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
滕啟剛同志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不管崗位怎么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1
滕啟剛工作在市區,卻在普通的鄉下小院過日子。家中找不出一件奢侈品,他穿兒子小了的衣服,攢下瓦匠、木匠、電工等上百件各式工具,自己動手打家俱、修房頂、燒大灶、刷院墻,拿著工具箱帶著妻子到千山法庭裝修立案大廳。
妻子因改制提前下崗,滕啟剛不去找關系,鼓勵妻子販賣小菜自力更生。在生活中,滕啟剛心懷大愛、俠骨柔腸,多年來,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總會主動伸出援手。他悉心照料受性侵少女,勇救落水群眾,幫助患癌鄰居重拾生活信心,給身邊殘障村民送去溫暖……他一點一滴地澆灌著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讓雷鋒精神開枝散葉。
滕啟剛同志生前曾獲得“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并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他去世后,先后被追授“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全國模范法官”“雙百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2
通過學習滕啟剛的先進事跡,我認識到他在完成職業所賦予的職責與使命中,肩負起了作為法官應有的擔當。我深刻體會到向英模學習必須要落實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沖鋒陣地,接到案件,他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查清案件事實。我要學習他對案件的“較真”,對真相的執著追求。
見賢思齊、奮發努力。我要向先進看齊,以先進為榜樣,身處行政崗位,要以“螺絲釘”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誠擔當鐫刻進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將默默奉獻書寫在平凡崗位里,以扎實可靠的作風,以奮斗拼搏的姿態,主動投身到遼河法院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3
“1958件”,這是滕啟剛扎根基層三十年,審理的帶案件號的案件數量。
從數量講,在法院系統不算突出。“實際遠遠不止這些,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調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鞍山市千山法院院長金峰感嘆,“讀老滕留下的文字,他調解和審結的每一個案件,都帶著感情,帶著溫度,就像他說的那樣: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管轄18個村,滕啟剛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
“清官難斷家務事”,農村的案子斷起來更難。,滕啟剛初到千山法庭,就遇到一個極難的怪案。
千山鎮谷首峪村的張大媽突然發現,自己老伴兒的墳頭突然多了一個墳尖!下錯葬、埋錯墳,這在農村犯了大忌。張大媽立即跑到剛辦過白事的老王家,問他家大兒子:“是不是把你老娘的骨灰埋到我家的墳里啦?”王家大兒子不承認,兩家發生激烈爭吵,最后鬧到滕啟剛那里,張大媽堅決要求王家遷墳并賠償損失。
滕啟剛也很撓頭,一無法規遵循,二無判例參考。如果立案判決,結果必然應了農村那句老話:一個官司三代仇。滕啟剛講親情、論孝道,“你要是把自己親媽的骨灰永遠寄存在別人家的墳里,你得多混啊!”一番話扎進了王家大兒子的心窩。王家大兒子其實早知道錯了,但不知如何是好才矢口否認。最后,王家賠禮遷墳,張家原諒如初。
每完成一個案子,滕啟剛都會在工作日記中詳盡記述,總結提升。滕啟剛發現,許多事兒不是差錢,就差一句話,就差一個態度,法官應該多做一點工作,多費一些口舌,“得有耐性做好調解。”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4
愛憎分明、俠骨柔腸,這一點滕啟剛的妻子李淑華感受最深。
有一天,滕啟剛回家悶悶不樂。妻子追問,他不說,問急了,他憤怒道:“誰家的孩子誰不疼,可惜了這個小女孩。”原來,那天他開庭審理一起性侵案件,遇到一個淚流滿面的父親,哭訴女兒被工友性侵的事,可憐那個女孩在15歲花季逢此厄運!滕啟剛去了工地宿舍,環境很惡劣。滕啟剛想把孩子接回家照顧一段時間,看妻子態度不明朗,就把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先安置在親屬家。兩個月后,在大家的鼓勵下,小女孩逐漸走出陰影,臨走時跪謝滕爸爸。
生命無常,生活不易。曾經有一名癌癥患者張雪(化名)把滕啟剛當成生活的“一束光”,把給他送生日蛋糕作為自己活著的目標。
那是十幾年前,張雪的丈夫出軌執意離婚。張雪無力挽留婚姻,又未能爭得小女兒的撫養權,情緒極度低落,后查出患有胃癌。同在一個堡子生活的滕啟剛得知后,便主動上門開導她,幫她尋醫問藥,鼓勵她重拾生活的信心。一晃9年過去了,張雪送來了9個生日蛋糕,她以這種方式來告訴他,她活得很好。
在成為法官前,滕啟剛是一名人民教師。鞍山市公安局鐵東分局站前派出所副所長金永偉回憶說,滕啟剛曾是他的小學班主任。那時,滕老師經常把他們幾個“差生”叫到家里義務補課,經常給他們講做人的道理。后來,金永偉發奮學習,成長為一名人民警察。
多年來,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總會伸出援手。
6月的一天,滕啟剛在公園湖邊散步,聽到人群中發出呼救聲,循聲望去,離岸20余米處,有一女子溺水。他的水性并不好,但他一句話沒說,甩掉鞋子跳下水救人。女子得救了,目擊群眾和趕到場的警察、醫護人員不斷追問滕啟剛的名字,他只說了句,“共產黨員沒有見死不救的!”堅決不說自己的名字。
今年年初,在新任員額法官宣誓儀式上,滕啟剛代表老法官向3位新任員額法官提出寄語:“你們要接受人民的重托,擔當使命,鏗鏘前行,在案牘之勞形中獨守高潔,在絲竹之亂耳中堅守內心,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斗!”
滕啟剛的法官助理傅興正是那3名新任員額法官之一。“一個案子對于我們來說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說或許就是他的人生。”傅興說,她會永遠記得滕啟剛,記得他的叮囑。
在滕啟剛眼中,他是一棵小草,法院是養育他的大地。他熱愛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法院,當妻子勸他,還有兩年就退休了,別那么硬扛時,他動情地說:“我愛她,就和愛你一樣。”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今年5月,記者采訪這位曾榮獲“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等多項榮譽的老典型時,滕啟剛動情地說。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5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認真落實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要求,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深入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把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作為教育和法院隊伍教育整頓生動教材,引導廣大法院干警對照英模,找準差距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抓好整改落實,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時代法院鐵軍。
市法院機關各支部,各基層法院積極跟進,全市法院系統迅速掀起了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匯聚起崇尚楷模、學習楷模、爭當楷模的司法正能量。12月20日,沈陽中院積極組織兩級法院干警觀看省委政法委、省法院聯合舉辦的“遼寧時代楷模”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全市法院干警中引起強烈反響和共鳴,干警一致認為滕啟剛同志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報告者生動闡釋了新時代法院干警的忠誠本色、擔當魄力、為民情懷和奉獻精神,勾勒出新時代人民法官的光輝形象。干警們紛紛表示,將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努力擔當作為,為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法律保障,并將“學習時代楷模”與“踐行司法為民”有機統一,用忠誠鑄法魂、用擔當踐初心,以高質量審執工作表達對滕啟剛同志的敬意。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6
作為法院干警,要像滕啟剛同志那樣服務群眾、忠誠組織、執著事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銳意進取的干事激情、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我將堅持以人民滿意作為法院工作的最高標準,認真恪守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
事有千件,貴在實干。要使滕啟剛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實處,就一定要以滕啟剛精神為根本要求,緊密聯系思想實際,聯系工作實際,聯系生活實際,切實做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嚴從實要求自己,做法治道路上的“燃燈者”。學習借鑒“楓橋經驗”,整合社會資源,以我院“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為平臺,加強行政案件訴源治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7
6月4日,滕啟剛同志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辦公室里,他的“老搭檔”——一副碎了很久也沒換的舊眼鏡還擺在一堆案卷上,仿佛他從沒離開,在等著他回來。
滕啟剛曾說,他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案子再多也沒關系,只要懷著司法為民的初心和秉持正義的決心,一件一件把它們辦完,定會為百姓帶來朗朗光照。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干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群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后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持家有道。
滕啟剛生前受理的案件數量在遼寧并不算多,他30年共審結了1927件案件,這個數字在法院里未必很突出。然而,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還化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第一法臺。凡是遇到涉行政類的環資案件,滕啟剛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再次確認案件類型,確保案件管轄無誤。“加強學習”是他提到最多的詞兒。
滕啟剛調解有“三不原則”:不違反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良心。他將情理法融為一體來講述,運用傳統文化啟發人、鄉土人情感染人、現身說法教育人、以案釋法震懾人,他把當事人的案子都當作自己的案子來辦。
滕啟剛也有受氣的時候,每當他自己受委屈時,他都會說:“群眾打官司很不容易,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當事人打官司的痛處。”他一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化解矛盾的機會。堅持有案必立,著力解決群眾“不知告”“不會告”“不敢告”的“三不”問題。一個案子對于我們來說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說或許就是他的人生。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8
,在全省法院系統“五個一百”活動中,他一人分獲“百名基層尖兵”和“百名辦案能手”稱號,榮記個人二等功。,在錦州市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新時代先進政法干警(單位)事跡報告會上,他作為錦州兩級法院唯一的代表作事跡報告,講述自己甘愿扎根基層、努力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心路歷程。
他叫陳烈,錦州凌海市人民法院石山人民法庭法官。下面講述的,就是關于他的平常小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警車傳出悠揚的樂曲,車窗灑進秋日午后鄉村特有的陽光,陳烈愉悅地說:“這次去應該能調解成功。”警車顛簸了一下,隨行的書記員嘟囔起來:“咋總下鄉啊?為什么不能讓當事人去庭里?”陳法官看了看那張年輕的臉:“回庭里我們再說,快到了。”
“陳法官,來了。快進屋里坐!”一個黑瘦的老頭正彎著腰走過來。“老哥,這幾天身體咋樣?腰還疼不?”陳法官一邊說著,一邊熟稔地走進屋里,他蹲在墻邊,一遍又一遍摸著那道裂縫:“老哥,這縫兒裂了這么久,該合上了。”說完,陳法官轉身走出農家低矮的門,向不遠處的一戶人家走去。
幾分鐘后,他走進一個農舍:“馬大哥,我剛從李哥那里過來。墻上那么一道大縫子,看著揪心,這覺都睡不安穩……咱睡在這樣的房子里,心也不能踏實是不是?鄉里鄉親的,咱將心比心啊!我前三次是現場勘定,村干部陪著調解。今天都是第九次來了,馬哥你也心疼心疼我。我先聽聽你們的意見。”50多歲的農家老漢甕聲甕氣地說:“法官兄弟啊,我就是心里窩火,我春天平整土地維修過排水溝,那不是好事嗎?這都八月份了,老李頭兒家進水,還怨我?這過幾年別人家房子塌了,也還得我修咋地?”
坐在一旁的年輕書記員忍不住小聲插嘴:“那就去司法鑒定,具有法律效力!”“你別說話,做好調解筆錄。”陳法官嘴角始終掛著那招牌式的微笑,“馬哥,前幾次我都說了,咱找專業人士看了,也查了許多資料,這老李家房子進水,確實是咱修排水溝造成的。申請司法鑒定是您的權利,您可以去這樣做,可是,馬哥啊,老李的房子也就值個三四萬,鑒定費就要16000元,咱花完鑒定費再花修房子的錢得三萬多啊!算算這筆賬,咱等于白花鑒定費啊!我看這樣吧,馬哥,你們出點錢給老李家修房子,省下鑒定費,大家都不吃虧。咱這一年的莊稼才出多少錢啊?”
老馬終于說話了:“法官兄弟啊,大哥不懂法,但這是為大哥好,大哥懂,你去問問老李,看看他啥心情。”這樣一來二去,兩個小時后,雙方最終都同意調解,握手言和,老哥倆兒也打開了心結,和好如初。
返程的鄉間小路上,依然是那熟悉優美的旋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陳法官難掩喜悅,對書記員語重心長地說:“這里離咱們法庭40多里地,你讓本來就有怨氣的老百姓去庭里8、9次進行調解,他們不方便去,也不能去啊。像你說的如果直接鑒定后作判決,那一萬多的鑒定費都夠修房子了。咱基層法官不能就案辦案,要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咱們多跑跑路,累點兒沒關系,這樣調解后,不但省了16000,墻上的縫兒合了,這當事人心里的縫兒也合了。”
從1998年陳烈進入凌海法院,就在基層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基層法庭條件艱苦,可這陳烈在基層還干上癮來了。”他的同學,也是法院的一名領導笑著說,言談間是敬佩之情:“石山法庭距離市區開車30多分鐘,要是堵車或者下鄉再加上一個小時左右,鄉間的小路可不那么好走啊!石山鎮有許多石材廠經濟繁榮,一些矛盾也隨之而來。在這里能做好調解工作的法官,可真是不一般啊!”
陳烈只說,他喜歡法庭,給老百姓解決點問題便有成就感,覺得很滿足。
多年的經驗積累,讓陳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背靠背調解方式,他善于從不同角度切入,“拉家常”似的給當事人分析利弊,讓當事人敞開心扉、打開心結。近幾年,陳烈每年審理案件達400多件,許多糾紛就地化解,調撤率達75%以上。
做滕啟剛式的好法官,把為民情懷浸潤到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這是陳烈學習滕啟剛事跡后的心靈感悟。
滕啟剛總是平和地對待群眾,始終致力于耐心調解和矛盾化解。而優秀法官的共通點,就是他們看似平凡,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用情播撒愛的種子,傳遞愛的溫暖。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里,還是鄉間的小路上,他們用滿腔熱血鐫刻正義,用無悔的青春鑄就公平!努力讓司法陽光照耀到更遠的地方,溫暖更多的心房!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9
滕啟剛,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6月4日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
滕啟剛同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身心投入黨和人民的審判事業,是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的好干部,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基層法院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是新時代遼寧政法戰線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愛黨、一心為民、一貫公正、一身正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是滿滿的正能量、感人的好典型。他扎根基層法院30年,把對黨的忠誠融入每個崗位、每次審判,矢志追求公平正義。他把群眾的利益看得最重,常說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能調解的要盡量調解,審理的886件民事案件中,調撤率達68.9%。他潛心鉆研業務,一步步成長為同事們眼中“行走的法律辭典”。近三年,主持審理的362件行政案件,結案率100%,平均審理時間僅為法定審限的四分之一。他敢擔當、善作為,排除外界干擾,堅持秉公辦案。身為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討論案件時直言不諱發表意見,力求找到最客觀公正的審判方案。,鞍山市千山區組建行政爭議調處中心,他主動牽頭負責調處中心工作,110件行政爭議糾紛得到有效化解。他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他愛人下崗,不找組織、不托關系,自己幫助愛人擺攤自謀生計。一名親戚因搶劫被判刑,他嚴詞拒絕講情。多年來,他累計審理案件1958件,無一違紀違法舉報,無一冤假錯案。生前曾榮獲“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等30項榮譽,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帶領團隊榮立集體三等功3次。
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和引導全省黨員、干部在遼寧振興發展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帶頭作用,省委決定,追授滕啟剛同志“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省委號召,全省黨員、干部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永遠信黨愛黨為黨,自覺把人生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用實際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學習他踐行宗旨、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學習他敢于斗爭、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直面問題,決不“繞道”,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學習他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跡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_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同做好當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結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學習宣傳。要引導黨員、干部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站穩人民立場,牢記初心使命,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清正廉潔、敢于斗爭,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為奮力開創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滕啟剛先進事跡材料心得篇10
基層法院如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很久以前,滕啟剛就在一個個案件和司法服務中尋找答案。
堅持大膽受理、獨立審判原則。在的一份匯報中,記者看到“暢通立案渠道,解決行政案件‘告狀難’現象。”
在辦理行政案件時,滕啟剛堅持有案必立,著力解決群眾“不知告”“不會告”“不敢告”的“三不”問題。
案件是社會的“晴雨表”。在千山法庭工作期間,滕啟剛發現轄區離婚案件逐年上升與征收補償款之間有聯系。為了防止村民被一時的利益沖昏頭腦,滕啟剛在處理離婚案件和下鄉普法時將“前進一步是孤獨”“后退一步是幸福”“不棄不離”幾句話制成對聯,掛在調解室中和巡回法庭的宣傳架上,一點巧思反響良好,滕啟剛倍感欣慰。
接訪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因為善于做群眾工作,每有重大接訪任務,院領導總會想到滕啟剛。在遼寧高院部署的某次接訪任務中,18天里,滕啟剛專攻“老戶”,共解決30余起行政案件,并寫下了萬余字的接訪經歷,寫出《如何解決城市征收補償上訪案件的一點認識》調研文章。
新時代,新理念,新格局。7月,千山區法院與千山區司法局聯合建立千山區行政爭議調處中心。彼時,千山區法院行政審判庭集中管轄鐵西、立山和海城轄區內行政爭議案件。作為庭內唯一員額法官,、,滕啟剛分別辦理案件155件、161件,結案率均為100%,平均審理天數僅45天。在已經滿負荷工作的情況下,滕啟剛主動擔當,負責牽頭調處中心工作。
這是滕啟剛去世前頭疼了好幾周的案件。李梅(化名)和郭力德(化名)是二婚重組家庭,有一處共有財產被當地政府征收,簽訂補償協議時只有郭力德一人,李梅并不知情,后下發補償款時被李梅發現。8月,調處中心受理了李梅要求確認某綜合執法局《關于對郭力德補償的協議書》無效一案。
立案后,滕啟剛第一時間作出財產保全裁定,凍結補償款672萬余元。緊接著,滕啟剛找到綜合執法局了解在簽訂征收補償協議時是否盡到了審慎審查義務,是否存在委托授權簽訂等情況。在調查之后,他發現綜合執法局并未履行調查義務便簽訂協議。只要撤銷該征收補償協議,案件也就結了。然而,滕啟剛認為,這起案件是因為家庭內部財產分配存在嚴重分歧引起的,簡單一判,案子能了結,家庭矛盾不能解決。于是,他將其家庭糾紛納入案件的調解中,找到第三人郭力德與原告李梅兒子共同到法院調解此案,重新調整了補償協議,原告與第三人也簽訂了調解協議。在解除凍結款時,滕啟剛一并將征收補償款為李梅和郭力德分配完畢,家庭多年恩怨就此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