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伊凡三世是誰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維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是莫斯科大公,在位時間1462-1505年。 伊凡三世是使俄羅斯取得了獨立的莫斯科大公。
人物介紹伊凡三世時期,莫斯科統一了雅羅斯拉夫爾、諾夫哥羅德、彼爾姆、特維爾這幾個俄羅斯公國,這幾個公國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們多次征服過并向莫斯科公國臣服。伊凡三世是個運氣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與阿赫馬德汗的戰斗中,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臨陣逃跑,但俄羅斯的軍隊仍然堅持不后退,由于天氣寒冷,阿赫馬德汗不戰而退,伊凡三世聽說蒙古 韃靼的軍隊退走了,才在身邊的人的勸說下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前線,撿來個勝利。金帳汗國不久由于內斗而分裂成幾個小汗國,伊凡三世于是停止對金帳汗國(Golden Horde)的納貢,從而結束了兩個半世紀的蒙古人統治。
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法典(Sudebnik)史稱《伊凡三世法典》也稱為《1497年法典》用以鞏固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權力,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的政府機構。在這部法典中,規定了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為俄羅斯國徽,并且將其圖案刻在了俄國 國璽上。同年,一面鍍金的雙頭鷹徽記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宮的斯巴斯基塔樓(Spasskaya Chamber)上。俄羅斯獲得了象征自己國家的標志。同樣在這部法典中,他還限制了農民的流動,規定只有在圣尤里節(俄歷11月26日)前后兩周期間,農民才可離開土地四處走動,開辟了莫斯科公國的農奴化進程。
原配夫人去世后,1473年娶拜占庭的索非亞公主(此時拜占庭帝國已經滅亡,索非亞為亡國皇室旁支)。1500年,其子瓦西里三世為獲取大公權力公然造反,伊凡三世束手無策。1502年,伊凡三世被迫將大公稱號授予瓦西里,大權旁落的伊凡三世在抑郁中死去。
戰爭中的三世1492年,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逝世。卡西米爾的兩個兒子瓜分了原本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長子成為波蘭國王,次子亞歷山大成為立陶宛大公。王國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軍事實力,立陶宛實際上已經無力抵抗莫斯科的軍隊了。伊凡三世看到了一個擴大疆土的良機。他立即聯絡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共同發兵進攻立陶宛。戰爭剛開始,莫斯科的軍隊就深入立陶宛領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邦。與歷次戰爭不同,這次伊凡三世不是親自領兵,而是像所有大國君主表現得那樣,為各路軍隊指定率兵作戰的將領,事先為這些們下達戰略目標,同時在每占領一個城市以后,還要從莫斯科指派一個督軍前往統治。
伊凡三世還是采用軍事手段和外交手段并用的策略,在加強對立陶宛軍事打擊的同時,還向克里木汗國、羅馬教廷和神圣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國王國派出外交代表,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做出解釋。這些代表們稱,莫斯科軍隊占領的城邦,原本就是羅斯城邦,居民以斯拉夫人為主,而且這些城邦原來就在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搖擺不定,所以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是鞏固俄羅斯國家邊疆的合法舉動。 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莫斯科的軍隊占領了梅曉夫斯克、謝爾佩伊斯克、維亞濟馬、梅采茨克等城邦。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伊凡三世求和,雙方停戰。亞歷山大認為他獨自無力和莫斯科對抗,于是想通過聯姻和莫斯科達成和解,保護自己的領土。亞歷山大派人向伊凡三世提親,提出要娶伊凡三世的長女為妻。談判持續到了1494年,伊凡三世勉強答應了亞歷山德的請求。當年2月5日,伊凡三世和亞歷山大簽訂和約,立陶宛承認莫斯科對梅曉夫斯克等城邦的主權,伊凡三世同意把長女嫁給亞歷山大為妻。
自古以來的歷史證明,聯姻這種政治婚姻并非可靠的外交手段。很快,新婚的亞歷山大和妻子反目成仇,伊凡三世的長女離開立陶宛回到了莫斯科。立陶宛和莫斯科邊境上的一些小城邦紛紛倒向莫斯科,雙方斗爭加劇,短暫的和平關系無法繼續維持下去。1500年,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終于爆發了全面戰爭。
戰爭開始后,莫斯科在南方的盟友克里木汗國全力而出,極大程度上促成了莫斯科在軍事上的成功。烏克蘭各個城邦的大公們懾于莫斯科和克里木汗國雙重打擊的威脅,紛紛向莫斯科宣誓效忠,甘愿成為莫斯科大公國的藩屬。
人物評價伊凡三世在位41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莫斯科大公國,后期已經是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羅斯的版圖擴大了六倍。16世紀初期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已經擴展到歐洲,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戈梅利-切爾尼科夫一線的第聶伯河沿岸已經成為俄羅斯的領土,在南方和克里木汗國接壤,俄羅斯的勢力發展到了頓河中下游。俄羅斯的東部邊界在伊凡三世發動的一系列軍事和外交攻勢后,喀山汗國已經完全成為莫斯科的藩屬國,俄羅斯的勢力還越過喀山汗國,抵達彼爾姆一帶的烏拉爾山區,再向東就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領地。在北方,當諾夫哥羅德并入俄羅斯版圖后,莫斯科的勢力也隨之擴張到和瑞典相鄰的卡累利阿地區。這樣,在瓦西里三世即位時,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已經和神圣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洲不相上下,成為東歐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歐洲的東西兩個不同文明的劃分已經初現倪端。
伊凡三世的外交成就和其軍事成功相伴而行,外交成就對俄羅斯國家的發展發揮了軍事力量無法達到的長遠和巨大的影響。首先莫斯科沒有附和羅馬教廷以拯救____的名義,建立反土耳其聯盟的提議,反而和奧斯曼土耳其保持著良好的經貿關系,這保證了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貿易順暢;接著和立窩尼亞騎士團控制下的漢薩同盟簽訂貿易協定,充分發揮了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等城邦對外貿易的優勢,保障了俄羅斯商人們在波羅的海沿岸通商的順暢。此后伊凡三世利用北歐諸國對抗北方強國瑞典的心理 ,又和英國支持下的丹麥簽訂通商貿易協定,并使用軍事手段,一再削弱立陶宛和立窩尼亞騎士團的實力,逼迫立窩尼亞放棄漢薩同盟,奪得了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從而把曾經稱雄一時的立陶宛變成莫斯科對外交往的一個棋子。
和神圣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個王國、羅馬教廷、克里木汗國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遠鄰保持的良好關系,使得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為俄羅斯帶來了巨額財富,這是俄羅斯得以鞏固發展的重要外部保障。
最為重要的是,莫斯科大公國擺脫了長達240余年的異族統治,獲得獨立。獲得新生的莫斯科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身份登上了國際舞臺,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征服了以莫斯科為中心,方圓千里的廣闊領土。這個15世紀初期還是東歐平原上偏安一隅的大公國,在16世紀初期一躍成為歐洲地區不可忽視的重要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