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
郭明義這個硬漢,用愛心與義舉無怨無悔地高高擎起了雷鋒精神的美麗旗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精選篇1)
連日來,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一名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紛紛表示,從郭明義身上看到新時代的雷鋒精神,要以郭明義為榜樣,為建設和諧社會奉獻愛心。
郭明義先進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后,在他所在單位鞍鋼集團,廣大干部職工掀起了“學郭明義、評郭明義、做郭明義”的新高潮。鞍鋼礦業公司職工王文生說:“郭明義走出鞍鋼,走向全國,讓每一名鞍鋼人由衷驕傲。郭明義對社會、對礦山、對身邊每一個人的無私奉獻和無疆大愛,為我的工作注入了力量,今后要將郭明義精神轉化為建設國際一流礦山的斗志和毅力,為圓夢‘鋼鐵強國’貢獻力量。”
在鞍山市,郭明義的先進事跡激起了人們新一輪獻愛心行動。9月18日,當地一個名為“希望工程孝文愛心聯隊”組織的20多名成員,乘車前往100多公里外的岫巖山區,為60名貧困學生送去助學金。在前一天,由郭明義愛心團隊發起的第九次捐獻造血干細胞樣本采集和捐款活動,在鞍鋼礦業公司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舉行,5600多名礦業職工、部隊官兵、大學師生和社會愛心人士一同加入郭明義愛心團隊,共采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血液樣本308例,并為當地兩名患病孩子募得愛心款18.6萬元。
“郭明義說,如果幫助別人遭到勒索的話,那就要多少給多少!我印象特別深刻也很感動。”在上海一家國企工作的徐玲告訴記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如螢火蟲般的光芒、用愛心接力傳遞溫暖社會,我們的人生就會更快樂,社會就會更美好。”
網友“高原灌木”留言說,一個“傻”字,包含了老郭多少不為人知的“傻故事”和面對流言飛語的辛酸。如今生活富足了,許多人精神上卻出現匱乏,開始徘徊、開始迷茫。郭明義的出現,給我們帶來驚喜,也給了我們重建精神家園的信心。讓我們一起為“傻子”加油助威,期待像郭明義一樣的“傻人”不斷涌現;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傻人”的行列,讓學習雷鋒再一次成為當下的時尚,進一步筑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郭明義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一個黨員的先進性,展現了一個黨員創先爭優的人生示范,讓我們從平凡中看到了崇高,從平常中看到了真誠,從平淡中看到了熾熱,非常感動人、激勵人、振奮人。作為一名黨員,應立足實際,沿其人生足跡,深入學習,弘揚其精神,積極爭當各項工作創先爭優的表率:
學在本職崗位。工作服加大頭鞋,這是郭明義幾十年如一日的樸素形象;工作中,本來坐在辦公室打打電話就能完成的工作,他卻要下到生產一線,天天跟電鉆、鏟車、挖掘機和漫天的煙塵混在一處,而且每天提前兩個小時上班;尤其是 “有的人吃龍蝦是享受,我幫助別人就是享受。”這句話讓人特感動和深思。所以,黨員干部學習郭明義,就應像他那樣立足本職,珍視本職,熱愛本職,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待本職,嚴肅認真、嚴謹細致地做好自己經手的每一項工作,在腳踏實地、日積月累中鑄造品格、錘煉作風、增長才干,在勤學中吃透上情、借鑒外情、摸清下情,多思多想多干,找準推進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著力創先爭優。
重在從我做起。做在前面,干出樣子,一直是郭明義的信條。他生活半世紀,助人30多年,先后參加了54次捐獻全血和捐獻血小板,累計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可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郭明義一家三口就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16年來,他捐款10多萬元,資助了180多個孩子;他成立的“愛心團隊”目前有七支志愿者大隊,共計5800多人;自己家里一貧如洗,常年穿打著補丁的工作服,他卻整天資助別人。所以,黨員干部學習郭明義,就應像他那樣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從最平常、最平凡的事做起,不畏艱難、勇挑重擔,誠誠懇懇待人,踏踏實實做事,始終以飽滿、樂觀的熱情投身工作,時刻嚴于律己,熬得住艱苦,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自覺多一些自律,少一些攀比;多一份沉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勤勉,少一些敷衍;多一些盡心盡力,少一些患得患失。
貴在持之以恒。一個人感動一次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生活在感動之中;一個“典型”人物,得到幾個人的肯定并不難,難的是讓周圍人都認可;一個人,在別人關注下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直默默無聞地做好事。“人要講誠信,我說過資助到孩子上大學,一定信守承諾……”,這就是綽號“郭大傻”、“郭大俠”、“郭大使”的郭明義。所以,黨員干部學習郭明義,就應像他那樣踏實做事、對黨忠誠,淡泊名利、嚴于律己,心系群眾、堅持到底,不能學在一時、一處、一事,而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時時學、處處學、事事學,真正把郭明義精神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努力爭當服務科學發展、推進創先爭優的表率,努力把我們的社會建設成更加和諧、美好的家園!
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精選篇2)
1 郭明義地位不高,所從事的也是普通工作。
在這樣的微觀崗位上,想干出大的業績很難,馬虎一點,對付一下,似乎無關緊要,領導也不會察覺。郭明義卻選擇了“小事大做”,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每項工作自我要求近乎苛刻。他的堅持,源自熱愛。 對工作熱愛一點,其實不難。要相信時間的力量,它可以把無數的“很簡單”集聚成“不簡單”,它可以讓過程的“很容易”轉變成結果的“不容易”。
2做好事,不求別人知道。
幫助別人,奉獻社會,是自發的行動,這么做,是為了尋求內心的坦然,是為了體現生命的價值。郭明義做了幾十年好事,從來沒有要求哪個受助對象感謝表揚,從來沒有向單位和領導表功求賞。因為純粹,所以他做了很多事,卻活得不累。
生活中我們聽到的好事不少:一個企業為災區捐了巨款,被定義為“品牌營銷”;一個老板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把自己的名字刻進了校名。這種事情見得多了,就越發尊敬“微塵”的淡泊,就更加慨嘆郭明義的純粹。
3做好事,要讓別人知道。
當一個人達到做好事不求別人知道的境界時,他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在做好事,并號召大家一起來做好事。
郭明義不孤單,他的愛心聯隊有2800多人。他在單位振臂一呼,就有幾百人響應。郭明義是一個發光體,從點的閃亮到線的延伸,再到面的擴展,愛與善就這樣溫暖更多的人。 在行善的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者,是莫大的幸福。
4 多管閑事,也是美德。
在大多數場合,我們都習慣旁觀,有時近乎冷漠。管的“閑事”太多了,會惹麻煩,還可能招來非議。大家在自我保護的同時,當然也遭到炎涼世態的報復。
郭明義愛管閑事。食堂伙食不好,他去找領導;通勤車有故障,他去找領導;工人勞動服沒人洗,他還去找領導。領導為什么買他的賬 因為他出于公心,毫無私利。
有時候,我們的一句問候,伸出的一雙手,自找的一個“麻煩”,都是對社會生態的改良。
5 不要低估自己的號召力。
一個人能夠做多大事 比如你的工友或者鄰居患了重病,你可以捐助幾千塊錢,也可以倡議所有的同事伸出援手,籌集到幾萬塊錢。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能低估了自己的號召力———領導沒有出面,別人沒有張羅,我要是動議,沒有人響應多難堪?
郭明義不是領導,但他說的話,工友沒有不聽的,他安排的事,大家沒有不做的。他要求別人做的,自己率先做到了。大家服氣,“我們都沖著老郭來”。
6抓住每個機會,多學一點知識。
工作中到處是學習的機會,只不過有的人放過了,有的人卻善于抓祝從工作中學到的知識,可以成倍地回饋到工作本身。同樣在一個車間,有勞動模范,有高級技工,也有庸碌無為者。人生的分野,大多因為知識。
郭明義與外國專家打交道時“偷學”英語,到成人大學學習經濟管理,向專家請教計算機知識。生命是一個無限的學期,課堂永遠就在身旁。
7接到任務,堅定地喊“沒問題”!
無論領導交給什么任務,郭明義都會欣然領受。領導說,把重活難活交給郭明義,很放心。只要應承下來,郭明義拼了命也要把事情做好。
“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是很多領導談到執行力時好用的典故。如果你像年輕的中尉安德魯·羅文那樣,咬定目標,不問條件,就能成為受領導欣賞的好下屬、好員工。
8多干苦干,但絕不蠻干。
采場公路員是一個艱苦而危險的工種,在國內礦山企業,就發生過巨大的電動輪碾壓造成群死群傷的事故。郭明義干了15年,始終安全。他借鑒國內外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標準。筑起安全屏障的,是智慧。
苦干加巧干,應該成為我們的工作準則。不講方法的愚公移山,固然贏得尊重,但未必值得提倡。
9來自家庭的理解支持非常重要。
郭明義捐助成“癮”。家里的電視機,妻子買一臺他捐一臺;妻子給他新買的勞動鞋,他非要跟工友換一雙破舊的回來;他工資的一半,都捐給希望工程了……面對這樣的丈夫,孫秀英沒有埋怨,相反,她跟隨丈夫加入到義務獻血的隊列中。不夸張地說,沒有妻子的理解,郭明義很難一路走來。 愛心可以遺傳,也可以彼此感染。
10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有人說郭明義“傻”,自己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還慷慨傾囊。郭明義卻說自己很幸福,“我和妻子都有份不錯的工作,工資收入在鞍山這個地方還算可以,女兒也考上了大學,還有能力去幫助社會和他人……”當郭明義盤點自己的幸福時,他笑得那么真誠。
在不同的切面觀照,平凡而非凡的郭明義,值得學,能夠學。
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精選篇3)
在郭明義同志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道德品質;集中反映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品格;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引領力量。可以說,郭明義同志用他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實踐和不勝枚舉的感人事跡,在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真實、生動而又深刻地詮釋了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如何承諾和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宗旨和道德先進性,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公民,郭明義同志的身上始終保持著一種樸素而深厚的社會道義感。社會道義和公民責任首先落實在每一個公民所承擔的具體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是承擔公民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郭明義同志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不僅忠于職守,從不計較工作崗位的高低和工作條件的好壞,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而且總是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不計享受,把自己承擔的每一項工作都看作是為黨為社會為國家貢獻心力的機會,而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作職責。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郭明義同志的一言一行給我們反復詮釋了中華民族純潔而又高尚的傳統美德。“忠孝仁義”,“修齊治平”是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基本精神。郭明義同志不僅以他的善良仁愛全心竭力地踐行著我們民族的優秀道德倫理,而且以他淳樸善良止于至善的'實踐努力,賦予這些傳統美德嶄新而深厚的時代內涵。他絕不富有,他的家甚至可以說還比較貧困,但他卻總是把別人的艱難和社會的急需當作自己的使命而竭盡所能。這已然不只是一種儒家的仁愛,而是一種對同胞、對人民、對社會的無私大愛。
更難能可貴的是,郭明義同志不僅保持自己作為優秀的社會公民和高尚道德者的這種大義大愛,而且始終牢記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和責任,把他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的深厚道德情感和道義關懷自覺升華為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有著堅貞的理想信念,始終自覺地以共產黨員的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從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了一位普通公民和普通黨員熱愛黨的事業、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優秀品質,看到了新時代的雷鋒不計個人榮辱、以為黨為國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為最高榮辱的高尚道德情懷。
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精選篇4)
郭明義,一個平凡的公路管理員, 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內涵; 郭明義,一個新時代的道德標兵, 用自己的愛心擎起了當代雷鋒精神的旗幟; 郭明義,一個普通但響亮的名字, 用自己的形象塑造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
郭明義是當代的道德模范,不是因為他的外表,而是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更在于他將自己的愛心延續了數十載。 他,郭明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16年里的一半工資捐給了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 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 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累計獻血15萬毫升; 8次發起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1700多人積極響應他的號召; 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參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 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志愿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 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先后從事過6個不同的工作崗位。從大型生產汽車司機到車間團支部書記,從礦黨委宣傳部干事到車間做統計員兼人事員,從英文翻譯再到現在的采場公路管理員,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以做到“最好”履行著自己的承諾。 在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十余載里,郭明義每天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他累計獻工1。5萬多小時,相當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巡查維護公路里程累計達6萬公里,公路達標率在98%以上,為企業創效3000萬元以上。
郭明義生活極為簡樸,礦區一幢不到40平方米的老舊居民樓就是他的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40平方米的單室,水泥地面,只有雙人床、老式衣柜、電視柜三樣家具,唯一的電視機還是團市委領導給予他的獎勵。 郭明義平時省吃儉用,一件舊棉衣一穿就是10年。為幫助困難學生和工友,他不僅把多年來評選先進的獎金和補貼一分未留地捐了,而且把獻血獲得的慰問品也捐了出去。 雖無法現場見證郭明義的義舉,但這生動形象的事跡在人們心中引發了共鳴,他的內心世界充滿著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涌著滋人心田的甘泉。正如他說的那樣,如果想那么多,就什么也做不了。在他內心,幫助別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一種純然、天性地善良本能,奉獻從來都不需要別人來教。 點滴愛心,匯聚成大河,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流淌;一張張獻血證,見證著郭明義同志的思想的崇高。他的行動不僅讓我感動,更激勵我向他學習。
時代楷模郭明義事跡(精選篇5)
在郭明義同志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道德品質;集中反映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品格;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引領力量。可以說,郭明義同志用他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實踐和不勝枚舉的感人事跡,在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真實、生動而又深刻地詮釋了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如何承諾和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宗旨和道德先進性,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公民,郭明義同志的身上始終保持著一種樸素而深厚的社會道義感。社會道義和公民責任首先落實在每一個公民所承擔的具體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是承擔公民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郭明義同志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不僅忠于職守,從不計較工作崗位的高低和工作條件的好壞,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而且總是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不計享受,把自己承擔的每一項工作都看作是為黨為社會為國家貢獻心力的機會,而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作職責。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郭明義同志的一言一行給我們反復詮釋了中華民族純潔而又高尚的傳統美德。“忠孝仁義”,“修齊治平”是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基本精神。郭明義同志不僅以他的善良仁愛全心竭力地踐行著我們民族的優秀道德倫理,而且以他淳樸善良止于至善的實踐努力,賦予這些傳統美德嶄新而深厚的時代內涵。他絕不富有,他的家甚至可以說還比較貧困,但他卻總是把別人的艱難和社會的急需當作自己的使命而竭盡所能。這已然不只是一種儒家的仁愛,而是一種對同胞、對人民、對社會的無私大愛。
更難能可貴的是,郭明義同志不僅保持自己作為優秀的社會公民和高尚道德者的這種大義大愛,而且始終牢記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和責任,把他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的深厚道德情感和道義關懷自覺升華為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有著堅貞的理想信念,始終自覺地以共產黨員的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從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了一位普通公民和普通黨員熱愛黨的事業、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優秀品質,看到了新時代的雷鋒不計個人榮辱、以為黨為國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為最高榮辱的高尚道德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