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黑道人物——杜月笙
文章導讀:當然,杜月笙醉心慈善也不乏政治投資的個人私心:杜月笙知道自己的“黑幫事業”永遠都上不了臺面,想改變形象,途徑就是慈善。通過一系列的慈善行為,杜月笙順利地洗刷干凈自己,身份也得到了提升。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名鏞,號月笙,原名月生。江蘇省上海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近代中國綠林,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輩。沒錯,今天小編今天想大家介紹上海灘黑道人物——杜月笙
杜月笙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稱。杜月笙從一個小癟三混進老上海灘十里洋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杜月笙文質彬彬,卻心狠手辣,殺人如麻;杜月笙為虎作倀,卻又有著鮮明的愛國心;杜月笙狡猾、奸詐,卻又很講義氣,
杜月笙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杜月笙出入于紅道、黑道,游刃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是上海灘黑社會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1947年,杜月笙親擬履歷表,“職務”一欄上共開列了38個頭銜,第三個便是“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可見對這一職務的看重。
中國紅十字會自1904年在上海創立至今,已走過百年歷史,在歷任正副會長中有一個名字十分醒目,那就是新中國成立前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杜月笙。黑幫大佬竟然是扶貧濟困的慈善天王,“教父”杜月笙總是顛覆后人的印象。
杜月笙的慈善生涯始于1922年浙江的特大水災。在當時舉行的募捐游藝大會上,杜月笙當場捐出了300元大洋賑濟災民,意外地高中頭獎,在上海一時名聲大震。如果說這次捐贈可能只是順水推舟的人情,那么自從1927年進入工商界后,杜月笙便開始積極參與各方的賑災工作。杜月笙曾倡議將喜喪儀禮移作賑款,有一次還主動把打算送給黃金榮64歲壽儀的50288元移作賑款,并組織發起各種形式的游藝演劇助賑。
1932年“一?二八”抗戰,蔡廷鍇血戰淞滬。杜月笙和著名報人《申報》總經理史量才等人組織了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杜任副會長,辦公地點就設在杜月笙開設的賭場里。杜月笙在學生界和文藝界組織起戰地服務團,又在工商界帶頭募捐,并親自在戰火中驅車到十九路軍軍部,送去大量罐頭食品和生活用品。蔡廷鍇曾動情地說:“35天血戰,十九路軍永遠不會忘記一個人,這就是杜月笙先生。”
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在戰爭期間共募集了93萬元捐款,不僅為前線軍隊提供了大量物資,還開辦了65個收容所,收容了3萬多難民。據當時《申報》報道:“該會救濟組所開辦的7處臨時醫藥所中,其中有4所為杜月笙出資興建;為救濟崇明難民,杜月笙又捐資1000元,占總捐款額的四分之一。”
正因為杜月笙在災荒賑濟和日常慈善工作上的成績,1934年11月,杜月笙被推選為中國紅十字會的副會長。當時的會長為“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蔣介石親自擔任名譽會長。隨著日軍的入侵,杜月笙把慈善重心轉向了戰時救護。杜月笙領導的救護醫療機構,讓4萬多名抗日受傷軍民得到妥善救護。此外,杜月笙還應潘漢年的要求,從國外進口了1000套防毒面具,專門送給八路軍使用。
至抗戰結束,紅十字會所救護的軍民總數達260萬人。杜月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救護工作所需的物資、車輛,許多都出自杜月笙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杜月笙還曾動員旗下幫會組織捐助抗戰。
除捐款外,杜月笙也直接創辦了一些慈善公益機構,如醫院、學校等。
杜月笙為何醉心慈善?刨去人所共有的愛國熱情,還與其成長經歷分不開。出身貧苦的杜月笙4歲喪母、6歲喪父,在多年的混江湖中養成任俠尚義的性格。
當然,杜月笙醉心慈善也不乏政治投資的個人私心:杜月笙知道自己的“黑幫事業”永遠都上不了臺面,想改變形象,途徑就是慈善。通過一系列的慈善行為,杜月笙順利地洗刷干凈自己,身份也得到了提升。蔣介石、汪精衛都曾親筆題詞稱頌杜月笙,蔣的題詞是“樂善好施”,汪的題詞是“仁民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