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
榜樣人物是時代的楷模,他們的事跡和行動能夠引領時代潮流,推動社會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1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干部任上,還是離任后,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里缺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群眾期盼什么,他就謀劃推動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時代楷模”等稱號。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2
張桂梅,女,滿族,1957年6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她堅守貧困地區教育一線40余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貧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她從2002年起四處奔走,克服重重困難,于2008年8月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先后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該中學在她的帶領下,連續11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她堅持以黨建引領教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課,每周開展“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合唱一支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電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活動。她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1997年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后,仍然堅守講臺,持續13年家訪,行程11萬余公里。自2001年起,她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當177名孤兒的“媽媽”。多年來,她將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熱愛的教育事業。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3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村)黨支部原書記。
他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離開“將軍家庭”,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改變牧民“靠天養畜”的習慣,并通過種植沙柳、楊柴、榆樹等,改善了草原生態。他帶領牧民探索產業脫貧之路,組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和旅游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從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獲得的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戶牧民。他在農牧民培訓基地當“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牧民宣講黨的惠牧政策、生態保護、科學養畜和理財知識,把自己幾十年鉆研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牧民。
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4
魏德友,男,194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1連退休職工。
他始終秉持“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邊防一線。他響應黨中央號召,從軍區轉業來到新疆塔城地區薩爾布拉克草原戍邊衛國。期間,他帶頭參加“鐵牛隊”行動,與鄰國軍隊對峙三天三夜;他主動請纓擔任“牛群組”組長,迎著外軍、頂著風險巡邊護邊;他還把自己的妻子從山東接到連隊,住進半地窩子里,把家安在邊境線上。兵團駐地調整后,他仍然堅守薩爾布拉克草原巡邊護邊,無論嚴冬酷暑,每天往返于邊境線區域,防止不法分子趁機越境、圖謀不軌。50多年來,他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5圈,磨破了80多雙鞋子,堵截臨界牲畜數萬只,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多次在極端惡劣天氣下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負責的管控區內未發生過一起涉外事件。他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他的家被稱為“不換防的夫妻哨所”。
曾榮獲“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5
孫金娣,女,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仙林農牧場黨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二級巡視員。
她從抓黨建責任制入手,團結帶領黨員干部開創仙林網格化黨建模式,優化黨組織設置,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在推行“網格化”黨建工作中,每天常態化巡查網格,網格事務隨叫隨到。在她的帶領下,街道干部個個成為“多面手”,人人都能獨當一面。她傾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持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領干部群眾開展地下室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建立“一戶一檔”居民檔案,發動組建志愿服務隊,讓群眾全天候看得到黨員,有困難第一時間找得到干部,把一個情況錯綜復雜的“矛盾窩子”轉變成為連續11年進京赴省去市到區上訪“四個零”的和諧樣板,被譽為“新時代城市版的‘楓橋經驗’”。在她的帶領下,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19項國家級榮譽。
曾榮獲“抗擊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6
陳定昌,男,1937年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原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原院士,2020年9月逝世。
他是“為國鑄盾”的功勛,國家重大專項總師,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我國精準制導領域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防空體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裝備的.實踐者、拓新者和謀劃者,帶領團隊先后突破第一代防空導彈面臨的U2飛機干擾難題,完成第二代防空導彈制導系統和系統總體設計,攻克第三代防空導彈關鍵技術,主導我國反導體系能力建設,領導完成重大試驗,為形成新時代制衡強敵的戰略威懾能力做出歷史性貢獻,迫使美國改變國防戰略,被業內譽為“新時代的兩彈一星”。他堅守初心使命,常常一年200多天守在戈壁試驗場,77歲高齡時仍親自擔任總師,主持完成重大反導試驗,一直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傾心為國家培養人才,先后培養包括20余名國家重點型號總師、副總師以及一大批骨干,牽引和帶動30余家單位相關專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現代化武器裝備建設。
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某工程重大貢獻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7
鋼__,男,45歲,中共黨員,白音錫勒牧場的牧民。
草原的豐沃,賦予大地無限深情。草原的遼闊,給了牧民寬廣的胸懷。和大多數家庭一樣,鋼__家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遵紀守法,孝敬父母,與妻子相濡以沫,積極進取、樂于助人,家庭和諧溫馨。“孝”字當先,“愛”字裝心,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侍奉著父母雙親,在他的家庭里,雖然每個人的年齡、輩分、性格、文化、志趣等都各不相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能夠互相體諒,尊老愛幼、寬容謙讓,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他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他也成了分場孝老愛親的典范和榜樣。
鋼__家中有一個外來人,是他家里畜牧業生產雇傭的羊倌,在他家已經有20多年,老人是漢族,無兒女,鋼__把他作為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悉心照料,老人生病時,鋼__焦急的開車送到醫院,為老人陪護,照顧老人飲食起居,老人病好后歡天喜地的接回家,過年過節為老人購置新衣物,老人有需要他盡力滿足,多年以來始終如一,老人現在已經年邁又無棲身之地,于是鋼__與妻子共同商議把老人供養在家中為老人養老。
雖然家里事兒不少,但熱心腸的鋼__總是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牧戶有困難,他隨叫隨到,疫情期間他驅車40多公里為值班的同志送去熱乎的飯菜,捐款捐物一次不落,冬天冒著風雪救援受困車輛。在鋼__身上,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感動著身邊所有人。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8
李__,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楚古蘭街道愛民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愛民社區管轄范圍地處老舊城區,共有居民6212戶,1.4萬人,其中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就占18%,服務難度比較大。李__把社區的工作理念定位為“愛在社區,情暖居民”。通過用心服務,讓居民過上幸福和諧的生活,特別是幫助那些困難群眾走出陰影、重見陽光。
為了方便轄區老年人生活,給貧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解決實際問題,李__四處奔走,創建了“民惠超市”,并引進愛心企業進駐。20__年底,在李__牽頭、楚古蘭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愛民社區引進了楚古蘭衛生服務站,與部分居民簽訂了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為大家就醫看病提供了綠色通道。20__年,李__在社區相繼開設了“民情直通車”和社區“微”網站,方便居民向社區反映自己的困難和需求,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急群眾之所急,成群眾之所愿。“時代在變,社區也在變,但我們共產黨員服務老百姓的真心永遠不能變!”李__堅定地說。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9
張__,62歲,他身上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名貴的服飾,他給鄰居們的印象是樸實、溫和的。在家庭的熏陶和感染下,他的心里埋下一個善良的種子。他所居住的區域是平房區,每年會自己種植樹苗和花苗,幾年來,他為特殊學校、福利院等捐贈樹苗及花苗共計10萬株,到今年已經四年整。20__年,他又向28所學校、6所幼兒園捐贈花苗2萬株。平時還為特殊學校、敬老院、環衛、社區捐贈掃帚。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什么時候都不能忘本。”
20__年以來,雨季頻繁,他們所居住的平房區沒到下雨季節道路泥濘,出行艱難,有一天大雨,鄰居家無人,雨水倒灌到鄰居家中,他二話不說,拿出自家的水泵配合社區冒著雨共同為鄰居家抽水一直到夜間十點,他說:“遠親不如近鄰,只要我能幫得上忙的,我愿意為大家盡我自己綿薄之力。”
當被問及捐贈的初衷時,他言辭懇切地說:“只要能讓孩子們在一個有益身心發展的環境中長身體、增才智,這些事情不算啥,只要學校需要,我還會盡力的。”樸實的話語透出對孩子們發展的殷切關心之情。他說:“支持我一直做這些事的不是別的什么,只是因為心中有愛,愛其實是一盞燈,一經點燃,就會照亮周圍所有的人,給他人帶來生活的希望。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下去。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無怨無悔地做下去,與眾多的愛的星光融匯在一起,構筑起一個明亮的愛的天空。”
榜樣人物典型事跡材料精選篇10
孔凡成,男,漢族,1954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四川錦屏二級水電站項目經理。
作為一位資深隧道工程施工專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奮戰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先后參與16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他帶領的團隊攻克高埋深、高地應力、高壓涌水和高水頭等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為我國超長隧洞建設和國家水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2015年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巖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跡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業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項目經理”和專家型人才。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是水電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應力高,巖爆強,涌水多”等特點。施工現場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滔滔江水,在這樣的環境下采用TBM挖掘機作業被美國專家認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關小組經反復論證,硬是在大山里開鑿出一個組裝洞,經過149天的安裝調試,TBM挖掘機成功掘進。美國監理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真了不起!”8年來,孔凡成率領團隊,在錦屏水電站中標工程14項,中標額從最初的1700多萬元增加到30多億元。他屢創紀錄,為企業和個人樹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說:“有他在,多難的隧道都能成。”業主單位領導說:“這里沒有他,我們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癥。他強忍淚水對老伴說,他現在還不能趕回來,因為工地上千頭萬緒,他不能摞下攤子不管。2015年,他母親病重的時候,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忙完工作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最后一面都沒見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處打工,沒有一人從他那得到過任何好處。
孔凡成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天津市廉政勤政優秀黨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