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色愛國事跡
愛國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你是否在尋找“中國紅色愛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國紅色愛國事跡大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紅色愛國事跡精選篇1
白陽珍,華池縣南梁鄉荔園堡村人,1872年出生,1933年參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南梁第一個農民聯合會——金岔溝農民聯合會主任。那時,他已61歲。
在南梁根據地開創前,白陽珍一家酷受地主老財和團丁土匪的剝削和欺凌,靠開點零星荒地和租種地主部分薄田度日,稍遇年饉,全家老小便只得靠采集野果、野菜充饑,盡管如此,他還時常接濟比自己更窮的鄰居和鄉朋。1928年,隴東大旱,村民饑餓難耐,白陽珍積極鼓動村民們同地主豪紳斗爭,說:“饑荒年,人命關天,餓死的人都是膽小的,他們(指地主豪紳)為富不仁,就應硬來!”在那場鬧饑荒的斗爭中,白陽珍勇于反抗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現,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以后,大家每有拿不準的事,都來找他商量。
后來,劉志丹在南梁組建起一支革命武裝,嚇得地主和反動民團惶惶不可終日,廣作欺騙宣傳,稱這支革命武裝為“土匪”,村民們也個個膽戰心驚。白陽珍不偏聽偏信,處處留心打探情況,并把探聽到的情況告訴給村里人。開始人們還半信半疑,后來游擊隊在南梁鄉荔園堡一帶活動,他們所表現出的嚴明紀律,使群眾進一步受到了實際教育,都說他“人老見識廣,說話都是有準兒”。從此,群眾見了游擊隊不但不躲避,還親切地稱呼為“我們的游擊隊”。
1933年10月下旬,張策等受陜甘邊黨的指示,來到南梁開始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準備工作,經常在白陽珍的家里落腳。在張策等人的指導下白陽珍走上了革命道路,積極協助張策在荔園堡附近組織和發動群眾。他不顧年老體邁,走遍荔園堡川的莊頭院落,挨門挨戶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和共產黨的政策,聯絡農民積極分子。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梁地區第一個貧苦農民自己的組織——金岔溝農民聯合會,白陽珍被推選為主任。當時缺乏革命骨干,他還讓兒子白天章參加革命,并時常叮囑兒子:‘“要把革命的事干好哩,就是掉腦袋,也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當時,農民赤衛軍沒有武器,他就發動群眾搜集廢舊鐵器,同鄉鄰趕制紅纓槍和大馬刀,發給赤衛隊。白陽珍一心為革命的行為,曾受到當時陜甘邊區負責人的的多次表揚。
南梁一帶革命形勢的蓬勃發展,震懾了國民黨軍閥和地方反動武裝。1934年春,國民黨地方軍閥仇子康部和慶陽譚世麟民團千余人向南梁發動大規模“圍剿”。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主力紅軍轉移外線作戰。4月28日,敵人進占荔園堡,大肆燒殺搶掠,搜捕革命干部和紅軍家屬。那天下午,一部分敵人徑直向金岔溝撲來。這時白陽珍正在后溝組織群眾轉移、堅壁物資,聞訊后,迅速布置群眾轉移,自己留下收拾現場。不一會兒,只見前溝塵土飛揚,敵人的馬隊涌了進來。白陽珍看到群眾剛躲過敵人的視線,還沒走遠,十分焦急。情急之下,他故意跑出村子,向溝臺對面的一條小河溝跑去,敵人果然發現了他,一窩蜂向他撲去。白陽珍被捕了,群眾脫險了。
敵人把白陽珍捆綁起來,關押在閻洼子村的一孔窯洞里。當他們得悉被抓的就是白陽珍后,如獲至寶,先后用壓杠子等酷刑逼訊他,企圖從他口中掏出急需的情報。白陽珍年老體弱,被折磨得遍體鱗傷,但他強忍劇痛,英勇不屈,拒不回答敵人的任何審問。無奈之下,譚匪在1934年5月4日佛曉逃竄前,用鍘刀將白陽珍殺害,那年他62歲。
白陽珍犧牲了,他在黨的指引下,晚年以火一般的革命熱情,投身于創建南梁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為革命做了許多重要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催人淚下的“黃昏頌”……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鐫刻在高聳的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上,也深深銘刻在每個華池兒女的心里。
中國紅色愛國事跡精選篇2
文天祥是是中國古代的愛國英雄,他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衛祖國,值得我們敬佩他的愛國事跡很多,下面我就講幾個給你們聽聽吧!
有一次,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部崩潰,文天祥立即那家資來充軍資,又組建了一支十萬余的義軍,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抵擋不住,這場仗被元軍打敗了。次年正月,元軍攻打來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軍的大營里,就被他們捉住了。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顏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到達了福州。
由于文天祥一心為國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處死了。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回憶了文天祥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震撼了:文天祥被關在牢里,可是惡劣的環境只能摧殘他的肉體,卻不能摧垮他愛國的堅定信念。
在心狠手辣的敵人面前,他英勇不屈;在堆積如山的金錢面前,他始終不為其所動,真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寧可為祖國犧牲生命,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表白、用自己的鐵骨向世人證明、用自己的精神向世人宣告:寧可亡己不可亡國,國家不會亡!英雄文天祥雖然永遠地走了,但他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他的一顆愛國心永遠照耀在祖國大地,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我要時刻銘記著生我養我的祖國!我會永遠像愛母親一樣愛我的祖國!
中國紅色愛國事跡精選篇3
抗日戰爭時期,冀中白洋淀有個聰明勇敢的男孩叫張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張嘎目睹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和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被抓,因此悲痛欲絕,決心報仇,毅然出發去尋找打鬼子的游擊隊伍。在路上,他誤把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想繳他的槍而鬧出笑話。后來,人小鬼大的張嘎繳了胖翻譯的“真家伙”。
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到了老鴰窩里。經過區隊長的教育,張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一次戰斗中,他受了傷在老鄉家里修養。在游擊隊攻打敵人崗樓時,他偷偷從老鄉家里跑回參戰,不幸在進城偵察時被捕。在敵人面前,張嘎剛強不屈,并在戰斗中逃了出來,并配合游擊隊拔掉崗樓,救出鐘亮。戰斗勝利了,區隊長代表部隊表揚了張嘎,張嘎終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
中國紅色愛國事跡精選篇4
今天,我在家里讀了《黃繼光》這篇文章,讀完之后,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卻平靜不下來,故事主要講得是一名平凡的戰士黃繼光,在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中,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用他的胸膛擋住了瘋狂的子彈,戰爭勝利了!而黃繼光卻永遠的沉睡在了戰場,黃繼光用自己的生命換得了戰爭的勝利,黃繼光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放棄了充滿希望的未來,黃繼光是一位為國家爭光添彩的好戰士!
想想當時黃繼光當時的決心,再看看我們,黃繼光寧愿為祖國利益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甚至都不愿意幫父母干家務活,不愿在學習上下一份決心,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用多少個烈士的鮮血換來的?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是用多少個烈士的頭顱換來的?老一輩的戰士寧愿勇敢地面對死神的威脅,也不愿當一個拋棄自己祖國的賣國賊。正是這些敢于為祖國獻身的烈士,激發了中國人欲要和侵略者決一死戰的決心,想想南京大屠殺的現場,數不清的中國人倒在了鮮血中,到處都是日本人放肆的笑聲。人頭落地,血流成河,是共產黨救了我們,是舍己為人的烈士救了我們,我們要好好的學習,不要辜負了老一輩爺爺奶奶的希望。
是啊!正如___說的:生得偉大,死得光榮。黃繼光對面前的刀槍火海都不怕,只為了祖國不受外國的欺凌,他張開雙臂,向激烈的槍口撲去,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中國人的骨氣。“豪氣貫日月,英風照大地。”他這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我的心顫抖了一下,我們現在這種悠閑自在的生活和他們那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生活能比嗎?他們那種敢于犧牲的精神我們有嗎?他為了國家浴血奮戰,而我們卻是為了自己而學習。想到這,我感到內心無比的羞愧。
我們胸前的紅領巾為什么這么紅?這代表著戰士們的鮮血,戰士們抗擊侵略者灑下的鮮血!想想,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的什么精神?是敢于奉獻自己,為大家著想的美好品格!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好好學習,不辜負了祖國對我們寄托的希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紅色愛國事跡精選篇5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于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饑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么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后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