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
大家在撰寫事跡材料的時候需要注意格式正確;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你看過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篇1】
自擔任__鄉扶貧專干以后,堅持自律,認真學習上級政策文件,積極參加扶貧培訓,認真領會扶貧會議精神,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扶貧精神,切實實踐扶貧工作,以赤城的情懷和無言的行動,“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一是履職責,踏實工作。依靠良好的工作作風,牢記職責,一心一意抓扶貧,挑起大坡扶貧工作重擔,成為大坡鄉扶貧工作業務的土專家。
二是肯鉆研,強化能力。憑借熟練的計算機技術,不斷努力工作,最快吃透扶貧政策,時時做好本職工作,強化自身能力。
三是會干事,按時保質。本著高度的責任心,認真做好上級布置的每一個任務,按期完成上報。
四是講奉獻,服務群眾。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時刻確保貧困戶需求第一,隨叫隨到,為群眾干實事,第一時間彰顯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獻精神。
他就是這樣一位履職責、肯鉆研、會干事、講奉獻的基層扶貧專干,兢兢業業站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踏踏實實地獨立挑起了__鄉貧困鄉出列、X個貧困村出列、__戶__X人的脫貧重擔。
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篇2】
吳__,中共黨員,2017年5月擔任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安仁鎮皇都村駐村第一書記。在之前的工作中,也為單位的骨干成員,不僅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更是深得群眾喜愛,也被同事稱為熱心大哥。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吳西選利用一切時間并經常犧牲休息時間入戶走訪群眾、了解民情、摸村情;針對村中的真實問題想辦法、找對策、制定全村發展規劃;從一點一滴做起,提高治理水平,全力推動精準扶貧;團結班子、提高戰斗力、服務群眾,事事為村民著想,希望真正能為貧困群眾解決問題,帶領村民擺脫貧困,使皇都村擺脫貧困村,這些所做所為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具體事跡如下:
一、入戶調查,仔細排查,精準確定貧困戶
自上任以來,堅持通過隨機的入戶調查,結合鎮政府及村干部的情況反饋,根據市政府對貧困戶的確定標準精準確定貧困戶。只有自己入戶與群眾深入交談,才能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讓真正的貧困戶得到精準幫扶。
二、一點一滴的無私奉獻,深得群眾感動
貧困戶中的老黨員肖金柱老大伯,其兒子離異多年,孫子患精神疾病,吳西選經常幫老人干農話、打掃衛生,并與其談心,希望通過一些國家政策幫老大伯一家逐步解決實際困難。
為包聯戶張紅心找貸款,為其女兒找工作,并幫其干農話、打掃衛生等。
韓選民因其妻子、兒子有殘疾,吳西選為其找貸款,幫其發展大棚冬棗產業,并針對其兒孑的廚藝優勢幫助其開飯店。
在暴雨高溫來臨時首先想到貧困戶,以皇都為家,為村上爭取773米生產路硬化,2干多米巷道下水施設建設。
由干村上辦公經理費困難,自費為村上買筆、紙打印機等辦公用品。
端午節為貧困戶送問候!陳自明老人有殘疾,兒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管8歲小孫,吳西選義務為其看接孩孑、復習公課,干農活。
三、找準路子,發展特色產業
吳西選帶領村干部,配合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為每戶貧困戶制定脫貧計劃,用八個一批對應找措施,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冬棗產業為主,外出打工就業為輔的脫貧致富的路子。
四、精神扶貧,重拾生活信心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自尊心很強,特別是一些貧困戶,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感受不多其他人的溫暖,心理比較敏感,在幫助他們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方法方式。吳西選經常通過談心的方式走進他們,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幫助來獲得他們的信任,以使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對黨要幫他們脫貧的信念產生信任,至此不但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優秀黨員形象,更是讓貧困戶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脫貧。
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篇3】
在積石山縣,很多人知道__這個名字。1969年2月,__出生在柳溝鄉上坪村下坪社一戶貧困戶家中,高中畢業后,去新疆挖金,到青海挖蟲草,但都沒有掙上錢。
1996年,__在省建四公司學到了從事工程建筑的本事,1999年,他從省建四公司辭職返鄉,一步步發展,注冊5000萬元成立了甘肅偉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己越富有,越不能忘記自己的家鄉,總想為家鄉做點事……”__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盡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傳遞社會正能量。20__年6月,他籌資100萬元,向積石山縣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無償注資。20__年9月,當__得知該縣五名大學生因為貧困而上不起大學時,主動對他們進行幫扶,使他們圓了大學夢;20__年12月,為了積極響應縣扶貧濟困“光彩事業”的號召,他主動捐款100萬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__常對家人和企業管理人員說。如何做到呢?他常常思索著,20__年底,當他被推選為上坪村村黨支部書記時,更加堅定了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在__擔任村支書后,就全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只要是村里鄉親們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傾力相助,為村里辦了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同時,他還團結帶領本村群眾栽植花椒樹、修建調蓄水池、辦養殖場、搞易地搬遷、勞務輸轉,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飲水、住房、教育等基礎設施條件,并在富民產業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適合本村發展的新路子。由于__為上坪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他還被選為縣人大代表。
“看到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__說。
近年來州委辦公室以“聯村聯戶聯民心、為民富民解民憂”為宗旨,按照“村美民富、田園風光、秀美庭院”要求,在雙聯幫扶點――臨夏縣新集鎮寺灣村,通過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培育村級特色富民產業,抓好精神文明創新活動,努力幫助群眾打造和諧自然美麗的新寺灣。
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篇4】
__,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生于19__年10月,中國共產黨黨員,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參加工作,現任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黨委副書記。自農場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該同志立足崗位,主動作為,堅持每周至少3天走訪貧困戶,嚴格按照農場"三個一"的要求并制定脫貧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貧,用真情扶真困,幫助貧困戶脫貧。
第五管理區區直轄4個居民委,1143戶,2771人,是友誼縣三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其中20__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戶,40人,20__年初開展貧困戶精準幫扶后,現有貧困人口4戶,8人,脫貧16戶32人。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王立彬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仔細排查,確保精準識別。
第五管理區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要求,嚴格按照"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和"五進十出"工作法,在嚴格執行"十退出"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無房(危房)、重病、殘疾、因病返貧、因災、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等困難家庭實際情況,按照居委會干部會初選,"第一書記"和社區干部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擬定貧困戶名單公示等程序進行,所有程序環環相扣,對評議出的20戶貧困戶名單在管理區進行長期公示,并公布農場扶貧辦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二、依托項目,解決貧困戶急需。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排除萬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落實項目資金40余萬元;新修區直道路3公里,維修區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廁所3座,為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修建小型廁所7座、室內廁所3所。得到了管理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找準路子,發展特色產業。
同志帶領社區干部,配合駐村工作隊和農場領導,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20__年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里流轉土地1000余畝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使管理區群眾在獲得土地流轉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引導貧困戶聯合在外務工的成功人士返鄉發展養殖業,目前管理區養雞、養鵝、養羊戶逐漸增多,群眾增收明顯,尤其是有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養殖脫貧致富。
四、精神扶貧,重拾生活信心。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于貧困戶的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對于那些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更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潰的邊緣。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這類貧苦戶的心理疏導,采取精神扶貧。
對那些見人"不抬頭、不說話"自卑的貧困戶。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決不好,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對立面。為此他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這些"精神貧困"的貧困戶家中,同他們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協調解決現實困難,幫助尋找致富門路,聯系外出務工。通過精神扶貧,那些自卑的貧困戶現在見人也熱情了,一些生活問題得到了解決,找到致富門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貧困戶年內就能脫貧。
目前書記與管理區"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縣扶貧工作隊和管理區干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
優秀扶貧專干先進事跡【篇5】
他從參加工作以來的27年里,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情付出,默默耕耘。曾多次被評為校級、縣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曾經連續八年獲得年度考核優秀等次。無論是從事教學工作,還是承擔脫貧攻堅干部結對幫扶任務,即便再苦再累,他總是欣然應允,從不馬虎,并且用心投入,出色圓滿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用一顆赤誠之心譜寫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贊歌,詮釋了一位幫扶干部的職責和擔當,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位基層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奮發有為”的人格魅力和光輝形象。
他,就是麻江縣第一中學計算機教師艾治勇。1991年7月參加工作,他從一名小學教師干起,后來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先后到貴州省教育學院化學系、計算機系進修學習,自1996年8月起畢業分配到麻江第一中學任教至今。
“工作一定要認真”。這是艾治勇堅持的做事風格。多年來,他一直把“認真”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不敷衍、不塞責,凡事都是一絲不茍,認真對待。2017年6月,他接到了壩芒鄉栗木村石板組6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任務,當別人在怨聲載道嗟嘆幫扶工作難以開展時,他卻開始了他的認真幫扶之旅,積極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走訪逐一每一戶貧困戶,并對他們的家庭情況和相關信息進行登記和抄錄,在很短的時間內采集了貧困戶的信息并完善了相關的資料,還用關愛和真誠與貧困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每問及他所幫扶的貧困戶信息,他總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儼然自家親人一樣熟悉,殊不知,其間他傾注了多少心血和艱辛。
“把貧困戶當做親人,讓他們適時感覺到幫扶力量的存在”。這是艾治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17年的結對幫扶,在走訪中,當了解到幫扶對象吳躍均自身殘疾、其兄弟聾啞、其侄女吳朝慧正在就讀麻江一中高一年級的特殊情況后,當即表示愿意資助吳朝慧,自2017年9月起,艾治勇每月按時往吳朝慧的打飯卡上存入100元生活費,他說,這100元相對這個學生來說,在求學的路上或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會盡自己的努力,讓她順利完成學業。2018年1月,在幫扶對象吳躍均生病住院期間,他多次到醫院探望并送去200元的慰問金。2017年12月26日,身患殘疾的幫扶對象周尚忠因病去世,他前往吊唁并送去300元慰問金。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在結對幫扶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他總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用心用情幫扶。
“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雖然調整了幫扶對象,但對于原先對象的幫教不會忽略”。這是艾治勇堅持的幫扶原則。2018年3月,他的幫扶對象調整到了谷硐鎮茅草村蘭坪組和茅草組共7戶,但他承諾,對吳朝慧的資助不會因幫扶工作的調整而終止,他會一直堅持對該生的資助直至她高中畢業。除了這些,對于其他貧困戶他表示仍然會繼續關注,有用得著他的地方,他一定樂意幫忙。
“對貧困戶上心,我一刻也閑不住”。這是艾治勇的真實寫照。新的環境、新的對象,一切又得重新開始,工作的艱辛不言而喻,但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得到新的幫扶名單的第一要務就是進行實地走訪和了解各貧困戶的基本信息。當了解到幫扶對象李軍有5個孩子在外省讀書且還未上戶口的情況時,他心急如焚,首先來到縣教科局營養改善計劃和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咨詢,看能否解決孩子入學資助和上戶口的問題,當得知資助中心只能進行學生資助信息查詢而不能解決上戶口的情況后,他隨即查詢這幾個孩子納入資助的核實名單,查到五個孩子的資助信息后,又火急火燎地趕往谷硐鎮政府和派出所,詢問解決5個孩子的上戶問題。對待自己幫扶的貧困戶,他總是這樣不厭其煩,方興未艾。這些,只是他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對于每一戶新結對的貧困戶,他總是樂此不疲,欣然前往,直至問題解決。
恰巧3月26日這天,他去谷硐鎮派出所詢問貧困戶李軍5個孩子的上戶口問題,當天下午在谷硐鎮扶貧工作站遇到了下鄉調研扶貧工作的縣委書記王鎮義,王書記通過與他交流了解了他的幫扶工作情況,對于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忠于職守的職責擔當以及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雷鋒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面對領導的贊許,他卻淡定的說:“這是一個幫扶干部和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對于上級的要求我做得都還不夠,今后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領導的贊許和囑托,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滿腔的熱忱和愛心,秉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理想信念,艾治勇用情付出,不求回報,他用實際行動和赤子之心深情地走在結對幫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