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的個人事跡
奧運會,全世界關注的話題,運動員們揮灑汗水拼搏多年所展現(xiàn)的舞臺。冠軍的光芒非常耀眼,背后的心酸卻很少有人知曉,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奧運會的個人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奧運會的個人事跡(篇1)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zhuǎn)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于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tǒng)觀念。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xù)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lián)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于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guī)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fā)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于鄧亞萍的執(zhí)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后,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里規(guī)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guī)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jīng)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隊里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茍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jié)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jié)脂肪墊腫、踝關節(jié)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tǒng)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并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奧運會的個人事跡(篇2)
_年北京奧運會100米蝶泳決賽,美國名將菲爾普斯以0。01秒的微弱優(yōu)勢戰(zhàn)勝塞爾維亞選手查維奇,奪得金牌,為他獲8枚金牌的傳奇又添一金。
100米蝶泳決賽開始時,菲爾普斯落后于查維奇,比賽進入最后10米,查維奇仍舊以微弱優(yōu)勢領先,菲爾普斯此時落后查維奇一個手掌的距離。如果不出現(xiàn)奇跡,菲爾普斯很難超越查維奇。
100米終點觸壁,奇跡出現(xiàn)!查維奇與菲爾普斯幾乎同時觸壁,查維奇略先。但查維奇是先右手觸壁,然后才按上左手。而菲爾普斯是雙手同時觸壁,先于查維奇的左手!由于觸壁必須雙手,因此盡管查維奇最先右手觸壁,最后還是菲爾普斯以0。01秒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查維奇,奪得金牌。
0。01秒!短不短?短!但是,成功就是0。01秒決定的。機遇稍縱即逝,關鍵時刻,我們絕不可以遲疑和觀望。
奧運會的個人事跡(篇3)
本屆奧運會最人本的發(fā)光點:奧運會難民代表團(Team of Refugee Olympic Athletes,簡稱“ROA”)。
這個難民代表團,由10個成員組成,有兩人原籍敘利亞(均參加游泳項目),兩人原籍剛果共和國(均參加柔道項目),五人原籍南蘇丹(均參加田徑項目)還有另一位原籍埃塞俄比亞的選手參加馬拉松項目。
他們的旗幟將會是全場矚目的焦點:奧林匹克會旗。
這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
他們代表的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而是代表著一個群體,純純粹粹地為了自己而戰(zhàn),為了“難民”這個身份而戰(zhàn)。
奧運會的個人事跡(篇4)
_年墨西哥城奧運上,馬拉松比賽頒獎結束后的一個小時,有消息傳來還有一個選手仍在參賽,這個選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xù)向終點跑去。抵達終點后,他進入體育場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鼓掌和敬意。
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途中,一名記者發(fā)現(xiàn)他,并不解地詢問他還繼續(xù)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于是便有了那句名言:“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也許這在當時看起來并不是什么歷史性的時刻,但在多年之后回望,他已成為了被載入奧運史冊的 “最美的墊底者”。
奧運會的個人事跡(篇5)
鄒凱_年出生在四川瀘州,那是一座位于長江和沱江交匯處的美麗城市,滿城飄著酒香。小時候的鄒凱像患了多動癥一樣,在姑媽的勸說下,父母4歲把“猴跳舞跳”的小鄒凱送進業(yè)余體校,目的是鍛煉身體。
遭遇意外
鄒凱現(xiàn)在還記得把他帶入職業(yè)體操的那次重要比賽。在比賽前,鄒凱隨家人在瀘州坐出租車時不慎發(fā)生車禍。“當時是出租車倒拐時車門開了,結果我就被甩了出去,把家里人嚇慘了。”這次意外車禍讓鄒凱在病床上躺了兩個月,差點失去參加省運會的機會,“還好最后還是參加了,但我的左邊臉當時腫這么高!”鄒凱比了個夸張的手勢。
入選國家隊
在接到隊里通知,說要進國家集訓隊訓練的那個晚上,鄒凱或許和在奧胡斯一樣難以入睡,他幻想能參加亞運會、世錦賽,甚至奧運會,然后掛著金牌回北京,在冠軍榜上留名,這小子,心里清楚著呢。不過一看到天安門,巨大的落差就把小孩打暈了。“真的是巨大的'落差,我在四川隊那批隊員里是最強的,但到了國家隊,我的天啊,每個人都比我厲害,我當時狀態(tài)也不斷下滑,咋個說呢,夢想破滅了。”不過鄒凱的反應不像他描述的那么慌,很冷靜,當時給自己說得最多的是四個字--面對現(xiàn)實。
成長的煩惱
鄒凱同時還要面對成長的煩惱,體操運動就是一項把自己舉起來的運動,體重非常重要,但14歲的鄒凱進國家隊后,迎來了遲到的青春期:“那時候又在長個子,又在長體重,訓練起來非常困難,很多東西都要從頭練起。”鄒凱回憶。
自我評價
鄒凱的自我評價也透著一股“門兒清”的聰明,優(yōu)點缺點明白得很。在下榻酒店的海景房里,他笑稱自己并不是自由體操和單杠強而被國家隊看上的,當時各項實力比較平均,但漸漸的其他各項的成績都下去了,就這兩項還行,“最后就練成強項了”:“我最大的缺點是力量差,身上都是肥肉,腿部力量一般,但我協(xié)調(diào)性還可以,所以在自由體操上實力還行。單杠比賽和吊環(huán)不一樣,他強調(diào)全身的力量運用和身體協(xié)調(diào),這兩個現(xiàn)在都是我的強項。”
小名“小瞇”
鄒凱私底下是個很開朗的孩子,不過面對教練、領導或者攝像鏡頭,他都顯得很拘謹。“小瞇,開一下門。”隊友在門外喚著鄒凱的小名,像是叫貓一樣。對這個外號,鄒凱并不介意,“我眼睛有點弱視,不敢戴隱形,也不敢動手術,怕耽誤訓練。”正是這個原因,讓鄒凱忍著不玩電腦游戲,悶了只看看碟,只要眼睛不舒服,馬上關機閃人。
親友看直播高呼小瞇加油“太激動了!太高興了!”昨日中午12時37分,當四川小將鄒凱順利完成全套動作,從單杠上穩(wěn)穩(wěn)落地的那一剎那,家鄉(xiāng)酒城瀘州沸騰了。“鄒凱,我們?yōu)槟泸湴?”
昨日上午,鄒凱的父母和親友助威團相聚在瀘州濱江路一茶樓。在茶樓,“小瞇加油!鄒凱雄起!”,觀眾們手握小紅旗不時揮舞。
昨日中午1時30分許,鄒凱父母回到住家小區(qū)時,迎接他們的是小區(qū)居民的狂熱:暄天的鑼鼓、雷鳴般的鞭炮和巨幅的祝賀橫標。為歡慶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禁放煙花爆竹多年的瀘州城區(qū),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瀘州自10多年前的城區(qū)煙花爆竹禁令,首次為平民英雄鄒凱而開禁。
他小時候就喜歡蹦蹦跳跳
“鄒凱平時總愛瞇著一雙眼,小瞇的綽號因此而得。”母親朱世群說。
_年前,鄒凱出生于酒城瀘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鄒小龍,是中石油瀘州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加油機修理工。母親朱世群,曾是瀘州市公交公司一名售票員。“鄒凱從小體弱多病,但出奇好動,一天到晚在家里蹦跳個不停不休。”朱世群的印象中,幼時的鄒凱,曾令她傷透腦筋。與其他父母懲罰孩子犯錯行為不同的是,體迷父親鄒小龍的家教,不是打和罵,而是效仿體操運動員最常見的動作,罰鄒凱雙手著地靠墻倒立。“錯誤犯得越大,倒立時間就越長。”
_年,朱世群將體弱多病的愛子送到瀘州市體操訓練館林朝陽教練手中,開始了鄒凱的體操人生之路。“說實話,那時送兒子上體校,完全是為了治他的好動癥,有點關禁閉的想法。沒想到,兒子卻從此迷上了體操。”“幼兒時期的鄒凱非常聰明,訓練刻苦,自覺性強,對動作的領悟能力和協(xié)調(diào)性非常好。”雖時隔_年之久,林朝陽教練回想到他的得意弟子時,仍印象深刻。
鄒凱成長途中,_前發(fā)生在瀘州鬧市街頭三星街上的驚魂一幕,至今讓朱世群記憶猶新。“_年,鄒凱代表瀘州體操隊前往自貢參加比賽。為趕時間,我招了一輛出租車送他到車站。不知何故,車行至三星街時,平時鎖死了的左方后車門突然打開,鄒凱從車內(nèi)被拋向街頭,徑直滾到大街中央。幸好當時無車經(jīng)過……”
然而,受傷不輕的鄒凱并未放棄比賽,纏著繃帶上陣參賽的小鄒凱,以一套高難度的完美動作,不僅征服觀眾也征服了裁判。“正是這場帶傷比賽的突出表現(xiàn),鄒凱被省體操隊教練慧眼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