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王維詩歌鑒賞
《渭川田家》由王維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描寫田家閑逸的詩。詩人面對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恬然自得的田家晚歸景致,頓生羨慕之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渭川田家·王維詩歌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渭川田家》
作者: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注解】
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肅鳥鼠山,經陜西,流入黃河。田家:農家。
②墟落:村莊。
③窮巷:深巷。
④雉雊(zhì gòu):野雞鳴叫。
⑤荷(hè):肩負的意思。
⑥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⑦野老:村野老人。
⑧倚杖:靠著拐杖。
⑨荊扉:柴門。
⑩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⑾即此:指上面所說的情景。
渭川田家【韻譯】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
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渭川田家【講解】
年輕時,王維好求上進,積極參與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經張九齡提拔當了右拾遺。但由于朝廷奸臣當道,王維看破紅塵,失去了對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隱半退,內心異常痛苦。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開始走向山水林泉,領受大自然的綺麗風光,并寫下了許多優美的山水詩和山村農家生活的田園詩。《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田園詩意思是: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
詩的一開頭“斜陽照墟落”,就描繪出夕陽西下,夜幕將臨,夕陽斜照村舍的蕭疏景色。這里既交代了時間,有點名了地點,并拉開了全詩背景的帷幕。接下來詩人飽蘸生動和親切的筆墨,滿懷激情的寫下了“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這種景象,在鄉村來說是極為平常的。但是,正是這種極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詩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著孫兒,他步履蹣跚,拄著拐杖,倚門而望,迎候孫兒的歸來。這種爺孫之間的深情深深地感動了詩人。使人仿佛從中看到了這種野老候歸、爺孫相見那歡快的情趣。詩人從這幅恬靜、靜謐的圖畫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接著,詩人又描繪了另一幅田園山水畫“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前兩句是描寫的靜景:在麥子吐華之際,野雞鳴叫,召喚家人快快回歸;桑葉稀疏,桑蠶休眠。后兩句是描寫的動景:夕陽下的農夫們扛著鋤頭,踏著暮色,帶著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歸家的途中,遇見鄉親,親切絮語,相互問候,顯得非常親切。這一靜一動的描寫,顯得那么的自然、協調,仿佛這天然成趣、不假雕飾的田園山村的風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親切!
農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實的,農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樸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誠摯而純真的。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聯系到當朝之間爾虞我詐而感慨萬分,心中不免頓生羨慕與惆悵之情。詩人寫此詩時,正是自己官場不得志、希望破滅之時。當眼前看到田園山川這一幅幅美景與自己身處在險惡官場生活一對比,不免發出了“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的感慨。詩人在最后用《詩經·邶風·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歸”這一反復詠嘆的詩句,正是表達自己想擺脫爾虞我詐的官場爭斗,歸隱田園的愿望。所以,這最后兩句不僅在意境上與“斜陽照墟落”相照應,而且在內容上也點明了詩的主旨所在。
全詩從內容上緊扣一個“歸”字,如牛羊歸圈、牧童牧歸、野雞歸鳴、桑蠶作繭、農夫歸家等,都在寫“歸”。詩人寫他(它)們的有“歸”,實際上反村自己的無“歸”。整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優美、怡靜、安寧、閑逸的山村農家晚歸圖,而且借此抒發了內心的惆悵之情與擺脫官場,歸隱田園的愿望。
王維此首《渭川人家》在寫法上有獨到之處。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與愿望,以農村斜陽西下做背景,描繪出農夫(牲畜)們“歸”的情形和“歸”后的“語依依”情景,來反襯自己的痛苦、苦悶和孤單的心情與歸隱田園的愿望。整首詩結構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間寫“歸”的各種情景,最后兩句點明主旨,使得整首詩意境完整,首尾照應,讀來分外親切。
看了“渭川田家·王維詩歌鑒賞”還想看:
1.描寫牧童的古詩王維《渭川田家》賞析
2.高考語文必考古詩
3.王維 臨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