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歷史簡介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秦國的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秦國的歷史簡介
造父封趙
秦之先為嬴姓,世代輔佐殷商。商末,周武王伐紂,秦國祖先惡來效忠商紂被殺,嬴姓中衰。
直至西周中期,惡來之弟季勝一系的造父善于御戎(駕馭馬車),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為亂,造父駕車一日千里,為周王室平亂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戰功封造父于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造父族于是為趙氏。
別居犬丘
造父得幸,其旁系家族連帶受寵。周孝王時期,造父侄孫非子被安置于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別出大駱之族,作為周朝的附庸,繼續嬴姓的祭祀,號曰秦嬴。非子死后,其子秦仲與戎人血戰有功,周封秦仲為大夫。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殺,太子其即位,是為秦莊公。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為周王室養馬并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國最初由于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并穩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
前316年秦滅巴蜀,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秦國王族出自商朝名門,為商朝重臣惡來和飛廉之后[1]。 秦國的第一代國君秦非子為商紂王手下大將惡來的五世孫,秦始皇則是惡來的第35代孫。秦王族出自華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諸侯國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國是周朝抵御西戎的最后一道防線。周平王曾經允諾秦襄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1] 秦文化主要來自姬周文化。
先秦時期的姓氏并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秦國國姓為嬴姓趙氏,國君為黃帝五世孫伯益(大費)之后。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賜為嬴姓[1], 其部族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孫費昌棄夏投商,為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伯益長子大廉玄孫中衍,為帝太戊駕車,太戊又把女兒嫁給了他。嬴姓部族因之成為商朝的貴族,世代輔佐商朝。直至飛廉、惡來時。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嬴姓部族的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1],惡來后被周武王所殺,而蜚廉正為紂在北方采石,回去已無可復命 ,便在霍太山筑壇報祭殷紂王,結果得一石棺 ,其銘文說:“上帝使處父幸免于殷亡之亂,賜給你石棺以光耀氏族。 ”死后便葬于霍太山。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國政都是由周公姬旦輔助執掌。商紂王之子武庚趁機挑唆武王三弟發動三監之亂,嬴姓部族卷入。周公姬旦平叛之后嚴懲了參與叛亂之人,嬴姓部族因此被分割并被迫遷往各地,其中大部分西遷成為秦人的先祖。
秦國的統一歷程
前230年 秦滅韓;
前228年 秦攻占趙都邯鄲;
前225年 秦滅魏;
前223年 秦滅楚;
前222年 秦滅燕、趙;
前221年 秦滅齊,秦王政稱皇帝,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國歷史正式進入郡縣制社會,秦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秦朝。不久就被以楚為首的六國軍隊所滅,自巨鹿之戰楚將、各諸侯上項羽消滅秦軍主力至前207年秦王子嬰向當時還是楚將的劉邦投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秦滅亡。
看了秦國的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