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勒米塔什博物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艾勒米塔什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艾勒米塔什博物館簡介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二、歷史沿革有關歷史
該館于1764年在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宮廷收藏品基礎上建立,1852年起對外開放。1922年,國立冬宮博物館與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合為一體,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蘇聯衛國戰爭初,該館為確保藏品安全,曾將111.8萬件藏品運往后方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今葉卡捷琳堡)保存,其余藏品都被嚴密封存在館地下室內,直至戰爭結束,運往后方的藏品才返回原地。
第一任館長:S·格迪恩
豐富收藏
世界藝術品重鎮
有著許多大理石雕刻成的裸體的冬宮是俄羅斯歷代沙皇的宮殿,由于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君主之一葉卡捷琳娜二世酷愛收藏,所以從那時開始,這里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的重鎮。現在的冬宮與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冬宮儲備庫、新艾爾米塔什形成了一個總面積達一百三十萬平米的古建筑群,與其中從石器時代直至當代的近三百萬件珍貴收藏品一起組成了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三、整體結構
該館有5座建筑物:冬宮(1754~1762)、小艾爾米塔什(1764~1767)、舊艾爾米塔什(1771~1787)、艾爾米塔什劇院(1783~1787;現作演講廳,可容500名觀眾)、新艾爾米塔什(1839~1852)。5座建筑物組成布局協調、氣勢雄偉的建筑群,是列寧格勒重要名勝之一。
該館下設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世界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錢幣部,西歐藝術部,科學教育部,修復保管部(包括6個專業科學實驗室,1個生物組)8個業務部。博物館有專家、學者350多名。
冬宮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筑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于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后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筑宮殿里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制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筑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墻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后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占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后,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涂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看了艾勒米塔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