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
徐振明,從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到在陵園里默默守護,他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老兵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篇1】
談及往事,老戰士徐振明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參加山東莒縣伏擊日軍的一場戰斗中,在山坡上向敵人射擊。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后爆炸,他的后背瞬間被炸傷,鮮血浸透軍裝,他一下子就暈了過去。
在徐振明被抬去后方醫院的路上,日寇開始了瘋狂突圍。“八路軍常講‘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叫喚’,面對這種情況,我怎么能離開戰場?”蘇醒后,徐振明忍住鉆心的疼痛,“騰”地一下翻身爬下擔架,撿起槍支和彈藥,返回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戰斗,一直堅持到戰斗結束。戰友們被徐振明的頑強斗志深深鼓舞,大家并肩血戰直至勝利。徐振明因此榮立參軍后的第一個一等功。
1950年10月,身為步兵連連長的徐振明隨部隊參加___戰爭。
“過去父親參加過多少次戰斗,他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時停下來就打仗,打完仗就行軍。但那場拉鋸戰,尤為慘烈。”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告訴記者,___戰爭期間,徐振明先后參加了松骨峰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著名戰斗。那時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父親所在連全體官兵奮勇殺敵,最后僅幸存10來個人。經過這一戰,徐振明第二次榮立一等功。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篇2】
在吉林省通化市渾江東岸的山岡上,長眠著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英靈。
22年,徐振明用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守護楊靖宇將軍的英魂;63載,兒子徐永軍接過父親的班,延續父子二人對英雄不離不棄的誓言。徐振明常說:“楊靖宇是老前輩,為老英雄守靈,此生不改!”
1942年,徐振明在山東老家參加了八路軍。日照、諸城、高密、莒縣等地都曾留下他與日寇戰斗的足跡。在莒縣阻擊日寇突圍的一次戰斗中,被炮彈擊中背部的徐振明蘇醒后仍堅持參加戰斗,也因此榮立一等戰功。
日本投降后,徐振明參加了解放戰爭。1950年10月,他又隨部隊參加___戰爭。參加了數百次戰斗,革命英雄主義情結也在徐振明心中生根發芽。
1958年,徐振明從部隊轉業到吉林通化靖宇陵園工作,成為楊靖宇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轉業時,由于干部少,各單位都搶著要。我卻覺得楊靖宇是老前輩,應該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徐振明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為老英雄守陵,我很光榮!”——這成了徐振明為之信守一生的承諾。
初到陵園,工作人員不過三四人,身為共產黨員的徐振明并沒有見難而退,他帶領工作人員苦中作樂。“種花、栽樹、保衛、清掃,樣樣都是我領著大家干。共產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在徐振明的帶動下,“靖宇山”從過去的一座禿山變成了冬天一片蒼綠、夏天百花盛開的地方。
在徐振明看來,除了日常看護、管理外,陵園應該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抗聯歷史。徐振明帶領工作人員深入長白山原始森林,追尋抗聯戰士戰斗足跡,豐富抗聯文獻、文物。
徐永軍從小跟隨父親在陵園長大,在父親的熏陶下,徐永軍對楊靖宇將軍從陌生到崇拜,但當父親真正讓他到陵園工作時,徐永軍起初還是有些抵觸。
徐振明和老伴沒少給兒子做思想工作。“我媽常對我說,你爸在陵園工作了22年,做人不能忘本,為英雄守靈,接革命的班比掙錢光榮。”徐永軍這才答應下來。
自1980年到陵園工作,徐永軍通過品讀楊靖宇將軍的抗聯事跡、見證父親半生的堅守,逐漸體悟到這份工作的光榮與神圣。“這么多年,也有調動工作的機會,我都沒答應,因為我已經把陵園當成家了,離不開了。”徐永軍說。
60多年來,父子接力守護陵園,也見證了陵園變化。2004年政府出資建立東北抗聯紀念館,還建了官方網站。如今,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楊靖宇烈士陵園年接待10余萬人次。前些年,徐振明經常為學生和部隊官兵上革命傳統教育課,講述那些感動過自己的故事和經歷。
11月5日,徐振明獲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6日晚,徐振明的兒媳閆錫蘭從北京返回通化家中,將帶回的獎章掛在了徐振明的胸前。
“父親是一名光榮的革命老兵,轉業后又為楊靖宇將軍守陵,一守就是一輩子,這不僅是一種情懷,也是我們的家風,作為子女更應該以父親為榜樣,傳承家風,發揚奉獻精神。”閆錫蘭說。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篇3】
“楊靖宇將軍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萬八路軍將士的斗志,能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榮。”雖已離休,可每當被問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總是這樣回答。
1942年,不滿18周歲的徐振明光榮入伍。新兵培訓時,他曾聽教導員多次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勇事跡。從那時起,楊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轉業到地方,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守陵。
為了讓長眠于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著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種花種草。“那時候他恨不得天天‘長’在陵園。”徐振明的妻子龔鳳蘭說,遇到刮風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有無漏雨,看看樹木是否折損,從之前的荒山禿崗到現在的滿嶺翠綠,這里的每一棵樹木,都見證了他的執著與堅守。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篇4】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代表著前進奮斗的方向;一個楷模就是一座豐碑,凝聚著洶涌澎湃的力量。連日來,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的先進事跡,在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徐振明同志為榜樣,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到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實踐中。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那些為祖國作出犧牲奉獻的人都值得我們銘記。”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新聞宣傳處處長隗公海說,徐振明的先進事跡在我省廣大退役軍人中引發強烈反響。下一步,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以學習徐振明同志事跡為契機,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部隊、敬重英雄的良好氛圍,落實好各項優撫保障政策,維護好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讓他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同時,號召全省廣大退役軍人要以徐振明同志為榜樣,退伍不褪色,離軍不離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為吉林振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徐振明是一名堅守信仰的共產黨員,是一個鐵骨錚錚的革命戰士,是一位默默付出、甘于奉獻的大英雄,是我們的榜樣。”省軍區警衛某中隊戰士李文婧由衷地說,“我要在徐老的事跡中汲取前行力量,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栽培,不辜負組織和戰友的信任,珍視崗位,積極工作,用實際行動守初心、擔使命,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軍人。”
長白山管委會民政局綜合科孫圣權說,“徐老轉業后放棄了相對輕松的工作,毅然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用歲月詮釋老兵精神,用守護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像徐振明那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做黨的忠誠衛士、群眾的貼心人。”
通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轉業干部洪立全表示,作為轉業軍人、一名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者,他要以徐振明為榜樣,樹牢全心全意為退役軍人服務的宗旨。“我們要把徐振明老人的精神傳承好,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為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紅色接力棒’在我們手中代代相傳!”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18級護理二班姬美同這樣說。
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篇5】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翠柏間,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在這里,有一位老人曾在戰爭中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年代他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使命為黨和國家建設默默耕耘,他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62年間他恪盡職守、默默做著楊靖宇將軍陵園的“守陵人”,用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守護著中華民族銘記歷史、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請聽錄音報道《永不磨滅的老兵精神》,采制:吉林臺記者李奐銳。
如今,徐振明已經年過九旬,但只要天氣晴好、身體尚可,他就會坐上輪椅讓子女推著到陵園四處查看,靜靜瞻仰將軍的陵墓和塑像,親手撫摸那些早年種下的松柏回憶往昔。
1942年參軍入伍的徐振明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___戰爭,榮立大功兩次、小功多次。___戰爭期間,徐振明曾擔任38軍112師通訊連的一名排長。除了指揮通訊員,他還肩負著一個特殊的任務:隨時頂上犧牲的戰友,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傳達到作戰一線并隨時將戰斗情況回傳。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那時候通訊兵全靠電話線,有一次他們這個團和上面聯系不上了,聯系不上,線肯定有折的地方,順著線開始查,快查到頭的時候發現有個地方斷了,但是斷的地方正是敵人封鎖最密集的。根本就接不上你也過不去,我父親他們兩個在一個炮彈坑里“貓”起來,過了一會兒掃射輕一點的時候他就過去,剛一過去又一梭子子彈,在那待了好長時間,天有點黑了過去把電話(線)拉過來接上,這下電話又能打通了。”
徐振明先后隨部隊參加了白馬山戰役、“394.8”高地戰等戰斗。那時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戰斗尤為慘烈,徐振明可謂九死一生。徐振明的兒媳閻錫蘭:“咱們都是步槍和炮火,敵人都是飛機從天上往下扔的炸彈,殺傷力特別強。公公那時候帶的一個加強連大概有270人,這個戰役下來的時候就剩下6個人,公公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能從朝鮮戰場上回來真是不容易,九死一生真是了不起的英雄。”
1958年,徐振明以營職干部轉業到通化市民政局。當時,有三個工作崗位供他選擇,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守陵,而這一守就是一輩子。通化市___專員孫艷華:“他說就是崇尚楊靖宇,是我心中的大英雄,這一輩子能給他守靈是我最大的榮譽。”
1980年,徐振明離休告別了所長的崗位。在老人的影響下,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徐永軍放棄了更好的就業機會接下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而徐老終究放不下對陵園的牽掛,選擇重返陵園當了一名普通的門衛繼續為陵園的建設出力。徐永軍:“因為他離不開陵園,在這待的時間太長對陵園了解的太深了,什么事他都能給你出主意。”
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楊靖宇將軍以及抗聯精神,并將其發揚光大一直是徐振明心中的大事,也是他始終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他不僅為來到陵園的人們義務講解,還在每年清明節、抗戰勝利紀念日等時刻主動走進黨政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作專場報告。通化市東昌區新嶺小學退休教師許傳珍:“徐老先生每年不定期的到學校做報告,每次講一個故事。這個勛章的來歷,學生也明白了這個勛章并不是戴著好看,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奮斗得來的,學生就感到思想上一種升華。”
如今,徐振明老人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看到陵園里的一草一木老人還是會忍不住熱淚盈眶。從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到在陵園里默默守護,徐振明老人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老兵精神”,父與子62年的守護更是讓這種精神永遠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