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
王傳喜,現任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關于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精選五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篇1
啃最硬骨頭 “亂村”換新顏
代村位于蘭陵縣卞莊街道城鄉接合部,全村3.6平方公里,1196戶、3620人。上世紀90年代,代村人心散、治安亂、環境差,全村負債380多萬元,是全縣有名的落后村、上訪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1999年3月,臨危受命的王傳喜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聽他們“放炮”“拍磚”,最終梳理出債務纏身、人地不均、環境臟亂等80多個問題。
想破局,先啃最硬的骨頭。經過調研他發現,人地不均是限制代村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他反復思量,提出重新調整土地的想法,一戶兩塊田。話沒說完,村干部們當即炸了鍋,紛紛擺手搖頭,都說成不了:動土地,那是動農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戶,還不得拼命? 有人登門罵罵咧咧,飛石、恐嚇信,接連而至。妻子劉會芳,精神幾近崩潰,就和丈夫商量:“要不,咱別干這檔子事了?”
王傳喜堅定地說:“這事干不成,我們就成了代村的罪人!”他一邊依法走程序,一邊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抓鬮分地。村民一看,這事兒確實挺公平!這才紛紛松了口。在那幾個月里,村干部和村民小組成員吃住在地里,最終順利完成了土地調整。
針對債務纏身問題,村“兩委”研究制定了“講事實講誠信,分期分批還款”的原則。“我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村里一有錢就先還債。誠懇的態度加上科學的方法,在隨后幾年里,我們終于還清了這些巨額債務。”王傳喜感慨地說。
隨后,王傳喜又帶領大家陸續開展了治安整治、環境整治、村風整治等多個專項行動,代村的面貌一天天在變好,終于穩住了、不亂了。“從那以后,王書記就成了俺們代村百姓的主心骨。”村民宋桂云笑著說。 走集體道路 村民當股東
如今的代村,已從一個負債380萬元的落后村,發展成為村集體收入過億元、人均收入超6萬元的鄉村振興先進村。是什么讓一個“負債村”變成“億元村”?王傳喜選擇了一條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持集體與個人同步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讓全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同步提前實現小康。
王傳喜上任不久,就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到江蘇華西村、河南南街村等地取經。老村支書李學全說,在河南南街村參觀時,王傳喜豪情滿懷,在大紅留言簿上寫下“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當時覺得不過是一時沖動而已,沒想到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李學全說。
到先進村莊調研后,王傳喜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腳踏實地、穩扎穩打、積極探索,選擇和堅持了堅定不移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引導和鼓勵全民創業,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的集體化發展之路。
村“兩委”一班人與時俱進,積極接受新的理念,在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成立了集體股份制企業“山東新天地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讓村民入股當股東,年年享受利潤分紅,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培育形成了建筑裝飾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鄉村旅游業四大優勢產業。
代村于2002年成立了集體所有的建筑隊,規定村里的所有建筑活一律不外包,全部由村建筑隊自己干,收入歸集體。自此以后,伴隨著村莊社區、園區建設、代村商城等一系列建設項目的實施,建筑隊也不斷壯大,施工技術、建筑質量等方面達到了縣內同行業最好水平。后來成立了建筑公司,業務也進一步擴大到裝飾裝潢,目前以建筑公司為龍頭的建筑裝飾業蓬勃興起。
2005年,村民土地統一流轉,改由集體經營;2008年代村又流轉周邊村幾千畝土地,形成萬畝農業示范園。2010年代村商城一期工程動工,僅3個月全部完成。2015年,商城二期順利建成,專營建材。眼下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為全縣最大的商貿物流集散地,進駐經營戶2000多家,年交易額10億多元。
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篇2
如今代村村企合一,集體強大,村民富裕。
“現在,村經濟變得越來越好了,我們股東的分紅越來越高了,這多虧了王書記帶領我們堅定不移走村集體道路。”村民王傳祥高興地說。 搞現代農業 田園變公園
走進坐落在代村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滿眼都是各種特色蔬菜水果,還有異域風情的熱帶雨林王國、花香撲鼻的蘭花館以及古香古色的沂蒙山農耕博物館、沂蒙老街,2017年游客達近百萬人,光門票收入就達3000多萬元。
早在2002年,村里調整并流轉土地后,王傳喜就帶領村民搞“五園一帶”,即花卉園、果品園、蔬菜園、良種示范園、農業觀光園和全民健身帶。這已經是農業和旅游的初步結合了。
2005年,王傳喜抓住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利契機,帶領黨員干部群眾走上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統一流轉了全村2600畝土地,村集體統一供應糧油和生活必需品等。2007年,與毗鄰5個村的2200多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7000余畝。村集體統一經營的土地達到了1萬余畝,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示范園,有效推動了全縣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2012年,順應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啟動了現代農業示范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雙園”一體化開發建設。總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了占地2萬畝的國家農業公園,是山東省目前唯一被命名為國家農業公園、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旅游莊園。
該園區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同時融入人文歷史、農耕文明,生動展示了蘭陵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南菜園”的美麗畫卷。連續承辦了6屆中國蘭陵(蒼山)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年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同時,該公園也是省委黨校的教育示范點、市級黨員教育示范點,每年舉辦各類新型農民培訓班200多期、10余萬人次,培訓黨員近萬人次。 辦民生實事 家園成樂園
“綠樹掩映小洋樓,空氣清新人長壽,使用沼氣新能源,文明衛生又方便,條條大路通家園,鄉村勝似城里面。”這段村民自編的順口溜,道出了代村鄉村振興的斐然景象。
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篇3
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王傳喜,51歲,現任蘭陵縣委常委(掛職)、代村黨委書記,當選為黨的___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18年6月29日,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在他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努力,代村由當初的亂、窮、臟村,一躍成為各業總產值28億元、純收入1.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8萬元的先進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中國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當好“領頭雁”,打造堅強兩委班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代村人心散、治安亂、環境差,是全縣出名的上訪村、亂子村。1999年初,王傳喜當選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面對亂象和困境,他帶領村“兩委”干部,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從治亂入手,抓治安、抓清欠,村里的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
200多本工作筆記,記錄著王傳喜20年的7000多個日夜。他上任后帶頭向全村黨員群眾“約法三章”:村里工程絕不許親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絕不因沾親帶故徇私、干部選用絕不讓直系親屬沾光;帶動“兩委”成員公開承諾:絕不假公濟私、絕不侵占集體資產、絕不讓黨的惠民政策“缺斤少兩”。王傳喜以身作則、帶頭示范,成為了村里的“主心骨”。為了盡快推進工作,他堅持每天早晨6點準時召開村“兩委”會,調度工作開展情況,安排當天工作任務。每月5日晚上為黨員固定學習活動日,對黨員進行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建立了以黨支部“提事”,村委會“議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定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事”的工作機制,創新了以“一會、一欄、一紙、一單”(黨員和村民代表會、公示公開欄、明白紙、對賬單)為主要內容的村務事務公開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根據無職黨員的特長和崗位需要,設立“社會治安崗”、“文明新風崗”、“誠信經營崗”等,每名黨員根據自身的從業特點和專業專長進行“崗位認領”,讓每名黨員都發揮作用。
甘做“鋪路石”,推動代村產業發展
2000年初,王傳喜與村“兩委”一班人通過反復研究制定了土地調整方案。方案公布以后,遇到了少數人的強烈阻撓。面對重重困難,王傳喜沒有退卻,咬牙堅持完成了土地調整。先后規劃建設了“代村農業科技示范園”,引進一批合作社、農業企業進入園區;累計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全國第一家國家農業公園;以蘭陵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基礎,實現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支柱產業;建設了“沂蒙老街”,集觀賞游覽、體驗農藝、購物為一體。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蘭陵(蒼山)蔬菜產業博覽會。2017年旅游業主業收入突破了3500萬元,企業、合作社、經營戶的收入超過了6000多萬元。
2010年規劃投資建設了代村商城,憑借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這張名片,經營興旺。在此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代村商貿物流城”,增加就業6000多人,車輛1000多臺,集體收入4000多萬元。成立了建筑裝飾公司,吸納了全村三分之一的勞動力,成為多數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
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篇4
經營“一個家”,全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代村是村民們共同的家園,如何建設美麗家園,如何讓居民幸福感滿滿的又成為王傳喜的新目標。他無數次召開黨委會、全體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研究方案,征求意見,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舊村改造,建設65棟居民樓、170戶小康樓,中小學、社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老年公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自2005年起,村民基本生活食品由村集體統一無償配供;60歲以上老人住進村老年公寓,按年齡段、按月享受“老年優待金”;村民100%參加“新農合”、“新農保”,所需資金由村集體負擔;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年享有村集體發放的“助學金”、“獎學金”2000-50000元不等;全村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實現了人人就業、人人有工資性收入,家家每年有村集體“分紅”收入,村民的幸福感滿意度逐年提升。
在發展中,他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辦了“新代村”報;建設了“村史館”、“孝文化墻”、“科普法治文化一條街”、“農家書屋”和“兒童樂園”等文化陣地;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舞獅隊、合唱團等文體組織,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年進行“星級文明戶”、“創業之星”和好黨員、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形成了厚道實在、樂于助人的淳樸民風。
樹起“一面旗”,打造鄉村振興代村樣板
2018年3月8日,____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對王傳喜在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帶動村莊發展、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王傳喜將始終以____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___精神,認真落實____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不負眾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打造成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
王傳喜時代楷模個人事跡篇5
在王傳喜看來,只有代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還遠遠不夠,他希望能夠讓更多的群眾共享發展成果,2017年以來每年拿出60萬元的扶持資金幫扶卞莊街道200戶貧困戶脫貧;國家農業公園建成的扶貧溫室項目每年可產生24萬元凈利潤,全部用來扶持卞莊街道的柞城、西小屯、后營等8個村的貧困戶;正在籌劃建設的印象蘭陵(沂蒙老街二期),預計每年可產生近500萬元的凈利潤,已與莊塢、礦坑、魯城、南橋等12年鄉鎮確定幫扶協議,將凈利潤全部用來扶助脫貧,可惠及6635戶、11325人。項目建成后可安置貧苦戶經營及就業180人。
19年來,王傳喜從未停下奔波的腳步,他用實際行動和富一方群眾的業績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情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2018年3月8日,____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對王傳喜在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帶動村莊發展、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