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心得體會600字
法律,一個莊嚴的名詞,它仿佛一棵樹,護佑著每個“我”,仿佛一把傘,給予人安全感……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法治心得體會600字,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法治心得體會600字精選篇1
法律是神秘的、威嚴的、崇高的、神圣的。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于這個規范的存在,使得這個社會變得有序,人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
法律如同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在船內活動的空間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這艘船的底線,就會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懲罰!如何做到遵紀守法呢?我們首先要從了解法律開始,做到以后我們還必須要遵守法律,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學生,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在校園里,我們應彎腰撿起地上的瓜皮紙屑,在生活中我們應盡力的去給予他人一些幫助,在課堂上,我們應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在課后,我們應認真復習,積極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作為一位路人,我們也時要遵紀守法。路上沒有人過馬路,于是汽車司機們的內心產生了矛盾,我們到底闖不闖紅燈呢,于是就產生了一部分人仍然遵守法律不闖紅燈,而另一部分人則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會被抓住,你逃得過一千次,一萬次,但你總有一次會被發現,最終難逃法網的懲罰。到那時他們將在莊重的法庭上,等來最后的判定,耳朵里聽見的便是一個人的懺悔,眼睛里看見的便是一個人的悲傷。既然是一個觸犯了法律的罪犯,那么法律一定會嚴懲,法律給他的這次教訓,也許會讓他開始重新做人。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從不冤枉好人,也不會遺漏任何一個壞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是公正無私,懲惡揚善的代名詞。有一個大學生酒后駕車,在學校里,耀武揚威沒想到撞死人了,還有多人受傷,這個大學生被老師和領導們叫去談話,可他卻神氣十足地說:“我爸是國家干部,有本事你來抓我呀!”最后領導們還是去告了他,這個大學生沒有逃掉法律的懲罰。即使你們的父母官再大,在法律面前都沒有任何用處,只要犯了法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嘛。
社會上有些人為了多賺錢,到小區里,馬路上偷了井蓋,在公共廁所里偷紙巾或者偷走公共器材,這些行為不但是犯法的,同時也是沒有道德的行為,“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個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從中我們要以小見大,一個人一旦道德敗壞,那么他就很可能會做違法的行為,所以我們要有好的修養和道德。
法律是正義之火,法律是和諧之基,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發展進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養;法律是實踐之果,有了法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此我們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法治心得體會600字精選篇2
“法律”這個詞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或許有些陌生,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常常會問:“小學生又不會犯法,需要懂法嗎?”但老師的回答常常是:遵守法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小學生當然要懂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的明白,法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有人要闖紅燈你就要上前去阻止他,這就是交通法,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地方有交通法,如:在十字路口,做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摩托車上只能坐兩個人;自行車要在自行車道內行駛。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些法則,每年還會有那么多的中小學生死于交通事故嗎?中小學生正處于花樣年華,卻這樣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逝者已矣,但最傷心的還是他們的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體會啊!
一個有關報道:北京少年——小新,沉浸在網絡里,學習成績直線下滑,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了,6月上旬,他竟然偷了爸爸的元錢,在網吧里呆了一個多星期,父親的打罵已經對小新不起作用。小新想到了去偷爺爺的錢,深夜,他來到了爺爺房間,一心想拿到錢的他,慌亂之下砍死了奶奶,砍傷了爺爺,逃了出去,第二天小新來到公安局自首,他說,它最想念的是他的奶奶,如果讓他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選擇,他一定會選擇奶奶。說到這,他痛苦起來。
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在生活中以法律為準繩,注意自己的言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心得體會600字精選篇3
隨著社會的發展,依法治校漸漸成為受人關注的話題。
但在現實當中,能深入思考這一問題的人并不多。
我記得天逸子說過一句話,但因原句與我們此時此刻討論的話題并無大多意義,所以我改動了一個字,變為“以法敬人,人們都服從你,以法敬神,神就保佑你,以法敬天,天就會相助你。”
我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邊思考一邊揮筆,心為之觸動,會不會太違心了點?
但我依然要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說說自己的看法。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遵紀守法,因此,背學生守則,抄學生守則,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加強學生法律知識教育,使學校形成一種教學秩序好、教育質量高,師生積極上進的精神風貌。
但我一直都想問,若這些真的起到了作用,那為什么還經常出現穿校服戴校徽的人到處打架顯威風,學生時代臟話連篇的現象。
哈佛大學校長鮑克說過:“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證的學者才能去探求科學真理。”這就是哈佛教育。
但在現實中,法律在學校往往成了擺設。我們常常因為對法的無知而使自己囚禁在極度的不安中,沒有安全保證,校園的學習生活會變得很焦慮。
哈佛知名是因它的精神。哈佛在世界上的名氣與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最重要的是捍衛學術的自由,注重教育的獨立地位和尊嚴,并堅持了它的獨立性,拒絕將神圣的學術世俗化、庸俗化。這一切都離不開對法的遵守和實踐。
哈佛的榮譽不在于校舍和人數,而在于除教條外的自由,一所真正偉大的學校,應該有一個核心,能聚集各地的自由思想者,而這些自由思想者絕不是那種聽盡老師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后還跑去打架的人。我們要恪守教育理念,不能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私欲,堅守原則,但更要思考的是,教與不教,該教的不該教的,哪個才重要,哪個收益最大。
一個年輕的教師和一堆青春期的學生共處一個屋檐,只有融洽的相處才能使每一個人內心溫暖,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遵紀守法。
想想那些在教育背后的呵斥聲,尖銳的問題刺痛著現實,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法的意義和價值。
依法治校本不難,難的是去實行,如何去落到實處,發揮法的作用。
法治心得體會600字精選篇4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簡簡單單的諺語告訴了大家規矩的重要性。自古以來,規矩就無時無刻不在人們身邊。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也在不斷變化。到了今天,規矩仍以成千上萬種形式出現,但是最大的規矩應該算是法律。
自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推廣法家韓非子的思想時,法律漸漸了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讓秦國興盛起來,一統天下。經過改朝換代,法律也是在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
法律,簡單地說,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用以規范人民行為的一種載體。像“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法;九年義務教育屬于義務教育法;懲罰惡人靠刑法等等都是法律的例子。
法律約束著每一個人,法律讓社會更加安定、更加和諧,讓生活更加美好。但還是有不少人以各種理由,觸犯法律,甚至還企圖通過法律的漏洞占便宜。對于這樣的人,法律會給予相應的懲罰。
最小的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最常見的要屬于闖紅燈了。隨時隨地都能見到闖紅燈的人。“紅燈停,綠燈行。”是三歲小孩都清楚的規矩,然而能有幾個人遵守呢?法律是嚴格的,記得前不久北京罰了兩萬闖紅燈的行人,每人10元。曾記得去惠州時每一處斑馬線都有“行人闖紅燈罰十元”的標志。想起平時自己為了節省一點時間,闖了不知多少次紅燈,真是倍感羞愧啊!
如今人們生活提高了,但依然存在小偷小摸的、敲詐勒索等非法行為。無論他們的手段多么高明,都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
每個時代都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人,他們的下場只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不管有多大的權利,不管有多大的膽量,終究要被繩之以法。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要遵紀守法,做個正直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排除非法行為出現的可能,共同創建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大家庭。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法治心得體會600字精選篇5
泥土有了樹根的束縛,才會變得緊實有肥力,流水有了河岸的束縛,才會源遠流長,人系上鞋帶,才會跑得更遠。束縛,何嘗不是一種愛?法律亦是如此,既約束人,又保護人,看似遙不可及,卻與我們青少年息息相關。
作為青少年,在一心“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關愛生命。青少年不僅是社會總的弱勢群體,而且處于青春期,叛逆、沖動、暴躁,極易與人發生沖突,“校園暴力”仿佛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倡導“學習憲法,共創美好家園、校園”,我們應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做一個學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所以我們應了解一些幾點法律常識。
一盜竊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財物。二傷害罪,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普通傷害罪,重傷害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罪。三恐嚇取財罪,用不正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四賭博罪,同學們在校玩耍時,不可使用賭博性玩具,也不可以提供賭博工具和環境,否則就算沒玩,你還是犯了法。五毀壞公物罪,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供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愛惜。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中學生應防微杜漸,知法、用法、善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青少年,我們應知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我們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守護法律底線,努力成為社會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