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
作為中國的優秀航天員,他們把載人航天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深深烙印在了無數被感動的心靈中;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1)
在__航天史上,乘“神五”飛出地球的楊利偉是第一位天空人。作為楊利偉的隊伍和好朋友,景海鵬那時還不為人所知。直到“神六”發射時,與劉伯明搭擋的他成為第二梯隊成員,不少人才知道,在表里河山的山西省,關公故鄉出了一個名景海鵬的航天員。
記者至今仍然記得,“神六”發射的前夜,景海鵬的家人在東楊家卓村老家的西房里看電視的場面。當時,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海鵬的弟弟海龍也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家里,加上海鵬的妹妹艷芳一家和一些為他們高興趕到的鄰居。景海鵬老家是熱鬧非凡。
后來,看到兒子沒有成為“神六”上的航天員,景靠喜仍然感到非常高興。“沒有用上第二梯隊,說明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先進可靠。我相信“神七”發射時,兒子會更神氣。”而這一預測果然說中了。這次“神七”發射,景海鵬成了正選的3名航天員中的一個。他是山西當之無愧的第一個太空人。
從1993年選入國家航天員大隊后,景海鵬只會過兩次老家。一次是1998年,景海鵬的兒子還很小時,他匆匆忙忙趕回,接父母去他北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_年底才會到運城老家。
景海鵬的第二次回家,是20_年。那時“神六”已成功發射并返回,他雖是第二梯隊人選,卻已被大眾媒體放大成了幾乎婦孺皆知的大名人。聽說他回到運城,記者還專門趕去見他。晚上在景海鵬住的弟弟景海龍位于中心血站后的家單元樓客廳,記者還與一身戎裝,話語不多卻英氣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運城的影響記錄。
因為訓練的任務重,景海鵬第二天就和妻子、兒子匆匆返回北京,滿打滿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僅很少回家,連電話都很少打。對此,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卻絲毫沒有抱怨兒子的意思,一直夸他們的三個兒女都很孝順和成才。景靠喜還嫌王珍玲有時念叨,嚷人似的說:“咱海鵬是國家培養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給家里打電話。”
景海龍作為弟弟,__時也很難與景海鵬有聯系。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和哥哥的通話次數都十分有限。多數的時候,是哥哥給他發短信,要他照顧好父母,注意兩位老人的身體。而從去年后半年到現在,進入訓練的哥哥沒有和他同過一次話,也沒發一次信息。他發的信息也沒有回復。他說,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則說海鵬一直給她寄錢。按海鵬的說法,是海龍在老家照顧兩位老人,他不能讓弟弟在經濟上受屈。每年,海鵬都要給父母寄上四五千元,進入準備上“神七”的封閉訓練后,海鵬不能與家人聯系,在北京航天城的張萍就安排給公婆寄了一次錢。去年海龍買新房時,盡管告哥哥款已夠用,海鵬過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筆數目不算太小錢。
景海鵬最后一次和家人聯系,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當時將電話打在東楊家卓村老家,在問了父母的身體情況后,提醒父母別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接電話時,景靠喜心里雖想知道這次兒子是否會上“神七”,又明白兒子不會告訴他。最后,他只是說兒子不要操心他們,好好訓練,一旦有任務,就一定能圓滿完成。
最__一個月,隨著“神七”發射日期的越來越__,不斷有來自各地的記者采訪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景海龍也是應接不暇。得知兒子是“神七”航天員的熱門人選,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興。看電視,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臉慈祥的景靠喜說,“神六”時兒子未能上天,自己當然希望此次他能夠一償夙愿。但是“上不上天我們都高興,這是國家對他的考驗,希望他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2)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隨著一聲巨響,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三位航天員中,有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亞平。至今,我的眼前仍時不時的浮現出她出發前的畫面。在送行人群自發唱起的國歌聲中,王亞平的眼里泛著淚花,而她的女兒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尤其擅長長跑。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和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空軍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長發,來不及悲傷,就投入到了緊張的理論學習及艱苦的軍訓中。那時候,面對枯燥的理論及高強度訓練,好強的她始終咬緊牙關。拉練、跳傘、游泳等特訓科項目更是不甘落后,能爭第一不做第二。特別苦時她也曾偷偷哭過,但不服輸的她總是擦干眼淚,又繼續訓練。兩年后,她順利地進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員帶領下飛上藍天,當穿過潔白的云朵,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自豪和驕傲。盡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樣穿漂亮衣服,沒有充足時間打扮自己,可作為飛行員,這種暢游藍天的感覺,別的女孩永遠也體會不到。
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選拔,她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她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投入訓練。剛開始,由于一直沒能突破超重訓練二級,身體極限難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員中“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努力沒有白費,第二年她的成績就達到了一級。
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王亞平笑著說:“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跑道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下去,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
輝煌的背后,是堅持不懈努力與數不清的艱苦訓練。為了圓航天員的飛天夢,她背著200公斤的水下訓練服,連續在水下工作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她手腳都不聽使喚,連夾筷子的力氣都沒有了。盡管如此,王亞平也從來沒有退縮過一步。她立志要成為一名飛出地球的航天員。她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會穿上宇航服,成為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鮮為人知的是,王亞平在成為航天員之前,曾經是軍隊中的運輸飛行員。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亞平開著軍機救災。此外,她還參加過多次重大任務。2010年5月,王亞平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2013年6月,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執行任務。2019年12月,王亞平入選“神舟十三號”任務乘組。2021年10月,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進入空間站。在這11年間,王亞平的生活只有訓練與學習兩件事。她深知,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拼搏,只有每天刻苦訓練,才能每天取得進步,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王亞平也深知,女性與男性由于生理結構不同,天生在力量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制約王亞平飛天的最大阻礙。但通過不斷的訓練,王亞平縮小了與男性航天員的體力差距。
11月7日,王亞平身穿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
這次航天員要在太空中生活半年時間,春節要在太空中度過,她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惜失去和家人的團聚時間,我想說,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3)
三探蒼穹
楊垱鎮明星街北端的一處兩層民房,是聶海勝母親張金秀晚年的住處。
2004年,當地政府得知聶海勝的母親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擠出有限資金8.5萬元,在鎮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樓給張金秀居住。
海勝老宅舊址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這棟樓房張燈結彩,門口的空地上擺著一部電視機,當地數千名鄉親在這里聚集,和聶海勝的家人一起見證歷史時刻。已中風臥病在床的母親張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兒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安全返航,樓房門口掛著氣球,鄉親們舞著獅子、吹奏樂器,慶祝航天英雄平安歸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射,聶海勝二度執行“飛天”任務,小鎮又一次沸騰。這棟樓門口搭起了象征喜慶的氣墊紅拱門,拉起寫有“海勝在天攬四海勝景,舉國歡慶賀神州騰飛”的橫幅。鄉親們又一次見證出生于棗陽的英雄宇航員,順利征戰太空。
“他是我們的驕傲。”明星街居民張女士說,8年前那熱鬧的場景她歷歷在目。
聶海勝的母親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聶新勝在棗陽城區工作,回鎮上這棟房屋的次數較少。“他在棗陽一中上班,在城里有住處,過年也不回來。”張女士說。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這棟樓房大門緊閉,門口停滿了車。
聶海勝家鎮上的房子
得知聶海勝可能三度執行“飛天”任務,張女士由衷地佩服。她說到了火箭升空那一天,小鎮可能又會熱鬧起來,鄉親們將又一次見證歷史時刻。
家鄉祝福
聶海勝是棗陽的驕傲,更是楊垱的驕傲。
在楊垱鎮政府服務中心的外墻,張貼著聶海勝穿宇航服的照片,還有他的個人簡介。
距聶海勝老家聶莊兩公里外的官廳村,坐落于這里的海勝希望小學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里原是楊垱鎮官廳小學,也是聶海勝的母校,為弘揚聶海勝的航天精神,棗陽市將學校更名。而聶海勝曾就讀的楊垱鎮一中,也已更名為海勝中學。
海勝中學八年級學生張謹謹說,自己從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員聶海勝的故事,入讀海勝中學后,老師經常會組織大家學習聶海勝的求學故事、英雄事跡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學校還組織了會談,號召大家向聶海勝等航天英雄學習,她深受鼓舞。
該校八年級學生楊怡茹說,聶海勝是楊垱鎮的驕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勝利歸來。
聶海勝曾說,自己兒時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多年以后,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翱翔藍天的空軍飛行員,更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宇航員,直上九天逐夢。
而且,他的逐夢之旅從未止步。已是57歲的聶海勝,三度探巡蒼穹,續寫傳奇。
聶海勝在“飛天”逐夢的征途上為何奮斗不息?從他曾說過的一句話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他說,人類太空飛行年齡最大的宇航員是77歲,雖然自己已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國家還需要,仍會勇往直前。
“海勝兄弟,你是我們的航天英雄,祝你勝利歸來!”站在聶海勝老宅前,堂兄聶金山隔空送上家鄉親人們的殷殷祝福。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4)
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2008年9月26日21時32分,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全中國人民都興奮不已。
神七3名航天員中,翟志剛性格最為活潑。翟志剛的家鄉在黑龍江省龍江縣。來自北方廣闊原野的鄉土氣息塑造了他活潑開朗、興趣廣泛的鮮明個性——他愛好書法,一手頗具個人風格的毛筆字被同事們稱為“翟體”。他擅長交誼舞,航天員們辦舞會,他總是滿場飛的那一個。文藝晚會上,模仿趙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愛生活。兒時貧困的家境讓他懂事很早,從小就會各種農活,鏟草鋤地都是一把好手。成為航天員后,不管訓練有多苦,他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他還是出了名的孝子。考上飛行學院后,一個月12元的津貼,他只留下兩元,其余全部給母親寄回去。
為圓心中飛天夢,這個來自黑龍江的農家子弟已走過10年艱辛路程。翟志剛與乘組同伴一樣,成為航天員前,翟志剛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時間達950小時。1998年1月,經過“萬里挑一”的層層選拔,翟志剛成為中國航天員大隊的首批成員。而3次入選飛天梯隊,翟志剛則是14名航天員中唯一的一個。然而,從神五到神六,他兩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但是每次落選都不會把失意寫在臉上。在他以后的訓練中他更刻苦,就像是憋著一股勁。一次次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翟志剛終于在第三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后,最終登上了飛向太空的“神舟”。
在這次神七的飛行中,翟志剛還在太空中留下了他的足跡。2008年9月27日17時35秒,總計19分鐘35秒的艙外活動中,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茫茫太空。此時,飛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約343公里的太空高速運動。這意味著,翟志剛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手持鮮艷的五星紅旗,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翟志剛鎮定自若。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襯下,他面對鏡頭向全球億萬觀眾揮手。
28日17時37分,中國“神舟”七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隨后,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安全出艙,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我從翟志剛叔叔那里學到了許多好習慣。我也應該做到尊敬父母、刻苦努力的學習和失敗了不灰心。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5)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著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這一次飛行,是我國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搭載宇航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次,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我們炎黃子孫自豪的一次………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帶上了多少個“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著偉大的使命和每一個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么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群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著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群群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6)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學、初中,高中時,先是在安邑中學,后來為考上飛行員,又轉到離家較遠的解州。在解州中學,他被招收為飛行員。
景海鵬的母親王珍玲至今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兒子初中升高中,因為中考成績不錯,海鵬被解州中學錄取。解州中學離家三十多公里,當時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
“那時家里實在太窮了。海鵬要到解州中學上學,就必須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錢!”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誤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讓海鵬去離家比較__的安邑中學。安邑離家__,可以不時地回家來吃飯,還可帶上干糧在學校吃。”
“海鵬很聽話,在安邑上了學。沒過多長時間,他又來說服我們,堅持要去解州。后來看說服不了我們,就自己拿上行李,頭也不回走著去了解州。當時還下著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鵬知道家里緊張,從不亂花一分錢。就連回家,他不是選擇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車的同學順路車。現在想來,不是去解州,海鵬就不會選上飛行員。而不是飛行員,也就根本沒有當航天員的機遇。”
話很少、特懂事、很要強、有主見。這是表兄楊海泉對景海鵬的評價。楊海泉比景海鵬大一歲,兩人不僅是姑舅關系的表兄弟,還是小學和初中時的同班同學,玩伴。楊海泉如今是東楊家卓村的人物,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個相當規模的釀造廠,有好幾部汽車。但提起表弟,楊海泉卻滿臉都是佩服,念叨海鵬從小就是他倆的主心骨。
中國航天員榜樣事跡(精選篇7)
如今的東楊家卓村,早已是運城民航機場所在的空港開發區的一部分。因為離機場不遠,海鵬從小就有當飛行員的夢想。
海鵬的父母都還記得,在海鵬的小時候,不遠的鄰村有一個青年人被驗收通過當上了飛行員。在大家都議論此事時,海鵬就非常羨慕。__時一有空,他就想法打聽,想知道一些有關這個鄰村青年的成長故事。
海鵬是在解州中學上的高中。當時的解州中學,不僅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還是山西省中學里最有名的飛行員培養基地。在高二的時候,海鵬就摸上了招飛行員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報考飛行員。到海鵬上高三的時候,保定的十二航校來運城招飛行員。景海鵬就找班主任,要求請假參加第二天的體檢。
在班主任的眼里,景海鵬的學__成績很好,完全能夠考上統招的普通高校。一聽景海鵬要請假體檢,根本就不同意;“說啥都行,驗飛行員體檢就是不準假!”
一直做著上天夢的景海鵬這次沒有聽老師的話。他后來偷偷溜出校門,和學校的其他同學一起相跟著來到運城,參加了體檢。最終,他是3名合格的人員之一。
體檢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景海鵬非常高興,不顧自己剛做完散瞳檢查一時還難以恢復,戴著為保護視力而發的墨鏡,一路步行10多工里,從運城回到東楊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海鵬回到家時,我們還在地里干農活,家門被大鎖鎖著。他就戴著墨鏡跑到地里,告我說他的飛行員體檢過了。我和他媽一時沒有準備,聽了兒子的話還有點發愣。后來明白過來,我和他媽再也無心干活,當下就和扛著鋤頭和兒子回了家。心里真是高興啊。”
體檢通過后,接下來是政審。景海鵬一路綠燈,成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運城所招的飛行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