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憶秦娥簡介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大詩人,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大多所寫的都是詩歌,很少會寫詞。李白是很少寫詞,但不代表他沒有詞流傳下來。李白所寫的詞中較為有名的一首便是《憶秦娥•簫聲咽》了,同時,這也是唐五代時期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詞了,被世人廣為傳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李太白的憶秦娥簡介
李白所寫的《憶秦娥•簫聲咽》描述了一位女子思念遠方愛人的痛苦之情,有著一股哀愁之感。此詞的上片直接描寫了秦娥思念愛人的場景。不知何時傳來了一陣玉簫的聲音,正在夢中與遠方愛人相會的秦娥被玉簫聲給驚醒了。玉簫的聲音很是悲涼哀怨,此時窗外正懸掛著殘月,倍感凄涼。秦娥的夢雖然被玉簫聲給打斷了,但秦娥還是沉浸在自己的夢中無法自拔,因為夢中有她的愛人。但無奈現實中她的愛人不在她的身邊,陪伴她的只有天邊冰冷的殘月。
此詞的下篇卻由秦娥個人思念愛人的哀怨轉換成了歷史的憂愁,加深了詞的意境。李白通過對秦朝的古道,漢朝的陵墓進行了描寫,時間匆匆而過,這些王朝的遺跡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無論當時這個王朝是多么的強大都阻止不了時間的流逝以及王朝的衰亡。各種景物相結合,形成了一片蒼涼之感。
《憶秦娥•簫聲咽》全詞的意境十分的深遠,風格恢弘壯麗,李白用短短四十六個字描繪了一幅壯觀的場景,是少有的傳世佳作。古今眾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極其的高,有“百代詞曲之祖”的稱號。
李白的詩風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自成一派,風格各異充滿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李白被后世譽為詩仙,他所寫的詩歌或飄逸自然,或清新明快,或雄起壯麗,風格多變,是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中,李白的家庭應該是書香門第,他的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對李白的教育也非常的嚴格。李白在他們的精心培養下,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就能全篇背誦六甲。等到了十五歲時,李白又癡迷于劍術,一心想做一個游俠。于是,在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已經二十五歲的李白拜別父母,離家仗劍遠游。李白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遍了山川大河的美景,一路上寫下了無數歌頌祖國山水的詩歌。這些詩歌的風格大多雄起壯麗,渾厚有力,是當時難得的好詩。
李白性格豪邁樂觀,富有浪漫主義的人文精神。所以,李白在客居長安時,寫下了一些風格明快清新的詩歌,他采用不同的體裁,打破了當時傳統詩歌的寫作手法。李白最擅長的是絕句和樂府詩歌,喜歡運用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某件事物進行描寫。借景抒情,借物擬人,從這件事物中,引起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者,他主張詩歌的語言要清新明快,要瑯瑯上口,追求自然之美。李白繼承了前人陳子昂的文學主張,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