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唐詩鑒賞
《成都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真實地刻畫了作者初到成都時喜憂交集的感情。全詩并沒有什么驚人之語,奇險之筆,只是將詩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迤邐寫出,明白如話,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思,風格古樸渾成,有漢魏遺風。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都府》唐詩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⑴,照我征衣裳⑵。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⑶。
但逢新人民⑷,未卜見故鄉⑸。
大江東流去⑹,游子日月長⑺。
曾城填華屋⑻,季冬樹木蒼⑼。
喧然名都會⑽,吹簫間笙簧⑾。
信美無與適⑿,側身望川梁⒀。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⒁。
初月出不高⒂,眾星尚爭光⒃。
自古有羈旅⒄,我何苦哀傷。
【注釋】
⑴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呂延濟注:“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⑵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⑶“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歷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⑷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⑸未卜:沒有占卜,引申為不知,難料。
⑹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⑺游子:離家遠游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⑻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⑼季冬:冬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⑽喧然:熱鬧;喧嘩。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⑾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⑿信:確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適:無處可稱心。
⒀川梁:橋梁。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⒁“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⒂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⒃爭光:與之比試光輝。《淮南子·說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
⒄羈旅: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鄭玄注:“羈旅,過行寄止者。”
《成都府》【白話譯文】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里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彈唱。
無法適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只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掛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爭光。
客居他鄉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成都府》【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艱苦跋涉,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因有此作。
《成都府》【賞析】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它表面上只是一般的紀行寫景,但平和的外表下激蕩著強烈的感情波瀾。這里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摻和交融,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杜甫舉家遠徙,歷盡艱辛,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繁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溢于言表。“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快慰之情剛生,馬上又想到了夢魂縈繞的故鄉,何時再見,未可預卜,但見大江東去,他自己只能做長年飄泊的游子了。下面接寫成都的繁華、氣候的溫和,又轉悲為喜。但成都雖美,終非故土,鳥雀天黑猶各自歸巢,而茫茫中原,關山阻隔,他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回去。詩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當時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軍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著數不清的憂國傷時之情。詩人遙望星空,愁思悵惘,最后只能以自寬之詞作結。全詩寫喜,并不欣喜若狂,訴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緩和平的字里行間,寓含著一股喜憂交錯的復雜的感情潛流。
作為紀行詩,這首詩用“賦”來鋪陳其事,而“賦”中又往往兼有比興,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風格。詩一上來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詩人風塵仆仆地在歲暮黃昏中來到成都,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它既是賦,又兼比興,桑榆之日正是詩人垂暮飄零的寫照。同時它也興起了深沉的羈旅之情。下面寫“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都是賦中兼興。最后寫“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暗寓中興草創、寇亂未平的憂思。詩人妙用比興手法,筆下的自然景物都隱含深摯的感情。全詩一一閃過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空間景物,同時也表現出由薄暮至黃昏至星出月升的時光流逝。這種時空的交織使意境呈現出立體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層次的變化,達到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胡應麟論東漢末年時的《古詩十九首》說:“蓄神奇于溫厚,寓感愴于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詩藪》)杜甫此篇正繼承了《古詩十九首》的這一風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詩十九首》多寫失意飄泊之士苦悶憂傷的小天地,它運用喜憂交錯的筆法,寫出了關懷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其高處正在于此。
看了“《成都府》唐詩鑒賞”還想看:
1.王勃唐詩鑒賞
2.《關山月》唐詩鑒賞
3.《彭衙行》唐詩鑒賞
4.《古風》李白唐詩鑒賞
5.《獨漉篇》李白唐詩鑒賞