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俠客行原文解析
唐代的李白不僅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更是一個志在四方的俠士。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年幼時期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便會背誦六甲。但在他慢慢長大成人時,李白卻對劍術情有獨鐘,一直想要成為一名俠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俠客行原文解析,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俠客行原文解析
《俠客行》便是李白所寫的一首歌頌古代俠客的五言詩。全詩共一百二十個字,在當時看來篇幅也不算很長。《俠客行》的前四句描寫了唐代俠客們所穿的服飾,所用的兵器以及他們的坐騎等。李白用寥寥幾個字就刻畫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唐代俠士的形象,可見李白在文學上的造詣極高。接下去就是引用了古時候一些有名的俠士事跡,用來進一步歌頌俠士的風采與仗義,描繪出俠士高大而光輝的形象。同時,詩人也婉轉的表達了自己心中遠大的抱負以及想要實現自我價值,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心愿。詩歌的最后幾句表達了即使俠客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但不可否認的是俠客仗義的精神以及無人能及的風骨,俠客單憑這兩樣也能流芳百世。
《俠客行》這首詩大約是李白在公元744年即天寶三年所寫的,當時唐代游俠之風盛行,人人都有一顆想要成為俠士的心,連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從小便愛好劍術,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人才。當時李白應該剛剛被放逐出京城,遠離了政治中心,但李白卻毫不氣餒,認為自己最終還是會有所作為的。
李白的資料
李白是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即使唐朝的詩人多如夜空中的繁星,但不可否認的是李白就是其中最亮的那顆星星。李白年輕時游歷了大江南北,寫下了無數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李白為人樂觀曠達,心中有著遠大的抱負。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是西域地區碎葉城人。李白的家族在當地應該是一個名門望族,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從小就對李白嚴格教育。李白在他們的培養下,五歲時就能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李白在十五歲那年,喜歡上了劍術,并一直癡迷于此想要做一名游歷四方的俠士。終于,在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拜別父母,仗劍遠游。李白在游歷的途中,欣賞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于風景的壯麗,李白寫下了無數有名的詩歌。
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李白已經四十一歲了,但他因為仕途的不順,一直沒有實現自己心中遠大的抱負。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唐玄宗翻閱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于是,唐玄宗就召李白進宮,并親自去迎接他,李白被封為翰林,隨時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這一段時間應該是李白最為輕松愜意的日子了,他也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但好景不長,因為嫉妒李白的好運,許多人開始在唐玄宗面前詆毀他,于是李白就被放逐了。
李白被放逐出了長安,一路走走停停,因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只能將自己的憤慨與憂愁藏在詩歌之中表現出來,留下了許多佳作。
李白一斗詩百篇
唐朝時期,尤其是盛唐時期,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喝酒,為此杜甫還親自創作了一首有名的《飲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時這么描述,“李白斗酒詩百篇”,也有人說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雖然說法不同,但是都說明了李白才氣過人,他喝酒作詩更是世所聞名。
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歌》是以喝酒為紐帶,聯系了當時有名的八個人,其中包括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的左丞相李適之等等,這些人的酒量都非常高,比起李白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里杜甫要重點描述的并不是李白能喝這件事,而是李白的詩才和豪氣,杜甫這么寫道“斗酒詩百篇”,喝一斗酒的時間能夠寫出上百篇的詩歌來,可見李白的才氣,而且之后更是展現了驚人的豪氣。
且看杜甫的描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皇帝來傳喚他,他連衣服都不穿好就去了,還說自己是酒中仙,這樣的豪邁又豈是一般人能夠做到了。從中可以體現出李白不屈服于權貴的霸氣豪邁,而且李白的喝完酒之后還隨便就睡在了酒家之中,更表現了他的自在隨性。這里的著重點不是李白喝了多少,而是他一邊喝,一邊寫詩的才華,和那種自由自在的豪氣。
那么問題來了,雖然兩種說法的意思相近,但是到底當時杜甫寫的是“一斗”還是“斗酒”呢?一般來說現在認為原文是“李白一斗詩百篇”,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后來人取其詩意的說法。
看了“李白俠客行原文解析”還想看:
1.俠客行書法
2.李白俠客行書法
3.王者榮耀李白怎么玩
4.有關李白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