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歷史相關信息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秦國歷史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秦國歷史相關信息·簡介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為周王室養馬并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國最初由于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并穩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秦國多位君王死于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
前316年秦滅巴蜀,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秦國歷史相關信息·統一
前230年 秦滅韓;
前228年 秦攻占趙都邯鄲;
前225年 秦滅魏;
前223年 秦滅楚;
前222年 秦滅燕、趙;
前221年 秦滅齊,秦王政稱皇帝,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國歷史正式進入郡縣制社會,秦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秦朝。不久就被以楚為首的六國軍隊所滅,自巨鹿之戰楚將、各諸侯上項羽消滅秦軍主力至前207年秦王子嬰向當時還是楚將的劉邦投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秦滅亡。
秦國歷史相關信息·興盛
【位列諸侯】
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淡經營,秦暴霜露、斬荊棘,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實力與日俱增。前771年,西周王朝周幽王之子宜臼敵通犬戎,犬戎攻鎬京,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犬戎大軍盤踞于鎬京,王子宜臼召集諸侯勤王,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襄義舉,驅犬戎,保社稷。前770年,宜臼即位為周平王,平王懾于犬戎之威,決意東遷洛邑以避其鋒,秦襄公為周王室開路,護衛周王至新都。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為諸侯,并許之“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秦襄公得到了周王室的空頭支票,誰也沒有想到僅僅20年,秦襄公以及他的兒子秦文公就讓這個支票兌現了。
【秦晉之好】
秦文公之后,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后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征彭戲戎,兵臨華山,收復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秦德公元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占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秦宣公時,秦軍與剛剛統一不久、與自己同樣處在高速擴張狀態中的晉國發生邊境沖突。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長命,幼弟任好立,是為秦穆公。秦穆公很有雄心,為了使晉國親于秦,先后擁立晉惠公、晉文公來安定晉國的混亂局面,本想立晉文公已達到控制晉國的目的,最后晉文公反借秦之力而強大晉國、稱霸中原,為秦國未來的不得志種下了惡果。
【稱霸西戎】
秦穆公意欲插手中原,卻不料中途被晉所阻,崤之戰中秦軍主力全軍陣亡,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計劃破產。此時晉國正處于君明臣賢、國富民強的巔峰時期。穆公果斷的調整國策,將戰略目標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秦穆公將矛頭指向西戎,史載“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穩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國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秦國歷史相關信息·改革制度
【中央集權】
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中央機構】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制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在此之外,秦代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官職,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曉古今史以備皇帝咨詢,同時負責圖書收藏;典屬國——與典客一樣主管少數民族事務,不同的是典客掌管與秦友好的少數民族的交往,而典屬國則負責已投降秦朝的少數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務。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后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地方機構】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設守、尉、監(監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監司監察。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縣,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長領有丞、尉及其他屬員。縣令、長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縣以下有鄉,其主要職能有四:⒈攤派徭役;⒉征收田賦;⒊查證本鄉被告案情;⒋參與對國家倉庫糧食的保管工作。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游徼掌治安。
鄉下有里,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里有里典,后代稱里正、里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里中設置嚴密的什伍戶籍組織,以便支派差役,收納賦稅。并規定互相監督告奸,一人犯罪,鄰里連坐。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還負責接待往來的官吏,掌管為政府輸送、采購、傳遞(文書)等事。兩亭之間,相距大約十里。
秦國歷史相關信息·滅亡
秦始皇死后,趙高勾結胡亥與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帝,并賜秦始皇長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沒有秦始皇對各地反抗力量的駕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因可判死罪的失職而領導民工起義。反秦斗爭隨后由項羽與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中攻秦。這時趙高殺丞相李斯,殺二世,立始皇弟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楚將、諸侯上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一戰,秦軍被殲滅殆盡。公元前206年楚將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楚軍入住咸陽,秦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