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人物生平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有“詩囚”之稱,并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孟郊的詩現存500多首,代表作有《游子吟》、《征婦怨》、《感懷》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郊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孟郊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于河南嵩山,但關于這段經歷的起訖時間與具體情況,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后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并沒有其他什么事業可以記述。
中年及第
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于是往京應進士試。
貞元八年(792年),下第??赡芫褪窃谶@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與韓愈?!杜f唐書》本傳說孟郊“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為敵,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隨即東歸,告慰母親。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貞元十五年,在蘇州與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歷游越中山水。
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貞元十八年赴任,韓愈作《送孟東野序》說:“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去做縣尉是與他的愿望很相違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積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于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
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辭去溧陽尉一職。
晚年生活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馀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于凍餓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喪子之痛。
元和九年(814年),鄭馀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聞命自洛陽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孟郊的詩
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端牟繀部酚坝『贾萑~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注釋有陳延杰《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事跡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
反映時代現實、揭露藩鎮罪惡的詩歌:《征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生活、憤慨貧富不平,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
表現骨肉深情的詩歌:《游子吟》、《結愛》、《杏殤》等;
刻畫山水風景的詩歌:《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臺》、《峽哀》、《游終南山》等。
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的詩歌:《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
自訴窮愁,嘆老嗟病的詩歌:《秋懷》、《嘆命》、《老恨》等。
孟郊游子吟
游子吟,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看了“孟郊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游子吟原文和作者介紹
2.賈島簡介資料
3.關于蘇澈的資料簡介
4.關于李白的簡介資料
5.青蓮居士李白個人資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