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供大家參考!
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1
怎樣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這個問題很廣泛,我覺得無論任何一個人都沒自信說自己是一個很專業的幼兒教師,我們唯有把往專業那一方面靠近,而不會真正的做到專業。近期通過學習《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了解了一些作為教師的專業性和技巧性問題,對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幫助。
書中介紹了專家的一些經驗,以及以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對我們以后的教育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著“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于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于游戲活動,室內活動多于戶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系自己的教學,雖然今時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我在教育活動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預了孩子們的自由學習,有時自己說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忽視了他們的接受能力。特級教師閔傳華提出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理念,我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教師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不能像牽馬一樣,牽著孩子走,教師應該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多的去幫助兒童,也才能給兒童創造更多的學習空間。
一個教師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系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么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說他們聽得懂的話,把教育融進游戲和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的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向專業化方向成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幼兒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愛心”是一個教師的首要具備條件!
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2
逛書店的時候偶然看到了《給孩子當下的幸福》這本書,因為剛剛有了孩子,所以,單單只是這個題目,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樣才算是給了孩子幸福呢?又究竟怎樣才算是給了孩子當下的幸福?
我們設計了太多孩子的幸福未來:給他攢錢,給他買房,給他買車,讓他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好擁有一份美好的人生。為此,我們拼命上班賺錢,有時,有些父母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年連孩子的面都見不上,哪里談得上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其實有很多孩子,只盼著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期盼著爸爸媽媽與自己玩,哪怕是最簡單的藏貓貓,也會讓他們樂此不疲,哪怕是隨手撿起一根小樹枝,也會是他們最好的玩具。與其讓孩子將來接納父母所給予的幸福,不如給孩子當下的幸福,讓孩子真正接受成長的快樂,遠比給予他將來的幸福要實在的多。
就像馬老師書中所言,讓孩子自己撅著屁股在沙坑里自由自在的玩一上午,讓孩子滾著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里撒歡,讓孩子和小伙伴們一起痛快的玩個夠……這就是給孩子當下的幸福,我們也本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事情。所以,當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專注的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臟雙手玩泥巴時,請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的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不要嘲笑他,因為,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這種幸福,人人能給予,簡單又隨機,那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也希望我所教的孩子在我所教的當下都能感受到幸福。看完書后,我最深的體驗是:他們的老師是自然的、不著痕跡的、以孩子們愿意接受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很少說“不”,他們看似不動聲色的動作、言語,卻是包含了許多對孩子們的尊重、理解和愛。
細細想來,也的確如此。想想我曾經教過的孩子們,玩個橡皮泥,因為害怕他們把桌子弄臟,我不許他們這樣,不許他們那樣;擺個雪花片,因為害怕他們太吵,又不許他們這樣,不許他們那樣;上樓玩個輪胎,因為害怕收尾時太費時費力,又不許他們這樣,不許他們那樣……好像有很多個時候都是在說著“不”。一個個“不”字,不知道磨滅掉他們當下多少小小的幸福。
以后,我也應該像馬老師所言,多多運用言語的智慧。玩個橡皮泥,說再多個“不”,他們也還是會把桌子弄臟,不要怕臟,臟了可以教他們整理干凈。我們可以隨便捏兩下,捏個歪歪丑丑的小人,讓孩子們知道,原來捏出個東西是這樣的簡單,進而興致勃勃又自信的開始自己的創作。期間,橡皮泥可能會散落一些,掉的桌子上地上哪里都是,我們可以言語引導:捏出個掃把,打掃一下,捏出個筷子,把垃圾夾走,捏出個垃圾桶,用來放垃圾,捏出個吸塵器,吸一吸地……制作東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制作的心情和樂趣。
同理,玩個雪花片聲音太大,太吵,說再多的不要吵,不要吵,他們也還是會吵。本身孩子們的樂趣就是玩玩鬧鬧說說笑笑,我們沒有理由制止,只是在非常吵鬧的瞬間,可以加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讓他們短暫的保持安靜,然后,引導他們搭一條安靜的小橋,再擺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在河中央放一條漂亮的小魚,用悄悄話告訴小魚什么什么……可以加一個安靜的小故事,引導著孩子們將小故事情景再現一下,孩子們感受到那種氛圍,被小故事吸引,并忙于創作,怕是也不會再無端吵鬧了吧!
戶外場地,最是孩子們能撒歡的地方。我班孩子最喜歡玩輪胎。他們推著輪胎先是各自玩著,然后小群體聚成了一堆,輪胎也依次擺開,他們坐在輪胎的洞洞里說說笑笑,一臉的幸福。慢慢的,聚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推過來的輪胎也越來越多,有些有力氣的男孩子把輪胎摞高,有些女孩子把輪胎依次擺開,一會兒,輪胎長長的被擺成了個圓。有些孩子在圓里說說笑笑,有些孩子在圓上蹦蹦跳跳,擺出來的輪胎高高低低,圓圓的像一個城堡,城堡里的王子公主們忙著為城堡造門,裝扮,大汗淋漓卻一臉歡笑。很多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天氣太熱,他們把輪胎都拉出來擺成這樣,收尾的時候不免要多說好些話,多花好些時間,然后,看見他們亂擺輪胎的瞬間,就會制止,會說“不”,在說“不”的時候,他們當下那種“想要擺的”幸福也就給說散了。收尾再長,也不過就多幾分鐘,帶孩子們出來就是玩的,就是找快樂,不能因為害怕麻煩,而讓孩子們當下玩的快樂大打折扣啊。
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獲很多。很多我感覺都能運用到我以后的教學實踐當中。孩子們的成長只有一次,當下的幸福過后也不能彌補,所以,在每個當下,我都愿意耐心陪同,也愿意悉心傾聽,更愿意靜靜等待,愿意與孩子們一同玩耍,共同成長。
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3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書中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閱讀完此書后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比如說: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人們對生活經驗的感受,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體現。作為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的我來說,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舒適感,一種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感,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兒一聲甜甜地“老師好!”幸福就是孩子們燦爛的微笑,撒嬌的吵鬧,熱情的擁抱……
——用欣賞的眼光獲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們要用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兒,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在教育教學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足跡,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你將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寬容的心態得到幸福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可愛之處,要多學習其他幼兒教師的可取之處,面對一件事情,要用一顆全面寬容的心來衡量要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其實得到愉悅感并不難,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處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教師,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當你在迷茫的仰望別人的幸福時,而有好多人也仰望著你的幸福。凡人就該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樂,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實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瑣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陽出來開始新的生活中。
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4
閑暇之余,讀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秘。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最生動的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并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想法,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小學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里還提到:我們無論多么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往往將一切事務全部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愿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沒有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干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于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了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兒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5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便游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教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教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余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教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提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松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教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鑒王國維先生對于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于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我。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愿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并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教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供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范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