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夫時代楷模頒獎詞
朱彥夫是被譽為活著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跡曾感動無數國人;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朱彥夫時代楷模頒獎詞及事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朱彥夫事跡及頒獎詞
朱彥夫先進事跡
朱彥夫,中共黨員,他參加過上百次戰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經歷過長津湖戰役,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退伍后,拖著殘軀帶領鄉親建設家園,并將自己的經歷體會寫成小說《極限人生》,用堅強意志和為民情懷書寫著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朱彥夫《感動中國》頒獎辭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朱彥夫的人物經歷
1933年,朱彥夫出生在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他出身貧寒,14歲毅然參軍,1949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年輕人從軍保家衛國,鮮血灑在戰場上,身體殘疾;退伍后,他拖著殘缺不全的身軀帶領鄉親們建設家園,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對人民的感情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帕維爾·科爾察金”。
1947年,14歲的朱彥夫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1950年,朱彥夫在一次___戰斗中身負重傷。他切除了膝蓋以下的雙腿和手腕以上的雙手,失去了左眼,成為一級傷殘軍人。
1957年任村支部書記。上任之初,朱彥夫拄著拐杖,拖著17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生產,挨家挨戶訪民情。他的想法是慢慢想出來的:治山、治水、造田、建電。一個個山民都沒想過大項目,在張家泉10多年如火如荼。
張家泉三面環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決,張家泉村永遠吃不飽。朱延福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把荒地“趕牛溝”、“蛇地溝”、“拉子溝”變成了沃土。為了讓群眾盡快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先后到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等地聯系物資。經過努力,張嘉全終于在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
從1982年從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他以一支筆在嘴里,一支筆在樹樁上,寫了兩部震撼人心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和《男人無悔》,歷時7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并題詞:“鐵骨揚正氣,血書春秋”。
很多人知道朱彥夫是從他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開始的。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只有0.3視力的殘疾軍人。他沒上過學,卻參加過上百次戰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做過47次手術。他以超人的毅力,挑戰自我,挑戰人生。他被稱為當代中國的帕維爾·柯察金——朱彥夫。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先進事跡
他的人生很“壯美”
朱彥夫有一句名言:“與其腐爛,不如燃燒?!彼释笊詮?,寧要一天的自理,不要永恒的護理!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是英雄,在尋求生活自理這個新戰場上,同樣不能夠當孬種!
失肢者的潛能,只有從嘴巴上開發!他如果想要走向社會,首先要渡過“寫字關”。他沒有手,沒有腳,而且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含不住物(兜不住涎水)。
他練習過很多次,終于可以用嘴寫字了。只是神經失控,補皮彈性差,張合吃力,需要逐步適應。他用假腿倚住桌棱,躬腰低頭,張大嘴巴咬住筆桿,筆尖在舌口的搓托下,在紙上徐徐蠕動。每一筆,每一劃,都是兩片嘴唇和舌頭一翹一收、一伸一縮、一探一動指揮的結果。
寫著寫著,口涎順筆而下,流到筆尖,洇在紙上,同落紙未干的墨跡融合,成了一灘灘淡灰色污漬。銜筆久了,口勁小了,寫著寫著,“呱嘰”——筆掉了!那就歇一歇,再銜再寫。短短十幾分鐘內,鋼筆滑掉十多次,累得汗流浹背,也就能夠寫成幾個字。寫出來的字大得怪異,既不像漢字,又不像外文,只有自己認得出、看得懂。
他說:“只要活著,只要有信念,就沒有啥做不到的?!彼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牛虻》。為了教育、激勵后人,他用嘴銜筆,用殘肢抱筆,歷時7年,創作完成兩部震撼人心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男兒無悔》,被譽為“中國當代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