迎接他。最后,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隨時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長,有許多人嫉妒李白能夠得到唐玄宗的賞識,李白自己也厭惡當時奢靡的生活,于是李白便遠離了宮廷。
公元762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李白因病而亡。李白在臨死之前還寫下了一篇名為《臨終歌》的詩詞,這篇詩歌總結概括李白的一生。
將進酒李白
說起被稱為“謫仙人”的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他一身白衣勝雪,對月獨酌的模樣。李白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歌,可以說首首都是經典,而《將進酒》就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詩歌了。
根據史料的記載,《將進酒》原本是漢樂府的一首曲調,許多詩人都用《將進酒》為題寫過詩歌,但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李白所寫的《將進酒》。關于李白是在何時寫下這首詩歌的,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沒有具體的歷史資料可以進行研究。現在較為被大眾接受的說法是李白在公元752年,與友人相會時有感而發所寫下的。當時李白被唐玄宗賞識,封為翰林,隨時跟隨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風頭一時無兩。李白的這種幸運被當時許多人嫉妒,他們紛紛在唐玄宗面前中傷李白,于是李白就被他們排擠出了朝廷。在李白外出游歷時,碰到了自己的好友岑夫子等人,李白與幾人一同飲酒作樂,趁著酒興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詩歌。
《將進酒》這首詩所蘊藏的含義十分深刻,藝術的表現手法也非常的成熟,可以說是李白巔峰時期的作品。這首詩形象而具體的表現出李白的獨特的性格特征,一方面他放蕩不羈,樂觀灑脫,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而另一方面,他又懷才不遇,在自己的仕途不順時流露出了要享受人生的意愿。
《將進酒》一詩的篇幅不算很長,但它語言極為豪放而沉著,有著一股能夠震撼他人的力量與氣勢,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看了“李白關山月表達了什么”還想看:
1.中秋節古詩:李白的《關山月》賞析
2.李白《關山月》鑒賞
3.李白《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