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給項羽的錦囊
范增是一個非常出名的謀士,他在項羽的手下效力,也是項羽手下最重要的謀士,由于其年齡較大,被項羽尊稱為“亞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增給項羽的錦囊,歡迎大家閱讀。
范增給項羽的錦囊
項羽中了劉邦的離間計之后,開始猜忌范增,范增也看出了項羽對他的不滿。于是他就主動向項羽請辭,在辭別項羽之前,范增交給了項羽一個錦囊,讓他在危急的時候打開這個錦囊,可以保住項羽的一條命。
范增曾對項羽說過,有一種謀略叫兩敗俱傷,這種謀略不得萬不得已,是不可使用的。他給項羽的錦囊之中,隱藏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謀略。但是最后,項羽的結(jié)局是自刎烏江了。項羽至死都沒有打開過范增給自己的保命錦囊,最后這個錦囊被劉邦得到,劉邦看完這個錦囊就命人毀掉了。
那么,范增再錦囊之中到底給項羽留下了什么呢?其實,這就是一條兩敗俱傷的反間計。范增早就猜到項羽不會打開錦囊的,他對這個曾尊他為“亞父”的青年非常的了解,這是一個寧死也不會茍活的人,所以給他保命錦囊他也不會用的。這個錦囊其實是為劉邦準備的,范增早就猜到劉邦肯定會得到這個錦囊的。
之所以說這是一條兩敗俱傷的計策,是因為只有項羽死了,劉邦才會得到錦囊,錦囊內(nèi)的計策才能實現(xiàn)。那么,范增到底在錦囊內(nèi)說了什么呢?據(jù)傳,錦囊內(nèi)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我已經(jīng)和張良韓信商量好了,在您危急的時候,他們就會帶兵過來救您,到時候殺掉劉邦,我們和他們共分天下”。
其實,這是一條離間劉邦和他的手下的計策,范增不希望它能能很快的成功,只要將猜忌的種子埋在劉邦的心中,總有一天他會發(fā)芽的。果不其然,劉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就將屠刀揮向了自己的功臣。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
秦末農(nóng)民起義后期,暴秦統(tǒng)治被推翻,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楚漢爭霸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人開始為了中原大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的歸屬進行爭斗。這兩個人手下都有著強大的謀士為他們服務,劉邦手下有張良,項羽手下有范增。
所以,后世就有很多人,將這兩個人進行比較。
在謀略上,范增要比張良厲害。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手下的謀士基本都跑到了劉邦的大帳之中,到了楚漢爭霸的中后期,項羽手下的謀士團能用的就只有范增一人了。范增一人兼任領(lǐng)軍、治國、謀略,劉邦在中期雖然擁有韓信、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著名將領(lǐng)謀士,但都擋不住范增一人輔佐的項羽。如果不是項羽本人自大,不聽從范增的建議,劉邦可能早就被滅了。
范增在起義軍最初的時候,建議復立楚懷王,這才穩(wěn)定了起義軍的軍心,間接地拯救了起義軍。另外,范增在剛剛看到劉邦的時候,就讓項羽找機會殺掉劉邦,那時的劉邦是起義軍之中勢力最弱的一個,可見范增的觀人能力是很強的。張良的確是有才,但是也是劉邦成全了他,劉邦將張良用在了合適的地方,這才使得張良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但是要說到為人處世的方面,張良要比范增強了太多。張良在幫劉邦得到天下之后,沒有去享受那榮華富貴,而是主動辭官歸隱,逍遙于山水之間,并且還著書立說。反觀范增,最后是被項羽猜忌,無奈辭官,病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兩人都是謀士,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千秋,范增的謀略可能要比張良略強一點,但是在為人處世之上,范增還是差了很多。
看了“范增給項羽的錦囊”還想看:
1.范增為什么要離開項羽
2.謀士范增為什么離開項羽
3.給項羽的一封信
4.寫給項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