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
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你是否在尋找“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篇1)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縣,給全縣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對原本是國列貧困縣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災難使全縣人民面臨十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更多的人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懷,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工作著,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局局長申愛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災工作開展以來,他就積極投身于少數民族鄉村和各宗教活動場所,為抗震救災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深入地震災害第一線,了解災情。申愛平同志作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災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想到的是少數民族受災群眾和宗教活動場所的安危。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在地震發生的當時,申愛平同志正陪同市縣領導在新城子藏族.鄉開展__工作。地震發生后,申愛平同志按照市縣領導安排,本著高度的責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鄉藏族村了解災情,并及時電話聯系全縣民族鄉村和各宗教活動場所,詢問了解地震災害情況,當得知災情嚴重時,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愛平同志在單位召開了短時間的緊急會議,及時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災工作,會后,他立即帶領單位職工,首先奔赴災情嚴重的新城子藏族鄉和城關鎮喬家藏族村檢查災情,又連續3天深入全縣其他民族宗教鄉村和宗教活動場所認真細致地查看了災情。他用最快的時間向市局和縣委、縣政府匯報了災情。
二、組織宗教界開展了募捐活動。災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動員廣大信教群眾向災區獻愛心,開展了募捐活動,同時自己帶頭捐款,并組織單位職工捐款,共捐資1.72萬元。
三、編制了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和縣委、縣政府安排,申愛平同志組織單位人員在了解少數民族、宗教活動場所地震災害的基礎上,加班加點,編制了宕昌縣少數民族、宗教活動場所地震災害基礎設施恢復重建規劃,上報了市民族宗教局和縣政府。
四、駐村開展了災后重建工作。按照縣上安排,申愛平同志作為第一批駐村抗震救災工作隊員、進駐新城子藏族鄉老樹川村開展了抗震救災工作。一是了解上報了災情.二是制訂了災后重建規劃。三是協助鄉村為易地搬遷戶選址定點,兼備物資,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
五、多方爭取了救災物資。申愛平同志心系少數民族受災群眾,他對受災群眾的困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時向市民族宗教局匯報災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長馬超的高度重視,市局馬局長查看了宕昌災情后,通過國內外友人關系,爭取到阿聯酋迪拜酋長基金會捐助宕昌縣抗震救災帳蓬500頂,爭取到香港樂凱公司捐助宕昌縣抗震救災帳蓬40頂。爭取到甘肅省蘭州市捐款8萬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這次“5-12”抗震救災中,申愛平同志始終和縣委、縣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時刻想著災民,時刻參與救災,以一個共產黨員的一腔熱情,體現了“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和感天動地的崇高精神,展示黨和人民的偉大力量。,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必須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勝利。
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篇2)
地震發生后,在災區,平凡的人在災難面前,用團結、堅強、溫情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地震發生時,她用身體為孩子擋住了水泥板;廢墟下,同桌的鼓勵讓她挺過4小時;素不相識的人們,感受到了鄰里間的真情……
有一種瞬間叫震撼;有一種忍耐叫堅強;有一種愛心叫感動。在地震搶險救災現場,有一種純潔叫白色,在塑造著新的生命里程。山高路險,擋不住他們行進的腳步。地動山搖,摧不垮他們必勝的信念。危險面前不拋棄,困難面前不放棄。緊急救援,是醫護工作者的共同天職。
5月24日,接魏家橋鄉衛生院電話,魏家橋鄉長在赴抗震救災現場救援因地震失蹤群眾途中,不幸因山石滑落摔下150余米山坡受傷,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元壩中心衛生院第一時間立即啟動《抗震醫療救護應急預案》,迅速組成了以院長張濤為組長,副院長何林為副組長,瞿正永,侯小輝為成員的應急救援小組。立即準備好藥品器械,同時及時安排魏家橋鄉衛生院院長劉正元,立即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援救,并不時叮囑,進行急救指導和要求。
災情的嚴重程度難以想象。首先由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趕赴救援現場,實施救援。由于事發地點處于魏家橋相芷房村綿長溝原始森林,因地震多處山體滑坡,交通十分不便。村醫巫春秋隨同魏家橋鄉干部及5名村民一同前往,經過兩個多小時艱苦跋涉才到達事發現場,只見山石滑落砸傷的鄉長渾身黑土,滿臉是血,躺在山坡下的石堆里呻吟,不能動,發現左下肢骨折。時間就是生命,顧不上步行勞累,立即展開了救援。立即對鄉長進行簡單的傷口清理包扎,和骨折部位的簡單固定。隨即跟村民一起用自制的簡易擔架,把受傷的鄉長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下抬。此時見田鄉長傷勢很重,傷情超出了先前的預料,情況十分危機,只想迅速地往山下趕,縣醫院的救護車和醫護人員也積極的在趕往事故現場。所有的人都被鄉長不顧個人安危,步行30多公里去搜尋因地震失蹤群眾所感動,只想能夠快速的把鄉長轉移到山下。經過2個多小時,終于將受傷的鄉長轉移到山下,縣醫院的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已經到達,立即轉乘救護車到醫院救治。由于組織救援反應迅速、組織得力、措施有效,為傷員的救治贏得了時間。
“我為誰工作?為了自己,為了患者,為了社會……”村醫生巫春秋這樣說。是小事,卻足以給人溫暖,給人力量!透過這件小事,所以醫護人員們也一次次感受到人間真情,一次次接受著靈魂的洗禮。緊急救援,是我們醫護人員共同的天職。
在這里,我們要借此機會介紹一個最平凡最不起眼,而又讓我們心靈感動的鄉村醫生,他就是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但巫春秋醫生這些都不是讓我們感動的原因,讓我們感動的是災后所有醫護人員奮力搶救傷員。我們想應該把巫春秋放大,讓他成為衛生醫療戰線的典型代表,讓這樣的白衣天使護衛人民健康,讓所有的人都健康!
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篇3)
簡旺生,郎溪縣建平鎮鐘西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這位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漢子,將責任與擔當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搶險最前沿,帶領群眾沖鋒陷陣,打響了“家鄉保衛戰”。
以雨為令 奮戰一線
鐘西村歌場圩位于鐘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后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蒙蒙亮就趕緊起床,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并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鐘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后十天里,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鐘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里奮斗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后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 何以為家
為了保障鐘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并連夜聯系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里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著轉移群眾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為了能多轉移一些群眾,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里一樓進水后,簡旺生為了不占用安置點床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里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于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并安排兩名村婦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鐘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后,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后,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臟。之后,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慮到村里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鐘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后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篇4)
這是一支女性抗洪搶險隊伍,她是雖然都是女兒身,但是為了黨與人民的事業,她們為實現全市防汛安全默默工作著、奉獻著。她們克難攻堅、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巾幗不讓須眉。
進入主汛期以來,__市防汛歷經了漬澇成災、民垸告急、湖庫出險、江河夾擊幾個階段。在各級防汛指揮部的科學決策、科學調度、科學指揮下,全市防汛大軍團結一心、協同作戰,取得了防汛抗洪階段性勝利,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和城市安全。
——暴風雨中的鏗鏘玫瑰
7月15日,通順河水勢急漲并居高不下,漢南區內澇嚴重,蔡甸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順河堤險情頻發,形勢十分危急。水利水保處處長_花同志授命于危難之時,連夜緊急前往一線落實市防指2號命令,協調調度大軍山泵站抽排和螞蟻、東城二閘開啟。面對情緒激動的漢南區受災群眾和只顧局部利益的相關單位職工群眾,_花同志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一方面耐心細致地向群眾解釋、說明,一方面反復作漢南、蔡甸、經濟開發區三方領導的工作。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穩定了緊張局面,說服了干部群眾,保證了市防指命令的落實。
在隨后的一次又一次暴雨雷擊中,_花始終督戰一線,靠前指揮,落實市防指3號、4號命令,科學調度,及時排除險情,有效地調度控制了螞蟻河和通順河水位,確保了江河堤防和泵站安全,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目前降雨雖然暫停,但內澇漬水未退,_花有如風雨中的鏗鏘玫瑰,依然奮戰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線。
——調度室里的協調官
她臉上掛著倦意、眼里布滿血絲,因為她是指揮部里最早開始防汛值班的人。她總是步履匆匆、眉頭緊鎖,因為她身處指揮調度最核心的部門,肩負著調度室里協調官的重任,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記錄、協調、處理。每天的水雨汛情最早到她這里匯總、分析、布,每個區、每個部門的工作動態每天準時在她這里集中、整合、上報。她所在的部門是各類信息的集散地,是領導科學決策的好幫手,是各級防汛指令上傳下達的樞紐站。她與身邊的同志們一道克服重重困難,發揚連續作戰的98抗洪精神,認真仔細地做好接聽電話、收發電文、編輯每日工作動態、上報各類工險災情、及時調撥搶險物料、協調處理突發事情等一系列綜合協調工作,確保了抗洪搶險救災中的信息暢通、政令暢通。
她,就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防汛處處長李曉玉同志。
——文秘組里的筆桿子
說起防汛辦機關里的優秀女性,不能不提身材嬌小的高山同志。作為單位的筆桿子,高山承擔著防汛綜合情況、領導匯報材料、媒體新聞通稿起草等大量文字工作。對于從未參加過防汛實戰的高山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她沒有被困難嚇倒,主動到業務處室咨詢,熟悉情況;主動陪同領導一線檢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主動旁聽各類會議,了解當天全市防汛動態及各級防指、各級領導的指示要求。由于自己的勤奮好學,高山在較短時間里熟悉了防汛業務,很快便進入角色,出色地完成了綜合性大材料的撰寫和新聞宣傳報道任務。高山同志因常年的高強度工作,身體體質較弱,連續的腦力勞動和熬夜,更加重了身體的透支,日減消瘦。可是,每當領導和同志關切地勸她休息時,她總是淡淡地一笑,平靜地說:“工作總是要有人做的。”
其實,在市防汛調度大樓里,還有一大批“鐵娘子”堅守在各個崗位,堅持不讓宣傳報道她的局紀檢組長王霞,深入一線巡堤查險的孟麗君、宋紹紅、劉金秀,竭盡全力跟蹤協調的鄔美玉、任冬玲、熊菲,默默無聞每天埋頭撰寫防汛簡報的余萍、劉青,還有一絲不茍的打字員、吃苦耐勞的清潔工、起早貪黑的食堂師傅……她們都是抗洪搶險戰斗中的一員。她們舍小家顧大家,克服困難、恪盡職守,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再次用行動告訴人們:誰說女子不如兒男!
抗洪救災志愿者個人事跡(篇5)
簡旺生,郎溪縣建平鎮鐘西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這位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漢子,將責任與擔當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搶險最前沿,帶領群眾沖鋒陷陣,打響了“家鄉保衛戰”。
以雨為令 奮戰一線
鐘西村歌場圩位于鐘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后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蒙蒙亮就趕緊起床,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并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鐘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后十天里,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鐘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里奮斗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后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 何以為家
為了保障鐘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并連夜聯系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里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著轉移群眾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為了能多轉移一些群眾,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里一樓進水后,簡旺生為了不占用安置點床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里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于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并安排兩名村婦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鐘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后,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后,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臟。之后,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慮到村里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鐘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后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