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演講稿經典
寫演講稿前要了解聽眾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知道他們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優秀的弟子規演講稿經典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弟子規演講稿經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1
我的爸爸媽媽都愛讀書,我們家的書架上有好多書。我最愛讀的的是《弟子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告訴你吧,因為我讀了《弟子規》以后,變得更孝順、更懂事了,老師和爸爸媽媽都經常表揚我,我太高興了!
以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還在網上下載了一份,叫我自己去讀,可是有好多字都不認識,而且讀不懂,所以我沒有認真去讀。今年暑假,學校布置我們和家長那一起閱讀《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必須會背。
于是假期里我就和媽媽一起讀《弟子規》。媽媽叫我自己先練習讀,可是我有很多字不認識,就去問媽媽。她開始還要告訴我這些字的讀音,可是一會兒她就不耐煩了,因為媽媽覺得我老是打擾她看書,就叫我自己去查字典。通過查字典,我認識了好多新字呢。可是我根本不懂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媽媽就給我講解。有些句子的意思她也拿不準,就去查閱資料,然后給我講。通過誦讀,我知道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懂得了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還知道了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的禮儀和規范。
我讀了“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明白了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聽從。如果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你,就應當虛心接受。即使爸爸媽媽批評錯了,也不能頂嘴。‘‘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知道了爸爸媽媽叫你,行動要快。爸爸媽媽需要你幫助他們做事的時候,不要偷懶,要認真。所以我在家里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都馬上去做,從不磨蹭,也不偷懶。
我又讀了“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知道親人生病了,要在床邊好好地照顧病人,我就像這樣做的。開學不久,媽媽生了重病,媽媽輸了液過后,身體非常虛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我就在家陪媽媽,給她倒水,給她拿藥,幫她把床弄暖和。有一天,媽媽要去睡午覺,叫我給她熱一點中藥,我怕媽媽空腹喝中藥對胃不好,還給媽媽煎了一個荷包蛋。還有上一次,快要九點了,媽媽還沒有起床,我想媽媽以前每天給我做早餐,我也該回報媽媽,于是就給爸爸媽媽做了一碗荷包蛋,媽媽很高興。媽媽表揚我,我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雖然不能報答媽媽,但是要試著報答嘛!”媽媽親親我的臉,感動地說:“你怎么這么孝順呀!”我說:“都是你把我教得好。”媽媽激動地把我摟在懷里。在我們的照料和關心下,媽媽健康了許多。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生病了,我要多做家務事。你以后病好了,我也要多做家務事。”我說到做到,在家洗碗、拖地、抹灰、炒菜,到超市買菜,給媽媽端水送藥,按摩捶背,每天給媽媽講笑話,讓她開心。媽媽很感動,天天都要表揚我,說我能干,夸我孝順!
我讀了《弟子規》,懂得了許多道理。以后我還要多讀這樣的經典好書,長大后成為品德優良的好人。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伴我成長”。《弟子規》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凝聚著儒家千年的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在《弟子規》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八個部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入則孝了。入則孝,顧名思義,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說的好“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萬事孝為先。孝,其實很簡單。孝就是父母回家時遞上的一杯溫水,就是父母生病時關心的問候,就是要做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弟子規》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孝的重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努力做一個孝順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老師教我們讀《弟子規》,老師主要講了《弟子規》中“入則孝”這部分的內容。講的是我們應該怎么做一個孝順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讀的很快,讀完后,蔣老師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有沒有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沒有搶玩具?在學校有沒有和同學打架?坐公交車有沒有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見到老師有沒有向老師問好?老師問我們平時是不是都是這么做的。這時,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想到了昨天媽媽在檢查作業作業時,我有一個拼音寫錯了,媽媽向我指出了錯誤,可是我卻很不高興,還生氣,一晚上沒有理媽媽。
今天讀了《弟子規》,我才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古時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卻沒有做到。媽媽向我指出錯誤是為了幫助我改正,我怎么還可以發脾氣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媽媽道歉,向媽媽說對不起。
以后我要象《弟子規》里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為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里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時都沒有做到,媽媽叫我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 ,不能及時的去做,還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批評教育時,也不虛心去聽。
上面這些我都沒有做到,以后還要多學習怎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4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于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獲可真不少。后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后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范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盡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5
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說的“道德”。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復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六(2)班的張晨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學會感恩》。“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這段熟悉的旋律吧。新學期開始,我校為進一步加強師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養,開展了學習并踐行《弟子規》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的“入則孝”部分,對我的影響最深。
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對我們這些喜歡我行我素的獨生子女來說,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我們只會一邊玩電腦或做著手中的事,一邊聽父母嘮叨,但其實已經左耳進右耳出了;我們只會冬天的時候讓父母幫我們暖被窩,夏天的時候讓父母想辦法幫我們解暑;我們只會想方設法地溜出去玩耍,然后疲憊不堪地回來,卻還要父母幫我們端茶送水。
同學們,當你在享受這些幸福時刻的時候,可曾想到了感恩,可曾想到了回報。可能同學們會問:感恩?感恩誰?回報?又回報什么?其實很簡單,感恩我們的父母,回報我們的父母。或許只是臨別時的一句叮嚀,或許只是見面時的一句問候,或許只是午后的一杯清茶……其實,只要我們留心,一個很小的細節都會讓父母記憶猶新,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讓父母倍感欣慰。
烏鴉反哺,尚知母恩。今我少年,孝道弘揚。同學們,讓我們從《弟子規》開始,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盡我們的全力,使我們的民族美德再放光華!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7
最近,我讀一本書,它是《弟子規》。我每天都會朗讀兩句,每天都會背兩句,到期末,差不多整本就背下來了。
這本書很有意思,三個字三個字的成一句,就像順口溜一樣輕輕松松就能背下來。
這本《弟子規》的原名是《訓蒙女》,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我記憶深刻的一句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每次讀著兩句的時候,都不想在我媽媽面前讀,因為,媽媽平常叫我做事或幫忙的時候,我總是慢慢地,懶懶地過去,媽媽很生氣。所以,一讀到這句,就害怕媽媽又嘮嘮叨叨地沒完。
還有一句: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我自己讀完了這兩句,就開始理解這兩句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事再小,也不能擅自去做,東西再小,也不自私藏起來據為己有。我看了看意思,跟我理解的差不多,我特開心,感覺自己有了很大的成就。
我很喜歡《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又有意思,又容易理解,還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正確,怎么做是錯誤的。我很喜歡它。
弟子規演講稿經典篇8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廈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為人子弟,在家里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后,還有剩余精力就去學習文化。
大家可能都知道上古時期的舜帝吧,孝順寬厚的舜帝,他出身卑微,七代以來,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他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舜的生母早已去世,瞽叟再娶,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叫象,象很講究享受,待人很命傲慢。瞽叟偏愛后妻所生的兒子,總是想殺掉舜,但他都躲過了;可是仍然孝順地事養父親、后母和弟弟,而且越來越來恭敬,一點都不敢怠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因為孝順父母而出了名。三十歲時,堯帝詢問有沒有可以做天子的人,四方諸候都推薦舜,說只有他甚當比任。于是堯就是兩個女兒給舜,來觀察他內存在的德行;還派九個男人和他相處,來觀察他的外部表現。
舜的修養很深,處世嚴謹而且有威嚴,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在短短一年內,舜所居處的地方都發展成了村落,兩年之后,成了小鎮,三年之后就成了都會。普天之下的清明德政,都是以舜帝開始的。舜帝在位三十九年,繼續了堯時的太平盛世,被稱為“堯天舜日“。
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么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為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
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為鏡,以古為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里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后,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里,看到地上有一塊臟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干凈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里浸泡幾分鐘,再在水里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為祖國報效,為班級爭光,為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