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
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時代楷模人物事跡有哪些你你所熟知的?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五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篇1
許多干部群眾表示,從趙志全身上看到了中國企業家的時代擔當,激發起實干興邦的精神共鳴與創業豪情。
“一名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應優先于追求個人財富的累積。企業發展得越好,社會責任就越大。”作為趙志全的接班人,魯南制藥集團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表示企業會繼續發展實業,堅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一點實現局部的突破。
高風險、高技術、高投入是制藥行業的特點。張貴民認為,行業發展走向高精尖,更離不開趙志全所追求的工匠精神。“趙總珠玉在前,我們這些后繼者有了更高的標準,要把事業追求、企業發展與造福社會結合為一。”張貴民說。
魯南制藥集團職工管麗認為,趙志全的精神已成為企業內在性格,引發基層員工精神共鳴。“他為我們一線員工提供了新的視角與高度,來審視這份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時光越久,越理解他生前說過的話。”管麗說。
“看了近來對趙志全同志事跡的報道,既令人感動又催人奮進。他能在那么艱難的條件下,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們還有什么裹足不前的理由呢?”山東臨沂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士學認為,趙志全將個人志向與社會發展結合,為國家建設者們提供了標尺與榜樣。他也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平添干事創業的底氣與動力。
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篇2
“時代楷模” 凝聚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力量
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從9899萬到551萬,從10.2%到0.6%……這組數字記錄了黨的___以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的變化,這就意味著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平均每年都有1000萬人告別貧困,平均每分鐘就有將近21個人擺脫貧窮。巨大的減貧成就舉世矚目,是中國發展史上的豐碑,也是對世界減貧事業的貢獻。眼下,距離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近在咫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扶貧干部正帶領群眾同時間賽跑、與貧困決戰,積極兌現著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11月18日,中央宣傳部授予脫貧攻堅一線優秀黨員干部代表黃詩燕、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社會廣泛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黃詩燕9年如一日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民增收,__民生難題、提升幸福指數,將山溝溝里的貧困發生率從19.5%降至0.45%,成功帶領20萬老區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用寶貴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苦干7年打通了一條8公里長的“絕壁天路”,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后面貌,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為高質量打贏這場硬仗,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和全國280萬扶貧干部一道扎根脫貧攻堅一線,用艱苦付出和不懈努力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榜樣是無聲的說服,典型有無窮的力量。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忠于黨和人民事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努力實現鄉村振興,靠苦干實干改變貧困落后面貌,靠執著堅守鋪就幸福生活道路,靠高尚風范贏得群眾廣泛信賴,展現出忠誠的政治品格、強烈的責任擔當、真摯的為民情懷、崇高的精神境界。收官之戰,既是披荊斬棘的攻堅戰,也是乘勢而上的決勝戰。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學習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有利于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也能夠點燃扶貧干部的奮斗熱情。用榜樣精神引領,激揚脫貧攻堅決勝力,就一定能匯聚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一往無前、鎖定勝局。
___深刻指出:“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擺脫貧困的征程上,中華民族已越過層層峰巒,再進一步就能迎來夢想成真的高光時刻。然而,在最后的沖刺跑中,仍有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障礙,還有數百萬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更有疫情疊加、雙線作戰的考驗。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激發斗志;越是任務艱巨,越需淬煉隊伍。用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感動人、鼓舞人、激勵人,形成“見賢思齊”的導向,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扶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力跑好關鍵一程,就一定能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讓脫貧事業更好造福群眾。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黃詩燕的精神,就是“脫貧功成、務必在我”的誓言,也是“一夜驚憐絲吐盡,三鄉切盼燕歸來”的群眾挽聯;毛相林的精神,就是下莊人的精神,靠的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勁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呈現了一個最樸素的共產黨員的初心,他們詮釋了這個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向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學習,以實干引領實干,用擔當帶動擔當,就一定能激揚敢于斗爭、勇于沖鋒的精氣神,為戰勝貧困凝聚起更強大的合力,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明知千難萬險,仍然義無反顧;歷經千辛萬苦,仍然不改初心。”方此決戰決勝的緊要關頭,以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精神,引領貧困群眾、扶貧干部跑好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就一定能鍛造更加堅強的隊伍、創造更加光輝的業績。提振精氣神、激揚決勝力,永不懈怠、迎難而上,就一定能書寫更新更美的圖畫、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篇3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里,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余名小講解員,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著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并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云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為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里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脫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布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里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表”“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復。批復不是簡單的一個“閱”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著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為什么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里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周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并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我覺得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平常種種細節中呈現的。”吳蓉瑾經常跟周圍老師說,不愛孩子就不要做老師。課堂之外,吳蓉瑾經常會把班上一些學生帶回家。這些學生不用發愁家長出差或是家里的老人身體不好,她會給孩子們做飯、補習功課。2019年的一天,向來愛喝咖啡的吳蓉瑾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戒咖啡“打卡”,連續發了400多天。原來她在踐行與一名學生的約定——這名學生因為生病吃不下飯,吳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愛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東西多吃幾口,我們一起調整。”每當學生畢業,吳蓉瑾都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云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說:“這27年里,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為這是我身為人師的一份責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愛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我們的心頭至寶。我想跟家長溝通——把那雙小手交到我手里,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會以愛和尊重守護他們這段歷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快樂。”
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篇4
在報告會上,趙志全的女兒趙龍說,“如今我終于能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了!”她說,_年趙志全開始了新時代藥業的建設。也正是在這一年,他被診斷為胸腺癌晚期,并且在確診的時候就已經轉移到了肺部。病魔并沒有讓他的意志有半分消沉,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斗志,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要用盡他畢生的心血,爭分奪秒,把這個他一手打造起來的企業推向巔峰。
為了企業的穩定發展,趙志全對他們下了死命令,“不能說,不管對誰都不能說!”從此,他們一直嚴格保守著趙志全生病的消息。在魯南這個擁有萬名員工的大企業里,每個人都把趙志全當成他們萬分信任的大家長,好像他就是軍心穩定的保障。有人在趙志全去世后說過,“永遠也忘不了趙總最后的模樣,對魯南人來說一直像大山一樣的.存在的他,就那樣像個孩子一樣孤單瘦弱的躺在那里,到底是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和折磨啊”。為公司和員工保駕護航到最后一刻,是他用生命書寫的深情。
“保守這個秘密有多困難?在爸爸同病魔斗爭的十二年中,癌癥從胸腺轉移到肺部,動脈血管,還有腦部,爸爸接受的治療遠比放化療要復雜。可他從未長期的住院治療或者療養過。有很多重大的醫療程序,理應在醫院得到監護,但爸爸都是盡量保密地進行的。”趙龍說,_年她的爸爸做完開胸手術后的第十天就在病房里召開了領導班子會議,那次手術給爸爸留下了30多公分的疤痕。手術后不到一個月,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就回公司招開了業務大會,任何人都沒發現一絲一毫的異樣。他不僅僅要做到忍受病痛,還要刻意地拼盡全力給大家留下強健的印象。
_年,因為肺部癌細胞發展迅速,上海主治醫生制定了三個月的化療方案,可是趙志全覺得三個月太久,會讓大家產生懷疑,影響企業發展。于是他選擇了療程很短但是對身體副作用極大的質子治療。為此,他和主治醫生中發生了很大的爭執,這個選擇也對其肺部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_年11月14日深夜,堅強了一輩子的趙志全撐不住了,最后一刻他倒在了辦公桌前。
魯南制藥集團副總經理張則平有些哽咽:“直到追悼會上,我才知道,原來他早在_年,就已患上胸腺癌晚期。這_年,是趙總與病魔頑強抗爭的_年,也是魯南制藥快速發展的_年,可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病情,連我們這些老兄弟都不知道……”
時代楷模人物事跡簡短最新篇5
從去年5月22日至今,雖然恩濟莊派出所社區民警高寶來去世已經一年多,但在海淀實驗小學等學校的學生們眼里,“高寶來”似乎從未曾真正離開。據記者昨天了解到,目前全市交通治安秩序復雜的小學校、幼兒園門前掛牌203個“高寶來愛民服務崗”,寶來精神正在首都薪火相傳。
五年如一日護校
從_年到_年的5年內,每個上學日的早晨6:30,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民警都會準時出現在海淀實驗小學門前,疏導車輛、維護秩序、護送孩子安全入校,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他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濟莊派出所社區民警高寶來,孩子們眼中的“警察爺爺”。
_年代初,高寶來光榮退伍,面對許多機關單位向他伸出的橄欖枝,高寶來卻選擇了當一名人民警察。_年1月,他被選任為首批駐區民警。
上任之初,他首先_了上下學高峰期擁堵的難題。海淀實驗小學地處西三環花園橋輔路,每天早晚接送孩子的車輛臨時停靠,把校門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孩子們在滾滾車流中穿梭,人車混行險象環生。為保護孩子安全,每天6:30,高寶來就來到學校門前,幫家長拉開車門接送孩子。5年900多個上學日,他累計早起1800多個小時,40多萬次拉開車門接送孩子。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從沒空過一班崗,從未發生一起安全問題,高寶來把一件平凡小事做了整整5年,其護校之舉成為群眾眼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社情民意記滿9大本
高寶來有一本記載了5年的工作日志,顯示他從來沒休過完整的節假日,更沒在家過過一個踏實年。
高寶來負責的304醫院等3個社區均是老舊小區,緊鄰西三環,人員流動性大,治安形勢復雜。接管社區以來,他首先從自身做起,提高業務能力,爭取群眾信任。他54歲開始學電腦,多年積累的社區資料存滿了8個優盤,社區的大事小情記滿了9個筆記本,工作臺賬多達13本,對社區情況了如指掌。為加強警民聯系,他手機24小時開機,即使節假日也守在社區。高寶來還組建了一支60余人的專職巡防隊伍維護社區治安,在他的推動下,社區還新增、更換高清探頭500多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無盲區。
_年以來,高寶來的社區實現了連續3年發案大幅下降,特別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侵財類案件,在_年同比降幅達到85%。
一件風衣穿了十余年
高寶來一家四口人擠在57平米的兩居室,他的愛人多年前就因患肝硬化從單位退休,需要長期治療,經濟負擔很重。但他樂觀堅毅、甘守清貧,從未因個人困難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就連親戚朋友在304醫院加個專家號、提供些方便的請求,他都會婉言謝絕。
高寶來平常舍不得花錢,生活極為簡樸,書包里經常帶著干糧下社區,從不在群眾家里吃一頓飯。家里家外總是警服在身,一件風衣穿了10多年,早已洗得發白、袖口磨出毛邊也不肯買件新的。但他對待群眾卻是慷慨大方。一位到304醫院看病的山東大嫂丟失了僅有的5000元看病錢,急得跪在地上大哭。他出錢為大嫂墊付了3200元醫藥費并帶她看病,連張欠條都沒有打。
重病中仍放不下工作
_年9月高寶來體檢時查出肺部陰影,妻子逼著他去復查,高寶來嘴里答應,卻騎車下了社區。當年,他咳嗽越來越頻繁劇烈,但臨近年底任務繁重,他僅靠藥物控制,始終沒有離開崗位。
從除夕到大年初二,已經說話困難的高寶來,還天天拎著滅火器在社區巡邏,生怕煙花爆竹引發火災。初三凌晨,發著高燒的他接到求助電話,又連夜幫助居民疏通下水管道。直到正月初四,極度虛弱的高寶來才去了304醫院,竟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新學期開學,已接受化療的高寶來一再請求主治大夫,讓他再去學校門前站最后一班崗……高寶來的這個請求最終沒能實現。病情已嚴重到說不出話時,他在一張紙上寫下最后留言:祝福孩子!
_年春季新學期開學,高寶來患肺癌住院的消息不脛而走,全校師生紛紛前往醫院探望,孩子們用一幅幅兒童畫還原了高寶來在校門口執勤場景,并深情留言:“祝高爺爺早日康復;向高爺爺致敬,我們等您回來……”
然而,高寶來再也沒能回到孩子們身邊。_年5月22日,從警_年的高寶來醫治無效去世,終年_歲。告別儀式當天,海淀實驗小學師生和眾多社區群眾沿途揮淚為他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