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歷史大事件
秦朝是由戰國時代后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秦朝時期歷史事件大全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戰國時代后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大帝國。秦朝開國君主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首創皇帝這一詞語。國號秦,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于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5年國祚。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后北擊匈奴,南服百越。
秦朝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但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階級矛盾與社會的動蕩不安,導致大規模平民暴動起義。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中文名稱:秦朝
英文名稱:Qin Dynasty
簡稱:秦
所屬洲:亞洲
首都:咸陽
主要城市:邯鄲,南陽,巨鹿,九原
貨幣:秦半兩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人口數量:2500萬(公元前213年)
主要民族:華夏族
國土面積:320萬(公元前210年)
歷史貢獻:統一華夏、車同軌、書同文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治國原則:嚴刑峻法,君主專制
選官制度:軍功爵、文法吏
地方制度:郡縣制
秦朝皇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王子嬰
秦朝事件
前期
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后一場諸侯兼并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余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并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王政改號稱皇帝,即赫赫大名的秦始皇,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名稱:秦滅六國之戰
地點:中國北方、南方
時間: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參戰方:秦國、關東六國
結果:六國亡國,完成中國統一。
主要指揮官:秦始皇、王賁、王翦、趙括等
修筑靈渠
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后,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準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銘文可知,當時統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商鞅還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南北朝時,各國度量衡的標準不一,如北朝魏、齊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時所定的標準),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則一斗比古斗僅大百分之六,一斤比古斤僅多二兩;南齊則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兩。長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則增不到一寸。全國度量衡的不一致,給工商業發展帶來很大不便,于是隋文帝作了統一的規定:隋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于古斗三斗;隋一斤等于古三斤,并下令在全國推行。度量衡的統一對全國經濟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說:“三代以來,權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唐承隋制,基本以此為準,唐以后雖稍有變動,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統一度量衡 古代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制造標準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國統一施行。1標準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書同文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采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郡縣制
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漢。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