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10篇
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你知道哪些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10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1】
楊先生是牢記根本的一個人,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來和他相處,我深深感到他對中國的關心,關心中國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關心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關心培養中國的人才,關心中國的前途。對于在美國的中國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圍內,盡力扶助。不僅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就是在華僑社會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幫助。這種血濃于水的感情,對于中國的那種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處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關系稍有松動,他馬上就決定回中國來看一看。回到美國以后,他對中國的情形作了很多報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風和為人,他的演講和報道在美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中美關系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他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正面報道中國在各方面的許多發展是他的義務。由于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或訪問,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關于中國的情況的報告,他的報告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對當地的華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愿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楊先生還花了不少時間,盡力為在美國的華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國有一些華裔認為美國的華人不夠團結,于是組織了一個全美華人協會。楊先生做了這個協會的主席,對他個人做學問來說這是一個犧牲。這個協會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傳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發揮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華人協會在報紙上發表聲明,極力主張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楊先生為主席的全美華人協會還盡力去促進美國華人的團結。他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力,設法來把華僑社會團結起來,一方面能為華僑自己爭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為中美之間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貢獻。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2】
廖俊波,男,漢族,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畢業后當過中學老師、鄉鎮干部,在縣鄉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在政和縣工作的幾年,始終牽掛群眾,惦記著群眾的冷暖安危,他把群眾當親人,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廖俊波經歷的崗位,都是“背石頭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但他始終把工作當事業干,樂在其中。離開政和時,全縣財政總收入翻了兩倍多,連續3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實現了貧困縣脫胎換骨的蛻變。
面對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縣,廖俊波不打退堂鼓,不當太平官,把擔當放在首位,率領全縣黨員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奮、實干、嚴謹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畫卷,成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
20__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職,年僅49歲。20__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 時代楷模\ 榮譽稱號,廖俊波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獎項。
廖俊波把“肝膽干事、干凈做人”作為座右銘。只要“朋友關系”、不要“利益關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則。他到武夷新區任職后公開表態:“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生活中,他始終廉潔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態,卻從不給自己開小灶。他十分注重家風家教,愛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在教學第一線。一家人都住在普通居民樓里,家中裝修簡樸、陳設簡單。同事朋友們都說,他渾身陽光、清澈透亮,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3】
程不時是新中國航空事業的見證者,他參與了新中國第一批飛機工廠及航空發動機工廠的建廠設計,后擔任中國設計的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的總體設計及副總設計師。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條件是極其艱苦的,但程不時和同事們所運用的方法和技術,在當時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時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作風,使當時中國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頭美、蘇、歐洲的高度,填補了中國大型客機研制的空白。雖然“運-10”項目中途下馬,但在20年之后,“運-10”的科研成果成為中國自主研發商用大飛機的基礎。
20__年,中國商用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在歡呼慶祝的人群中,人們看到87歲的程不時淚濕雙眼。
從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運-10”飛機立項到C919成功首飛,中國人的大飛機之夢穿越了47個春秋,作為“運-10”和C919飛機的設計師,程不時親歷了這一夢想艱辛的歷程。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4】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3日訊據央視新聞消息向陽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當中最閃耀的瞬間,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中國。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夢南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同獲感動殊榮的還有: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車水馬龍、人聲嘈雜、對于普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于江夢南來說,所有的聲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為在三年前裝上人工耳蝸之前,她什么也聽不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她,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時間回到29年前,在小夢南半歲時,因為肺炎誤用藥物,她的左耳損失了大于105分貝,相當于直升機起飛時聲響的聽力,而右耳的聽力則完全喪失,臨床上被診斷為極重度的神經性耳聾。
父母會抱著她坐在鏡子前,讓她觀察別人和自己說話的口型,進行發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糾錯。
江夢南:一個字,念一萬遍我能夠學會,父母都已經很開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嘴巴附近感受這些氣流。花,有氣流,瓜,沒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饋,才可以慢慢練成這樣一個肌肉記憶。
常人很難想象,在無聲的世界里,小夢南是如何通過海量的重復與練習,學會讀唇語的。夢南沒有上過一天特殊教育學校,因為她父母堅持要讓女兒去公立小學讀書,但沒有一個正常小學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學年齡,無學可上的夢南又多上了一年學前班。
江夢南:有一個場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學前班跟我的小學,他們中間有一段臺階,小學在臺階上面,我的學前班在臺階下面。我站在臺階上,看到其他同齡人都去順著臺階往上爬去讀小學,我自己順著臺階往下走,我當時在臺階上就哭了。
江夢南:父母安慰我,告訴我,聽不見是既定的事實,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于是,在學校里,夢南靠著坐在教室前排,讀老師口型“聽課”,并憑借驚人的努力和記憶力,發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甚至,為了補上學前班多讀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級暑假自學了五年級所有的課程。
就這樣,好強的夢南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吉林大學的本科、碩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華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的博士,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為了測試自己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掘,三年前裝上了人工耳蝸。終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聽到了這個世界。
江夢南:冷不丁的哪一天會聽到我以前從來沒過的聲音。我開始聽見了鳥叫,聽見了青蛙在叫,或者聽到了一些很美好的聲音。
但是,新的困難接踵而至。為了建立耳蝸里聽到的聲音跟文字之間的聯系,夢南還需要不斷持續進行聽力訓練。而且,清華的學業壓力大,每天面臨大量專業的討論,夢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5】
鮑峰,是馬鞍山師專的一名思政課老師,同時也是和縣人。在他的同學當中,有幾位是葉連平老師門下畢業的學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從同學處聽說過關于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跡。幾年前,有一次學校請葉老來校給青年老師作報告,鮑峰也第一次當面傾聽了葉連平老師的講解并描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為之感動。
鮑峰認為,葉老既是他的鄉中先賢,也是他的同行前輩。學習葉老敬業樂業和奉獻精神,自是應有之義。“葉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葉老是我們和縣人的傲慢,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鮑峰表示,葉老關切留守兒童的學業成長和身心健康,自費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們聚集起來,無償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幾瓣花,組織學生出外學習參觀,擴大視野,甚至自費發放獎學金,激勵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傾其全部,以個人之力,先后培育輔導千余學生。
“沒有仁愛精神,是難以做到這樣的傾情付出,更別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鮑峰說。
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鮑峰認為,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仁愛精神不行或缺,放下身材接觸學生,了解學生,關注他們學習生活情感須要,如此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教學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鮑峰還認為,葉老的精神還表現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老師不僅僅是個職業,更是學生靈魂的引路人。”鮑峰說,“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為學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好在有葉老為我們做了榜樣。”
提及對自身的將來規劃,鮑峰表示,他將以葉老的精神為指引,補精神之“鈣”,不斷武裝頭腦,強素養、提本事,進一步堅決志向信念。立足崗位查找不足,強化學習,提振精神,不斷加強看家本事,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責任田,向葉老看齊,爭當先進模范,立足崗位做貢獻。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6】
楊振寧事跡及頒獎辭
楊振寧事跡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辭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7】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及頒獎辭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及失去雙親的兩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辭
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8】
蘇炳添事跡及頒獎辭
蘇炳添事跡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
頒獎辭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9】
朱彥夫事跡及頒獎辭
朱彥夫事跡
朱彥夫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所在連隊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血戰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困落后的面貌。
頒獎辭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2022年十大時代楷模事跡【篇10】
顧誦芬事跡及頒獎辭
顧誦芬事跡
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
頒獎辭
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