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
榜樣人物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其所在的領域或群體,他們的事跡和行動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1
之前偶聞云嶺張桂梅,起初內心并無太大波瀾,畢竟在中華大地上,讓我們崇敬的仁師猶如繁星。但在看完她的第一個故事后,我又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地看。工作30余載,她把自己的生活全部獻給了云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為福利院孩子們帶來溫暖的回憶,為大山里的女孩們換取光明的未來。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撼動之余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
奉獻。
提起這個詞語,相信每一位有責任心的老師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親身體驗,因為這是我們為人師的使命,而在張桂梅這里,它卻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俯首甘為孺子牛"。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她生活十分清苦,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把微薄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她的奉獻,不止于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喚醒更多人對教育的思考和支持。她對于華坪女子中學所做的一切,是切實的教育扶貧事業。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入大學,對于知曉這一切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離不開張桂梅的默默付出。
初心。
“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這是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之初的這份初心,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張桂梅用“我將無我,不負初心”的寬闊心胸與博大情懷詮釋著奉獻。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桿,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堅守教育初心!
堅持。坎坷中,她總會說“再堅持堅持”。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著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范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向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
信仰。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讓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這就是堅定信仰的精神魅力!
張桂梅同志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作為一樣扎根山區農村的新時代人民教師,我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因此,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張桂梅同志對待工作的態度,學習她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初心不忘”,堅守在教育崗位,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努力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2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無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貴,雪中的梅。”這是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給張桂梅的頒獎詞。實至名歸,因為她是拿命在踐行自己的初心。
在頒授現場,有一個催人淚下的細節——張桂梅被人攙扶著走進人民大會堂,人們清楚地看到她的手上貼滿膏藥。張桂梅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切。她在發言中動情地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沒有豪言壯語,卻能直抵人心。
大山沒有窗,山巒遮蔽了夢想的光芒,大山需要窗,他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張桂梅為師以德,志向恒遠,數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擔當與奉獻。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推動創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位山區女孩,用知識改變命運。她重疾纏身,每天吃著多種藥物,卻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徒步翻山越嶺,走遍山區村寨,將陽光和雨露灑向孩子們的心田,為鄉村女孩插上筑夢的翅膀。她勤儉樸實,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來資助學生、發展教育事業,他沒有積蓄,卻并不貧窮,知識是他的財富,信仰是她的力量。用紅色的赤誠點燃大山的希望。她以“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精神,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幫助他們實現“知識改變命運”。她是孩子口中慈愛又嚴厲的“張媽媽”,是將全部心血傾注在教育事業上的“燃燈校長”。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為民奉獻、堅韌執著的高尚情懷!
春迎百花夏望月,秋收碩果冬傲雪。人間本多情,我讀懂了你初心不變的教育情懷;生活本多彩,我看到了你甘于奉獻的生命本色!
再高的山也無法禁閉夢想,再遠的路也不能阻隔信仰,張桂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永遠閃爍著希望之光,指引少年乘風破浪!她是時代的杰出楷模,是我心中敬仰的巾幗英雄!
有人不解,沒有子女,沒有財產,張桂梅如此拼命圖的是什么。用她自己的話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作貢獻時,她覺得值了。教書育人的樸素心愿,正是支撐她堅持到底的不竭動力,豁出命來也要改變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像張桂梅一樣的鄉村教師還有很多,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宛如一座座燈塔,指引著孩子們前行的方向,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路上堅守初心、照亮他人。因為熱愛,我慶幸選擇了教師這份平凡而神圣的工作。躬耕不輟、專注于心,使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我恪守的教育信條。我雖然沒有作出驚天動地的貢獻,但在學生的擁戴、家長的認可、社會的贊譽中感受到了做教育工作的滿足感。見賢思齊,為師以德,初心如磐,篤行致遠。未來的路,我愿意牽著學生的手,將無數中國英雄的精神鐫刻在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們乘著信念的翅膀在祖國的天空中翱翔!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3
疫情期間,保障有序復工復產,對于企業來說,是最好的“疫苗”。
這一點,91科技集團旗下極揚文化聯合創始人陳靜芳深有體會。因為聚焦財經垂直領域,目前她的全網粉絲已經超過1000萬。為解決疫情期間避免因資金鏈斷裂造成的失業、破產等難題,2月3日,陳靜芳提前進入復工狀態,深入一線指揮,截至2020年7月初,她和她的網絡志愿服務隊為中小企業提供互聯網咨詢服務9553個,解決6990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撮合紓困解難資金63.21億元有力支持戰勝疫情。
企業復工復產了,還可以為百姓做點什么?2月5日,在陳靜芳的推動下,旗下極揚文化發起線上義診支援活動,與中國婦女報推出抗疫專刊,由專業醫生7×24小時服務線上實時解決各類難題。
同時,作為網絡知名人士,陳靜芳向北京市延慶區社區村鎮一線防疫工作者捐獻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在她影響下,集團網絡志愿服務隊多名同事成為社區志愿者,照顧孤寡高齡老人,幫助他們采購生活物資、急藥、重癥藥,對接物流車,發放愛心菜;參與北航湖北校友會疫情應急協調組,協調募捐資金、物資40余萬元,定向捐贈給鄂州市第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武漢新洲區防疫指揮部等。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4
從10歲學棋,到保持全國象棋女子等級分榜首,成為女子象棋領軍人物,唐丹只用了10年。
唐丹中學是在木樨園中學上的,她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剛入團員沒多久,就轉到北京棋院試訓去了。走的時候,老師都覺得她“誤入棋途”怪可惜的,挽留過,但沒成。在廣州亞運會上,20歲姑娘唐丹輕松奪得女子個人賽冠軍,被大家稱為“象棋超級丹”。盡管已經成為國內最年輕的女子特級大師,又成為亞運會冠軍,但唐丹總是謙虛地說,自己仍處于剛起步階段。
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之際,唐丹被邀請在中國象棋協會“棋心聚力”全國象棋冠軍公開課上推廣象棋文化。“中國象棋協會組織此次網絡公開課,讓我們專業棋手與全國棋友們面對面,心連心,齊心聚力,共戰疫情,堅定全國一盤棋打贏阻擊戰!”唐丹說,網絡直播時,她和棋友們在戰略戰術的'不斷演變中以棋明理,以棋育德,帶動觀眾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5
張子夏
男,漢族,2010年7月出生,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六年級學生。設計的作品“分小萌”入選垃圾分類卡通形象,在學校建立“分小萌”基地,策劃發起“分小萌在行動,伸伸手,我們一起做分類”活動,帶動同學們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在班級設置可回收物收集箱、環保日志,與同學們一起組建“創意環保產品”群,將生活垃圾設計成精美工藝品,用賣廢品得到的錢“云認養”樹木。經常利用節假日,參加各類環保公益活動,通過知識宣講、科普展示、發放環保袋等方式傳播環保理念,為綠化美化首都貢獻力量。疫情期間,積極參與樓道清掃、防疫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創作《廢棄口罩分類歌》,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被評為首都新時代好少年。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6
任益萱
男,漢族,2008年11月出生,天津市鑒開中學七年級學生。擅長朗誦主持,曾擔任麗澤小學紅領巾廣播站站長,創辦“小任說事兒”欄目,宣講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疫情期間,專門錄制“正確戴口罩、摘口罩方法”“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消毒”等疫情防控知識視頻。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在“東東麗麗傳遞正能量”宣傳片中扮演“東東”角色,錄制多期文明禮儀宣傳視頻。2020年7月,作為天津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員、天津新時代好少年。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7
9月28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榜樣》宣傳片。該片選取了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廖俊波等九組代表人物,他們是全國8900萬共產黨員和450萬基層黨組織的'優秀代表,是時代的楷模。
初心不忘,繼續前進。共產黨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共產黨人,我們要向楷模學習,學習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脫下軍裝,扎根農村的甘祖昌將軍;搏擊長空,守疆衛國的飛行團長劉銳;踐行馬克思主義,桃李滿天下的陳先達教授;開山、填河,改善農村貧困面貌的吳金印書記;改善居住環境,照料空槽老人的社區主任吳亞琴;帶領政和人民致富,忘我工作的縣委書記廖俊波;個人貸款,抱團發展的塘約村總支;砥礪品質,無悔青春的第一書記尼瑪江村;大國工匠胡雙錢;為生命站崗護士杜麗群。九組代表人物,雖然年齡不同,崗位不同,工作環境有差異,有的甚至已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從他們身上體現出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他們用行動和生命詮釋了共產人對黨忠誠,一身正氣,心系群眾,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優秀品質。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讓我們以《榜樣》宣傳片為契機,走進學習榜樣,凝聚復興力量,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激起強大的精神動力。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8
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榜樣的形象最直觀,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榜樣的力量最強大,感人肺腑、懾人心魄;榜樣的影響最恒久,能夠穿越歲月、光照未來。革命戰爭年代,黨組織發展黨員的一個重要考察條件就是"黨員的模范作用"。那時因為斗爭的需要,許多黨員并沒有公開政治身份。但身邊的人經過他的行為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那些在隱蔽戰線工作的地下黨員,因為不貪污受賄、不腐化墮落,往往容易被敵人列為懷疑對象。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戰斗的黨員因為吃苦在前、沖鋒在前,行軍幫忙別人背槍、背行李,到了宿營地主動燒開水、燒洗腳水,還主動做群眾工作的人,被其他人認定是黨員。
這就是黨員的樣貌:平常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這種樣貌,不僅僅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并且毅然選擇了同他們心目中黨員一樣的人生道路。這就是我們黨為什么能夠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黨為什么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東方密碼"。
被譽為"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和藹農家翁"的朱德總司令曾說:"我別無他求,只求做一個自自然然的黨員。"黨員的樣貌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在日常行為中自自然然做出來的。像沈浩那樣6年扎根小崗村,多次贏得村民信任的紅手印;像菊美多吉那樣三個厚厚的筆記本,滿滿地記錄著與群眾的魚水深情;像龔全珍那樣時刻用黨員標準檢視自我,用余溫余熱溫暖更多人的心……在他們最美的形象里,是黨性釋放的強勁驅動,是團結和帶領群眾共同前進的巨大凝聚力。
哲人有言:改變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們發揮出內在的力量。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黨員放松要求,降低標準,不大像黨員樣貌了,群眾看在眼里、憂在心頭;少數黨員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和黨群關系。要消除這些負面影響,讓群眾從心底里信任黨、熱愛黨、跟黨走,唯有全體黨員尊崇黨章,遵守黨紀,把合格黨員的樣貌做出來,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形象樹起來。"但立直標,終無曲影"。只要黨員形象正了,先鋒模范作用好了,讓黨群、干群關系像戰爭年代那樣親密無間、水乳交融,那么,我們還有什么攻不下的"臘子口"、過不去的"火焰山"呢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9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需要選樹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整個干部隊伍。要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發揮好榜樣的作用。
有“的”,就是選準榜樣人物。無論歷史還是現實,各條戰線的優秀人物可謂層出不窮。因此,選誰做榜樣,應當統籌考慮。標桿人物立得實、富有感染力,榜樣才會得到更廣泛體認。哪些榜樣人物對黨員干部最有感召力?一是如雷鋒、焦裕祿等英雄模范,他們廣受愛戴與敬仰;二是身邊的先進典型,因可親可信、真實生動,易被學習效仿。
放“矢”,就是采取有效方法。激發榜樣力量,首先領導要帶頭。正人必先正己,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學榜樣,不用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自然上行下效、層層傳導。此外,還應用好載體,以表彰、通報、獎勵等方式鼓勵先進,用明察暗訪、警示教育、通報批評等方式鞭撻后進,引導大家“擇善而從”。多措并舉優化環境,必能形成學習榜樣的良好氛圍。
然而在現實中,宣傳先進人物,常常告訴大家“是什么”“為什么”,卻很少細化為“怎么樣”“怎么辦”。其實,只有緊密結合實際,發掘先進人物身上的既普通又閃光之處,才會讓先進典型可學易學,避免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要自覺把榜樣作為鏡子,把群眾利益作為標尺,照一照自身能力短板,量一量利弊得失與修養境。
優秀榜樣人物事跡簡介篇10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村)黨支部原書記。
他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離開“將軍家庭”,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改變牧民“靠天養畜”的習慣,并通過種植沙柳、楊柴、榆樹等,改善了草原生態。他帶領牧民探索產業脫貧之路,組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和旅游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從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__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獲得的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戶牧民。他在農牧民培訓基地當“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牧民宣講黨的惠牧政策、生態保護、科學養畜和理財知識,把自己幾十年鉆研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牧民。
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