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
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nèi)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你知道哪些航天英雄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撕教煊⑿凼论E簡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篇1
16年前,當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托舉著神舟六號飛船直刺蒼穹,湖北棗陽市楊垱鎮(zhèn)沸騰了。從這個小鎮(zhèn)農(nóng)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聶海勝,名字響徹神州大地;
8年前,這個位于鄂豫兩省交界處的小鎮(zhèn)再度成為熱鬧的海洋。聶海勝擔任神舟十號飛船乘組指令長,又一次逐夢蒼穹;
又一個8年過去了,已是57歲老將的聶海勝擔任神州十二號飛船乘組指令長,成為繼景海鵬后,我國第二位三探蒼穹的宇航員,他也是我國執(zhí)行飛天任務年紀最大的宇航員。
這位出生于荊楚大地的航天老將,正續(xù)寫著我國載人航天的新傳奇。
聶海勝
老將出征
“海勝可能又要飛了!”
端午節(jié)前夕,在聶海勝老家楊垱鎮(zhèn)凡莊村,幾位村民坐在一起閑聊著。
神舟十二號飛船發(fā)射在即,網(wǎng)上一直有消息稱,聶海勝將又一次執(zhí)行“飛天”任務。雖然最后確定的名單尚未公布,但家鄉(xiāng)父老期待著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小學同學,同一年的。”村民張女士說,自己已到了帶孫子的年紀,聶海勝卻還能憑借優(yōu)秀的身體條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戰(zhàn)太空,實在太了不起。
一聽說宇航員將在太空待上一段時間,張女士有些不解:“他們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
張女士娘家離凡莊村不遠,她小時候也認識聶海勝,“他學習成績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聶海勝時,鄉(xiāng)親們都喜歡親切地稱他為海勝。
聶海勝家的老宅在村里一個叫聶莊的自然村落。1964年,聶海勝就出生于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那時,他的家庭非常貧困,經(jīng)常吃不飽飯,但父母總會想盡辦法讓他讀書。
聶金山家在聶海勝家老宅對門,他比聶海勝大5歲,是隔代的堂兄弟。聶金山說,海勝小時候話不多,但特別勤勞,會跟他一起推著車去運牛草。海勝的身體條件也很好,游泳特別厲害,大家都游不過他。
聶海勝16歲時,父親病逝,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還是堅持完成學業(yè),于第二年考入棗陽一中。棗陽一中是當?shù)氐闹攸c高中,當年全鎮(zhèn)只有他和另一同學被錄取。
1983年聶海勝高中畢業(yè)時,趕上空軍招飛,他報了名,結(jié)果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當年6月,聶海勝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他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三探蒼穹
楊垱鎮(zhèn)明星街北端的一處兩層民房,是聶海勝母親張金秀晚年的住處。
2004年,當?shù)卣弥櫤俚哪赣H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擠出有限資金8.5萬元,在鎮(zhèn)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樓給張金秀居住。
海勝老宅舊址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這棟樓房張燈結(jié)彩,門口的空地上擺著一部電視機,當?shù)財?shù)千名鄉(xiāng)親在這里聚集,和聶海勝的家人一起見證歷史時刻。已中風臥病在床的母親張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兒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安全返航,樓房門口掛著氣球,鄉(xiāng)親們舞著獅子、吹奏樂器,慶祝航天英雄平安歸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聶海勝二度執(zhí)行“飛天”任務,小鎮(zhèn)又一次沸騰。這棟樓門口搭起了象征喜慶的氣墊紅拱門,拉起寫有“海勝在天攬四海勝景,舉國歡慶賀神州騰飛”的橫幅。鄉(xiāng)親們又一次見證出生于棗陽的英雄宇航員,順利征戰(zhàn)太空。
“他是我們的驕傲。”明星街居民張女士說,8年前那熱鬧的場景她歷歷在目。
聶海勝的母親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聶新勝在棗陽城區(qū)工作,回鎮(zhèn)上這棟房屋的次數(shù)較少。“他在棗陽一中上班,在城里有住處,過年也不回來。”張女士說。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這棟樓房大門緊閉,門口停滿了車。
聶海勝家鎮(zhèn)上的房子
得知聶海勝可能三度執(zhí)行“飛天”任務,張女士由衷地佩服。她說到了火箭升空那一天,小鎮(zhèn)可能又會熱鬧起來,鄉(xiāng)親們將又一次見證歷史時刻。
家鄉(xiāng)祝福
聶海勝是棗陽的驕傲,更是楊垱的驕傲。
在楊垱鎮(zhèn)政府服務中心的外墻,張貼著聶海勝穿宇航服的照片,還有他的個人簡介。
距聶海勝老家聶莊兩公里外的官廳村,坐落于這里的海勝希望小學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里原是楊垱鎮(zhèn)官廳小學,也是聶海勝的母校,為弘揚聶海勝的航天精神,棗陽市將學校更名。而聶海勝曾就讀的楊垱鎮(zhèn)一中,也已更名為海勝中學。
海勝希望小學
海勝中學
海勝中學八年級學生張謹謹說,自己從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員聶海勝的故事,入讀海勝中學后,老師經(jīng)常會組織大家學習聶海勝的求學故事、英雄事跡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學校還組織了會談,號召大家向聶海勝等航天英雄學習,她深受鼓舞。
該校八年級學生楊怡茹說,聶海勝是楊垱鎮(zhèn)的驕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勝利歸來。
聶海勝曾說,自己兒時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多年以后,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翱翔藍天的空軍飛行員,更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宇航員,直上九天逐夢。
而且,他的逐夢之旅從未止步。已是57歲的聶海勝,三度探巡蒼穹,續(xù)寫傳奇。
聶海勝在“飛天”逐夢的征途上為何奮斗不息?從他曾說過的一句話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他說,人類太空飛行年齡最大的宇航員是77歲,雖然自己已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yè)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國家還需要,仍會勇往直前。
“海勝兄弟,你是我們的航天英雄,祝你勝利歸來!”站在聶海勝老宅前,堂兄聶金山隔空送上家鄉(xiāng)親人們的殷殷祝福。
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篇2
景海鵬,山西省運城人,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曾執(zhí)行過神舟七號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是他第三次太空飛行,也是我國唯一一位三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這一次,他將在太空度過自己50歲生日。
如果我說,從小我就夢想當航天員,那一定是騙你的。那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航天員這種職業(yè)。我是在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之后,才有了當航天員的夢想,才有了飛天的夢想。
你或許不相信,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做夢都想成為學校籃球隊的正式隊員。但因為我個子矮,總是上不了場,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給正式隊員拎包。那時候心里委屈極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單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輸就得練。我從鄰居家借來一個癟了的籃球,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了一個籃筐,然后每天放學就對著那個“籃筐”投球,晚上也接著練。終于,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隊里主力受傷下場,輪到我替補上場。我迅速扭轉(zhuǎn)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2分球,為我們隊贏得至關重要的勝利。這之后,我就成為籃球場上永遠的主力。
有一個情景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多少年都揮之不去。那天,我拎著那種帶著橡皮蓋子的鹽水瓶去供銷社打醬油。供銷社有個阿姨邊打醬油邊打量我:你不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當時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但很快明白她說的是前幾天公社組織的一場球賽。那天我穿著父親買的運動背心,前面圖像是海鷗,后背印著大大的“5號”。一開始上場沒人注意你一個小個子,但接連幾個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沒想到這個阿姨記住了我這個“海鷗五號”,從此“海鷗五號”就叫開了。打完醬油,我掏錢的時候,阿姨連忙說:球打得好,不要錢了!那一刻,應該是我人生一個巨大轉(zhuǎn)折。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么好!不是為省一毛錢兩毛錢,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時候一句話足以點燃一個夢想。一個夢想實現(xiàn)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所以“神七”飛天回來,我就有了“神九”飛天的夢想,“神九”回來之后,因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夢想的目標定在“神十一”。始終有夢,讓我腳踏實地。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置換。
我的職業(yè)是航天員,航天員的使命是時刻準備執(zhí)行飛天任務,并不是完成一次壯舉就可以了。國家花了那么高的代價培養(yǎng)我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時刻準備祖國挑選,時刻準備去飛,才是對國家最好的回報。
我為什么對小時候打籃球的事印象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實在那時候就開始涂了。打籃球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身高不占優(yōu)勢、其他不占優(yōu)勢,你憑什么?你必須有個絕活。絕活從哪里來?時刻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備。我這一年時間,幾乎沒有出過航天城,幾乎沒有雙休日,每天晚上12點之前幾乎沒有睡過……
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篇3
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nèi)環(huán)境,是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最為重要的航天專業(yè)技術訓練場所。飛船從發(fā)射升空充分進入軌道,到調(diào)姿回到地球,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幾十個。飛船艙內(nèi)的儀表盤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擬器中反復演練。
楊利偉是個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擬器訓練的時候,他用一個小攝像機拍了很多坐艙圖片。回來以后,輸入電腦,自我刻了一個小VCD,隨時播放,盡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種設備---此刻已經(jīng)熟得一閉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飛船上天之前,楊利偉他們做了十幾次強化訓練,每一次訓練都是楊利偉第一個做。做完以后,給教員帶給信息:哪個地方不適宜,哪個程序不到位,哪個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彎路。
載人飛船聯(lián)合測試,楊利偉去的次數(shù)最多。在測試推進艙和回到艙分離,然后立刻切換到回到艙的動力系統(tǒng)這個動作的時候,按規(guī)定10秒鐘務必完成動作,研制人員最快6秒種能夠做完,楊利偉只用了5秒。
在首飛選拔的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楊利偉獲得了兩個99分、3個100分,名列專業(yè)技術綜合考評第一名,成為首飛航天員第一人選。
出征時刻,楊利偉情緒坦然地走向發(fā)射架。那一刻,數(shù)億人的目光注視著他,他背負著一個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戰(zhàn)。"當然,從最壞的角度思考,這畢竟是一次冒險,但冒這個風險值得。我到那里來就是為了執(zhí)行這個任務,我就是為了執(zhí)行這個任務而來的。"
火箭呼嘯而上,楊利偉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從此寫下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
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篇4
景海鵬最初的夢想,是成為學校籃球隊的正式隊員。小學五年級的他,因為個子矮,只能做籃球隊的.替補隊員,給正式隊員拎包。
“那時候心里委屈極了,”景海鵬說,但他不服輸。于是,他借來一個籃球,籃球是癟的,籃筐是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的,他不介意,只是沒日沒夜地練習。
努力終于換來了機會。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景海鵬替換受傷的主力,他一上場就迅速扭轉(zhuǎn)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球,絕殺對方。從此,他就成為了籃球場上的主力,直到現(xiàn)在,他仍然是航天員中的籃球“鋼鐵前鋒”。
那場比賽之后,景海鵬去供銷社買東西,供銷社阿姨對他說:“你不就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球打得好,不收錢!”。
“那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 ,景海鵬說,“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么好!”
夢想沒有停止。高三那年,景海鵬在報欄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名叫張海鵬的飛行員精神抖擻地站在一架戰(zhàn)斗機旁邊。海鵬,這個跟他同樣名字、神采飛揚的飛行員燃起他了對飛行的向往,他從此下定決心成為一名飛行員。
夢想?yún)s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第一次報考飛行員景海鵬落選了。但他怎么能服輸?“如果再考不上飛行員,我就不活了”, 他對父母撂下這句話后,用一年的拼命努力證明自己,如愿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在此后的訓練生涯中,景海鵬也從未松懈。
游泳是飛行員的必備技能。媒體報道稱,在一次游泳考試前,中隊長認為景海鵬的動作達不到優(yōu)秀水平,簡單介紹游泳動作后,他讓景海鵬自行練習。結(jié)果,景海鵬在考試時候,一口氣游了200米。
一天之前還不太會游泳的他,一夜之間就達到了優(yōu)秀。景海鵬也由此獲得了入伍以來第一個嘉獎。
景海鵬妹妹景艷芳說:“哥哥雖然性格內(nèi)向,但很倔強,凡事不服輸,認準的事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經(jīng)過不懈努力,景海鵬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后來,部隊要在飛行員中招一批宇航員,景海鵬成為了第一批入選者。
從此飛天成為了景海鵬的又一個夢想。
航天英雄楷模事跡簡介篇5
“中國人的足跡從此踏在了深邃無垠的宇宙星空上,他們的問候傳來時給中國人的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這是200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致敬航天英雄劉伯明的頒獎詞。
時至今日,五十五歲的劉伯明已經(jīng)兩度肩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戰(zhàn),而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的他為國家在航天領域立下了汗馬功勞。
哪怕是劉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經(jīng)那個一度輟學去打工的劉伯明如今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甚至得到了被國家領導人親自頒發(fā)證書的殊榮。
短短十幾年的改變,竟然變化如此之大,那么當年的劉伯明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呢?又因為什么事情讓他進入了航天事業(yè)呢?
劉伯明與航天英雄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氣的青年從教室自信滿滿地走了出來,而后被通知已經(jīng)通過招飛體檢的青年又參加了文化課的考試,最終這位青年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從家鄉(xiāng)齊齊哈爾來到了長春空軍飛行學院。
這位青年就是劉伯明,劉伯明面對前來送行的老師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為沒有他們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過飛行員的考試。
劉伯明的高中老師張福林這次也親自趕過來送劉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歡劉伯明這個聰明努力的學生,這次劉伯明通過錄取后第一時間就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劉伯明在高中時期非常聰明,也非常懂禮貌,幾乎教過他的老師都會喜歡上這個安靜踏實又努力的孩子。
臨走前張福林對劉伯明說道“繼續(xù)努力,按照你高中時期的精氣神來繼續(xù)堅持,以后一定沒問題,如果感覺自己有進步就給我寫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師帶著深切的希望和打破離別的幽默之下,在場的人都開懷大笑,而劉伯明也在這樣的歡聲笑語之中堅定地踏入了學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劉伯明獲得了好成績都會給老師張福林寫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長,有時候會跟我說訓練上的事情,感覺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這個他都會接一句說老師,我能吃這個苦,請老師放心這種話”
作為高中班主任的張福林其實非常看好自己這個看了三年的學生。
每次張福林收到劉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總是第一時間來讀信,信中的劉伯明會把近期發(fā)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對學業(yè)的困擾都告訴他的老師,張福林每次讀完信都會既心疼又希望劉伯明能夠堅持下來。
因為作為劉伯明的老師,他非常清楚這對于劉伯明來說是一次改變?nèi)松臋C會。
所以每次給劉伯明的回信中張福林都會想辦法開解他,跟他說一些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和家鄉(xiāng)的變化,包括每次都會鼓勵劉伯明。
在張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劉伯明的,因為高中時期的劉伯明一直都是一個能吃苦又踏實的好學生,所以他希望劉伯明能把握這次機會。
兩人的信件來往持續(xù)了整整四年,這份簡單卻又濃厚的師生之情陪伴了劉伯明整個大學生涯,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師友親切地期盼,所以劉伯明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學業(yè)。
劉伯明在學校每天早上都要進行一萬米的晨練,剛開始的他很難跑下來,但是每次都是咬著牙堅持下去,后來慢慢適應之后的劉伯明每天早上不跑還感覺不習慣。
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曾經(jīng)在北京親眼見到了兒子真實的訓練是怎樣的,“坐在一個高空上面,那個椅子會來回旋轉(zhuǎn),然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甚至要一整天頭朝下睡在一張斜的床上”。
劉父每次提起兒子的訓練都是一臉的無奈和心疼。
因為劉伯明優(yōu)異的成績讓他先后在牡丹江機場和錦州飛行大隊中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而后在1991年劉伯明開始執(zhí)行單獨飛行任務,包括單獨駕駛當時國家最新型的戰(zhàn)斗機殲八,這是對他新的考驗,也是對他的信任。
1998年,劉伯明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與翟志剛等人一同被挑選為我國的第一批航天員,航天員與飛行員雖然都在空中作業(yè),但是二者的區(qū)別和難度還是相差非常大的。
來到了新環(huán)境的劉伯明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訓練,因為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zhì)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劉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勁兒,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在2005年還被選為神舟六號的備用員。
直到2008年,劉伯明執(zhí)行了神舟七號的飛行任務,與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航天英雄翟志剛和景海鵬,順利完成任務并成功著陸的劉伯明三人被當時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
這也是劉伯明首次真正執(zhí)行飛行任務,而后被送到學校學習之后的劉伯明攻讀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人員名單上,劉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齡成功入選。
誰能想到以四十歲的年齡還能將博士學位攻讀下來,誰能想到以五十歲的年齡還能成功入選艱巨危險的航天任務,誰能想到這樣的劉伯明曾經(jīng)還有一段輟學打工的故事。
劉伯明的輟學打工路
1966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小村子里,劉伯明出生了,而后幾年中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陸陸續(xù)續(xù)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劉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個哥哥。
其實那個年代的農(nóng)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為家里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長們都需要出去干農(nóng)活或者打工,所以幾乎很少有時間來管他們,家里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們帶大的。
劉伯明作為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擔一些壓力,因為從小劉伯明就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這也導致了劉伯明從小就養(yǎng)成了擁有責任感的好習慣。
“那個時候我跟他母親很忙,我們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來,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劉伯明)來做,包括照顧這些弟弟妹妹們”。
劉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學習成績上也是名列前茅,雖然平時劉伯明都會跟隨小伙伴一起瘋玩,小伙伴包括家長都說在家沒見過他學習,但是劉伯明依然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
這對這個家庭來說既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
起初剛進入高中的劉伯明非常好學,并且勤奮懂禮貌的他被很多老師認可,但是隨著冬天的到來,劉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遠的路程才能走到學校,“有一次我半夜起來,突然聽到家門響了,我還以為有小偷過來了,沒想到是他剛從學校回來”,劉父這樣說到。
心疼兒子每天這樣辛苦的劉父于是咬牙給兒子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錢,這筆錢對當時的劉家來說還是不小的數(shù)字。
可是隨著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家里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劉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親蹲在門口一直抽煙,而眉頭也緊緊地皺在一起。
父親要供這么多孩子上學實在是負擔不起,劉伯明是明白家里的情況的,白天上課的劉伯明每次想到父親皺到一起的眉頭都忍不住心酸。
于是經(jīng)過了思考的劉伯明決定—輟學,把上學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們,1984年,正值高一的劉伯明從學校輟學后,決定去當?shù)氐囊患彝叽u廠當小工,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
當劉伯明來到廠子里,廠子的負責人看到劉伯明又瘦又小就不同意讓他來工作,可在劉伯明的苦苦地哀求和保證下,廠子的負責人也心軟了,便同意留下他。
這件事被劉父知道非常震怒,但是又無奈兒子已經(jīng)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劉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想到兒子裝出一臉無事的樣子跟他說輟學了。
其實他知道兒子有多渴望上學,是他實在沒有能力啊,每次想到這里劉父都會淚流滿面,心疼兒子的懂事。
然而他也知道瓦磚廠的工作不好做,連他有時候都覺得難熬,但是劉伯明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堅持了下來。
可每次想到自己聰明伶俐的兒子沒有坐在教室里讀書,而是正用他小小的身軀為這個家努力地扛東西時,劉父總是控制不住情緒。
后來是劉伯明的老師張福林知道這件事后,決定前去家中親自勸說劉伯明,而劉伯明在體驗過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所以劉伯明在老師等人的幫助下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學習,直到1985年,此時按照劉伯明的成績是足以考上一個好大學的,但是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劉伯明背著家人偷偷報名了飛行學院,只為可以省下學費。
于是就有了開頭那一幕,劉伯明的老師和父母親自去送劉伯明報到,而這也是劉伯明從“輟學”到成為一名飛行員的經(jīng)歷。
如今的劉伯明已經(jīng)成為了航天英雄,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驕傲,劉伯明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在每次人生的選擇中都能牢牢把握住了每次機會,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最終擺脫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