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殺了多少漢人
常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戰(zhàn)爭就免不了死傷,有仁愛的將領寧愿花更多的精力來換取雙方更少的傷亡,但在歷史上更多的是以殺立威,敢于屠城和殺人的情況。忽必烈就曾經(jīng)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殺人和屠城最多的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忽必烈殺了多少漢人,歡迎大家閱讀。
忽必烈殺了多少漢人
蒙古人的戰(zhàn)爭基本上都是對外的征服,從東南亞沿海到東歐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奪為主。為了更快更多的發(fā)戰(zhàn)爭財,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斬殺俘虜。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敵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沒必要客氣和心軟。而當他們是在統(tǒng)一蒙古或者平定內(nèi)亂時,即使是面對反抗自己的族人,想來也不會這么殺人不長眼
忽必烈領導、指揮或者參與的戰(zhàn)爭,主要是在中國境內(nèi)或者周圍,比如大理、南宋、緬甸等。有人統(tǒng)計,元朝滅宋,最后得到百姓930萬戶,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按照每戶有5人來計算,也就是說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除了戰(zhàn)爭,之后元朝的統(tǒng)治也縱容著殺戮。據(jù)說在當時元朝的法律規(guī)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漢人第三,南方漢人第四。因此殺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償命,而殺最低等的漢人只需要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在這樣的法律下,蒙古人殺漢人的事情自然時有發(fā)生。
在蒙古人殺戮和統(tǒng)治下,中國大約失去了7000多萬人口。據(jù)說,這還成了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
忽必烈是什么意思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所以“忽必烈”也是蒙古族的名字的漢譯,它在蒙古語里原本意思是家業(yè)、血統(tǒng)的繼承者的意思。“忽必”就是繼承家業(yè)的意思,而“烈”就是“的人”,有些類似于英語里的“-er”、“-or”等后綴。
忽必烈,有一個蒙古尊號“薛禪汗”,其中“薛禪”是賢者、智慧之類的意思。在蒙古族中,時常會在本名的后面加上社會稱呼之類的后綴,“薛禪汗”就是忽必烈本名的后綴。再比如鐵木真的“成吉思汗”,也是他的蒙古尊號,意思是“擁有海洋四方”,其中“成吉思”就是海洋、大海的意思。
蒙古族因為自身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大多是以動物、日月、花草等各種東西來命名。比如,忽必烈的同母長兄蒙哥,“蒙哥”的意思就是蒼穹、天空,再比如他們的父親托雷,名字時指鏡子,而祖父“鐵木真”就是堅硬的鐵的意思。當然,給子女以東西取名,其實寄托著深層寓意,就是希望他們像這些東西一樣,像鐵一樣堅強,像鏡子里的我一樣,像天空一樣廣闊等。
此外,蒙古族名字也常常是直接就是父母的期望。比如“巴圖”是“結實”的意思,“烏云”是智慧的意思,“斯琴”是聰明的意思,“高娃”是美麗的意思等。所以女演員斯琴高娃的名字就是父母希望她既聰明又美麗。
而“忽必烈”的名字,其實也是他的父親托雷對他的美好期望,希望他可以繼承大蒙古國。
忽必烈滅南宋
蒙古的窩闊臺、蒙哥和忽必烈三位大汗都先后發(fā)動過對南宋的戰(zhàn)爭,第一次開始與1235年,而最后南宋宋朝滅亡在忽必烈手中,已是1276年,宋蒙之戰(zhàn)(后來元朝建立,改成宋元之戰(zhàn))持續(xù)了45年,所以可以說南宋反而是蒙古帝國攻打最久最難的國家。
窩闊臺在位時,開始了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戰(zhàn)爭,不過六年后以蒙古戰(zhàn)敗告終,也是蒙古帝國征服他國第一慘遭失敗。后來,蒙哥繼位,兵分三路攻打南宋,其中自己親率中路大軍討伐四川攻破了成都,可是在合州久攻不下,自己也在那里突然病逝。忽必烈進攻鄂州也沒有進展,雖然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人來割地請和,但第二次大戰(zhàn)又是失敗。
忽必烈成為大汗后來平定內(nèi)亂,建立了元朝,1268年發(fā)動了元滅宋之戰(zhàn)。元軍這次首先攻打的是襄陽,歷時六年才攻下這座城池。之后,元軍一路沿長江而下攻陷臨安,南宋皇帝投降。不過,南宋殘余勢力又另立皇帝,在福建廣東等地繼續(xù)抵抗。1279年,元朝和南宋在廣東崖山爆發(fā)最終決戰(zhàn),南宋戰(zhàn)敗而徹底滅亡。元朝因此統(tǒng)一了中國。
忽必烈能夠滅亡南宋,除了元朝軍力的強大、南宋朝廷的腐敗等原因外,從軍事角度看,是正確的戰(zhàn)略決定的。忽必烈把攻下襄陽作為滅亡南宋的關鍵,這與之前不同。而這一戰(zhàn)略,不是元朝自己提出設計的,反而是南宋的一個投降的將領劉整進獻的。
看了“忽必烈殺了多少漢人”還想看:
1.影響忽必烈的漢人是誰
2.蒙古西征滅了多少國家
3.忽必烈是哪個人
4.元世祖忽必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