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
你知道哪些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10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篇1
“認識一下吧,我叫黃文秀,三十歲,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她坐在車里,昏暗的背景下,有一束光打在她的臉上,映射出眼底的堅定執著。
近日,以黃文秀的故事為主題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開劇這一幕,讓無數人潸然淚下。作為基層干部,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做大山的女兒,走出秀美之路。
秀美之路,是“父母”在、不遠游的赤子歸家路。
2016年,黃文秀碩士畢業。在同學紛紛選擇留在大城市的時候,她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百坭村村民曾問她:“你怎么想要來這么偏遠的農村工作呢?”黃文秀回答:“百色是我的家鄉,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作為一名黨員,我有什么理由不回來呢?”
2021年,我在人生道路的權衡中,堅定地選擇了返程的路。面談的時候考官問我:“為什么會想要來這里工作呢?”我說:“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游。對我來說,家鄉就是生我養我、哺育我成長的父母,我想回到父母身邊,我想盡我的微薄之力來建設我的家鄉。”彼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條路,是赤子歸家路,更是通往光明未來的秀美之路。這條路或許不是花團錦簇的平滑大道,或許荊棘叢生、顛簸蜿蜒,但我必將懷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忠貞信念,學習黃文秀的信仰之美,把夢想寫進泥土,用腳丈量大地,將無悔的青春融入時代洪流之中。
秀美之路,是里程數丈量群眾心聲的長征之路。
2019年3月,黃文秀駐村滿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里。她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這一年時間內,她收起裙子,穿上簡便的運動服,逐一走訪全村貧困戶,繪制了詳盡的“貧困戶分布圖”,將每村每戶的家庭情況、貧困原因一一標注。
2022年3月,我來到基層工作剛好半年,也是我任職潘元村村主任助理的半年。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新時代的我們作為基層工作者,應當俯下身、沉下心,做好群眾的貼心人。半年來,我在基層工作中充分發揮年輕人的干勁,沖在一線,干在一線,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戶,察民意聽民聲,了解群眾的困難,明白群眾的訴求,積極幫助群眾解決難題,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沾染的泥土正是我們篤行不怠的勛章,是見證我們成長的最好印跡。每日上萬的步數是我們一步步踏進群眾心里的階梯,更是我們丈量群眾心聲的長征之路。
秀美之路,是紅墻白樓鄉村美、綠野藍天農家肥的鄉村振興路。
黃文秀到村后,翻山越嶺、走村入戶,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帶動全村順利脫貧88戶,貧困發生率降至2.71%。她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樹家風,振鄉風,促民風,將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人們的如花笑靨里漸次展開。
“我們的銀杏砧板耐腐蝕抗菌,不容易開裂,而且有自愈的功能……”在元竹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工作人員一面展示手中光滑平整的銀杏砧板,一面嫻熟地介紹砧板的優點。時值618活動期間,上架的銀杏砧板很快銷售一空。我作為幕后小助手,第一次有機會目睹直播銷售的過程,感受互聯網經濟下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深刻改變著傳統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也為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黃文秀建立電商服務站,幫助全村群眾銷售砂糖橘4萬多斤。新時代我們生逢其時,責任在肩,應當學習黃文秀,充分發揮年輕人優勢,將新興技術與農村產業相結合,立足產業振興,青春為筆,熱血為墨,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選擇到基層揮灑青春汗水的我們,都是“大山”的女兒,是群眾的女兒,讓我們向黃文秀同志看齊,走出秀美之路!
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篇2
2005年10月,聶海勝與費俊龍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
為了搶最有料的新聞,記者們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去獲得第一手資料。而聶海勝的媽媽,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聶媽媽偏癱躺在病床上,各路記者都想進入房間去了解聶媽媽的心聲。但為了讓聶媽媽有個好的休息環境,當地宣傳部門對進入現場的記者進行了幾次清場。
我依稀記得,當時有記者為了躲避宣傳部門人員,與他們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有的記者甚至還爬上聶家二層洋樓的樓頂,因未站穩差點摔到樓下。驚險過后,當地保安更是加強了管控。
在一樓門前院子里,當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電視,用來轉播。央視記者因為要直播,要求當地部門配合清理其他記者。當時新華社記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發兩家央媒記者的現場爭吵。
為了新聞,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把最好的新聞信息傳播給大眾。當時還沒有微博等社交媒體,更沒有自媒體平臺,官方媒體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級別越高,越受重視,也自然會得到有關部門的照顧。
當時我們作為省級都市報的記者,也獲得了很多的資源。為了多角度多側面地去呈現事實,我們有六七名記者在現場附近做各種采訪,分工不一,完成報道。
下面這篇報道,是我們獲準進入聶媽媽房間后的記錄,把聶海勝飛天過程中聶媽媽的一舉一動都記錄了下來。
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篇3
(2005-10-13 )
昨天清晨6時,天剛亮,聶媽媽便醒了。去年10月,她因突發腦溢血,偏癱失語。聶新勝一直承擔著繁重的護理任務。
給母親洗完臉,聶新勝將一碗燉雞蛋端到床前,喂給她吃完。聶新勝說:“沒敢告訴她哥哥今天要飛天,怕她緊張,血壓升高。待會看直播,她自然就清楚了。”
這時,樓下已經趕來幾十名記者。當地有關部門已提前透露:怕記者太多,打擾聶媽媽的休息,能上二樓和聶媽媽一起看電視的,只有少數幾家媒體,其他記者只能在一樓采訪聶家人。
7時10分,聶新勝拿出一件嶄新的對襟紅羊毛衫,他說,這是前不久嫂子專門從北京寄來的,一再囑咐要給媽媽穿上。
7時40分,聶媽媽躺在護理床上,被醫護人員從臥室里推到客廳。客廳里,一臺29英寸的大彩電正放著央視“飛天直播”。
只見聶媽媽側著頭,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視機。一旁的5名醫護人員,不時幫她按摩太陽穴。床邊,一臺心電監護監測儀顯示著聶媽媽的血壓。
8時15分,聶海勝和費俊龍出現在畫面上。看著現場飄著花,聶媽媽張了張嘴,似乎想驚叫一聲。
8時45分,電視主持人白巖松介紹聶海勝時,聶媽媽的嘴里囁動著,她聽到了,這是在介紹自己的兒子。
8時55分,離神六發射還有5分鐘時,聶媽媽擰緊了眉頭,顯得有些急躁。
點火前一分鐘,聶媽媽安靜下來。發射現場開始倒計時:50秒……30秒……20秒……1秒,點火!
只見電視屏幕上,神六騰空而起,聶媽媽高興地伸出左手,指著電視畫面上的飛船。
聶新勝俯在聶媽媽耳邊,解說電視畫面。9時06分,聶媽媽緊張地用左手托緊下巴,似乎有些擔心。記者看到,心電監視儀上顯示的血壓為“……155、67、74……”醫護人員說,這是瞬間干擾,可能是有些緊張。
9時11分,神六順利進入軌道,聶新勝激動地鼓起掌來,聶媽媽也高興地再次揚起左手。
9時20分,醫護人員要推聶媽媽回臥室休息,臨走,聶媽媽眼神里流露出無限的祝福和期盼……
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篇4
黃文秀家境貧寒,通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她懷揣感恩之心,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入黨那一刻起,她就確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國家事業中。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么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也是檢驗黃文秀的試金石,事實證明,她對黨忠誠,恪守初心,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梁啟超在《呵旁觀者文》中寫道:“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巾幗不讓須眉,黃文秀的身上就有大丈夫“舍我其誰”的意氣。她沒有聽從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術的父親的挽留,“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讓她說出這話的正是她的責任與擔當。其實,這只是一個小選擇,在研究生畢業后,她沒有留戀都市的繁華,做了一個大選擇,毅然回到革命老區百色,響應組織的號召,到樂業縣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她說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她就是要回來的人。她用行動詮釋了擔當,她把青春選擇了奉獻。她投身扶貧事業后,藏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戎裝”,把腳扎在泥土里,身上不是濃香淡馨,而是滿身鄉土氣息。她甚至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她說:“等百坭村的父老鄉親都脫貧了,我一定轟轟烈烈愛一回,讓鄉親們做證婚人……”
為生民立命是從古至今知識分子的擔當。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仁人志士高呼“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之道,富民為始”“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扶貧路上的黃文秀,繼承和發揚著古代知識分子這一情懷,她帶領群眾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對接市場、建立了百坭村電商服務站……在黃文秀的奔忙下,昔日的貧困山村發生了變化。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這些成績都見證了她為百姓謀福利,為生民立命。她用行動告訴青年朋友們,把人民裝在心里,青春才能無怨無悔;為群眾辛勤奉獻,青春才能精彩綻放。
“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黃文秀把生命奉獻給了百坭村,但她永遠活在百坭村群眾的心里。
2023時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跡篇5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干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跡。干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范、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蕓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務,全心全意想著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伙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后”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于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范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