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么以肥為美
時間:
耀聰2
唐朝
編者按:唐朝以胖為美,正是反映了唐朝健康的社會觀,反映了盛唐社會人們的自信,樂觀,包容,開放,唐朝婦女敢于暴露,也是唐朝開放,自信的社會的表現,唐朝時期還大量吸收外來文化,西域文化 這與這些也是分不開的。
根據歷史研究,唐朝是以豐肥濃麗為審美取向的。綜觀留存下來的美女雕像和圖畫,雖然工藝有別,年齡有少女、少婦之差,但大多面如滿月、豐頰秀眉、腰肢圓渾,其裝扮袒露而大膽。即使被今人譽之為中國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態與眾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而唐代現實生活中脫穎而出的絕代佳人——女皇武則天和貴妃楊玉環,可視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的樣板。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以美貌、智慧和膽識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峰。雖然當時沒有照相機和繪畫作品記錄下她的真切容顏,但從史書中“方額、廣頤、鳳頸”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斷定,她正是憑著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媚娘”的地位,從而為她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奠定了基礎。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美人典范。然而她與女皇武則天有著同樣的遺憾,我們只能根據記載和詩歌中的描繪去想象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國色天香,在“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詩句中去推測她那迷人的風采。“環肥燕瘦”概括了漢、唐兩代不同的審美標準,也定格了楊玉環“豐肥濃麗”的美妙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