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突如其來的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普通人高尚的靈魂,普通而平凡的牟怡璇同志身上展現出來的正是這種全力以赴、默默奉獻的人性光芒。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希望大家喜歡!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1)
“姚大爺,辛苦了哈,為了我們村民的平安,你這么大的歲數還要來守卡點。”
“我在這里坐陣,看你們那個娃兒敢亂跑,如果你們不聽話到處亂跑,大爺我就幾拐棍。”
2月4日,筆者來到__苗族鄉大樹寨村高寨組疫情檢查點,此時一名戴著口罩、紅袖標的老黨員正對出入本寨車輛及人員進行登記、勸返。
“不敢、不敢,我們保證聽話,在家窩到起,大爺你注意點身體。”村民回答道。
__是大樹寨村的老黨員,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他雖然腿腳行動也有些不便,卻在各級黨組織的發動下,主動請纓,挺身而出,參與戰“疫”。
1面黨旗1張桌子,2張板凳1籠柴火,1個帳篷1塊牌子,成了__與其他4個黨員堅守本寨卡點防控一線的陣地,簡易的棚子遮不住刺骨的陣陣寒風,__卻笑著說:
“我們村叫大樹寨村,大樹可以給我們擋風擋雨,作為黨員,我們就要給村民擋風擋雨。”93歲的__還風趣幽默地調侃道,“現在疫情嚴重,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國家需要,就要帶頭,沖在前面,我們高寨設了卡點,雖然年紀大了,趁我這把老骨頭還動得到,或多或少盡份力量。”
自__投入到疫情防控戰斗中來后,他與村工作人員一道,每天堅守在高寨組卡點值守,對進出車輛、人員進行檢查、勸返;發揮他在村里、鄰居、親友中德高望重、有較強的號召力、凝聚力的作用,動員村民、親友居家不出,排班帶領群眾設卡值守、開展巡邏……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先鋒作表率,為守護村寨的安寧和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村民們很感動,更加支持和配合!
在__苗族鄉,像__一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參與戰“疫”的老黨員還有很多,比如上街村73歲老黨員李龍發、腰巖村79歲老黨員李從林等,他們不分年齡、職位,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守護著村寨的安寧、群眾的安全和家人的健康。
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__苗族鄉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廣泛動員廣大農村黨員投身抗擊疫情行動,全鄉930名黨員積極響應號召,成立了225支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宣傳、卡點值守、排查監測等各項工作。隨處可見,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名名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斗堡壘堅強有力,一面面鮮紅黨旗在防疫一線飄揚。
截至目前,在__苗族鄉黨委的指導下,各村黨員先鋒隊累計勸說延遲辦理婚宴24戶,從快從簡從短辦理喪事6戶,參與卡點值守300余人(次),組織開展巡邏500余人(次),檢查進入車輛700余車(次),駕乘人員1000余人,體溫測量1000余人,全鄉黨員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2)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普通人不普通的靈魂。譬如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志愿者們,他們勇擔責任、踐行使命,不斷創造“舍小愛 為大愛”的先進事跡,充分展現“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的奉獻精神。
__市人才服務中心支部委員方榮,今年47歲,家住劉口花園。疫情發生后,她主動請纓,每天在社區門口開展志愿服務,參與蔬菜水果的分發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閑著,得出力啊!”這是她常掛嘴邊的口頭禪。此外,她常常在社區微信群轉發防護常識、傳遞抗疫正能量,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共度時艱。
3月5日,如往常一樣,方榮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值守工作中。可剛吃完晚飯,她突然被家人電話告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公公從黃荊小區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無法外出找人。放下電話,方榮焦慮萬分,因為她有公務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區大門。思忖片刻后,她馬上聯系黃荊小區社區書記李同成請求幫助,當晚在李同成書記和社區志愿者的幫助下,其公公被順利找回。
“有國才有家”,為了心中的大愛,方榮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選擇守護劉口花園小區的大家們。雖然在關鍵時刻她沒能親自守護自己的公公,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對得起黨和人民。這就是一種大愛!我們相信,當無數人的大愛匯聚在一起時,這場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結束!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3)
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安定的社會秩序需要我們共同守護。我校信息工程學院20級學生侯志童于2022年1月11日響應政府為充分發揮青年在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環境中的積極作用,讓青春與家鄉來一場“雙向奔赴”的倡議,及時與所在縣,街道主動對接,加入當地大學生團員志愿者隊伍,成為了云夢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在志愿崗位上努力發光發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在志愿者崗位上,侯志童同學切實的為人民服務積極協助開展全民核酸工作和卡點值班登記工作,在全面核酸現場秩序進行維護,確保現場秩序的穩定,引導人民群眾便捷的完成核酸檢測,保證不漏檢不混檢;還積極參與了“敲門行動”和“雙禁行動”來幫助防疫信息更加完整,為人民的安全加“保險”。忘不了的是寒冬之下手被凍得通紅仍然堅持核酸檢測信息錄入;是“敲門行動”中沒有桌椅板凳蹲在地上也要完成手動登記;是即使大年三十家人團聚的日子也要堅持夜間“雙禁”巡邏。
在這期間,侯志童同學在忙碌之余依舊注意到雖然居民的日常生活因疫情防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他們仍可以積極配合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對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員,報以理解和積極配合的態度,這讓她不禁感動感慨于我們偉大祖國的凝聚力。
她堅信:“共同戰疫,抗疫有我,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當以奉獻詮釋信念、以行動彰顯忠誠、以初心不變擔當使命,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的生動篇章,彰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充分展現青年志愿者勇挑重擔、樂于奉獻的扎實作風和朝氣蓬勃、吃苦耐勞的精神面貌,讓祖國,人民認同我,讓祖國和人民相信有我們明天會更好。”侯志童同學主動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一名大學生的青春靚麗本色。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4)
疫情無情人有情,無職黨員獻真情,早上8點在田家寨鎮胡家溝村村部,一名胸戴黨徽,面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噴灑消毒水,身后背著沉重的噴霧器,讓他的身體壓的微駝,這個老人叫---__,今年過年正好70歲,是田家寨鎮胡家溝村一名普通老黨員,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每天早晨傍晚__都會在胡家溝村頭至村尾進行消毒。本來村里成立疫情防控聯防隊,村干部考慮到__年紀太大沒有列入工作小組中,可是__主動請纓負責起全村的消毒工作,有人開玩笑說這么大把年紀了不回家看孫子,老劉哈哈一笑,指著黨徽說到,越到國家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想著為國家辦點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
像__這樣自發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在田家寨鎮還有很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在田家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各黨支部廣泛動員村內黨員和村民積極加入到防疫大軍中,協助疫情防控聯防隊,進行環境清理消毒、返鄉人員排查、重點人群監測、聚集人員驅散、走親串友勸阻、防疫知識宣傳。設立交通路障關卡,仔細排查登記過往人員信息,做到底子清,信息準、情況明。為疫情防控筑牢紅色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里,是最能檢驗黨員干部初心使命和能力擔當的考場,在這里__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就是那么一個簡單的噴灑消毒水動作就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各村黨員以“簡單粗爆”且通俗易懂的防控方式,走入大家視野,這就是基層黨員,他們用“大喇叭”宣傳模式構筑了一道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一場群眾自發自治的疫情狙擊戰全面展開。在此次戰役中,每個黨員就是現旗幟,他們扛著旗,響應著黨中央的緊急號召,積極參與到疫情狙擊戰中,喚醒群眾,引領群眾、依靠群眾,筑起抗擊疫情的“戰斗堡壘”。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5)
張健,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周村區永安街街道千佛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張健同志,在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奮斗在一線,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全。
疫情來襲如此之快,用什么樣的辦法才能最快、最有效的防治?張健首先想到的是“封閉式管理”。他火速聯系為社區開放式小區安裝圍擋大門,安排部署人員駐扎勸返點,每家每戶發放一張“出入通行證”,對出入社區居民進行詳實登記,對外省流入人員進行居家隔離。積極組織社區的退伍軍人,安排社區民兵連工作,設立“退伍軍人先鋒崗”。
面對疫情,宣傳工作不容忽視。經過一番縝密的思考,張健決定采用“橫幅+廣播”的方式。通過懸掛“口罩一戴,福氣常在”、“少聚餐、少聚集,人多別去湊熱鬧”等言簡意賅的橫幅,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針對社區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這一特點,每天通過廣播喇叭宣傳疫情防護措施、注意事項以及每日疫情最新報道,讓每位居民心中有底,強化疫情防范意識。
張健積極調配物資,專門成立了消毒小組,定時定點進行消毒。生活區是消毒的重點區域,作為社區書記的張健,主動帶領隊伍進行消毒工作,清理樓道衛生死角,保證足時足量的完成消毒任務。考慮到農貿市場地廣人雜,專門組織出一支隊伍,對農貿市場展開重點清掃,清理頑固污漬,減除垃圾聚集點,保障農貿市場不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
為了保障社區留置觀察人員的生活需求,張健特地安排工作小組專門負責。瓜果蔬菜、日用百貨,只要居民需要,工作人員便立馬送上門。工作閑暇之余,他還時常通過電話與留置人員交流,身體好不好,飯菜足不足,困難多不多,成為他最殷切關心的問題。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在百姓心中,張健就是自家的好親友,民眾的好書記。
自大年初一疫情防控工作戰打響以來,張健沒有放松過一天。天還蒙蒙亮,他就已經站在了社區門口,生怕疏忽遺漏一人;夜深人靜時,他仍坐在桌前統計匯總一天的排查情況。他是千佛閣社區的領航員,是抗擊疫情的急先鋒,他帶領著千佛閣社區的人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打好打贏疫情阻擊戰,決勝于這沒有硝煙的疆場之上。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6)
“小朋友,等一下,你認識我不?不認識我就不準從這里過去哦。”
“曉得嘞,你是徐支書嘛,你天天在村里竄來竄去,我咋個會不曉得呢。”
在__鎮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點上,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正在詢問一名小男孩,他叫__,是貴州省清鎮市__鎮茅草村黨支部書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村黨支部書記,肩上責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結號”吹響后,__充分發揮“領頭雁”的作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精心組織,靠前指揮,群策群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嚴防死守 阻斷疫情
“現在全村只有我一個人能夠自由進出村子,這是大家給我的‘特權’,也是我的責任。”__開著玩笑卻又認真地說。
__鎮茅草村與平壩區齊佰鎮相鄰,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為減少人員流動,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設置了疫情防控卡點,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嚴格按照“三個一律”輪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準進入;凡本村車輛外出采購生活物資,三天內一律只能進出一次;凡外出購買物資群眾,一戶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員在值守過程中必須對進出村的車輛及人員進行詳細登記,須經仔細核實方可放行,為落實好這“三個一律”,村支“兩委”商定除__外的兩委成員率先帶頭,均不出村,村支“兩委”工作對接、群眾所需物資采購均由__統籌負責。
物資代購 溫暖到家
“這是盧啟勇、陳杰家要買的洗衣粉,這是老張家需要的紙……”__對著采購單,一一點數。
“這是你家雞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__對委托他買雞蛋的周安有說。
為避免人員聚集,取消趕鄉場后,有的群眾因出行不便而在購買生活物資上有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__搖身一變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費的代購員。群眾可通過微信、電話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將需要購買的生活物資告訴__,由他到集鎮采買后再逐一送到群眾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點,由群眾自取。“村代購”既減少了人員流動又溫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群眾要得急,有時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__說。
疫情不滅 喇叭不停
“廣大村民不要到處逛,能在家中就是驕傲,沒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覺,既給國家省口罩,又能給自己省鈔票……”走進__鎮茅草村,便聽見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傳。
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后,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作為重要任務并長期堅持,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成員、聯系站(所)干部逐戶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外來人員排查登記。茅草村委會主任楊畑、副主任陳古德還用私家車裝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滾動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組長手持“小喇叭”以簡單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時時進行宣傳,提醒并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會,還將宣傳內容錄制成視頻通過抖音進行宣傳,讓疫情防控知識入腦入心并能落在行動上。
“疫‘情’不滅,我們的'喇叭不會停。”楊畑堅定地說。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7)
自疫情發生以來,阜陽市城鄉建設局黨組高度重視,要求黨員干部全力投入到阜陽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中,第一時間亮身份、扛責任、顯擔當,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4月5日,接到組織通知后,丁麗群作為市城鄉建設局黨員干部下沉河東街道向陽社區擔任工作組組長,第一時間組織單位5名黨員干部趕赴向陽社區,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和小區靜態管理。丁麗群與下沉社區的其他黨員干部成立臨時黨支部,一起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連續奮戰10多個日日夜夜,協助社區順利完成三輪全民核酸檢測,積極開展防疫知識宣傳、人員進出測溫登記、24小時卡點值守等工作。
作為聯絡員,丁麗群不僅負責市城鄉建設局下沉社區人員值守排班和后勤保障工作,解決下沉黨員干部在疫情管控下就餐、出行等問題,還親自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向下沉黨員干部傳達最新防疫政策及相關工作部署,檢查各個卡點值守情況,指導值守人員有序開展工作。
在社區開展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時,由于物資儲備不足,負責信息采集的社區工作人員并沒有配備防護服。看到這種情況,丁麗群急在心中,立即與安徽嘉海服飾有限公司聯系,得到了該公司的大力支持,第一時間將充足的醫用防護服送往轄區各個核酸采樣點,為一線工作人員筑起安全屏障。后續又為社區一線防疫人員送來價值數千元的酒精、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質,為社區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緩解一線燃眉之急。
疫情就是“動員令”,防控就是“集結號”。丁麗群和其他下沉基層的黨員干部火速馳援社區一線,化身為文明宣傳員、疫情防控員,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8)
仿佛一滴墨汁沁入一池清水,十月,一場新冠疫情籠罩著絲路重鎮、黃河之都的金城__。自__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以來,從市區到街道社區層層設防、嚴格管控,所有居民聽從政府號召,居家防疫,無數白衣為甲的醫務工作人員沖鋒在前,也有千千萬萬志愿者協同助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疫情發生后,全市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成了浩大的抗疫志愿者隊伍,__市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城關市政設施養護所防疫領導小組立即啟動,迅速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由40名志愿者組成的抗疫隊伍,張元棠同志便是其中之一。
接到下沉東崗街道欣欣嘉園社區的命令后,他積極聯系社區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服從社區工作人員指揮、安排,迅速投入到志愿者工作當中,協助社區日夜堅守在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線。
10月26日,張元棠同志在接到單位緊急通知后,從原來的志愿點欣欣嘉園社區臨時抽調至雁灘家園核酸檢測點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中,他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在社區巡查時,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向小區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居民正確對待疫情,落實好疫情防護措施,不信謠、不傳謠,安心居家抗疫。雖然佩戴口罩與護目鏡一天下來,面部留下深深的壓痕,身體疲憊又不能喝口熱水按時吃口熱飯,但他恪盡職守、任勞任怨,與大家齊心協力,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光榮使命和此次核酸檢測點的保障任務。
50多歲的他,持續多日的工作,身體有些疲乏,但他依然堅持在一線,不叫苦,不喊累,與時間賽跑,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卡口封堵、消毒滅源等各項工作,用行動充分展現了市政人無私奉獻的情懷,彰顯了擔當有為的市政人的先鋒本色。
“老大爺,口罩要戴好,才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呀。”10月24日,在城關區東崗街道欣欣嘉園社區,來自市直單位志愿者組成的疫情防控勸導隊的隊員們,手持小喇叭,走在街頭,勸導過往行人盡快去做第六輪核酸檢測,提高防控意識,做好自我安全防護。
“各位業主,我們是東崗街道欣欣嘉園社區的志愿者,最近德爾塔變異株病毒疫情形勢嚴重,請各位業主盡量不要出門”。張元棠天天出門都會帶上昨晚充滿電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處核酸采集點都要用喇叭進行宣傳。
張元棠同志看到社區的老大爺、老奶奶、殘障人士都會上前攙扶,“有什么需要你跟我說,我去幫你辦,你不能出小區。”“大爺,請把口罩戴好,沒事盡量在家里活動,不要下來了。”“小朋友,趕緊回家去,在家里曬太陽更舒服”……這幾句話是他作為防疫志愿者時刻掛在嘴邊的話,張元棠同志覺得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事情,內心感到很充實,很有意義。
防控一線在哪里,志愿者就在哪里。“請出示健康碼,戴好口罩,有序排隊,不著急,慢慢來”,“請保持一米距離”,這些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能看到和張元棠同志一樣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奔波在各個核酸檢測點,查驗健康碼和出入證,給群眾測溫,用滿腔的熱情和無畏的堅守,助力疫情防控。
防疫有擔當,上陣父子兵。張元棠的兒子也是南昌路社區的志愿者,目前父子兩人都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家里的妻子作為后方支援,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和兒子的工作。每當他倆結束一天的防疫志愿者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的時候,張元棠同志的妻子都送來溫暖的問候和香噴噴的飯食:“今天辛苦了,我把做好的飯食熱熱去,你們趁熱趕緊吃了”,父子倆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家人對志愿工作的支持和肯定讓他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同事們常說他為了抗擊疫情守護居民,心中有“疫”也有情,舍小家顧大家,張元棠同志卻說,市政人就是任勞任怨,哪里有艱難,哪里就有市政人沖在第一線;作為市政人,唯有挺身而出,決不后退;相信通過我們各方協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無數醫務工作者和志愿者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這就是眾志成城的__力量,也是我們把疫情防控工作這個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實抓徹底的最大底氣。讓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測”,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平凡英雄人物事跡簡短(篇9)
自3月底阜城“抗疫”阻擊戰打響以來,河東街道向陽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常娟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肩扛責任、靠前指揮,帶領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和機關下沉干部,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
沖鋒在前的“領頭雁”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懷著這樣一份責任與擔當,常娟積極帶領社區黨員干部群眾響應上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投身到抗擊疫情傳播的第一線。面對流調排查、核酸檢測、后勤保障等諸多防疫工作,常娟主動扛起責任、靠前指揮,帶領社區干部共同研討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創新提出“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的工作思路,向黨員、共青團員發出“戰斗號令”,向群眾發出“動員倡議”,以最“硬核”的措施迅速集結全社區力量,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服務群眾的“暖心人”
轄內有一戶居民因是次密接者,按照防疫規定需要居家隔離七天,但該戶居民對隔離政策不理解,覺得被隔離在家對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情緒焦慮。常娟了解情況后,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仔細解釋疫情防控政策與相關要求,為隔離居民提供生活及心理上的幫助,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在小區靜態管理期間,一位居民因不小心摔斷了腿需住院治療,家里只有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獨自生活。得知情況后,常娟和機關下沉干部帶上方便面、牛奶等食品前去看望,并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孩子,叮囑道:“你自己在家一定要注意用火用電安全,有什么困難和需要及時和阿姨聯系”。
認真負責的“工作狂”
自疫情防控以來,常娟帶領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和機關下沉干部認真開展三輪全員核酸檢測“敲門行動”,全域3個核酸檢測臺12個檢測點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準備開展核酸檢測所需物資、為醫務人員統籌安排醫療物資、隨時協調解決各卡點的突發狀況……身處抗疫一線,常娟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累了就睡在社區,自4月5日阜城三區實施靜態管理以來,常娟連續10多天沒回過一次家。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讓本就患有胃病的她病情加重了,但是她沒有因此而停步休息,依舊堅守崗位。
社區安全的“守門員”
向陽社區臨近火車站,又是老城區,小旅館、出租屋眾多。針對區域內居住人員密集,防控形勢復雜等實際困難,常娟及時制定應急預案,對各項工作進行詳細部署。特別是實行靜態管理后,常娟和同事們摸排了全社區139家旅館和出租房,共排查出300余名流動人員,挨個核查行程信息;對照戶檔信息和戶況圖,逐戶摸排返鄉人員;全面排查病例密接、次密接者,做到關聯人員全部登記在冊,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常娟一直跟同事們說:“只有把第一道門守好了,整個社區才會安全,群眾才能有安全感!”她不僅是“守門員”,也是“疏導員”“宣傳員”“跑腿員”……她用貼心、細心、暖心,為疫情防控夯實堡壘,為居民群眾守好健康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