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
無數的革命前輩用熱血與生命換來一場場對敵斗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讓每個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5篇),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1
大家知道,在戰爭年代,雞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著雞毛的信必須馬上迅速送達。
這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急匆匆來到白家莊找到兒童團長李愛民,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說:“這封雞毛信很重要,你馬上闖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給東溝的民兵。”
李愛民知道這雞毛信非常重要,二話沒說,把雞毛信藏在襪子里就出發了。他戴上草帽,拿著鐮刀,趕著毛驢,裝著割草的樣子,專揀溝里的小路走。溝里凈是亂草、荊棘,腳被石頭子兒碰破了,兩腿也被拉了幾道口子,李愛民顧不得這些,一路小跑,趟過小河溝,爬過幾道山崗,很快來到了敵人的封鎖區。
李愛民急急忙忙走著,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兒走的時候,一抬頭,看到右前方一個土坎上有兩個鬼子在望著他,嘴里不知在咕噥什么。怎么辦?躲開吧,怕鬼子生疑心,也來不及了。李愛民想起出發時,鐘營長囑咐他說的話:“路上遇到情況要沉著,見機行事?!彼闹芸戳丝?,正好不遠處有一灘驢糞。他走過去用腳使勁踩了一下那驢糞,稀稀的驢糞濺了他一身。他也顧不得臟和臭了,大搖大擺地把驢趕到溝里割起草來。
兩個鬼子跑過來,其中一個像是日本軍官,抓住愛民的領子大聲叫道:“八格牙路,舉起手來!”
愛民裝作傻呼呼的樣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軍官橫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來!”
愛民裝作驚慌的樣子,說:“俺是放驢的!”
鬼子將愛民的身上從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沒搜出來,驢糞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這時候,鬼子營地傳來了號聲,鬼子急著要走,踢了愛民一腳,厲聲喊道:“趕快滾,這里不準放驢!”
愛民忍著疼痛,趕著驢迅速來到了東溝。東溝的民兵得到了情報,第二天順利地配合八路軍打下了鬼子的據點,保護了根據地的糧食。
李愛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軍的表揚。
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2
【楊岑峰】
1938年,他在親眼目睹了日軍轟炸長江沿岸的殘忍暴行,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名軍人;1941年,他加入中國遠征軍,后任排長,參與了緬甸防御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同古戰役”;進入緬甸,由于英軍配合不力,戰勢急轉直下,他親歷了“野人山”(一處長達400公里的狹長河谷,山嶺縱橫,河流密布,當地人稱為“胡康河谷”,而胡康在緬語意為“魔鬼出沒的地方”)突圍。他,就是94歲高齡的抗日老兵——楊岑峰。
從家里偷拿了三塊大洋投筆從戎。
1937年,家住蕪湖的楊岑峰還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學生。“南京大屠殺”發生后,隨著日軍逼近蕪湖,大批的百姓都聚集在長江邊,等著坐船北上逃難。楊岑峰一家也來到了長江邊上,準備渡江。
但就在此時,日本飛機再次來到江面進行轟炸,被日機炸死的、掉進江里淹死的老百姓不計其數?!拔椰F在依然還記得,當時江邊的炮彈聲、哭聲和叫喊聲,那是一個非常慘不忍睹的場面。也不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反正,連長江水都被血染成了紅色!”
之后,楊岑峰一家人逃到了江北的一個小村子里。在村里,他認識了一位新四軍的指導員,并讓他逐漸產生了當兵的念頭?!爸笇T告訴我們,現在國難當頭,學生們也應當保家衛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楊岑峰說,“他讓我們在村里站崗放哨,教會了我們很多抗日歌曲,鼓舞我們的士氣。”
從此,受到感召的楊岑峰決定入伍當兵。當時,因擔心家人不讓他參軍,楊岑峰就從家里悄悄地拿了三塊大洋,偷偷地與同學們趕往當時皖南行署所在的——屯溪市,投筆從戎,參加抗日。在經歷了層層選拔考試后,他終于如愿進入了黃埔軍校。
死守同古戰士們心里只有一個字“打”。
1941年,楊岑峰被分配到了中國遠征軍第五軍96師,成為了抗日前線部隊的一名戰士。
當時,為了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中國組建了抗日遠征軍。楊岑峰參加的同古戰役就是緬甸防御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場戰斗。
1942年,正值中國的抗戰處于最為艱難的相持階段,“中英協定”雙方共同修建中緬公路,旨在阻止日寇在緬甸擴張,保衛云南邊陲。同年,緬甸的仰光市淪陷,同古是扼守公路、鐵路和水路的要塞,戰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遠征軍的責任就是死守同古。楊岑峰所在的96師是作戰主力200師的側翼部隊,擔負著保護主力部隊不被包圍的重任。
到達同古之后,楊岑峰與戰士們陣腳尚未站穩,就遭到了敵機盤旋偵查。敵機很快發現了他們,并立即投彈轟炸,很多戰士當場犧牲。第二天,日軍再次發動進攻,瘋狂地向陣地上掃射、投彈,楊岑峰和戰友們奮力還擊……經過8個小時的戰斗,陣地保住了,但60人編制的一個排,幸存者只有18人。
“炮彈、石頭漫天飛,山上的樹都被狂轟濫炸,我們死守陣地2個多小時,直到增援部隊趕來。退下來的時候,我們排只剩下了18個人。”楊岑峰老人回憶當時的情景,剩下的18個人渾身都是血,就在那一起抱頭痛哭。“在戰場上,所有的戰士心里只有一個字——打,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堅持了8天之后,同古失守。楊岑峰隨著部隊從野人山突圍后,從緬甸北端進入云南回國。撤回昆明后,楊岑峰所在的部隊配合“飛虎隊”作戰,最終完成了緬北的反攻。
“那是最長我們中國人志氣的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4歲高齡的楊岑峰老人直到今天,依然經常在夢中重溫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收音機里說,日本人投降了!”老人非常驚詫,“不是不相信,就是覺得太突然了?!彼f,那會兒他正在營房里整理飛機檔案。“是真的投降了!”楊岑峰和戰友開著吉普車沖出部隊駐地,繞著昆明城轉,戰士們扯著嗓子拼命地喊“鬼子投降了!”
“大家高興極了,我就招呼戰友們就街上買鞭炮慶祝。”老人回憶說,賣鞭炮的人太多了,后來老板就干脆不收錢了,讓大家拿去放鞭炮慶祝。更有甚者,很多戰士就直接朝天打機關槍,像放鞭炮一樣慶祝!
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3
【謝晉元】
犧牲時間:1941年4月24日。
生平簡介:1905年生,廣東梅州蕉嶺縣人,黃埔四期。
擔任職務:524團團長。
主要事跡:
1932年,任第十九路軍蔡廷鍇部營長,參加“一·二八事變抗戰。
1937年,淞滬會戰中,接任524團團長,率部駐防閘北火車站。10月25日,大場陣地被日軍突破,我軍全線退守。奉命率領524團一營斷后掩護。他命令部隊以連為單位,在寶山路、虬江路一線,猛烈阻擊敵人,按命令邊打邊撤,進入四行倉庫,成了上海城內僅剩的中國軍隊。
該部隊約410人,有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對外宣稱800人,被稱為“勇敢的中國敢死隊”。經過5天5夜血戰后,在國軍最高當局命令下,10月30日午夜,通過西藏路,經新垃圾橋撤入租界。該部在戰斗中,斃敵200余人,傷敵無數, 自己僅陣亡9人,傷20余人。
英國租界違背諾言,將該部隊解除武裝,羈留在膠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派了“萬國商團”的白俄兵看守。謝晉元寫下日記:“孤軍營在租界內,幾乎與‘俘虜營’無異,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艱苦?!彼暑I這支部隊在孤軍營里4年時間,每天堅持早操,堅持升國旗。
1941年4月24日晨5時,他率官兵早操時,被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等用匕首刺殺。原來,這4人被汪偽收買當了漢奸。
主要貢獻:孤軍抗戰,此后在租界中堅持4年。
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4
【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這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二小是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來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帶路,為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里,突然四周響起了槍聲,敵人發現上了當氣急敗壞的將二小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最后八路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消滅了全部的敵人,鄉親們將二小放在擔架上,呼喊著二小的名字,但是王二小再也聽不到了。
雖然王二小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作出的貢獻,永遠不會忘記他這個抗日小英雄!
中國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5
“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边@是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左權是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周總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后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后任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開辟中央蘇區和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他參與指揮所部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役戰斗。到達陜北后,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等戰役。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參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全國抗戰爆發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
馬本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不滿蔣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返鄉。全國抗戰爆發后,在家鄉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1938年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次年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任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有很高威望。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部經歷大小戰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馬本齋在革命斗爭中深深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由于長期的艱苦作戰,馬本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動員報告,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病逝。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