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的人物生平
羅士信,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羅士信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nóng)民起義軍,后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與王世充交戰(zhàn)時重傷被俘。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羅士信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羅士信的人物生平
據(jù)記載,羅士信出生于600年左右,是齊州歷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關(guān)于他的家世背景,沒有任何明確的記載,有的說他是羅藝之子,但沒有任何證據(jù),只是猜測。613年隋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王薄、左才相、孟讓等人攻打齊郡,齊郡通守張須陀率軍出戰(zhàn)。
當(dāng)時年僅十四歲羅士信,請求從軍征戰(zhàn)。張須陀看他身材矮小,就對他說:“你這身材連穿盔甲都沒法穿,怎么能打仗呢?”羅士信大怒,當(dāng)即身披重甲,懸掛兩壺箭,然后飛身上馬。張須陀見到他有如此氣魄,非常高興,允許他隨軍出戰(zhàn)。
不久,張須陀與起義軍在濰水交戰(zhàn)。雙方剛剛列完陣,羅士信便手持長矛,馳馬沖入敵陣,連殺數(shù)人,并斬下一人的首級,用長矛挑著在陣前巡回,起義軍軍嚇都不敢動彈。張須陀乘勢發(fā)起進攻,大破敵軍。羅士信在追擊敵軍過程中,每殺一人就割下其鼻子,最后以鼻子的數(shù)量報功。張須陀嘆服,將自己的戰(zhàn)馬賞給羅士信,并將他留在身邊。
過了一段時間,張須陀奉命討伐下邳附近的起義軍羅明月所部。當(dāng)時盧明月有十余萬人,而張須陀才萬余人馬,雙方對峙數(shù)十天,張須陀決定采取退兵誘敵之計,需要將領(lǐng)率領(lǐng)人馬偷襲敵營。此行十分危險,只有羅士信、秦叔寶主動請行。最終秦、羅二人燒毀敵營三十余座,與張須陀夾擊,大破義軍,盧明月僅帶著數(shù)百騎兵逃之夭夭。
此后每次作戰(zhàn)羅士信都隨張須陀先登陷陣。隋煬帝楊廣得知情況后,派遣使者慰問,并讓畫工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zhàn)斗陣法,交到內(nèi)史省。
張須陀、羅士信、秦叔寶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隋末農(nóng)民起義呈野火燎原之勢。616年,李密、翟讓在大海寺之戰(zhàn)中,擊殺張須陀。秦叔寶、羅士信率領(lǐng)余眾投往隋將裴仁基,不久后兩人跟隨裴仁基投降瓦崗軍,也加入到了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行列。
此后羅士信奉命與王世充作戰(zhàn),因重傷而被俘。王世充非常欣賞羅士信的才能,待其甚厚,與之同寢食。618年王世充徹底擊敗李密,得到邴元真等瓦崗軍將領(lǐng),對待羅士信也不如從前,羅士信非常不滿。后來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詢看中羅士信的戰(zhàn)馬,向他索要。羅士信不給,王世充竟然將馬奪去賜給王道詢。
619年,唐、鄭(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權(quán))交戰(zhàn),王世充命羅士信攻打谷州,羅士信趁機率千余人歸唐。唐高祖大喜,任命羅士信為陜州道行軍總管,派他對付王世充。
此后羅士信圍攻千金堡,守軍不但據(jù)守不降,反而辱罵羅士信。羅士信派人找到些婦女兒童,來到千金堡,詐稱:“我們是從東都來投羅總管。”又故意道:“我們搞錯了,這是千金堡!”然后匆匆離去。守軍以為羅士信已經(jīng)撤離,便出兵追趕。羅士信在路邊埋伏,趁機沖入堡內(nèi),將堡中守軍全部屠殺。621年王世充投降,洛陽平定,羅士信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622年李世民率軍征討河北的劉黑闥。劉黑闥重兵圍攻洺水城,唐軍三次增援都無功而返。李世民擔(dān)心守將王君廓守不能堅守,便問眾將道:“誰愿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挺身而出,率二百人入城。此后劉黑闥發(fā)動更加猛烈的攻勢,唐軍則因天降大雪,無法增援,最終洺水城破,羅士信被俘。
劉黑闥愛惜羅士信的才能,希望他投降,但羅士信寧死不屈,最終被殺害,年僅22歲。李世民得到羅士信被害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命人贖回他的遺體。羅士信生前與裴仁基關(guān)系甚好,裴仁基遇害后,羅士信出資將裴仁基父子安葬于北邙山上,還言道:“我死后,希望葬在此墓旁。”李世民遵照羅士信的生前遺愿,將他安葬在裴仁基墓旁。
李元霸vs羅士信
要說羅士信和李元霸哪個厲害,那么還要從《隋唐英雄傳》里羅成和李元霸的一次對決說起。劇中羅成(羅士信在戲中的虛擬人物)與李元霸有一次對決,兩人打斗平分秋色,不相上下,但是打了一半?yún)s被羅松給打斷,所以兩人也沒有分出個高下。但是從劇中的劇情來分析,可能是故意為之不讓人們明確知道他們兩人的武功到底誰厲害,畢竟歷史上也沒有考證的依據(jù)。
不過就李元霸和羅成的性格特點和擅長的兵器來看,有人揣測李元霸比較厲害,因為李元霸善于馬上作戰(zhàn),馬上作戰(zhàn)不需要太大動作,消耗體力小,因此很適合大戰(zhàn),所以說李元霸比較厲害。但是也有人說羅成的功夫更厲害,畢竟人家耍槍已經(jīng)到了一定境界,立下的戰(zhàn)功無數(shù),實踐已經(jīng)證明羅成更加厲害。
其實羅成就是以羅士信為原型,要說兩個人哪個厲害,相信大家能從隋唐英雄十八好漢的排名中看出點端倪。
隋唐十八好漢排名:
1.李元霸武器:擂鼓甕金錘,一個重400斤,四猛八大錘金錘將。
2.宇文成都 武器:鳳翅鎦金鏜在該書中有多處描寫,重量各不相同:第十三回書寫到他和秦瓊等人的打斗時說:“宇文成都把兩百斤的鎦金鏜往下一掃”; 第十七回特別介紹說,他使用的鎦金鏜,“重三百二十斤”;到了第34回,描寫他和李元霸的比賽時說,“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鎦金鏜”,總而言之,作者自己都是越編越玄乎。
3.裴元慶 武器:八棱梅花亮銀錘,四猛八大錘銀錘將。由于他沒有說是各重三百斤還是共重三百斤,所以只能另加分析:考慮第二好漢宇文成都的話,宇文成都是技巧型,而裴元慶是力量型,所以我偏向前者。況且如果宇文成都的武器比裴元慶的重,那么不可能宇文成都只能接李元霸半錘,而裴元慶卻能接三錘。
4.雄闊海。武器: 使用兩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還有一個是熟銅棍,重300斤。
5.伍云召 武器:丈八蛇矛,重160斤,見第十五回
6. 伍天錫 武器: 使用半輪月混元流金鎲,重二百斤。
7.羅成 :武器:丈八滾云槍,重240斤;見第七回書[2] 。
8.楊林 :武器:兩根虬龍棒,各重150斤,共重300斤;見第一回書。
9.魏文通 武器:青龍刀,重量沒有介紹。
10. 尚師徒;武器:提爐槍,重120斤。見第28回書。
11. 新文禮 :武器:混鐵鏜,重兩百斤,見第37回書。
16.秦瓊:武器:鍍金熟雙銅锏,兩根各65斤,共重130斤,見第三回書;虎頭鏨金槍,重82斤;后來得到并使用尚師徒的提爐槍,重120斤。
18.單雄信武器:金頂棗陽槊,重量無描寫。
從這個排名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李元霸和羅士信到底誰厲害了,話不多說,各種意義各自領(lǐng)會吧。
看了“羅士信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裴仁基的人物生平
2.世界古代上力氣最大的七個人
3.裴仁基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