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唐詩賞析
《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6卷。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唐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
作者:唐·白居易
蠻子朝,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巂州道路遙。
入界先經蜀川過,蜀將收功先表賀。
臣聞云南六詔蠻,東連牂牁西連蕃。
六詔星居初瑣碎,合為一詔漸強大。
開元皇帝雖圣神,唯蠻倔強不來賓。
鮮于仲通六萬卒,征蠻一陣全軍沒。
至今西洱河岸邊,箭孔刀痕滿枯骨。
誰知今日慕華風,不勞一人蠻自通。
誠由陛下休明德,亦賴微臣誘諭功。
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蠻子。
蠻子導從者誰何,摩挲俗羽雙隈伽。
清平官持赤藤杖,大系金呿嗟。
異牟尋男尋閣勸,特敕召對延英殿。
上心貴在懷遠蠻,引臨玉座近天顏。
冕旒不垂親勞俫。
賜衣賜食移時對。
移時對,不可得,大臣相看有羨色。
可憐宰相拖紫佩金章,朝日唯聞對一刻。
《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注釋】
1.蠻子:指西南少數民族。朝:朝見。《元白詩箋證稿》:“元、白之詩俱于韋皋有微辭。”
2.巂州:治今四川西昌市。至德二年沒入吐蕃,貞元十三年西川節度使韋皋收復。
3.川:全詩校:“一作道。”
4.《日唐書·南詔蠻傳》:“蠻謂王為‘詔’……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按自“臣聞”句至“亦賴”句,均蜀將駕表中語之撮述。
5.牂牁:部落名,在今貴州甕安東北。《舊唐書》有傳。連:全詩校:“一作接。”蕃:吐蕃。
6.《舊唐書·南詔蠻傳》:“先是,劍南節度使王昱受歸義賂,奏六詔合為一詔。歸義既并五詔,服群蠻,破吐蕃之眾兵,日以驕大。”
7.開元皇帝:玄宗。
8.西洱河:今云南洱海。
9.省:全詩校:“一作看。”
10.中使:宮中派遣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
11.雙隈伽:未詳。元鎮《蠻子朝》亦有:“求天叩地持雙珙”語。
12.《新唐書·南詔傳上》:“官曰坦綽,曰布燮,曰久贊,謂之清平官,所以決國事輕重,猶唐宰相也。”赤藤杖:產于南詔。見《元白詩箋證稿》。
13.大軍將:原作大,據《元白詩箋證稿》校改。《新唐書·南詔傳上》:大軍將十二,與清平官等列,日議事王所,出治軍壁稱節度,次補清平官。呿嗟:即佉苴,皮帶。《新唐書·南詔傳上》:“佉苴,韋帶也。自曹長以降,系金佉苴。”
14.異牟尋:南詔王。大歷十四年至元和三年在位。尋閣勸:異牟尋之子。元和四年正月嗣位,次年卒。
15.延英殿:在大明宮中,位于紫宸殿之西,為退朝后接見臣下之所。
看了“《蠻子朝-刺將驕而相備位也》唐詩賞析”還想看:
1.贊頌母愛的唐詩賞析
2.關于英文版的唐詩欣賞
3.唐詩《從軍行》楊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