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
事跡的不僅僅是為了評功擺好,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和弘揚特定的精神。你聽過哪些先烈的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7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1】
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縣(1997年后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眾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2】
黃繼光
黃繼光(1930~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里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國內停止復員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里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準,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后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3】
楊靖宇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于長白山麓、松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是我國的英雄。
楊靖宇犧牲前五天。“討伐隊”將已無力奔跑的楊靖宇包圍在一片小樹林中。他們逐步逼近到50米處,喊話勸降,對方“連答應的神色也沒有,依然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日軍見生擒困難就猛烈開火,有一彈擊中胸部,對方才“被打倒而絕命”。日軍根據追蹤估算,認為他缺糧已有半個月,完全斷糧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夠在零下20攝氏度且沒有房屋的山林中堅持下來簡直不可思議,于是將遺體送到縣醫院解剖。當腸胃被切開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軍官狠狠地說:“算他是支那的一條好漢!”日本關東軍在烈士殉難處破例舉行了一個祭奠儀式和對軀體的葬禮,以楊靖宇的頑強為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4】
清明節期間,河北省涿州市三義宮烈士陵園里氣氛莊嚴肅穆,一隊隊的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烈士墓前祭掃,他們把花圈放在墓前,并手捧著白色的小花在墓前肅立、默哀,隨后都舉起右手向烈士宣誓。革命自有后來人,他們決心以烈士為榜樣,好好學習后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
4月2日,涿州市實驗中學1600多名學生肅立在烈士墓前,聽市老干局和市老年攝影家聯誼會的老同志講革命先烈們的故事。
4月3日,涿州市南皋店小學的學生來了,他們在烈士墓前集體朗誦陳輝烈士的詩歌《為祖國而歌》。
后來南關小學的學生也來了。他們站在烈士墓前,有人竟忍不住悲痛悄悄地抽泣起來。
南關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朱雨萌在《清明,這美好的日子》里寫道:“聽老師說,涿州市烈士陵園在林屯鄉西管頭村西側,離我們學校大約5公里,陵園里有張廷瑞、陳輝、陳琳等烈士陵墓和英雄事跡展覽室。”“在默哀時,我們安靜極了,沒有一點聲音。我們都在心中與烈士默默交流。”“要向烈士敬獻小白花了,我走到陳輝烈士的墓前,輕輕地把小白花放在墓碑前,看到高高的墓碑篆刻“永垂不朽”的字,回想著烈士的生平事跡,我的眼睛模糊了。”“在回來的路上,墓碑上的詩句和烈士事跡,不時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要把今天的一切寫進日記里,不,永遠記在心中,讓英雄的精神伴我成長……”
陳輝的墓碑是1949年冬立,高2.04米,寬0.63米,厚0.18米,碑上除了記載英雄的事跡外,還刻有他生前寫的詩: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英雄灑碧血,化為紅杜鵑。丈夫一死耳,羞殺狗漢奸。
現在涿州市人民沒有忘記陳輝這位年輕的抗日英雄,一代又一代人年年前來祭奠,他的精神永遠鼓舞著人們前進。陳輝曾經寫道:“在埋著我的骨骼的黃土堆上,也將有愛情的花兒生長。”他當年的預言已變成了現實,那每年清明節都“開放”在他墳頭的花,是那樣的純潔美麗,是那樣的密集成片,是那樣幽香飄逸。看著永開不敗的花兒,英雄含笑在九泉了。
青少年僅僅是從書上、從民間的傳說里,更多的是從他的充滿著戰斗激情的詩章里,想象著抗日武工隊政委陳輝的英雄形象,而他的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們,對他的追憶竟是相當的清晰,他們忘不了陳輝啊!
2月8日,是革命烈士、著名詩人陳輝遇難56周年紀念日,他們聚會緬懷他,寫文章紀念他。2月1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承辦,在北京又召開了紀念抗日烈士、詩人陳輝犧牲60周年座談會,并選編了《陳輝烈士的詩和對他的評論》。他們說:他那又瘦又小的個子,黝黑的臉膛,高高的鼻梁、機智而深邃的眼神,冥思凝想的神態,仍然時常浮現在眼前。據他的親密戰友何辛回憶,“從1942年冬天,陳輝去武工隊到1945年2月8日他犧牲,這期間我們曾見過幾面。一次在冬天里見到他,他仍穿著那件又舊又破的大棉襖,腰里系著麻繩,頭上扣著頂氈帽子,腳穿露著腳趾的布鞋,一張又黑又瘦的干巴臉,乍看去就像當地的小羊倌,但他那機智有神的眼睛,卻閃著堅毅、明亮、自信的光芒,使我感到他已經鍛煉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鋼鐵戰士了……”
這就是我們緊握槍桿的詩人陳輝。
這就是迎著抗日的烽火從沅水之濱奔向延河之濱的陳輝。
這就是出生在常德縣(現為常德市鼎城區)的陳輝。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5】
有位哲人曾經說:“憤怒出詩人”。因為文學是情感的產物,而詩歌則是情感推到極至后自胸膛里噴發出來的語言。或悲傷,或感嘆,或怒斥,都是能夠呼喚出精美的詩行的,直抒胸臆,一吐為快,語出驚人。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的感慨,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表白,陳毅的“此去泉臺招舊部,十萬旌旗斬閻羅”的大無畏的精神,未央的“車過鴨綠江,就像飛一樣”的歡欣,等等,都是情感的激流推出來的震憾人心的浪花。
在陳輝看來,他手中的鋼槍,可以射出憤怒的子彈,而他手中的筆管,同樣也可以射出憤怒的子彈,他是一手拿槍,一手拿筆高唱著戰歌去戰斗的鋼鐵戰士。所以著名作家魏巍說他“是一位英雄的詩人,是一位詩人中的英雄”。
他的詩歌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彰顯的藝術個性,像出膛的子彈那樣愛憎分明而有力度,像敲擊鋼鐵發出的聲音那樣鏗鏘而有節奏,像一瀉千里的長江之水那樣磅礴而有震憾人心的氣勢。還是他自己說得好:“我是深入接觸生活,投入斗爭,把新的戰爭的現實寫入詩里。我要給詩以火星一樣的句子,大風暴一樣的聲音,炸彈一樣壯烈的旋律,火辣辣的情感,粗壯的節拍……”
陳輝在延安‘抗大’學習時,就發表了處女作《守住我的戰斗崗位》。以后來到淶涿地區,他便在戰斗的間隙里,在老大爺的熱炕頭,在夜晚的月光下,他分秒必爭地寫下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詩歌。可以想像當年他奮筆疾書的情景:遠處,戰火在熊熊燃燒;近處,槍聲越來越密集,他兩眼噴火,敏捷地寫下幾行詩后,握筆的手又迅速地抓住了槍管還有余熱的鋼槍……
他寫了約1萬多行詩,分別發表在當時的《晉察冀日報》、《群眾文化》、《詩建設》、《鼓》、《子弟兵》等報刊上。他甚至把自己的詩寫在老百姓房屋的墻上,把詩油印出來后撒在戰斗的陣地上,送進敵人的炮樓里……他手中的槍與他同行,他寫的詩歌也與他同行,他比別人多了件打擊敵人的武器。
當時他與田間、魏巍、邵馬南等同為晉察冀詩會委員。
他的詩歌代表作有:《為祖國而歌》、《獻詩——為伊甸園而歌》、《紅高梁》等。
新中國成立后,陳輝的詩被選入多種版本出版:著名詩人肖三主編的《革命詩抄》選入了他的詩;著名作家魏巍主編的《晉察冀詩抄》選入了他十多首詩;涿州市的宋俊杰編寫出版的《陳輝傳記》中引用了他不少的詩;著名詩人、他的好友田間更是把他的詩搜集整理成冊,名《十月的歌》(約17萬字),1958年由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在“序言”里寫道:“陳輝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槍、手榴彈和詩歌。他年輕的一生,完全投入了戰斗,為人民,為祖國,為世界,寫下了一首崇高的贊美詞……”
1981年日本九州大學教授、語言學家上尾龍介,把他的詩集《十月的歌》譯成日文,在海外發行。湖南文理學院中文系教授鄒永常在專心研究陳輝詩歌的藝術特色,已有論文公開發表。
他的戰友何辛也寫出了《陳輝傳記》。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常德《桃花源》文學雜志社負責人、詩人方存弟多次寫信與陳輝生前的好友田間、魏巍聯系,并與中國作家出版社交涉,為陳輝爭得一筆可觀的《十月的歌》的稿酬。有了這筆錢,陳輝的姐姐便帶上陳輝的侄兒上涿州市,把一行行的傷心淚水灑在陳輝的墳前。他們并受到了有關方面的接待,并聽到了許多有關陳輝的故事。
陳輝雖然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同千千萬萬的祖國的有志兒女一樣犧牲了,但是他那為祖國而戰的精神,以及他那許多充滿愛國激情的戰斗詩篇,將會永遠鼓舞著活著的人們,讓人們思考著怎樣的人生才是最絢麗而有價值的。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6】
劉胡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現已更名為劉胡蘭村)。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秋,國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不到14歲的女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隊員將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道:“一個樣”。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簡短400字【篇7】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范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等。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